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口周康多少钱一盒(国博重新开放)

2023-01-16 13:49:1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8

4月10日,经过三个星期的维修后,国家博物馆重新开放。

重新开放的国博,最大亮点是三件著名的青铜重器——后母戊大方鼎、大盂青铜鼎、子龙青铜鼎——同时现身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厅。 此前我几次去国博,都未能见到,这次终于大饱眼福、一睹为快。

后母戊大方鼎

后母戊大方鼎是商代后期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殷王武丁之王后)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

后母戊大方鼎,特地带上观众,感受一下它的体量

后母戊大方鼎得名于腹内所铸的“后母戊”三字。 此三字曾被释作“司母戊”,故此鼎曾被称作“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

后母戊铭文

后母戊大方鼎,器型高大厚重,气势雄伟。 通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 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后母戊大方鼎纹饰华丽。 鼎身四面的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其余各处皆有纹饰。 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特色。 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

鼎身四面,中央无纹饰

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注意人的表情是愉快的,据说当时人们相信被老虎吃是一种幸运;后世此纹饰演变成“二龙戏珠”的吉祥图案);耳侧以鱼纹为饰。

鼎耳外廓饰有猛虎食人图案

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

鼎足纹饰

后母戊大方鼎采用陶范铸造,鼎身和鼎足整体铸成,其合金成分为:铜84.77%,锡11.44%,铅2.76%,其他0.9%。 鼎耳后铸,附于鼎的口沿之上,耳内侧孔洞是固定鼎耳泥芯的部位。

后母戊大方鼎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后母戊大方鼎出土墓穴原状(摄于安阳殷墟王陵区)

后母戊大方鼎出土墓穴原状

后母戊大方鼎于1939年3月被河南安阳武官村的村民盗墓挖出。 此时日本人已经占领此地,为防止日本人夺走,村民们准备卖给北京的一个文物商,但此商人要求锯开大鼎运到北京;村民们依照要求开始锯鼎,但又觉得不合适,遂把大鼎埋藏起来。 (但此时一只鼎耳已被弄掉,后来根据另一只复制补上。 )

抗战胜利后,后母戊大方鼎被再次挖出,由当地政府上交给南京的中央博物院。

1948年,大鼎在南京首次展出,轰动了整个南京城。

1949年国民党撤往台湾时,准备把大鼎运往台湾。 但由于此鼎过于沉重,就被搁置在南京飞机场,后被解放军发现,转移到南京博物院。

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后母戊大方鼎从南京调往北京,成为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子龙青铜鼎

子龙青铜鼎,据传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因器内壁近口缘处铸有铭文“子龙”而得名,是商代末期文物。

子龙青铜鼎

铭文"子龙",二字上下分布。 "子"字在上,字体较小;"龙"字在下,字形大,以双线勾勒,就像一个尾部向右上盘卷、竖立的龙。

子龙鼎铭文

子龙鼎通高103厘米,耳高22厘米,腹高43厘米,足高36.5厘米,口径80厘米。 立耳较厚,略微外撇。 外侧饰两周凹弦纹,折沿宽缘,腹部横向宽大,微下垂,下有三足支撑。

子龙鼎颈部纹饰,一种是有首无身饕餮纹,角是瓶形;另一种是首身完整饕餮纹,尾部下卷,爪后有长距,以凸起的鼻梁部位为对称轴线,躯干向两侧同时展开,形成一首双身,意在以平面展示立体。

有首无身饕餮纹

首身完整饕餮纹

鼎足上端所饰饕餮纹卷角如羊,角尖部内卷并高高凸起,与鼻梁部位耸起的扉棱增加了器物的稳定。

足上端饰高浮雕式饕餮纹,下衬三周凸弦纹

子龙鼎是现已发现的商代青铜圆鼎中形体最大的一件,也是目前所知带有"龙"字的最早的青铜器,与后母戊大方鼎一方一圆,合称“商代重器双璧”。

子龙鼎能现身国家博物馆,也颇费一番周折。

20世纪20年代出土后,子龙鼎很快被一个叫"山中株式会社"的日本公司买走,此后一直销声匿迹。 2004年,日本一位企业家在大阪举办了私人藏品展,子龙鼎在展览中现身,引起轰动。

2005年,负责承办国家重点文物征集的专家前往日本,追寻子龙鼎的下落。 对方得知我国要追回子龙鼎时,开出了上亿元的报价,不得不暂时放弃买回的想法。

几个月后,子龙鼎竟又现身香港,专家马上前往香港。 经过六七次的洽谈,买卖成交。

2006年4月,在中央财政设立的"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的支持下,中国国家文物局将子龙鼎征集回国。

