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公分香樟树价格(樟油价格遭遇滑铁卢)

2023-01-16 15:55:3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70

就在前几天,去了一趟,外公他们家里。 当时我舅妈和外公,正在那儿忙活着熬香樟油。 我也是一个农村人,但是,我们家附近的土地不适合栽香樟树,出油率低,所以当时对熬香樟油这事了解得不多。 最开始看着,觉得蛮新奇,挺好玩的;可是越看越觉得幸苦,相应的设备也很古老。


熬香油的工艺大概是:用炉火烧水,间接漂烫、熏蒸香樟叶,然后樟叶中的油分气化跟随着水蒸气一起进入离开蒸室(铁桶),进入冷凝管,冷却液化后,流入下方特制的铝桶,一高一低两个出口,高的出油,矮的出水,实现油水分离。

虽然我说的挺高端、现代化的,但这其实只是原理,并不是相应的专业设备。



其实蒸香樟叶用的就是农村办席的那种蒸笼如上图所示,只不过要大一些而已。 烧水的热源全由木材提供,此时我才理解为啥外公家里要堆那么多的木材。



香樟叶用大铁桶(带杆那个)存放,而冷凝冷凝管算是特制的。 然后冷凝的盛水容器是一个盛满水的铁桶。



这期间需要人干什么呢?别的细枝末节就不说了,最辛苦的在于将香樟叶放入铁桶和熬制完成后倒出樟叶,每一锅大概熬三个小时候左右,可出大约10斤油左右。


一个硕大的铁桶,需要人们一背篓、一背篓的把樟叶放进去,而且里面还需要一个人不断的清理压实樟叶。 如果你手脚慢了的话,下面的热量传上来了,就可能会烧着上面踩压的人。 有个踩实的小秘诀就是哪里冒烟就踩哪里。




宜宾素有“天然油樟植物园”之称,是全国最大的油樟基地,樟油产量占全省90%以上、全国70%以上,从樟油中提炼的“中国桉叶油”产量占世界1/3,在国际市场上销售量仅次于巴西。


但响亮的称号背后,却并不是那么光鲜亮丽。 它并没有让百姓们富足,显著增产增收。 这一切都是劳动人民用落后的工具与设施,用时间和劳动量积攒出来的,其实说实话如果算上人工工资的话,利润很低。 外加上今年,香樟油价格大跌,往年近50/斤的收购价变成了20几元。 香樟树种植户们,毛利减半,但工作强度丝毫未减,这笔账甚至不敢细算。



于是,写下这篇文章,表达我对宜宾樟油产业的一些思考。 如果再如此发展,樟油产业永远无法成为宜宾货真价实的名片,更无法带领农民致富增收。


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香樟油的用途,以及相应的市场。


一、香樟油的用途及其发展前景

1.香樟油用途


樟油是医药、冶金、化工、香料、食品工业、军工、等等行业的重要原料。 樟油中的桉叶油作为一种日用香精香料,在国外市场需求旺盛。 其中,新加坡以“中国桉叶油”为原料生产的“正红花油”已成为世界名牌产品。


2.香樟产业的发展前景


根据市场的预测,今后世界香料市场总销售额将以每年 7%的速度递增,国内市场每年需要添加香料、香精的产品,其年销售额大约 8000 亿元,其中食品约 6000 亿元、卷烟 700 亿、日化产品 700 亿、饲料医药卫生和工业用约 700 亿元。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香精香料产业正面临一个大发展。


上述两段,引自宜宾是科技局的文章。 由上可见香樟油加工末端产品前景广阔,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目前,宜宾从樟油中提炼的“中国桉叶油”,属出口免检产品,畅销日本、新加坡、西欧、美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宜宾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生长在此的樟叶出油率高,品质高,也因此被誉为世界樟海。 那么我们更应该抓紧发展,利用好本地优势,纵向发展,让樟叶产业成为本地拉动经济、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才行;而不是盲目扩大规模,追求好看的业绩,却忽略产业核心技术与农户收益的问题。


