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花了多少钱(港珠澳大桥投资多少钱)

2023-01-18 14:12:0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1

中国基建近年来在国外口碑甚好,无论从技术还是成果方面都只能让外国人感叹一句:YYDS。 但总有一些人不知道是因为目光短浅,还是单纯地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只看港珠澳大桥开通运营这一项,就嘲笑我国的港珠澳大桥完全是个亏本工程,因为投入成本太多,但收回成本起码得两百年,说我们只是建了个夸耀自己基建技术的名片。

你还别说,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基建实力,的确是港珠澳大桥的任务之一,但除却这一点,港珠澳大桥还有更深远的意义和任务。 这就不是外国人肤浅的眼光能看到的了。

那么港珠澳大桥真的会亏本吗?从刚通车几个月的运营情况来看,平均每天的车流量2000多车/次,最高不超过3000,即便是按照最高收费300元一次的标准计算,每天也就是60万--90万。 这和隔壁的虎门大桥每天18万以上最高19.8万的日通车量来说,的确是没法比的。

如果单从经济效益上来说,仿佛是有些亏本。

但,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仅仅就是为了收过路费吗?它又凭什么能够成为中国基建的一张响亮的名片呢?点赞关注,带你了解这座充满话题的大桥。

为什么我国要斥巨资建造港珠澳大桥

在港珠澳大桥建成之前,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依托的跨海大桥是虎门大桥。 这座桥是广东省用来迎接香港回归的礼物,从1992年开始动工,耗时5年,全长15.76千米,耗费人民币30.2亿元。 只是,虎门大桥只连通了广州南沙区和东莞虎门镇,而且因为要涉及到狮子洋入海口,所以对于建筑材料和桥梁架设技术的要求都要更高,再加上有保护虎门炮台遗址等文物的要求,所以在设计、选址和架设上,都增加了难度。 即便如此,虎门大桥仍然首次采用了多项领先世界的专利技术,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公路桥梁,主跨长度最高;还因此获得了国内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和好几年的省级、国家级科技进步奖。

随着香港、澳门两颗明珠的回归,为了进一步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建设,加强内地和香港、澳门之间的联系,于是规划建设一座跨时代的大桥。

跨海大桥的难度超乎想象。 事实上,在港珠澳大桥的构想出来之前,从1983年开始,就有香港商人提出要在珠海和香港之间建跨海大桥的建议。 要知道, 珠海和香港本来就是因为伶仃洋的阻隔,让两地人民的经济交流产生了不小的阻碍。

紧随而来的经济危机,让香港人觉得,加强和大陆同胞的联系更加迫在眉睫。 多方促成下,珠海市政府在1989年提出伶仃洋大桥计划,经过漫长十年的规划和等待,1999年以后,伶仃洋大桥计划搁置。

建桥只是一句话,但实际操作中,需要筹备的事情漫长而繁琐。 前期的选址和环境测评、技术突破、港珠澳大桥三地的落地点位确认,耗时4年时间,两年后,国务院批准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计划,2009年12月15日,工程正式动工。

工程量浩大,港珠澳大桥总计由三座同行桥、四座人工岛和连接桥隧、一条海底隧道、深浅水区连接梁和陆地联络公路联合构成。 直观地看,港珠澳大桥是三座跨度很大的钢结构斜拉桥,但充满了中国特色和艺术的巧思。 其中一条航道桥的塔顶造型,结合了“中国结”的元素,让青州航道桥看着不再是生硬的直角,而是多了一分圆润温柔,更加精致。 江海直达船航道桥则是结合了海洋元素,突出了环境保护的意思,刚好也与海豚保护区联系起来了,很有意义。 同时,江海航道桥和造型像风帆的九洲航道桥组合起来,形成“扬帆起航”的寓意。 四个人工岛的东西两个岛,造型取自珠海横琴岛的特产,“蚝贝”元素,整个桥,除了巨大的功能性,也有观赏性,自它建成通车后,每年还要接受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参观。

同时,港珠澳大桥,还要尽量提高桥墩的抗流水阻力的能力,整体的桥身都不能影响已有的行船航线,兼顾环境保护和行车安全等四个大方面。 耗时9年才完成总体建设,全长55千米,仅仅是桥墩就有224座;桥宽33.1米,其中,沉管的隧道长5664米,宽28.5米,高5.1米。 设计之初,决定要让港珠澳大桥顺利营业120年,在材料的要求上更高,更贵。 最终整个港珠澳大桥花费了1269亿美元。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涉及到水文、地理、人文、土木工程等多种工程,需要处处协调,如此繁琐浩大的工程,最终才能有机会得以实现。

港珠澳大桥建造的难度实在太大

曾经有一句诗: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写下诗句的时候,就是被囚禁在经过伶仃洋的船上,在风雨飘摇的行船中,结合自身境遇写下来的。 事实上,伶仃洋的确常常暗流涌动,再加上不同等级风的推波助澜,导致这个地方的水文条件十分复杂,想要打下第一个桥墩都不容易;再加上,海床面泥沙松软,想要立稳桥墩,还需要往海底下开凿50--110米深坑;这更是一个难题。

伶仃洋海底的洋流速度不快,所以泥沙容易淤积,如果在桥墩周围堆积太多,会影响到后续桥面铺设时的施工进度,还会影响到施工的安全,所以,如何把桥墩的阻水率尽可能降低,又是一个难题。

另外,伶仃洋每天有4000只大小船只通行,因此要求原本已经有的水运和空运航线不能被阻断,离机场近,桥顶太高影响航运,桥面不够高又影响大型运输船通行,最后,就只能通过海底沉管隧道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此长度的海底隧道施工,在世界上来说都是首创,即便是基建狂魔的中国工程师,都十分陌生。 多项难题下的港珠澳大桥建设势在必行,中国工程师们最后能完成这样的高难度挑战吗?

