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角手术多少钱(死亡率300)(开眼角手术多少钱左右)

2023-01-29 02:30:0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4

曾有这么一个医学笑话,两个老友见面,其中一位用拳头锤了一下另一位的胸膛,谁知这位老友心脏放有支架,这一锤,支架就掉了俩。

知道一些医学常识的人当然知道这不可能,可真的有人相信这样的谣言,还以谣传谣,迷惑大众。

普通人的医学知识是何等缺乏,由此可见一斑。

但医学史上确实有像段子一样的历史,一台手术死亡率可以高达300%!

你没看错,而且过程既重口味又干货满满。

这样的内容全都包含在央视花3年时间精心打磨的高分纪录片《手术两百年》里。

这部诚意之作实在意义重大:普通人了解必要的医学常识,不止是为了不信谣不传谣,关键时刻没准还能救命!

01 手术200年:从死亡率300%的手术,到刀尖上的舞蹈

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手术室,一位叫帅帅的孩子正躺在手术台。

年仅2岁的他,还不知道自己即将接受神经外科创伤最大的手术。

帅帅大脑的左侧半球存在大范围的发育不良,四个脑叶中三个存在明显异常。

这让帅帅出生后不久便被诊断为癫痫,大脑的异常让他频繁发病。

主治医生单永治决定切除帅帅左脑的病变,这是一场将决定帅帅一生的手术。

在神经与血管密布的大脑上,要实施这样的手术,无异于高空走钢丝。

坚硬的颅骨被打开,灰白色的大脑显露出来。

每一个步骤都险象环生,但手术医生无比精细的剥离,又一次次化险为夷。

“睡了一觉,宝贝儿!”

在长达9个小时的漫长奋战后,手术医生对帅帅说出了这句温暖的话语。

帅帅病变左脑的三分之二被成功切除,神奇的是,帅帅因手术而暂时丧失的身体功能,在未来也会被右脑逐步代替。

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这是手术刀对脑的胜利,而依依的故事则是“心”的羁绊。

仅仅一个月大的依依患有发病率仅千分之三的先天性心脏病。

如果不在三个月内进行手术,她将会有生命危险。

小小的心脏,血管细若游丝。

而手术医生要做的,就是在人工心肺机的帮助下,在体外循环的支持下,先让依依的心脏暂停跳动;

然后争分夺秒,将错位的血管剪下来,再用细如发丝一样的手术针,在9毫米的心血管上,精确的缝上30针。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6小时后,依依错位的血管被完美缝合到正常位置。

终于,她重获“心”生。

这就是现代医学可以达到的高度,可以说,无数人的生命因此得以保存,生活得以改变。

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回首医学史,我们会发现这是一条用前人鲜血铺就的探索之路。

《手术两百年》里讲述了一位伦敦医生的故事。 被誉为第一快刀的他,在手术时竟然切掉助手的两根手指,和病人的部分生殖器。

因为人类历史上,外科手术很长时间都无麻醉,无止血,无消毒。

医生只能求快,减少病人痛苦。

这一快,就酿成悲剧。

两人不幸失血过多而死,而现场的一个旁观者竟然被当场吓死。

而今天,从帮助高位截瘫的病人重新行走的骨骼机器人;

到巧夺天工的3D打印心脏模型,现代医学越来越让人惊叹。

但不管医学发展到何种程度,就像《手术两百年》中医学专家所说:医学最开始是源于人类对于同伴的关怀。

当古代的人们用烙铁帮助伤口失血的同伴止血时,医学就已经萌芽,虽然这离现代的科学很远,但离人性的温暖很近。

02 中国式医患关系,被砍医生陶勇:我痛恨自己,这些年变得更胆小了

可医学的关怀又常常被恶意中伤。

2020年1月20日下午,在北京朝阳医院眼科,一名患者家属持刀将正在接诊的陶勇医生砍伤,陶勇医生后脑勺、胳膊多处被砍伤,受伤严重。

他的左手一度失去知觉,需要经过多次手术恢复。 但要想恢复如从前,仍有极大难度。

这对于需要做极为精细的眼科手术的眼科医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噩耗。

在《手术两百年》里,中国工程院郎景和院士说:培养一个外科医生需要多少年?答案是:十年!

而受伤后的四个月里,陶勇医生一直在做康复训练,在一个采访中,我们看到做康复训练时电流通过陶勇的手臂,每一次他的表情都极为痛苦。

面对记者,他说出了他的困惑,我怎么也没想到会是那个患者砍伤自己。

因为那位患者先天高度近视,眼部手术难度极大,陶勇打了一个比方,就像把一团纸用胶水黏一起,过了一年后,要把它完好无损地打开。

那位患者四处求诊无门,是陶勇收下了他,尽全力为他手术,恢复效果已经算非常好了。

可是,陶勇医生换来的却是那位患者提刀相见。 当时,几个患者舍命护住陶勇医生,也都受了重伤。

陶勇医生对着镜头坦言:我痛恨自己,这些年我变得越来越胆小了……

从陶勇医生的叙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砍伤他的患者何等无知!医学知识何等缺乏!

正因为对医学无知,对医生不信任,所以这种患者才对治疗效果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一旦医生达不到他心中最完美的结果,便做出各种不理智的行为。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曾被断定活不过3个月的人民日报记者凌志军,却带癌生存至今,出的抗癌日记《重生之路》连李开复也点赞。

凌志军先生对普通人的一条重要建议便是:

我们要用脑子救命,而不是用钱包救命。 学会倾听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并及时与医生交流。

普通人了解必要的医学常识,无论是对于医患关系的改善,还是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可以说都有着极大的意义!

04 现在,点击下方链接,央视精品纪录片《手术两百年》出书啦!

央视历时3年,前往12个国家,采访50多位国际顶级专家,最终拍出了口碑爆棚的医学科普纪录片《手术两百年》。 而现在《手术两百年》主创团队出版了同名书籍!书籍内容保留了纪录片精华部分,而且还增加更多干货!从“手术基石”到“攻入颅腔”,从“打开心脏”到“众病之王”,这本书将用最专业最好玩的方式带读者了解医学的前世今生,也帮助读者了解我们身体与疾病的秘密。

文字比影像能承载更多信息,这也是主创团队出版此书的初心:只想为公众进行更优质全面的医学科普!现在,点击下方链接,便能一睹为快这部由央视团队打造的精品读物!



手术两百年:人类从“玩儿命”到救命的200年探险史 ¥48 购买

#618好物趋势##文史好物大赏##遇见好书#

下一篇:治疗紫癜需要多少钱(儿子过敏性紫癜反复)
上一篇:老人换满口牙多少钱(百善孝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