世界樟海这张名片不能只是听着好听,却没有扎实的根基,完整的产业链。 下面,我分享一下我所看到的,目前樟叶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二、当下樟油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匮乏深加工企业,产品多出口


前面提到过樟油是医药、冶金、化工、香料、食品工业等等的重要原料,但也仅仅是原料。 如果不能深加工那么利润就就不会高,也无法带动更多的就业,无法从销售端反哺樟油的生产与技术研发。 这样情况下,整个宜宾的樟油产业就等同于一个大的打工仔(农户们是小的),我们将原料卖个国外,国外加工成产品后,又卖给我国。 最终就相当于外国用我们的东西,赚了我们的钱。 所以要想使得产业实现质的飞跃,就得搞定深加工、搞出成品直接销售或出口。



2.樟油价格无保障,不利于种植户的积极性


一个成熟的产业,必定是能给生产者以保障的。 而今年在猪价涨了一倍的情况下,樟油竟然跌了5成多,曾经近50元/斤,今年才20多元/斤,这对于种植户而言是个巨大的打击。 政府一直在提供种植香樟树的补贴,鼓励大家扩大生产面积,取得更高的总产量;然而价格暴跌算是将农户带入了坑,种过香樟树的林地要想改回去,又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资金才行。 为何价格会暴跌?我认为其中不仅有疫情的原因,还有生产过剩,无加工核心技术的原因;更有受经销商压价的原因。 如果没有价格的保障,樟油或许是个坑。


3.农户端生产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


前文中介绍的方法就是主流的炼樟油的生产方式,出油率不是很高,关键问题是费时费力,自动化、机械化程度低,人力成本颇高。 听我外公说,这样一套粗糙的设备大概是3000多元,一般3-4小时可炼制一锅,效率不高,因此一般每个种植户都会买一套。


比樟油炼制更为费事的就是樟叶的收获,一般每年需要收两次。 每次收获都需要人爬上香樟树,用刀一枝、一枝的砍下来,耗时耗力,还是高空作业。 此外,宜宾香樟树多栽种于山地陡坡上,砍下后,晒干了,收集、运输也同样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收获+炼制一茬的香樟油,没有几个人个把月的全职工作是搞不定的。 因为价格不错和政府补贴推动,所以种植规模日渐扩大。 但现在价格大幅下跌,农户收益,这笔账真是不可细算。

山地香樟的机械化收获可能很难实现,因为地形实在太复杂了,有的甚至长在接近垂直的陡坡上。 但是香樟青叶干燥或者“青叶炼油”设备的研发应该不会太难,可借鉴国外的萃取炼油经验;集约化、规模化的炼油替代现在的零散单干也是可行的。


4.樟油品质不稳,生产未有行之有效的技术标准


这一点我未曾深入调查,但是从我外公他们粗放的炼制方式及香樟叶的品质形态就可管中窥豹。 炼制粗放必定导致含杂率、纯度以及损失很大,这样既不能使得利益最大化,又不能保证樟油的品质。



另外,樟叶常常堆积在林间干燥,经历风吹日晒,在南方湿热环境下,极易产生大量有害病菌。 其中黄曲霉素在300°的高温下,仍不不会失活,所以农村传统的炼制手段根本无法杀灭该菌,而其是致癌物,在检疫范围内,如果加工产品中被检查出来,势必对于宜宾樟油产业是个巨大的打击。 虽然目前宜宾樟油,属于免检产品,但是居安思危早做打算是必须的。 我国某地区出口的普洱茶就因为黄曲霉素超标而被外国退回,并起诉赔偿。


另外,本行业当下根本没有行之有效的生产标准,大家都是靠感觉、经验来,虽然目前没出问题,但不利于集约化、规范化的发展,甚至会产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三、木木的几点发展建议


