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霆的历史评价【杨宇霆是好人还是坏人】

2023-01-29 12:19:08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1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影视剧中的杨宇霆,绝对不是真实的杨宇霆。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希望对你能有帮助,纯原创哦!也希望看见的朋友们支持一下,杜绝复制粘贴!

随着一声枪响,曾经作为北洋政府宰相的杨宇霆,倒在了奉天大帅府的老虎厅,永远地告别了他为之奋斗的东北!

对于杨宇霆,想必很多人都没听说过这个人,或者是即便听说过,也只是有大概的印象。 其中印象之一就是,杨宇霆目中无人,欺负张学良。 另一种印象就是,如果张学良没杀杨宇霆,虽不敢说不会发生9.18事变,但最起码,能晚个几年。 下面来了解一下这位素有小诸葛之称的杨宇霆先生!

一、杨宇霆是谁?

杨宇霆(1885—1929),字邻葛,系北洋军阀执政时期奉系军阀首领之一。 奉天法库(今沈阳市法库县)人士。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步科毕业。 历任奉军参谋长、东北陆军训练总监、东三省兵工厂总办,奉军第三和第四军团司令,江苏军务督办,安国军参谋总长,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委员。

张作霖死后,杨宇霆与常荫槐被张学良杀害于大帅府“老虎厅”,历史上称此事件为“杨常事件”。

张学良与杨宇霆

二、历史上的杨宇霆是个什么样的人?

小诸葛的称号,目前只有三个人取得过,左宗棠,白崇禧和杨宇霆。

杨宇霆是奉军里面的高材生,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是奉军内士官系的代表人物,张作霖主政时期,属于张作霖的宰相。 其在奉军中的主要功绩主要可以概括为四项,既“建海军,定田赋,强兵厂,修公路”,简单的说,就是让奉系军阀,兵种多起来,腰包富起来,武器强起来,公路通起来!要知道,这在当时的旧社会,绝对是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而讲武系的代表是郭松龄,是张学良的老师。 由此可见,一个是老帅的军师,一个是少帅的心腹,最初杨宇霆与郭松龄就很不和,不过二人均没有落得好下场!前几期节目也说到过郭松龄的死因,值得一提的是,郭松龄的死,杨宇霆是主要参与者,这也为日后他与少帅张学良的隔阂种下了种子。

郭松龄

三、杨宇霆在奉军中的地位如何?

张作霖主政时期,奉军台前是张作霖主持,但背后基本都是杨宇霆出谋划策。 当时奉军还分为新派和旧派等,新派的代表人物就是杨宇霆,旧派就是张作相,吴俊生等,所以杨宇霆在奉军中很有威望!

可山头一多,杨宇霆又不是那种和稀泥的老好人,他是个干事的人,他由此得罪了很多派系很多人,这也就为他以后埋下了祸根。

张作霖被日军炸死后,东北不可一日无主,“东三省议会联合会”需要选接班人的总司令,这个重要的会就是由杨宇霆主持的。 但开这会之前,就有内定的人,但内定的这人,绝对不是张学良。

张作霖与杨宇霆

四、杨宇霆和张学良有什么矛盾?

杨宇霆认为,张作霖死后,张学良还太为稚嫩,放眼东北的现状,并不适合接班。 但杨宇霆也认清自己只是辅佐的管家,所以给自己也抛除在外。

杨宇霆出了个注意,拿出了一个张作霖遗嘱,但是这个遗嘱是假的,意思是说只让张学良保卫奉天,不全面掌管东北,算是给张学良的一个安慰奖,其实当时只要是一心为公的老臣,想法也基本都是这样,认为张学良虽为大帅长子,但东北的现状是既要对付日本,又要游走于众军阀之间,张学良太嫩,不适合接班,所以会议内定的接班人选是张作相!

