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锭值多少钱(四川村民在江边捞到金锭)

2023-01-20 18:24:0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2

捞金狂潮

四川一村民在江边捞鱼,竟然捞出了一枚大金锭,这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很快从四里八乡传开了,吸引了不少来江边寻宝的村民。

很早就在附近流传着“石龙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的民谣,可是这石龙和石虎从来没有人见过,更没有人见过所谓的水下宝藏。

自从村民都纷纷到江边寻宝的事情传开之后,也迅速地引起了相关文物部门的注意,专家看了村民手中捡来的宝贝之后,颇为震惊,那些都是明朝时期的物品,是货真价实的文物。

于是相关部门立即遣散了纷纷前来寻宝的村民,并且安排考古队对这片江域进行大规模的考察。

按照史书上记载,张献忠在兵败之后,曾经把大量的宝贝都沉入到了岷江水底,那里就是张献忠的藏宝地。

可是诺大的岷江该从哪里开始入手呢?

专家一边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一边商讨发掘对策,可是在这期间还是有人,为了一夜暴富打起了岷江水底宝藏的主意。

他们仅仅接受半天培训,就敢自备氧气罐儿,带上潜水服,在晚上夜黑风高的时候行动,潜入到岷江水底,试图寻找宝贝。

这些人中,有些为了寻找宝贝丢了性命,永远沉浸了江底,即便是血淋淋的教训,也没能阻止犯罪团伙想要发横财的春秋大梦。

没想到还真的给他们找到了,被金钱蒙蔽双眼的犯罪团伙儿,避开巡逻人员每天都会下到江水里一次,每一次的时间都控制在3,4个小时之内。

直到有一次,他们在水底摸出了一枚虎形金印,从此迎来了人生的巅峰时刻,这枚金印,他们转手卖给了文物贩子,竟然卖出了800多万的高价,几个人开开心心的分了钱。

他们没想到,这枚虎型金印,具有极其特殊的历史价值,不少大老板都摩拳擦掌,抢着要拿去收藏。

人物贩子倒手卖出去的时候,他本身的价值已经超过了3200万元。

如此大规模的文物倒卖,也引起了警察的注意,像这样的盗墓团伙儿不在少数,他们都在觊觎着岷江水底的宝贝。

警察在短时间内,破获了多起盗墓案,追缴回来的文物,多达几亿人民币。

盗墓行为屡禁不止,考古专家也加快速度,把岷江水底的发掘工作提上了日程,由于岷江面积巨大,专家一时间无法确定岷江水底宝藏的位置。

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专家划定了一片2万平方米的考古区域。

虽然那时候是岷江的枯水期,但是水流依旧湍急,给考古发掘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于是考古专家决定,找来20台大马力抽水泵同时工作,把那段的岷江水给彻底抽干了。

如此的浩大工程,在国内外考古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为了精准定位,专家采用了先进的雷达探测手段,对那片区域进行一寸一寸地扫描,只要发现水底有和石头间藏有金属。

探测器就会发出“呜呜”的提示声,声音越大就证明,下面的金属量就越大。

除此之外,还有经过特殊改良的履带机,有专人从中精细筛选,不错过任何一个有价值的文物。

在完全准备之下,专家在水底的考古发现举世皆惊,让人没想到的是,那枚虎形金印,竟然只是冰山一角。

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四川村民从在江边捞到金锭,引来了寻宝热潮,专家遣散寻宝群众,找来20台抽水泵,日夜不停地工作,抽干了江水。

如此兴师动众,究竟值不值得呢?

这是警察从犯罪团伙手中,收缴上来的国宝级文物,价值连城。

专家还从村民中征集上来的有刻着文字的大金牌子,净重达到了740克,还有刻有文字的大银锭,重量达到了1860克。

别小看这枚银锭,在明朝中期,可以购买一万公斤的大米,即便是后来货币贬值,这样的一枚银锭,也能让一家人,吃上好几年的口粮。

还有从中发现的一枚金币,别看体量小,含金量却是极高的,相同的金币,早些年在香港进行拍卖,最终以270万人民币的价格成交了。

岷江水底藏着的宝藏富可敌国,可以买下成都府,并不是传说,那么张献忠的宝藏究竟有多少呢?

