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喇叭坏了修多少钱(苹果允许允许个人维修)

2023-01-16 09:37:3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3

2021 年 11 月 17 日,Apple 宣布了一项新的服务:Self Service Repair(以下简称自助维修)。

根据 Apple 发布的 新闻稿, 该计划将从 2022 年初开始在美国率先启动,并在 2022 年或更晚推广到其他国家。 届时,将允许顾客从 Apple Self Service Repair Online Store 上获取 Apple 原装零件与工具,自行修理设备。 除此之外,消费者也可以将更换下来的受损零件交给 Apple 进行回收,并且获得一些鼓励性的购买补贴,将自助维修和 Apple 整体的环保计划进行了一次结合。

至于该计划覆盖的设备范围,Apple 称该计划将首先应用于 iPhone 12 与 iPhone 13 系列产品,搭载 M1 芯片的 Mac 电脑也将很快加入。 但是另外两条重要的产品线——iPad 和 AirPods 系列并未被提及。 (从它们的结构设计和第三方拆解的结果来看,我猜测这是因为 Apple 还不愿放手让顾客自行维修易弯的 iPad 和容易出现奇妙小问题的 AirPods。 )

不出意料,消息发布后引起了热烈的关注和讨论。 有观点认为,Apple 这项态度上的「大转弯」是在提前应对美国呼声渐响的「维修权」(right to repair)立法趋势,以及监管机构不断增加的压力。

本文不意在对 Apple 此项变化的动机作出推测和评论,而是想从我作为一个维修爱好者的角度,尝试分析这项服务推出后,对于维修市场和个人用户可能造成的影响。

Apple 是怎么把 iPhone 变得越来越难修的?

众所周知,Apple 曾经对于「维修」这件事的态度并不好——准确来讲,是对于「不经过 Apple 的维修」不友好——这件事甚至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便已经开始了。 1984 年发布的第一代 Macintosh 电脑是一款极具乔布斯个人色彩的产品,其中就包括他对于产品硬件的控制。 《乔布斯传》中明确地写到:

(乔布斯)甚至设计了专门的工具,这样的话用户就无法使用常规的螺丝刀来打开机箱。 「我们要把这台电脑设计成只有 Apple 的员工才能进入箱子内部。 」他(乔布斯)告诉卡什(当时的 Apple 市场策划)。

而通过油管主 The 8-Bit Guy,可以得知乔布斯「专门的工具」其实就是一把加长的 Torx T15 螺丝刀,足可见 Apple 特立独行使用非标准螺丝的历史不可谓不悠久。

The 8-Bit Guy - Macintosh SE Restoration and SD-2-SCSI upgrade | YouTube

同样的工具困境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与同时期的 Android 机器(以及 Windows 电脑)相比,我们总能在 Apple 设备上发现一堆与众不同的螺丝:无论是从 iPhone 4 的后期型号开始沿用至今的底部五角螺丝,还是设备内部偶然的一两颗怪胎——比如 iPhone 6s 主板上的 2.5mm 螺母、iPhone 8 扬声器盖板上的 Y000 三角螺丝,到最近的 iPhone 13 Pro 光是机身内部的螺丝种类已经超过了四种。 对比同代的三星内部通常都只是长短不同的菲利普螺丝( AKA 十字螺丝), Apple 的确是将避免用户自行拆机的理念贯彻到了产品设计伊始中的。

但是螺丝仅仅是维修过程中的众多环节之一,并且加上商品消费的繁荣,单纯使用不常见的螺丝种类已经不能阻止那些越来越完备的螺丝刀套装了。 于是 Apple 又为自己的机器设备加上了第二道保险——软件验证。

其中,知名度最高的便是 Apple 对于 Touch ID 和 Face ID 部件严格贯彻的「换用即禁用」政策,最严重莫过于 iPhone 7 和 iPhone 8 上,如果你不通过 Apple 的第一方维修去更换相关零件的话并重新与主板配对的话,不仅是 Touch ID 会被禁用,你甚至也失去了 home 键的功能。

倘若将生物识别部件和电池与主板做硬性匹配还能勉强看作是一项安全措施的话,那么最早在 iPhone 11 上出现的「无法验证此 iPhone 屏幕是正品」的通知,以及油管主 Hugh Jeffreys 在 9 月份进行 iPhone 13 Pro 可维修性测试 中发现的那样,将两台规格完全一致的 iPhone 13 Pro 互换主板之后,不仅仅是 Face ID 、原彩显示、电池健康这些传统项目之外,甚至连一部分需要调用前置摄像头和环境光传感器的功能都会出现无法使用的问题,而这些都直接或间接依然源自于不可自行更换的 Face ID 模组。