樟油加工技术资金投入不足。 据了解,我市宜宾县和翠屏区樟油林地面积达170万亩左右,目前基地规模仅为 40万亩左右,占23.53%,若按30%占比考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至少需要再新建 10万亩原料林。 按每亩1000 元的投入看,10万亩需要资金1亿左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油樟林建设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大的同时,樟油精深加工技术资金短缺导致樟油加工处在初级阶段。

上文同样引自于宜宾市科技局的文章,相关人员谈到加工技术难以推进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资金不足。 但我却有些疑问。 深加工研究一定需要扩大规模吗?非也,对于我市的油樟产业我有几点拙见。


1.减缓扩大规模,狠抓深加工技术


这几年,随着香樟树种植补贴的出现,我是眼看着我外公家那边,那些以前的竹林、藤梨树、虫树林地全都变成了清一色的香樟。 生产过剩或许也是今年价格遭遇滑铁卢的一大原因,但我认为根本还是没有深加工技术,受人掣肘。

要想搞定销路,搞定市场,就得解决这个技术问题。 而盲目扩大生产只会耗费更多的资金,让更多农户入坑,加速产业的崩盘,唯有搞定这个深加工问题,才能使得产业实现质的飞跃。 这几年宜宾已经建成了大学城,引进大批的高新人才,相关部门应当联合企业以及食品工程、生物质工程、化工等等实验室一同攻关樟油的深加工技术。

2.加紧农户端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转型


当下农户端,生产粗放,劳动量大,无樟叶干燥设备,炼油设备落后,出油率不高,副产物利用率很低;另外农户分散经营,设备综合利用率低,设备效率低!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其实不难,只是前期可能相关设备研发成本高,没有企业或者部门愿意趟这浑水,其实这是中国农机领域的普遍现状,大家都不愿意搞研发,只是生产同质化的产品。

我认为如果以村或者大队为单位,建立樟叶集中干燥、集中炼油,集中副产品的综合加工,可显著减轻农户生产成本,又提高樟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并且可以让樟油质量更好把控,生产出纯度更高,安全性更高的产品。


当然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大规模干燥设备、炼油设备的研发上。 钱不够怎么办?所以我认为应当把扩大规模的预算调过来,先行来解决这些基本的问题。 还是那句话“好钢当用在刀刃上。


3.加快生产工艺的标准化,重视樟油产品的品质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标准又怎么能够指导一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呢。 标准制定容易,执行起来却不容易,所以这一点当是建立上诉集约化生产的基础上的。 标准只有与现代化的生产相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落实,做到不冗余且有效!



4.政府调控价格,莫让种香樟成“坑”


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让农民增收致富,就是为了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


过去甚至现在,每个产业最初牺牲的都是底层的劳动人民,一旦有什么金融、价格风险就转嫁到每一个小农户身上。 但是对于农业这行,已经快要行不通了,当老一辈的农民落幕,如果每个行业仍这么想,只会磨掉大家的信心。




香樟树补贴将农户们引进去后,如果不能尽可能保障产品价格,这不是害了大家吗?

所以我认为,真的应该减缓扩大规模,待把后端深加工路打通,前端生产问题搞定,再考虑逐步扩大规模的问题,否则相关部门也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关键是钱要用对地方,没有形成闭环的产业,稳定的质量永远也只能是打工的。


钱应当用在基础研究和保障农户利益身上,而不是盲目的扩大规模,追求数字与短期效益。


我为家乡的这个产业感到自豪,也为其而担心,所以写下这篇文章,希望有一些的帮助。 钱一定要用在刀刃上,做好技术的突破和反哺父老乡亲们才是正理,盲目扩大生产可能只会把自己给压死。 只有打通了后端深加工销售之路并解决了前端生产的问题,才能让这张名片,内外兼修,好听又好用,成为又一个“五粮液”。


当然这仅为个人观点,难免有许多没有看到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下一篇:大丹犬幼崽多少钱一只(狗狗站起来最高达2米)
上一篇:奥迪a4点火线圈多少钱(奥迪a4点火线圈多少钱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