2002年,《世界年鉴》公布了中国宝藏之谜,在众多宝藏中,张献忠宝藏是寻找人数最多,体量最大的宝藏。

根据世界年鉴初步估算,张献忠宝藏的数量在世界上,都能排到第三名,在亚洲排名第一,足以见得,张献忠宝藏的体量之大。

那么在数百年间,就没有动过张献忠宝藏的念头吗?

实际上寻宝的人,古往今来,大有人在。

在咸丰3年,就有大臣告诉皇帝说,看到了彭山村民从江中打捞上来了颜色发黑的银锭,当时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咸丰帝为了筹措军费,命令成都大将军裕瑞,前去调查这件事情。

可是大将军从江底打捞了一番却一无所获,什么也没有捞到。

直到袁世凯时期,也觊觎着岷江水底的宝藏,他曾经命人挖了70多个大坑,掏干净了几十条小河,也没有挖到像样的宝贝。

虽然自古以来都流传着张献忠宝藏的传说,可是从来没有人真正找到过,即便是如此,还是有不少人打起张献忠宝藏的注意。

甚至就连外国传教士,还有蒋介石都曾经惦记过,但是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无所获。

那么传说中的张献忠宝藏,真的就是张献忠留下来的吗?

为何沉宝岷江

西王赏功钱是张献忠特有的钱币,张献忠是明末清初的起义首领,自称“西王”,这枚金币是用来赏赐给有功将领的金币。

纯金打造,材质越好说明奖章的含金量越高,象征的荣誉就越高。

从金册上的刻字,也能清晰地看到,那是属于张献忠时期的物品,那时候的银锭也带有明显的标志。

而且根据银锭上的小疙瘩和文献资料的记载,可以看到当初制造银锭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不能缺斤少两,那个小疙瘩就是后来补上的。

从岷江水底出土的宝贝,就能判断出那批宝藏确实是张献忠亲自埋入江底的。

张献忠作为一个起义将领,如此多的巨额财富,究竟是如何来的呢?

既然积累到了富可敌国的地步,又为何要把宝藏都沉入江底呢?

张献忠经过的地方有湖南等多个省市,起义需要大量的军费开支,起初这些钱都是他从藩王、官吏手中掠夺来的,积累了一大笔财富。

从警察收缴上来的一枚金册就可见一斑,上面写着朱元璋的名讳,还有明朝皇子的名字,这样的物件儿都是皇室成员才能拥有。

出现在张献忠宝藏里,足以证明这块儿金册,就是张献忠从藩王手中抢来的。

可是随着起义的发展,张献忠不仅掠夺王公贵族手中的金银财宝,就连平民百姓也不放过,从岷江出土的大量银耳环就是证据。

那些都是平民农家妇女经常佩戴的首饰。

张献忠称王称帝试图造反,明朝皇帝也不会坐视不理,出兵征讨张献忠,势必要把他给一网打尽。

张献忠敌不过明朝军队,被逼到了岷江边上。

杨展将军利用岷江的地势在那里设下埋伏,张献忠拉着宝藏的船只在江面上遭到了袭击,那些木船很快就被击沉,沉入了江底。

由此,张献忠的宝藏也成了大多数人都想要得到的巨额财富。

可是,让专家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杨展亲眼看着张献忠宝藏沉入湖底,却还是无动于衷呢?

除了杨展之外,几百年间觊觎这笔宝藏的人不计其数,为了这笔宝藏而死的也大有人在,可是结果却没有一个人找到。

随着岁月的变迁,岷江依旧滔滔不绝,那些宝藏也零零碎碎地重现人家,揭开了张献忠宝藏的秘密。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下一篇:男生烫头发多少钱(这17款男发真帅气)
上一篇:汽车一公里多少钱(汽车多少算省油)(汽车油耗一公里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