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骨扫描检查多少钱(别再说医生乱开单收回扣了)

2023-01-18 14:26:5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1

面对医生开的大大小小的检查单,核磁、CT、骨扫描、PET都是什么,为什么做这些检查?对于普通人来说真的很难分清,甚至有的都照的是一个部位,为什么要反复做检查呢?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作用,并不是一项检查就可以完全看明白的

核磁

核磁即核磁共振成像(NMRI)的简称,也称磁共振成像(MRI)。 人体组织中含有大量的水,当人体中水的氢质子产生核磁共振时,其共振信号反映了受检体的氢质子密度。 用这种共振信号来重建图像,就会得到人体的质子密度分布图像。 由于病变组织或器官的质子密度分布图像不同于人体正常情况下的图像,所以磁共振成像成为一种新的检测工具,它由磁体、磁共振波谱仪、数据处理和图像重建三大基本部分组成。

X射线、CT只有在组织解剖结构发生一定改变后才能检测出病变,但是许多疾病在解剖结构改变之前,就已出现代谢功能上的变化。 由于MRI与X射线CT原理完全不同,利用被检组织的物理和生化特性来作评定,不仅能得到一般的解剖图像,还可以显示不同组织的化学结构,对疾病能作到早期诊断。

而且,MRI对软组织的区分能力高于X射线CT,能清楚显示被骨骼包围的组织,不像X射线CT会受骨伪影所影响。 同时,MRI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各种不同的脉冲序列和与长轴成任意角度(如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等切面)成像,给诊断带来极大方便。

图片源于网络

CT

CT(ComputedTomography),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精确准确的X线束、γ射线、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经数字模拟转换器把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像素,并按矩阵排列,即构成CT图像,所以CT图像是重建图像。

常规线摄片因重叠过多影响病变的显示,多层螺旋CT可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选择不同的扫描参数,在容积扫描的基础上进行多轴位重建,从而使观察更加直观,便于了解骨折的位置、程度,尤其是隐匿性的骨折和脱位。

与x线图像所示的黑白影像一样,黑影表示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如含气体多的肺部;白影表示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骨骼。 但是CT与x线图像相比,CT的密度分辨力高,即有高的密度分辨力。 因此,人体软组织的密度差别虽小,吸收系数虽多接近于水,也能形成对比而成像。 这是CT的突出优点。 所以,CT可以更好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如脑、脊髓、纵隔、肺、肝、胆、胰以及盆部器官等,并在良好的解剖图像背景上显示出病变的影像。

骨扫描

骨扫描即骨显像的俗称,核医学的常用检查项目之一,它与局部骨骼的X线影像检查不同之处是检查前先要注射放射性药物(骨显像剂),等骨骼充分吸收,一般需2~3小时后再用探测放射性的显像仪器(如γ照相机、ECT)探测全身骨骼放射性分布情况,若某处骨骼对放射性的吸收异常增加或减退,即有放射性异常浓聚或稀疏现象,而骨扫描中骨放射性吸收异常正是骨代谢异常的反映。 因此,骨扫描比X线检查发现的病灶要早,可早达3~6个月。

骨扫描可早期发现骨转移性肿瘤,因此对不明性质肿块的患者来说,发现有骨转移性肿瘤存在,意味着所患肿块为恶性,即已向骨骼转移。 对已明确为癌症的患者,有助于对该癌症进行临床分期,即判断是处于早期还是晚期,从而让医生决定采用哪一种治疗方法,是局部手术、放疗,还是全身化疗,局部手术时是否有必要广泛彻底地根除。 经过治疗的癌症患者可以通过有规律地重复骨扫描(每次间隔3个月~1年)观察有无骨转移及骨转移程度的变化,以监测治疗的疗效和有无肿瘤复发。

图片源于网络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是核医学领域比较先进的临床检查影像技术。 PET的实质是利用正电子放射性核素标记示踪剂进行探测的技术,但是PET本身分辨率比较低,影响了图像的判断,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CT本身具有较高的分辨率,但是不能实现功能及代谢显像,PET/CT的融合很好的解决了二者存在的缺陷。 利用相关的软件将二者紧密的结合,患者一次显像即可将PET功能显像与CT解剖显像融合在一起,可在CT的准确定位下观察组织病灶的代谢情况。

PET/CT对于寻找恶性肿瘤原发灶具有较大优势,一次检查可获得全身的断层图像,可准确寻找原发灶及判断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可减少患者重复检查的麻烦。 临床上,恶性肿瘤多表现为局部FDG摄取增高,同时SUV增高,但是部分良性肿瘤、炎症、生理性摄取均可表现为局部放射性增高,此时便需结合CT精确的解剖学定位对病灶进行诊断,PET与CT的结合将最大程度的实现病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PET/CT全身显像可对全身各器官原发肿瘤病灶及转移情况进行分析,以便精确的实现对多种肿瘤临床分期的判断。 同时可以对肿瘤治疗以后的情况如放射性坏死、肿瘤残存组织复发等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 PET/CT为功能显像,其能从代谢、血流等方面实现肿瘤靶区的定位,排除炎症区域对肿瘤病灶的影响,同时可利用淋巴结对放射性显像剂的摄取判断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此外可区分肿瘤复发与放疗后反应。


参考来源:[1]刘东华,李显耀,孙朝晖.核磁共振成像[J].大学物理,1997,16(10):36-39.

[2]王强,王荣福.PET/CT多模态显像技术特点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1):60-62.

[3]曹辉,王绪本,苟量,超声、磁共振和核医学成像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2,29(2):232-236

下一篇:男人结扎手术多少钱(男性结扎大概需要多少费用)
上一篇:本命年的人梦见上吊死人(本命年的人梦见死人是什么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