千里挺进大别山是败笔(千里挺进大别山是正确的吗)

2023-01-29 15:36:3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3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失败?白崇禧看穿真实意图,蒋介石后悔不已解放战争在1949年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不过转折点却发生在1947年后半年,关键事件就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在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以前,国民党全面进攻失败以后,蒋介石发动了对陕北和山东两大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两大解放区面对空前的战略压力,一定程度上蒋介石已经达到了目的,如何继续加上一把火,战争的走势很难判断。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以后,把国民党进攻两大解放区的兵力吸引过去,彻底缓解了两大解放区的战略压力。 为战略反攻赢得了最为宝贵的时间。 同时刘邓大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员有12万锐减到6万,让人痛心不已。

接到命令以后,冀鲁豫野战军立刻不顾一切南下,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12万军队在刘伯承的指挥下迅速进入大别山山区,进去大别山过程还算顺利。 真正的困难发生在进入大别山以后。 大别山算是我军的老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就是从这里走出出去的,按照一般道理,刘邓大军应该很好在大北山立足,不过现实却很残酷。 当地的群众基础早就在蒋介石残酷统治之下所剩无几。 当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以后,当地百姓不敢也没有能力提供任何帮助,因此刘邓大军面临着最大的后勤困难。

同时驻守在大别山的军队主要以桂系为主,桂系军队号称“狼兵”,战斗力很彪悍,给刘邓大军造成巨大麻烦,此外还要面对多如牛毛的地方武装,让刘邓大军不堪其扰。 进入大别山以后,刘邓大军十战九败,很多时候难求一胜。 除了在进军过程中本来兵强马壮的刘邓大军被迫丢掉了很多重武器,在面对敌人优势火力时很吃亏。

加上桂军指挥白崇禧多谋善断,指挥有方,充分抓住刘邓大军弱点,集中全力进攻。 最后桂系军队已经在大别大地区扎根多年,很多官兵已经在当地娶妻生子,统治基础比较深厚。 加上在大别山有着很高威望的新四军高级将领高敬亭被错误杀害,失去了一定的群众信任。 综合上面多种因素,最终导致刘邓大军始终很难在大别山区站稳脚跟。

刘邓大军挺进去大别山以后,蒋介石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没有看清毛主席挺近大别山的真实意图。 加上刘伯承元帅在进军过程中使用了迷魂阵,例如在南下紧要关头,刘伯承居然用二十天时间在羊山集消灭了国民党整编六十六师,一时让蒋介石很难判断军队的具体意图。 战斗刚刚结束以后,刘伯承命令部队急速行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去近道直插大别山。 虽然国民党部队一顿狂追,还是没有追上,两军距离最近时已经可以互相看到,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运气吧!

之后蒋介石赶紧调整军队进攻方向,除了让白崇禧指挥部队进行拦截以外,还把进攻山东解放区的核心兵力不断调往大别山地区,一下子就缓解了山东解放区的压力,同时进攻陕北的国名党进队也被调到中原地区。 陕北根据地压力也减轻。 期间白崇禧多次劝说蒋介石要集中力量进攻两大根据地,只要拖住刘邓大军就好,蒋介石最后没有采纳白崇禧的意见,导致本来收效不小的重点进攻草草收场。 一场综合的战斗让蒋介石弄成了纯军事方面的对决,其实在战略层面已经输得一塌糊涂。 蒋介石后来后悔不已

现在网上了流行一种观点,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是失败的一步。 这种人只看到了刘邓大军的损失,而没有看到战略层面的伟大意义。

首先刘邓大军在挺进大别山以前是兵强马壮,但是也面临着巨大后勤困难,根据地已经很难支持军队的日常开销,只能把军队转移到国民党统治区,才能获得战略主动。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以后,把国民党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军队吸引过去,成功缓解了这两大解放区的压力,为根据地进一步巩固赢下看宝贵的时间,成功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赢得了战略主动。 把力量转移到国民党统治区域,为以后反攻奠定了基础,拉开了全国反攻的序幕。

千里挺进大别山是一部高招,同时也是一步险招,不过要取得最终的胜利,就要冒一定的风险,后来事情证明这是一步伟大的决策,用小代价换取最后的大胜利。 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所做出的贡献,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

下一篇:地坑怎么修建 带你深入了解一下
上一篇:苹果长截图怎么弄的快捷键(苹果8截图怎么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