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素11多少钱一只(白手起家)(白介素-11多少钱一只)

2023-01-16 15:53:48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1

巴菲特曾经在演讲中说过:做我们所喜欢的,然后成功就会随之而来。

那你说,2022年中国商界女性一姐是谁?

格力电器董明珠?

亦或是

碧桂园杨惠妍?

答案都不是。

2022年3月,福布斯“中国杰出商界女性100”榜单,泰格医药(300347)创始人曹晓春排名第一,首次问鼎。

曹晓春,成为“中国商界女性一姐”。

她说:“自己跟《摆渡人》书里的迪伦很像,永远不会忘记初衷,为喜欢的人与事,勇敢的走到终点因为临床研究是她自己永远的事业。 ”

是呀,把喜欢的事情作为事业去发展,这也是成功人士的经典法宝。

曾几何时,她也和我们一样,也是一个在公司打工的年轻人,也曾遇到过生活的困境。

但是,怎么就能够白手起家成为千亿企业的掌舵人?

这一切,要从她的父亲说起。

1差点成为一名医生

1969年,曹晓春,出生于浙江,父亲是浙江某地分管乡镇企业的负责人。

当地乡镇的啤酒厂、豆制品加工厂等,在她父亲的带领组织经营下,发展的很好。

父亲从小就在她的心目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是一个实干家。

她从小经常跑到厂子里玩耍,偶尔还帮厂里干活赚点零花钱,从这时起就接触到了商业经营。

夏天天气炎热,她想,倒卖棒冰肯定是个好主意。

于是,曹晓春就骑上自行车,跑到镇上的棒冰厂进一箱货,来到田间地头卖给同村的人。

这一倒卖,竟能赚几块钱。

于是,凡是遇到赚钱的点子,她就抓住机会。

乡里的副食品厂、啤酒厂等,都能看到曹晓春帮忙洗啤酒瓶、搬货的身影,就只为赚点零花钱。

但是,父亲从来没有告诉她应该怎么做,只是自己默默经营企业,用实际行动让女人感受。

而这,也为曹晓春之后创立泰格医药埋下了种子,她的胆略和实干风格便是从父亲那继承过来的。

图 | 泰格医药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总经理曹晓春(来源:泰格医药)

18岁的曹晓春来到杭州上大学报考了浙江中医药大学,心愿就是学中医。

但是大二那年,父亲因病离开人世,家里经济条件更加困难了。

每学期的学费都是妈妈从亲戚朋友处借来,再加上学校贷款才完成了学业。

小时候,曹晓春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医生,但在父亲的影响下,经商的种子也悄悄在她心底埋了根。

1992年,曹晓春从浙江中医药大学毕业,她拒绝了去当一名医生。

而是选择先后入职了2家制药公司,一边攻读浙江大学药学院硕士学位,一边负责做药物临床试验。

因为她喜欢药物临床研究,她想走自己喜欢的路。

从1992年到2002年,一直从事医药临床的研究和管理工作,,让她成为了这个领域的专家。

也就是这个时候,她认识了改变他命运的人:叶小平。

2创业

1963年,叶小平出生于嘉兴,条件比曹晓春好很多。

他和曹晓春从事一样的工作,但那时已经是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医学注册部总监。

1999年,在青岛一次GCP培训班晚宴上,曹晓春恰好与叶小平一桌,中间隔着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生物统计专家苏炳华。

因共同合作白介素11项目,通过苏炳华的介绍,曹晓春和叶小平互相留了电话。

临走时,叶小平对她说,以后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就找他。

由于迫切想要了解外企如何做临床试验,曹晓春在一个研究者会开启之前,拨通了叶小平的电话。

对于监查工作,叶小平建议曹晓春直接外包给CRO,并介绍了一家国际CRO新加坡鹰阁给她。

曹晓春第一次听说CRO公司,但是出于对叶小平的信任,她还是毫不犹豫将本土项目的部分监查工作外包给跨国CRO。

通过这次合作,曹晓春察觉到了国内CRO的机会:当时国内还没有专门从事CRO的公司,市场前景广阔。

2002年因为生活困难,工资又太低,34岁的曹晓春辞职,想着找一份外企的药品销售工作。

她去应聘杭州默沙东,因为英语不行,包括后来的几家也都没有成功。

一天,叶小平正好来杭州开会,听说她在找工作,便推荐她加入罗氏。

但还是因为英语不过关,又失败了。

无奈之下,曹晓春对叶小平说:“要不然,我们一起成立一家CRO吧。 ”

当时恰巧叶小平也看到了中国CRO的前景,并直言“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产业发展机遇,正好是你所擅长的”。

那一年,我国新药临床试验刚刚兴起,国内临床CRO领头的是依格斯,还有跨国公司昆泰、科文斯的分支机构。

此时创业,对于没有创业经验,也不是具有太多临床试验实战经验的曹晓春来说,是一个相当大胆的决定。

但她并没有害怕。

图 | 泰格医药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总经理叶少平(来源:泰格医药)