Phone Repair Guru - Can the iPhone 13 Be Repaired? Let's find out.... | YouTube

与此同时,Apple 在过去对授权维修渠道以及官方维修件的严格管控,也让用户维修 iPhone 变得更加困难。 截至目前,国内仅有一家通过了 Apple 独立维修服务提供商计划审核的品牌,而其他第三方维修服务提供者几乎不可能获得 Apple 提供的维修件。 于是,市场中流行着各种标榜是「正品拆机件」,实则真假难辨、鱼龙混杂的渠道维修件;后压屏、搬板机、内置卡贴等等名词不仅让个人用户很难做出决定迈出自己动手维修的第一步,并且一旦出现问题,这些来历不明的替换零件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往往是阻止个人用户再次尝试的主要原因

在这样的环境下,破局之道只有两种:要么有一个具有良好口碑的维修服务中间商入场(例如美国的 iFixit,为个人用户提供经济、可靠的机器备件、维修工具和维修服务);要么采取类似于摩托罗拉曾经采取的模式,由品牌方开放正品零件的销售。

值得庆幸的是,无论动机为何,Apple 这一次选择了后者。

当下的 iPhone 维修市场到底是怎么样的?

官方维修渠道

要弄明白 Apple 的全新产品政策与它的未来,首先需要了解当下的维修市场究竟是什么样的形态。 在自助维修计划之前,来自 Apple 官方的维修渠道有三条:

  • Apple 直营店(Apple Store)内的天才吧
  • Apple 授权服务提供商(Apple Authorized Service Provider, AASP)
  • 独立维修供应商(Independent Repair Provider, IRP)

其中 AASP 便是如「百邦」和「直信创邺」之类不提供销售业务、只负责设备维修的第三方服务点,而国内的 IRP 直到去年 12 月才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跨越,「Hi 维修」成为了 大陆第一家获得 Apple 认证的独立维修供应商。

一家直信创邺维修点 | 百度

根据 Apple 的说明, Apple 授权服务提供商(AASP)和独立维修供应商(IRP)都可以获得「来自 Apple 的原厂零件、工具、培训、维修指南、诊断和资源」,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AASP 要有能力为所有的 Apple 产品提供保内和部分保外维修,而 IRP 则只需要为 iPhone 和 Mac 提供保外维修服务即可。

未经授权的维修渠道

那么那些没有授权的小型维修店是怎样运作的呢?

作为 iPhone 整机的组装地与很多零件的原产地,以及世界上最发达的手机转手市场所在地,国内已经形成了一条围绕着 iPhone 和 iPhone 零件的「相当具有废土精神」的产业链:外壳、电池、扬声器等等技术含量不高的零件可以自行生产;Taptic Engine 和镜头模组之类比较少单独更换、关注度和需求都不大的零件则主要仰赖拆解回收得来的旧机器。

而屏幕和主板这两个价值较高的零件,更是有了各自的细分市场:前者包括屏幕素质和制造工艺都差强人意的仿屏,给原厂显示面板重新贴合玻璃的后压屏,以及存世稀少的真正原装拆机屏;后者则出现了将部件拆焊后重新安装到另一块主板上面的所谓「搬板」主板……

iPhone X 爆炸图 | IHS Markit

除了不确定性极大的零件来源之外,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型维修店铺有时还会出现乱收费、掉包零件等等更加恶劣的问题。 很多时候,这些小店的手艺,并不见得就一定比你自己动手按照维修指南修理的结果要更好。 我最近一次帮一位朋友给她的 iPhone 6S 更换屏幕和后盖的时候,就发现上一家修理店丢三落四、错装螺丝的问题,而避免这些问题对于一个收费的专业服务来说本应是底线要求。

为什么螺丝的长度也很重要?因为随着硬件密度的提高,长度不正确的螺丝要么会导致零件无法正确固定,更严重的时候甚至会拧穿主板或者顶坏屏幕,造成更大的损失

买到原装部件,就能自己动手修 iPhone 了吗?

