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布真品值多少钱(古钱币收藏宝典)

2023-01-29 06:31:2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7

文章中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与文章内容无关,敬请谅解!

新石器时代晚期,交换媒介货币萌发,此时以畜牧、生产工具、皮革、贝壳等为交易物。 商周时期,贝币出现,属于最古老的交换媒介之一。 商代晚期出现铜质的货币、布币,形似方铁锨,属于人类历史最早的金属货币,比西方早四五百年。

目前我们市面上多以明清两代钱币的收藏最为常见,明清两代时期包括纸币的流通和后期“弘治通宝”的大量发行,清代以银为本,以钱为末,白银和铜钱兼用,直到后期受到战争和多种因素的影响,今天常见的钱币多以这两个时期最多,也由于数量过多,而没有什么大的收藏价值,便以成色、具体时间、文字、数额为参考依据。

即便是这样的市场,也不乏许多人去作假,从而通过收藏市场卖出去,这也是导致市面上钱币过多而不值钱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这样的局面也导致了许多原本收藏钱币的人放弃了,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收藏的钱币是不是真的,或者即便是真的也没有多大的价值,当然这里说的人也指的是注重收藏价值的人群,那么今天老卞把以往阅读的资料,整理了一些钱币鉴别的小技巧,供大家参考、纠错、讨论和学习。

钱币上的字体

无论是铜钱币还是纸钱币,上面的文字内容是钱币的重要标志,不同时期的不同字体,为中国书法艺术增添了内容。 尤其铜钱币上的文字,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所写,功夫老到,今天的人如果用临摹字体来制范翻砂,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说,对古钱币的辨伪,文字上体现的信息是重要的依据之一。 先秦时期的刀、布、圜钱等金属铸币上的文字是用大篆来书写的。 秦汉时期,钱文书体属小篆范畴,如半两、五铢,但已有汉隶风格,其中王莽钱为悬针篆;魏晋南北朝书体复杂;唐代钱为八分隶书,唐代以后隶书盛行,五代十国主要为真、篆、隶三种;北宋钱币则有篆、隶、真、行、草;自南宋光宗绍熙以后,到元、明、清,钱文均以楷书(真书)为主,间或篆、隶书体。 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钱文又有蒙、满、回、党项(西夏)等少数民族文字。

先秦时期是货币的发生、发展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地位得到了确立,金属铸印登上历史舞台。 这时期的铸币主要有刀、布币、圜钱和楚货币四大系列,无论是哪一个系列的货币,大多铸有文字。 文字具有纤细、流畅、隽秀的特征,或者灵动的特征,结构布局古拙之中透着清秀,粗放中透着连贯。 这一点,今天的人是难于驾驭的。 除非用翻模的方法,翻出来的只能是浅字口,钝笔画,造假的信息明显。

到汉代时,以铁线篆体与悬针篆体为主,自成一格,比如王莽钱币除货泉、大泉五十、货布、大布黄千外,其他钱币上比较少见,这种书体也成了当时印章的艺术。 因为悬针篆体的字体笔画不复杂,钱印类型少,字口比较完整,所以容易造假,到处都能看到“货布”钱的仿制品。 通常所见的王莽钱的伪品主要有货布、大布黄千和一刀平五千三种。 “一刀平五千”为小篆体。 又称错刀、金错刀,真品“一刀”两字在环首的肉上,为阴文嵌金,伪品则或无“一刀”两字,或“一刀”两字为阳文,还有用金粉、薄铜镶嵌“一刀”两字,比较难以辨认。 总的来说,其作伪手段再高明,还是有漏洞可找,尤其文字的灵动,造伪者不好驾驭。 比如货币、大布黄千的钱文最能体现王莽钱文的风韵和水平,纤细而有力,流畅而隽秀,布局得体而完美,真品字口比较生辣、峻削。 而作伪钱只能用真品翻制,铸造出来的赝品尽管文字与真品达到了形似一致,但缺乏原来的生气,显得木然,字口浅平。