好,我出钱,你去做。 ”性格直爽的叶小平说道。

曹晓春接受了叶小平1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成了杭州泰格咨询公司。

泰格成立之初,叶小平没有完全从罗氏脱离出来,负责幕后,而公司主要由曹晓春进行管理。

曹晓春首先想到老东家华东医药,刚好有个项目希望减免病例数,同时加快病人入组,她大胆接下了这一项目。

在曹晓春和叶小平的配合下,第一次项目圆满完成,第一桶金就净赚几十万。

2003年,泰格运营现金流良好,已经还完叶小平借的10万元创业本金。

3上市全球化

2004年,泰格接到一个临床试验的大项目,需要组建全国性的专业研究团队。

于是,叶小平从罗氏辞职,与曹晓春成立了泰格医药。

从这时起,泰格开始组建全国性的医学部团队,增加数据管理业务,同时引进多名核心管理层,奠定了公司的核心成员和组织架构。

泰格医药成立后,曹晓春与叶小平处事格外有默契:叶小平担任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主管公司经营;曹晓春则是公司副总和董秘,负责对外交流。

2008年启明投资进来前,她与叶小平又拿出一些股份转让给新增资的同事。

公司如果不能吸引人才就做不大,那么拿再多的股权也是没有价值的。 ”她说。

每2-3年,泰格就有一次股权激励,主管以上基本覆盖,甚至包含司机。

而内部的股权激励政策,也令泰格医药在人员流失率居高的CRO行业里,长期并稳定地保持着专业团队的水平。

一个药物产品若要上市,必须经过临床实验,而CRO就是为医药研发企业提供临床试验服务的公司,可以提高药企在临床实验的效率。

泰格有了技术和人才的护城河,一路狂奔。

2012年,泰格医药登陆A股市场。

图 | 泰格医药(来源:泰格医药)

但是,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她说,我们也曾做过亏本业务。

尤其在2015,2016年,泰格面临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迅速扩张的人员,让人力资源部和项目经理一度很难运转。

早年泰格的内部管理十分粗放和简单,人员招聘无需详细简历,劳动合同只有工资和职位信息,连一份详细的岗位描述都没有。

还有一次,一位她很信赖的员工和另一个员工用QQ聊天,她看到上面说“曹晓春什么也不懂,只要来面试的人都会招进来,咱们一起走,以后就让她做光杆司令吧”。

泰格,行走在危险边缘,差点就倒闭了。

于是,她全力用在加强自己短板和学习管理经验上:2005年参加人民大学的企业管理培训课程,参加黑马营,也从启明投资哪儿获得了很多管理经验。

2010年,泰格终于正式使用OA系统,步入了企业正规化管理。

因为要上市,整个公司的制度越来越规范,并最终被市场接受。

不过,泰格医药与曹晓春却一直面临着挑战和危机:

  • 2015年,震荡医药界的“722”临床检查事件,整个CRO行业陷入低谷,泰格医药也受到影响。
  • 2018年,长生生物疫苗造假案,引起了疫苗板块集体暴跌。
  • 2020年,泰格医药赴港上市期间,曹晓春2次减持股份成功套现5.5亿元,遭到市场质疑。

多年的并购国际化,在扩张和产生利润的同时,也埋下了很大的风险:

  • 2009年和2013年分别收购美斯达和BDM,进一步加强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业务发展。
  • 2014年,收购方达控股,在强化临床CRO业务的基础上向临床前CRO和实验室服务等领域扩展。 同年,收购北京康利华咨询,提升GMP专业咨询,注册等业务服务能力。
  • 2015年收购北医仁智和韩国CRO公司DreamCIS。
  • 2017年收购捷通泰瑞,拓展器械临床研究。
  • 光是2021年上半年,泰格医药投资额就达11.92亿元。

通过系列并购与投资,泰格医药持续拓宽业务边界,已发展为国内领先的综合性临床CRO服务龙头。

泰格医药的商誉,随之暴增。

虽然收购也带来了很大的现金流压力,但是,这并不妨碍泰格受市场欢迎。

图 | 泰格医药香港主板上市仪式(来源:泰格医药官网)

2020年,泰格医药又在港股上市,当天市值1361亿港元。 叶小平与曹晓春共持有31.54%的股权。

虽然,受疫情受医药板块近期整体走势下行等因素影响,泰格医药股价从去年10月高点的179.57元/股,至今已损失46.5%,蒸发市值726亿元

但,泰格依然是这个领域的霸主。

4结语

泰格医药上市后,身兼创始人与总经理,曹晓春上十几亿的身家引人注目,成为极为神秘的富豪。

“这些年我没买过什么房子,我自己一有点钱都拿出去投到创业公司里了。 ”曹晓春说。

2014年,她请杭州灵隐寺一位高僧写了四个字送给她——应无所住意思是不执着于世间事物的表象而将心住在真正的实相。

这四个字给曹晓春很多力量,她知道:无论经历怎样的大风大浪,只要认定对的事情,她总能坚持到最后。

曹晓春告诉我们 :

专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总能找到解决办法。

白手起家不怕,怕的是不敢开始。

这句话放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能成立。

往往打败我们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自己吓唬自己,觉得好难,觉得还没有准备好,觉得还可以缓一缓,正是这种情绪把自己堵在了解决问题的门口。

下一篇:第二年车险大概多少钱(汽车保险第二年费用大概在多少钱)
上一篇:白介素11多少钱一只(基因疗法热度持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