在这样的背景下,Self Service Repair 服务受到不少欢迎是不难理解的:理论上,消费者将可以在现有的狭窄选择——相对靠谱但昂贵的天才吧、授权服务提供商,和泥沙俱下的私人维修店——之外,得到自己动手的机会。

此外,根据 Apple 的新闻稿, 消费者不仅可以购买譬如显示屏和相机之类的单独零件,Apple 也首次会为个人顾客提供对应设备的维修手册。 根据 iFixit 的评论,这将是 Apple 有史以来第一次发布 iPhone 的维修手册,可谓意义重大。

iFixit 作为或许是全球最知名的消费电子产品维修企业,对于维修指南的特别关注可能很难让人理解,然而事实却是, Apple 从未放出过任何来自官方的对于 iPhone 的拆卸和组装指导。 也就是说 iFixit 网站上面那些拆解的视频和指导严格意义上讲全部都是亲手摸索出的经验性步骤,而非有依据有指导的拆解指南。 除此之外, iPhone 由于其特殊性和独特的地位会有类似 iFixit 这样的第三方尝试主动拆解并总结经验,但是 iFixit 并不是万能的,尽管可以通过社区收集更多种不同设备的信息, iFixit 仍然无法涵盖所有的品牌和型号——比如我个人非常感兴趣的 LG Wing ( LMF100N )就无法在他们的网站上找到对应的指南信息:

iFixit

因此如果 Apple 在这一次的新维修政策中开放了来自设备生产方的维修手册(service manual ,而非包装中附带的用户手册 owner/user's manual ),我们是有理由期待一下其他品牌的后续跟进的。 来自产品第一方的维修手册不仅代表着最权威和最完善的修理指导,并且也是一种官方的、对于「可维修性」的承诺。

然而,买得到零件、看得到维修指南是一回事,能不能自己动手修好 iPhone 就另当别论了。

正如 Apple 在新闻稿的后半段内容中所「警告」的那样,该计划仅仅「面向具有电子设备维修知识和经验的个人技师,对于绝大多数的消费者而言,将设备送到 Apple 认证的维修服务商进行维修才是最安全可靠的选择。 」

的确,考虑到自助维修计划中放出的配件将主要围绕着近两代的 iPhone 和 Mac ,这些即使在受损故障之后仍然具有相当可观的残值的机器并不是第一次尝试自己动手拆机的用户轻易下得去手的,哪怕摆在你手边的是来自 Apple 的替换配件、来自 Apple 的工具和来自 Apple 的维修指南。

作为一个维修爱好者,尽管我在写自己修手机的经历时,会努力把拆修描述成一个风趣的过程,「DIY 修理」这件事本身仍然是不能也不应该掉以轻心的;有数不清的坑会让尝鲜动手的消费者掉进去。 即使获得对应的工具和拆解资料已经简化了到点点鼠标就能获得的程度,维修过程中的很多事情依旧是需要理论知识与动手经验的。 例如如何避免扯断越来越薄的 PCB 排线、如何避免拧花尾插上的两颗五角螺丝,以及上述提到的怎样不拧错螺丝。 当摆在面前的是一部价格动辄 6000+ 的精密仪器时,所有这些细小的问题都会变成高耸横亘的心理压力高山,进而演变成潜在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机会。

感谢上一篇文章中愿意勇敢分享出自己的故事的几位读者

因此,尽管 Apple 的上述「劝导」看上去像是出于吓退消费者进行 DIY 维修的目的所写,它仍然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这也是为什么在上一篇有关手机维修的文章的结尾,我依旧推荐大家「出于专业性、可靠性与效率的考量,我仍然会在可以取得来自厂商的维修服务的时候推荐大家优先考虑第一方维修」。

此外,尽管 Apple Self Service Repair Online Store 究竟会采取何种购买与验证方式尚未披露,我认为可以合理推测,Apple 绝不会开放到能够让用户通过单独购买零件自己组装出一台 iPhone 的程度

考虑到 Apple 现有的售后维修服务模式, Apple 有很大概率会要求用户在自助维修线上商店进行购买的时候录入自己的 Apple ID ,甚至有可能会要求用户申报一份与天才吧报修类似的维修单系统,使购买零件的行为与购买或申请次数挂钩。 此外,自助维修线上商店可能也会只允许你购买你的 Apple ID 设备列表中受支持设备的原装配件,从而将第一方和第三方的售后相关服务全部通过用户的 Apple ID 进行统一以便管理和追踪。

Apple 开售原装配件后可能出现的情状之一

再加上 Apple 一贯的定价策略与自助维修服务的商业模式, Apple 的原装配件的价格亦不会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国内现存的 Apple 零件(翻修)产业链并不会就此消失,反而会因为来自 Apple 的正品配件的流入而变得更加难以预测。