2006年12月,子龙鼎入藏国博,价值4800万元人民币。

大盂青铜鼎

大盂青铜鼎是西周康王时期贵族盂所作的祭器,又称廿三祀盂鼎,属炊器,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据传当时共有大小两件,小的已佚失。

大盂鼎是迄今发现的西周最大的一件铭文铜鼎。

大盂鼎

大盂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 圆形,立耳,深腹,三柱足。 造型雄浑,工艺精湛。 口沿下一周饰以饕餮纹带:

口沿下饰以饕餮纹带

三足上饰以兽面纹,并饰以扉棱,下加两道弦纹:

大盂鼎足部纹饰

大盂鼎是西周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造型庄严、和谐、凝重,纹饰和细部结构严谨、洗练,没有了商代青铜器的面目狞厉,更体现礼制的意蕴。

大盂鼎铭文

大盂鼎腹内壁刻有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

大盂鼎铭文

铭文释读

译文如下:

九月王在宗周册命盂。 王这样说:"伟大英明的文王承受了上天佑助的重大使命。 到了武王,继承文王建立了周国。 排除了那个奸恶,普遍地保有了四方土地,长久地治理着百姓。 办事的人在举行饮酒礼的仪式上,没人敢喝醉,在举行柴、烝一类的祭祀上也不敢醉酒。 所以天帝以慈爱之心给以庇护,大力保佑先王,广有天下。 我听说殷朝丧失了上天所赐予的大命,是因为殷朝从远方诸侯到朝廷内的大小官员,都经常酗酒,所以丧失了天下。 你年幼时就继承了先辈的显要职位,我曾让你就读于我的贵胄小学,你不能背离我,而要辅佐我。 我要效法文王的政令和德行,犹如文王一样任命两三个执政大臣来任命你,你要恭敬地协调纲纪,勤勉地早晚入谏,进行祭祀,奔走于王事,敬畏上天的威严。 "

王说:"命你盂,一定要效法你的先祖南公。 "

王说:"盂,你要辅助我主管军队,勤勉而及时地处理赏罚狱讼案件,从早到晚都应辅佐我治理四方,协助我遵行先王的制度治民治疆土。 赏赐给你一卣香酒、头巾、蔽膝、木底鞋、车、马;赐给你先祖南公的旗帜,用以巡狩,赐给你邦国的官员四名,人众自驭手至庶人六百五十九人;赐给你异族的王臣十三名,夷众一千零五十人,要尽量让这些人在他们所耕作的土地上努力劳动。 "

王说:"盂,你要恭谨地对待你的职事,不得违抗我的命令。 "

盂颂扬王的美德,制作了纪念先祖南公的宝鼎,时在康王在位第二十三年。

铭文大意为,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的立国经验,告诫盂要效法其祖先,忠心辅佐王室,并赏赐盂鬯、命服、车马、邦司、人鬲、庶人等。

这篇铭文是研究西周奴隶制度的重要史料,同时在书法艺术方面也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相传此鼎出土后,先后为岐山首富宋金鉴、岐山县令周庚盛、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幕僚袁保恒所有。 袁保恒得宝鼎后献给左宗棠。 后左宗棠遭遇牢狱之灾,受到朝廷重臣、文物专家潘祖荫帮助。 为感谢潘祖荫救助之恩,将此鼎献给潘祖荫。 潘祖荫将这件宝鼎定名为“大盂鼎”,沿用至今。

抗战时期,潘家后人将大盂鼎和另一件家传宝物大克鼎深埋保存,日本人几次搜寻都没找到。

新中国成立后,大盂鼎的第八位主人、潘祖荫的孙媳潘达于将此鼎捐献给国家。 1952年上海博物馆开馆,大盂鼎与大克鼎便陈列在馆内。 1959年,国庆十周年之际,大盂鼎从上海来到北京,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盛世重收藏,宝鼎知重器

青铜器在中华文明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从商周时期,鼎就代表着国家社稷,体现着社会秩序,是先民极为重视的器物。

这三件青铜重器,或因器型巨大,或因制作精美,或因信息丰富,成为存世青铜器中的宝中之宝。

它们历经三千年的历史沧桑,带着古人的信息,穿越历史,来到现代社会,串联起中华文明古今绵延之脉络。

但在20世纪上半叶,神州板荡,国运衰微,大批文物被外来侵略者掳走。 后母戊大方鼎和大盂鼎,都在爱国志士的拼死保护下才免于被日寇掳走。

而子龙鼎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被日本人掳走八十多年,政府花费重金购回。 ——其实这还算是好的,有些被侵略者掳走的文物,可能再也弄不回来了。

盛世重收藏。 今日我们欣赏这些国宝重器,既要为先民的智慧而叹服,也应当感念那些拼死保护国宝的人们。

下一篇:妇科激素六项多少钱(女性性激素六项怎么样才正常)
上一篇:壁虎的市场价格(中药材日常行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