以后的铜质钱币不外乎字体的完美,以及字口的棱角分明。 要辨别字体的真伪,确实需要对书法绘画篆刻有所了解,如果不了解这些知识,有些辨别的词语是不好把握的。 最好能用刀在石质章料上试一试,在木头上试一试,以及在不同材质上试一试,就对刀刻的痕迹、字体的各种笔画特点有一定的认识。

钱币上的锈色

因为年代的久远,铜钱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 这种氧化物由于地理、地质、入土时间等条件的不同,所形成的堆积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不同色质的结锈。 由铜胎自身发出来的质地坚硬牢固的小粒或块状的铜锈,一般称为“自然锈”或“硬锈”,用指甲或刀削等难以剔除,分布自然得体。 铜锈因土层所含的化学元素不同,显现出来的颜色也不大相同,主要有绿、红、蓝三种。 至于钱币上的结锈特点,与前文中的青铜器结锈特点一样,此处不多讲。 只是要记住铜锈的生成,是从铜质内部自然而生,与现代的外部加锈是两码事。 掌握真伪锈的特点,是甄别铜钱真伪的利器。

钱币有“生坑”“熟坑”两种,生坑是指新出土不久的钱币,表面一般氧化比较严重,熟坑,是指未经入土的传世品。 熟坑的钱币经过人们长期流传、抚摸,钱体表面自然生成了一层呈褐色或深褐色等色泽的保护膜,行语叫“包浆”。 包浆虽然很薄,但放在水中煮洗不会脱落。 伪造的包浆一般是放在煤烟、油烟上熏黑,再上蜡打光,或者经过酸液的腐蚀后再上漆上蜡,用水冲后刷会基本消失。 还有一种方法是将钱币放人煤堆等黑色素集中的地方,时间久了,也会形成一层黑色薄衣,抛光之后和包浆差不多。

包浆中比较常见的是呈黑褐色的传世古色,叫做“黑漆古”。 传世古色伪造的方法是将伪钱用火煅烧,取出后使之冷却,钱的表面便产生黑色,再放在衣袋里,经过一年半载的摩擦,色泽光润,与真钱相似;或等待冷却之后,用布沾上油脂在钱体上搓擦,有时也会带出红锈来,形成黑褐色的包浆。 也可以用火烧后,放人胡麻油中,然后捞出来放在太阳下风干,结一层黑褐色的包浆。

传世的古铜钱锈层较薄,锈在局部,钱面大部分呈古黑色。 出土铜钱坑口不同,锈色不同。 出土的铜钱锈层一般较厚,锈在一起的铜钱叩开后,有“泛金”“泛银”“泛蓝”的现象。 “三泛”的现象是无法仿制的;沙坑出土的铜钱,一般锈层较薄,钱面多生红黄锈;水坑铜钱锈色布满币面,呈墨绿色,或者鲜绿色。 古铜钱的锈是由内向外而生,行家称其为“发锈”、“贴骨锈”,真锈是很难去掉的。

对于钱币的包浆和结锈的辨认,相对青铜器来说,应该不会发生多大的困难,因为我们身边的普通钱币太多了,不管生坑的熟坑的,每个古玩店几乎都有,乡下到处有,很多家庭也有只要有一个勤观察的习惯,容易掌握古钱印的包浆和结锈。

钱币的造型

钱币的型制一般由朝廷最高权力者审定通过,然后下旨通知各省府铸造。 型制包括钱径、钱穿的大小、轻重厚薄、内郭的宽狭、钱背的深浅等。

春秋战国时期金属铸以来,各时期的钱型制皆有特点,不尽相同。 熟悉历代钱币型制变化,对辨别真伪有所帮助。

钱币型制大体经历了三大时期,一是仿制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的钱币时期,二是方孔圆钱的时期,三是机制的硬币时期,如银元、铜元。

在钱币的型制方面,主要掌握普通型制以外的钱,比如刀币、裤形币其他地区与势力割据所生产的钱币等。 这方面的实物资料很缺,但可以从书籍的清晰照片中慢慢琢磨,记住它们的特征,然后买几个赝品比对。