另一处 Apple 没有说明的重点在于,用户通过自助维修更换过零件的 iPhone 与 Mac 是否在保修期上与原厂维修保持一致。 根据 Apple 的 中国官方保修政策, iPhone 和 Mac 在不加购 AppleCare+ 前提下的保修政策为更换后在原定 1 年保修期的剩余时长和自更换日起计算 90 天中取较长者(更换 iPhone 和 Mac 的非主要部件)或重新计算原定 2 年的保修期 (更换 Mac 的主要部件)。

受制于个人用户维修的局限性和一些商业考量, Apple 大概率不会让通过自助维修更换的设备部件与通过天才吧或 AASP 进行的维修享有相同的后续保修期限,因此个人消费者在自己维修与官方送修之间权衡时,也需要将设备的剩余保修时间与是否有 AC+ 加入考虑的范围。

我们会迎来国产品牌的跟进吗?

另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是,既然 Apple 作为手机行业的领军品牌已经「率先垂范」,那么国内品牌是否会像效仿 Apple 的其他方面一样,在单独销售维修件上也随之跟进呢?

我的猜测是——大概不会。

原因要结合国内市场有别于国外市场的特点来分析。 如开头所述,尽管不能确定存在直接因果关系,Apple 此次变动的主要背景之一就是美国越发强烈的「维修权」呼声,但这种呼声在在国内其实并不响亮。

首先,从成本上看,国内「修手机」这件事的门槛已经降低到与出门寄个快递无异:抛开亲手维修带来的可靠性问题,发达的小型维修店布局和各家国产品牌在售后维修服务上开发的不同套餐,搭配上便捷的快递和分布纵深的线下门店体系,以及低廉的人工成本,都极大降低了时间和金钱开销。

举例来说,先前提到的为同学彻底翻新的 iPhone 6s,各类配件和工具的总花费是 278 块钱 (翻新的后盖总成很便宜,主要是 190 块钱的屏幕占了大部分),而咨询某电商平台上同类型的维修服务,要价大多在 300 ~ 350 块钱左右——也就是单纯的配件成本加上 50 到 70 不等的手工费。 然而 iPhone 6s 已经是六年前发布的老设备了,这样的手工费与近三年 iPhone 型号的屏幕维修费用相比更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与此同时,国内现存的电子零配件市场本身已经足够发达,那些原本就更倾向于不选择官方维修服务而选择自己动手的人的维修习惯并不会因为 Apple 的新服务而受到很大的影响——无非是现在可以用高一些的价格买到确信是正品的配件了而已。 根据 第一财经的报道:

深圳开放创新实验室主任李大维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是 iPhone 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发达的中国 Apple 供应链不仅滋生了大量中国手机维修厂商,当然其中也包括获得 Apple 授权的维修店,而且中国供应链也向 Apple 全球的维修店提供了大量零部件。 」

李大维认为, Apple 在中国的用户事实上已经长期在享受这种专业 DIY 的维修服务。 而这次 Apple 在国外开放 DIY 维修,也能让国外的独立维修商享受到这种好处。 再加上根据 Apple 的描述,自助维修计划中仅仅只会开放最近一两代产品的配件销售,对于 iPhone 6s 等等具有「钉子户」属性且相对容易上手维修的老机型来说,消费者仍然需要从良莠不齐的第三方卖家手中寻找合适的配件。

此外,国内目前对于消费电子产品的「维修权」的相关立法尚显薄弱。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内均没有对于消费者的自己维修的权利作出明确解释与规定,更多时候仍然使用的是「消费者——经营者——维修者」的三方模式进行描述。 在上述市场环境和消费者习惯未发生变化的前提下,短期内应该不会看到相关方面的重量级法规的落地。

因此,尽管 Self Service Repair 是一次堪称里程碑式的变革,但我认为这项新服务很难在国内已经高度发达的维修和零配件市场上带来明显的改变。

不过,即使没有十分迫切的市场需要或者政策压力,我仍然希望看到可以有国内的品牌进行类似服务的跟进,从品牌方的渠道为消费者提供一项与之前的第三方维修相比更加具有保障的选择——消费者每多一项这样的选择,就是为我们在未来能够继续买到价格公道的产品和服务多一道保障。

维修宣言 | iFixit

下一篇:一吨金子多少钱(一吨人民币)(一吨金子值多少钱)
上一篇:单身的人梦见别人卖酒(女人梦见别人卖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