杨宇霆主持的会议,宣布了东北最高行政长官。 然后旧派代表张作相代表旧派力挺张学良!恰巧会议内定的人也是张作相。 只不过,宣布的时候张作相没在会场,张作相听说之后,是披麻戴孝冲入会场的。

张作相和张作霖并没有血缘关系,只不过姓名相似,但他与张作霖八拜之交,与张作霖都是手足关系。 最后杨宇霆主持的会议作废了,又重新开会制定的。

张作相

五、矛盾只是始于这场会议吗?

显然不是,这场会议不足以召来杀身之祸!张学良接班后,杨宇霆也看不上张学良抽大烟不问政事,张学良为此十分恼火,处处挤兑杨宇霆。 所以杨宇霆辞了职,可杨宇霆走了,张学良笑了,因为张学良就是不想让杨宇霆再在奉军中指手画脚…

但后来,蒋介石带领的北伐军虎视眈眈,张学良面对着北伐军,开始策划改旗易帜归顺南京国民政府。 杨宇霆知道后,大为震怒,矛盾由此激发。 杨宇霆认为张作霖留下的家业,不能就这么让张学良拱手让人。 可也深知奉军中无人坐镇,周旋不开,所以杨宇霆就回到奉军中。 杨宇霆十分反对张学良改旗易帜,其思想主要是认为,即便是打,北伐军虽看似凶猛,但东拼西凑,容易散伙,威胁不大,甚至可以挑拨矛盾将其收编。 另一种是,即便改旗易帜,也是你南京归顺东北,改为五色旗,因为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实力并没差很多,北洋为何屈服?

杨宇霆认为可以联合北伐军共同对付日本,但不能归顺南京国民政府,杨宇霆要为张作霖守住东北,既不能给蒋介石,更不能给日本人。

而张学良呢,不想打仗,认为改旗易帜只不过是换了个旗帜而已,应该归顺,全国统一,并且私下张学良已经和蒋介石达成了共识!矛盾一触即发,改旗易帜当天,杨宇霆拂袖离开会场,张学良颜面扫地。

张学良

六、后来杨宇霆下场如何?

其实这也不是张学良痛下杀心的导火线,直接引燃老虎厅事件的原因是,杨宇霆父亲七十五大寿,张学良到达现场之后,众人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甚至有的人都没站起身欢迎。 而杨宇霆到达现场后,现场全体起立,毕恭毕敬,张学良一看现状,由此起了杀机。

张学良当晚,投掷了三枚硬币,如果全是面朝上,就动手,恰巧三次都是正面,便由此下了决心。 当晚杨宇霆带着黑龙江省长常荫槐,来到大帅府,要求常荫槐出人东北铁路督办,张学良心想,怎么什么都要常荫槐来做?东北就没人才了吗?所以让杨、常二人晚些再来。 张学良命卫兵在老虎厅执行枪决,可杨宇霆并不知道,死期将至,再来到大帅府后,等待他的竟是生命的终结。

七、杨宇霆死后对东北有什么实质影响吗?

有,张作霖在世时,日本人并不敢轻举妄动,前文也说过,张作霖时期幕后都是杨宇霆在出谋划策,所以日本人对杨宇霆是存有顾忌的!并且最害怕改旗易帜的就是日本人,因为南京和东北一旦合并,日本将来打交道的就不是东北,而是南京,所有利益恐怕就都没了。 日本关东军少壮派策划谋杀张作霖,就是因为嫌他碍事,但张作霖死后,杨宇霆仍然碍事。 这下张学良杀了杨宇霆,日本人十分欢腾,在面对无人再与日本周旋、日本既得利益在即将落空的情况下,日本悍然发动了9.18事变,开始用炮火打开了中国的东北大门。

无论怎么说,杨宇霆与张学良之间的矛盾最多也只是政见不和,并且杨宇霆也确实属于托孤老臣,并无二心,虽犯了官场对上不敬的大忌,但也出于公心,并不至于招来杀身之祸。 由此张学良身边也少了一个,放眼全国助其成就一番事业的重臣。

下一篇:失恋的痛苦期一般多久
上一篇:004航母即将完工(004航母即将完工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