外圆内方的钱币最为广泛,但各时代的特征还是有的,比如郭的宽窄、钱币的薄厚、字体的结构等等。

钱币的制作工艺

唐代以前,钱币铸造采用范铸法,唐代以后采取的则是母钱翻砂法。 唐代以前的钱范有几种质地:泥陶范、石范和铜范,它们并不是同时被使用的,而且一个范能够铸多少数量的钱印也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最早出现的泥陶范,起先是一范铸一钱。 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石范和铜范,布币石范通常是一范铸两钱。 刀印石范通常是一个范里有三到五枚。 就石范铸造技术而言,钱币面范为石范,背为泥陶范共同使用的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范体热变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先秦时代对于铜范的使用仅见于齐刀和蚁鼻钱,尽管有的著录中有布币使用铜范的资料,但没有见过实物。 齐刀铜范铸钱采用的是立式叠铸技术,它不直接用于铸钱,铸钱时仍需翻制泥陶范。 汉代时期已经使用了“一范多钱”的铸造方法,我们从考古发掘资料中可证明,比如宁夏固原市区出土的汉代摇钱树,实际上就是从铸造钱币的范里成型的。

隋唐时期货币的铸造量大大提高,可是从没有发现过用于铸造钱币的诸如钱范之类的工具,上海博物馆藏有一枚被鉴定为母钱的唐代“乾元重宝”钱,说明唐代开始使用母钱翻砂法的铸造工艺,这种工艺直接影响到以后历代铸币技术。

根据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的记载,母钱翻砂铸钱的工艺过程:用四根木条作空框,中间填上土成范箱,上面放若干母钱,再把同样的范箱合在上面,就成了钱背,实际就是合范。 这样一次性加工数十框,用绳捆紧加固,通过浇铸口将熔化的铜液倒进去,等待冷却后开框,就成树枝形的钱,然后逐一摘断,磨锉加工成铜钱。 在这里,母钱实际上充当的是钱模的作用,它事先用铜、锡原料精铸而成,由中央颁发到各地,各地据此翻砂铸钱。 母钱之上是雕母,所谓雕母,就是在一块铜材原坯上人工琢刻加工成的钱币样式,现存最早的雕母是南京博物院所藏的明代嘉靖通宝“当十雕母大钱”。 母钱之下是样钱,样钱是用母钱翻砂铸成的,是正式大量铸造流通钱币之前铸造的样品。

清代的样钱分为两种,一种是部颁样钱,一是进呈样钱。 对于母钱翻砂法的工艺流程,张世南的《游宦纪闻》中也有记载:其用工之序有三:日“沙模作”,次曰“磨钱作”,末曰“排整作”。 从以上的铸造工艺来分析,现代的伪造钱币特征是如何的,就不难掌握了。

科学仪器下的钱币

破损后分析化学成分,所谓破损后化学成分分析,就是将一枚真品钱币,除掉上面的铜锈,通过显露出来的铜质,判断合金比例。

x射线荧光分析,这一种方法较第一种来说,几乎对钱印没有损伤。 通过x射线,得出铜、锡、铅及其他微量元素的百分比,求出这个时代铜钱化学元素含量的一个相对稳定值,并通过它来鉴别出同样的铜钱是否为同时代所造,由此辨真伪。

以上两种所谓科学的鉴定真伪方法,实在说有点装模作样,甚至说是糊弄人的伎俩,说白了,这两种方法根本就鉴别不来真伪。 拿第一种方法来说,要破坏一枚真品钱币的结锈,才能通过铜质分析合金比例。 要是你有一枚真品钱币,你愿意这么干吗?就别说是真品钱币了,就算是赝品钱,如果仿制得逼真,又是贵重类的钱币,你愿意这样干吗?

就第二种方法来说,拿什么去分析合金比例去?人家造假者本身就用同时代的普通、残损的钱币冶炼的铜液铸造出的钱币,你用什么辨别真伪去?仪器得出的数据,只能和真品的数据一样。

所以说我们甄别钱币和其他品类的文物古玩,是靠不成仪器的,靠的是眼力。 要说真靠个仪器什么的,那只有放大镜了。

好了,今天老卞就说到这了,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下,如果对老卞所说的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或者更好的意见,欢迎留言。

下一篇:白金925多少钱一克(教你铂金和银饰怎么区分)
上一篇:透支卡最多能透支多少钱(男子信用卡欠款3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