大桥还要兼顾珠海、香港、澳门三个地方各自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工程管理的办法。 光是想想,就觉得又复杂又繁琐。

首先来看看沉管技术的施工情况,海底沉管是整个工程的核心,它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港珠澳大桥的成败。 说起来挺简单的,就是先在海底挖好沟槽,再把预先制作好的隧道放到沟槽中,下一个隧道管如法炮制。

城管隧道采用的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半钢性结构隧道,和低收缩、低水化热的混凝土搭配,可以极大提高管道的抗裂性能,至少要满足在自然条件下120年不漏水的质量要求。

每一次沉放的管道都不轻,在水底的位移也困难重重,所以每次沉放,都要求和指定位置误差不超过10厘米,挖的沟槽大小误差不超过50厘米。 每两截管道之间,要尽可能快速对齐,并迅速使用止水带、端钢壳、连接预应力钢索等完成接头。 受施工地点和管道重量的限制,本身就需要多艘大型轮船、多种技术手段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再加上大量关键性工作要在深海完成,更是增加了海底沉管隧道工程的难度。

如果说这已经是难以想象的高难度了,最后一段沉管隧道还会在这个难度上再上一层楼。 最后一段管道重6000吨,是我国首个梯形结构的沉管。 头重脚轻入水,受到洋流和行船水流的影响,很有可能会造成它相对于原指定位置的角度、位置的偏离;同时,为了能够放置好沉管之后顺利止水,这一枚特殊沉管和之前放置好的沉管的契合差应该控制在15毫米内。

最终,这一十分考验技术、设备和施工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操作,由目前世界上最大起重船“振华30”吊装、放置。

受当地的海上作业高度限制,通用的起重机吊装桥的索塔的方式就不能用了。 充满智慧的中国工程师就创造性地用另一种方法完成:先在陆地上造桥塔,然后用连接在桥梁底座的钢缆将桥塔从水平拉到垂直于桥面,再固定到桥体上,成功避开了限高问题。

另外,还有让施工队感觉束手束脚的时候。 有一处海底隧道洞口上方不足5米的地方,就是高速路和珠海站,原本就密密麻麻分布着各种线、管道、地基点等等。 为了尽可能不破坏原有设施,施工队就像猛士绣花,硬是从多点入手,在夹缝中找到了施工点,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任务。

因为港珠澳大桥对于材料防腐蚀性的高要求,中国工程师们专门联合科学家研发了多种高性能材料,其中,桥上显眼的斜拉桥锚具就用的是碳低合金钢,它经过进一步热处理和其他科技手段,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承受能力。

港珠澳大桥建造的意义并非外人看到的那么短浅

港澳大桥,凭借独创的深海筑岛技术、深海沉管隧道应用技术和装配化桥梁建设技术等,荣获了国家级科技特等奖、一等奖。 大桥正式通车后,还获得了2018年度全球最佳桥隧项目奖、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评选的2018年度隧道工程奖等国际大奖。

截止到目前,港珠澳大桥保持着世界上里程最长、沉管隧道最长、寿命最长、技术含量最高、专利最多、总投资最多的跨海大桥的名头,在建造过程中的技术设备及设备规模,也多次创造新的世界纪录。 被英国《卫报》赞叹为“现代七大奇迹之一”,“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等。

它既是中国人高超建筑技能的体现,外观上还兼顾了实用性、艺术性和民族性。 又像一条强劲的血管,把香港和澳门和大陆紧紧地联系起来。 大桥投入使用之初,就开通了10000个车辆通行名额,可以在珠海、香港和澳门通行,符合条件就可以申请,每上一次桥,只收费一次,桥上使用的收费系统兼容了三个地方的ETC收费,识别正确率达到96.7%,只需要0.3秒。

车主在桥上就可以根据指示切换几个地方不同的行驶规则,十分方便。 如果只是想要观光,没有私家车通行证也可以,乘坐穿梭客车就可以轻松浏览整个大桥。 就像中国高铁,除去建造成本,每年仍然在亏损,但中国仍然要运行,仍然还要在没有高铁的城市建造高铁,并不是为了短时间内盈利,而是为了长长久久的国计民生。

港珠澳大桥也是如此,虽然通行费看起来比虎门大桥高三倍,但和建造成本、维护费用比起来,几乎叫九牛一毛,所以港珠澳大桥建成,主要目的就是加强两颗明珠和祖国的联系,促进珠江三角洲经济高速腾飞。 这样深远而有意义的影响,比单纯的商业盈利重要得多。

本期视频就到这里,你知道港珠澳大桥吗,我对它感到十分自豪,不知道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噢。 最后请为我们点赞、关注, 我们的每期内容都很精彩,下期再见。

下一篇:瓷砖物流多少钱一吨(瓷砖发物流怎么收费)
上一篇:商标转让大概多少钱(商标还可以转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