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荔枝多少钱一斤(历次荔枝滞销的一大硬伤)

2023-01-16 18:37:5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1

欢迎关注“桂农通”的三农问题分析。

随着桂味、糯米糍等荔枝品种的季节渐过,今年的荔枝销售已经逐渐由高峰走向尾声。

部分至今仍高挂枝头的荔枝,由于季节原因,一部分已经熟过头,果皮内开始泛红,说明正在渐渐退糖。

从去年的荔枝小年价高果少,到今年的荔枝结果大年,荔枝大丰收但多地却出现价低滞销现象,这荔枝市场就如坐过山车一样,窜上又窜下,让果农又喜又忧实在不安生。

避开之前分析的保鲜技术、物流成本问题不说,桂农通再细细分析认为,荔枝结果的大小年,就是荔枝丰产滞销的一大硬伤。

如果剔除不可抗拒的气候原因,荔枝的大小年就是因为当年挂果太多,到了第二年造成营养不足,荔枝树养精蓄锐只长芽叶,不开或少开花,造成大幅减产。 果树的这种一年结果多,次年结果少的现象反复出现,叫做大小年结果现象。 这一点,在上一篇文章中有很多朋友提到了。

大小年有时是一年丰收次年绝产,有时一个大年之后连续两个小年,或小年之后连续出现两个大年或数个大年。

桂农通认为,就是因为荔枝结果大小年导致的产量不稳定,给保鲜、加工、销售等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问题一:丰产稳产的品种,却卖不出好价钱

荔枝的品种,大大小小有30多种。 按照近年来的市场销售走向来说,妃子笑早上市价格不错,下来价格比较好的应该就是桂味、糯米糍、鸡嘴荔了。 增城的挂绿,我没有吃过,听说价格也不低。

2017年在广西,荔枝小年结果少,桂味最高时在产地竟卖到40多元一斤!但却是一果难求,因为小年,必然量少。

而黑叶荔、禾荔、大荔等,多是以前祖辈种植留下来的老树品种,就是因为大小年不明显,每年产量都比较多。

荔枝花开

以前的很多农村人喜欢种黑叶荔这些品种,不求能卖多少钱,但至少保证年年有得吃。 而现在,一旦进入商品化市场,这些品种除了量大,就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了。

象桂味、鸡嘴荔那样的优质好品种,虽然多多少少也受到冲击,但象今年的价格仍然在4-6元左右,广西灵山的价格最高卖到15元一斤,其他地方的桂味最低也不少于2元一斤。

其实每年的荔枝丰收出现滞销,更多的反映在这些常规的老树品种上。 网传的荔枝滞销视频中,据说就是广西钦州市新棠镇的黑叶荔品种。 关于这一点,有的朋友一说荔枝滞销就以为是所有的荔枝都滞销,其实应该说是某些品种。

这些大小年影响不明显的品种,小年不小,大年丰收,但市场价格却一直多年来低迷徘徊。 是调整品种?还是继续保留?

问题二:放任自然的管理,荔枝结果也任性

其实,荔枝的大小年控制技术是有的,但推广的力度远远不够,原因就是传统的粗放管理影响。

广西的荔枝种植面积、产量在全国各省区中排名第二,广东排在老大位置。 据了解,在这么多荔枝产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零星分散在各村的田头地头和村头,也有的是在农户自留地里零星种植。 而规模化标准化的荔枝果园,估约面积都占不到一半。

据桂农通了解,大量的分散种植的荔枝,都是一些老树。 广西灵山就有一株据查已有1500多年栽培历史的香荔古树,称之为千年古荔王,就是种在村子里农户住宅边上的空地上。 据说,各地这样历史悠久的古荔枝树还有很多。 有朋友说,在广东,这样生长了几百年的荔枝树确实是多见不奇了。

这些古荔枝树,种植分散,年份较长,树冠很大,树木也很高,给精细管理带来了难度。 因此,很多农村人对此采取的都是一种放任自然生长的管理办法。 说放任,其实就是基本不管,有的农家偶尔一年还会喷上一两次药杀杀虫,至于施肥,我想就很少很少了,更不用说疏花疏果其他技术了。

在各地的荔枝产区,很多农村家庭对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的荔枝树,大多都是采取放任自由生长的状态。

因此,造成了很多荔枝树结果很任性:大年的时候,拼命开花拼命结果,即使把树枝压断也在所不惜;小年的时候,则零零星星,了了无几,一棵荔树可能就是几斤十几斤果,甚至无花无果。

反正,也不费什么人工管理,也不用什么化肥农药,结果少了留着自己吃,结果多了卖掉一些得多少钱无所谓,再卖不了就送亲威送朋友,甚至留在树上任由烂掉也没事。

这种粗放到近乎原始生长的管理方式,影响了真正商品化、规模化种植的标准荔枝果场的管理,影响了对荔枝大小年技术的推广应用。

问题三:缺乏科学引导,丰产滞销仍将重演

荔枝结果大小年问题,是影响荔枝生产的一大难题,大小年间的产量经常相差几倍到十几倍,有报道称个别地方的荔枝产量最高年份与最低年份的产量相差竟达70多倍!

据专家分析,早熟品种三月红荔枝在较高温度下也能成花,故几乎年年有花,开花时间长,故产量稳定;

中熟品种如大造、桂味、妃子笑、黑叶等对低温要求不严格,在桂南地区每年成花不成问题,其中大核品种保果较易,产量较稳。

迟熟品种如糯米糍、禾荔、兰竹等对花期的温度要求较严,如能在低温时段开花,才能确保连年结果。

规模化种植的荔枝果园有心加强管理,疏花疏果、施肥喷药,控制了大年产量以保住小年的继续稳产高产,但又担心别人家的果园不控制,产的果比自己多,自己白白吃亏,结果是明知是大年仍然放任结果。

在桂农通看来,这种心理可以理解,但如果不加强引导,如果果农放任荔枝自由开花结果,大小年问题就会依然存在,荔枝大年丰收,集中上市销售“堵车”甚至滞销的历史就将会不断重演。

有专家提出,按照目前的市场销售情况,每100万亩荔枝,如果产量能够控制在15-18万吨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可以将价格和大小年的产量都基本稳定下来。

按照这样测算,标准化的荔枝果园,平均每穗(串)果枝留20-25个荔枝最为理想。 事实上,又有多少个果农能做到这点?要怎么样科学引导才能让果农接受?

这些问题的解决,只能留给专家及农业部门来考虑了。

关于今年的荔枝销售,到目前已经发了4篇系列文章。 本来在上一篇已经说不写了,但忍不住又再往深层次里写了这篇结果大小年的问题。 意在通过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荔枝产业的重视,共同解决荔枝产业发展问题。 刚关注又有兴趣的朋友,有空可以翻查前面的三篇文章来看看。

本文2018年6月30日首发于今日头条。 更多三农问题分析,欢迎继续关注“桂农通”,欢迎留言交流分享你的见解,欢迎收藏与转发。

下一篇:热恋的人梦见肚子长虫子
上一篇:大雁展翅魔方多少钱(卖出五亿个的小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