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为什么要杀杨贵妃(安史之乱)

2023-01-29 07:46:5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7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 年),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联合卢龙节度使史思明,组成了号称20万的大军,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造反。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这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后期,由于宠信杨玉环,信任宦官高力士,还让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当了宰相,杨国忠上任后,排斥异己,贪污受贿,使唐朝朝政日益腐败、混乱。 盛世唐朝慢慢衰败,局势更是江河日下。

很快,安禄山的叛军就连战连捷,河北、河南等地很快被叛军完全掌控,山东、山西的大片土地也很快失陷。 在占领河南洛阳后,安禄山称帝,号大燕皇帝。 慢慢地,战火已经蔓延到了陕西,都城长安也变得岌岌可危。

唐玄宗李隆基,一看形势不对头,于天宝十五年六月,仓皇率领杨贵妃、杨国忠、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们,向着西南方向撤去了。

唐玄宗一行的逃难人员,仓皇逃到了陕西马嵬驿(今天的陕西兴平),随从的将士们不满情绪已经无法控制,终于爆发了马嵬驿之变。 随行的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等人,长期以来就是太子李亨的拥护者,他们认为唐朝今天的乱局完全都是杨玉环和杨国忠一手造成的。 必须杀掉杨玉环和杨国忠以稳定军心。 同时,此举也可以去除安禄山叛军的反叛的“借口”,以正君名。 在陈玄礼等武将的再三要求下,太子李亨也站了出来,支持士兵们的请求。

此时杨国忠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可控制,在慌乱之下,他携带金银珠宝自顾自地开始逃命,躲进了马嵬驿西门之内。 但被追上来的士兵杀死,并将他的头颅挂出来示众,愤怒的士兵还杀死了杨国忠的儿子杨暄和和他的两位夫人。

杀死杨国忠后,哗变武将带领士兵又包围了唐玄宗的驿站。 无奈之下,唐玄宗只得走出驿站,一面慰劳军士,一面表示永不追究士兵们的哗变。 可士兵们并不领情,要求唐玄宗处死杨贵妃。

此时年老的唐玄宗,毫无帝王的尊严可言。 他哭着为杨贵妃求情,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还给自己下了一道《罪己诏》。 但愤怒的士兵们并没有退去。

不得已,唐玄宗只得让高力士,把杨贵妃用绳子将她勒死。 这才平息了士兵们的怒火。

之后,唐玄宗继续向西南方向逃去,而太子李亨在陈玄礼的支持下留下,抗击叛军。

天宝十五年七月,太子李亨在陈玄礼等部将的拥立下,于宁夏灵武宣布登基即位,史称唐肃宗,尊唐玄宗李隆基为太上皇。

唐玄宗最大的失误,就是不该在那时脱离自己的军队逃跑,既丢江山、还折了美人。

下一篇:21天改掉乱花钱的毛病
上一篇:台湾话日常用语(台湾话日常用语10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