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帐对孩子的祸害(手帐对孩子的祸害图片)

2023-01-21 07:55:3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7

家长可能都会认为小孩子玩这些都是危害到小孩子。 但是家长们不妨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小孩子们现在都不会像以前旧社会的人那样写日记了,现在随着网络技术的先进,小孩子都学会了手机上网,而恰巧一些孩子从网上学到了一些记录身边事物的方法,这对于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孩子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前些年兴起的手账热潮,带了多少人“入坑”?有人觉得是真的“坑”,有人觉得是如获至宝。 但没有玩过手账的人,又如何去判断呢?最近读了一本手账博主写的书,说真的很适合手账新手,当然对于圈内老玩家来说也是有启发的。 不如翻翻看?

《今天也要好好写手账啊》这本书是一位知名手账博主不是闷,分享7年来积累的独家手账秘籍。 从书本结构上是分上下两篇,谈不上逻辑很清楚的感觉,但也可以简单总结一下。 上篇手账即人生,主要解决几个大问题:

(一)光靠手账变成“效率达人”?

开篇提了出的观点是人们喜欢讨论的问题:“手账会不会和时间管理有关系,到底会不会变成效率达人?”这个问题,把我也看笑了,如果光靠手账就能变身效率达人,会不会太容易了点?

作者的观点也是认为只靠手账还是不太可能成为效率达人的,但能起到辅助作用。 有个很好的比喻,手账像一面镜子,能够通过手账照见自己的生活中的某一面。 如果人们愿意真实记录,也能能看到时间花到哪儿去了。

(二)写手帐,贵不贵?

写手帐贵不贵?这一听就是圈外人的问题。 我没办法一句话回答你贵不贵,如果你入了手账圈,很快就会明白了。 从一开始“不贵”到“贵”到“不贵”到“贵”,是不是有点那个循环味道!

那怎么理解前我说的那个从一开始“不贵”?因为一开始就是本子和笔,你觉得就能写手账了。 但这个阶段你很快会发现自己不满足,想要写得更好看。

最初开始“贵”是发现手账达人的分享好好看,于是就开启了“同款买买买”,买手账本买胶带买印章买印泥买贴纸买笔买便签纸,从文具店的大众品牌到台产、日产、欧美品牌,逐渐越来越“贵”。

当你试了很多装备,也投入很多之后,你会突然意识到,有些是“坑”,有些可能不适合自己。 随着你的经验值越来越高,就越来越懂得什么手账工具更适合自己,你不再盲目的买,甚至开始去“某鱼”出坑一些,圈内人称“回血”。 这时候你渐渐找到了自己的风格,于是基本进入“不贵”或者“不太贵”的状态。

那最后的那个“贵”,就是作者那个观点了:最费钱的部分,是“写”。 写的过程,时间无价,记录的时间最后也会变成珍贵的记忆。

最后想说,投入多少钱是自己的选择。 你不一定非要和别人一样,找到自己的风格才是重要的。

(三)“电子手账”好不好用?

前面说写手帐花多少钱的问题,那主要讨论的是纸本手账。 你可能会问:“如果用电子手账是不是就省钱多了?”

是的,电子手账成本可要低多了,而且还不只这一个优势!

作者总结的电子手账的优势:

(1)图片的使用很便捷(免费和海量的互联网素材)

(2)可以随时随地写手账(手机,平板,比起本子和那些其他装备来说简单又方便携带)

(3)再也不怕写错字了(换字体还能更好看,换颜色,随便改)

(4)投入成本是一次性的(买个APP,作者推荐的是GOODNOTES)

(5)可以多端同步(随时调出来也很方便)

当然作者还总结了电子手账的劣势:

(1)需要充电,如果没电或者电量不足很麻烦

(2)操作有逻辑,有时候会没那么顺手

(3)电子屏幕容易让人分心(这里我补充,觉得可能还会比较伤眼吧,长时间写的话)

(4)有数据丢失的风险,有时候还会卡顿

(5)手写体验无法与纸本手账相比

同理去理解纸本手账的优劣势,这两种手账形式,各有各的好吧。 在使用上,还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会更好。

(看我的电子手账!图片都是自己拍的哟~)

(四)怎样找到自己的手账风格?

作者以自己举例,实际上就是一开始海纳百川的尝试,去尝试各种不同的风格,起初觉得都挺麻烦的,但渐渐会在某些风格上得心应手,还会慢慢找到自己的天赋所在。

所以,简单地说,就是去写。 风格,自然就会出现的。

这点我自己深有体会。 我近期的读书笔记,也渐渐以自己画的贴画风格为主。 自己觉得很顺手,而小伙伴们的反响也还不错。

总结来说上篇主要的几个问题确实是大部分手账爱好者都会遇到的问题,而下篇基本上就是作者自己的手账实践分享了。 干货和配图都很丰富,推荐翻翻看。 但稍微感觉有点结构乱乱的。

最后秀一秀!

卡西的部分手账读书笔记

下一篇:自考飞行员需要多少钱(当飞行员需要多少钱)
上一篇:买衣服不要买哪个面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