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8打火机多少钱(lighter打火机多少钱)

2023-01-16 03:11:2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3

开头语

前段时间《地铁:离去》下架Steam转战Epic独占的新闻炒得沸沸扬扬,个人怎么评价这件事,发行商自然是以赚钱和利益为大前提,哪个游戏平台其实并不重要,如果你真喜欢这游戏即便锁区(不锁运行和语言),怎么会拦得住你?没有钱怎么办,离线大法好。

唯一有点恼人的是,游戏即将上市之际,突然宣布转战平台有点唐突,一来玩家是对厂商这种行为的不理解(中间牵扯太多利益),二来Epic平台对于很多玩家来说是很陌生,而且确实它没有Steam好用。 不过仅此而已,毕竟真正热爱的已经在玩游戏了,哪有时间上Steam消费者评测。

说回游戏本身,剧情跟随着前作"最后的曙光"发展,设定是核战之后的废土世界(近年这个题材比较热门),既然是这样画饼,自然而然系列的线性剧情将不再延续,而是呈现出一些沙盒游戏的元素(前期的伏尔加河就算很好的例子),剧情方面不说太多,因为这款游戏让人热爱原因之一,依然是废土世界中不同人表现出来的感情氛围,提醒一下,游戏对话都比较长,很硬很直接自己体会,毕竟拥有《Metro 2033》小说作为剧本改编。

赞扬一下武器系统,DIY性很强,通过搭配不同配件,完全可以一把左轮变成另一种属性(比如狙击用途),而且很友好地罗列出伤害、精准度、稳定性等数值,方便你去改造,相对于RPG元素这种机制会真实不少,同时保留多样性。 还有一点是,枪械使用会有耐久度,脏了性能会下降,比如说卡壳、自动变单发、枪管过热等问题出现,还需要玩家去清洁。

三级头是俄罗斯产物,自然会有的元素

最后谈一下开发商4A GAME,这一家是坐落于乌克兰的游戏工作室,系列前作《地铁2033》被称为既《孤岛危机》之后的“硬件杀手”,《地铁:离去》是无疑继承这个称号的,因为游戏不仅加持曲面细分、毛发渲染、PHYSX等吃资源技术,而且拥有NVIDIA RTX技术中的RAY TRACING(光追)以及DLSS抗锯齿,本文会有相关测试和优化。

通过本文你可以知道这些(6款显卡,RTX全系家族和GTX余党家族,2款处理器作为测试硬件)

1. 画面设置和效果对比(RAY TRACING光追、DLSS相关)

2. 1920x1080@2560x1440@3840x2160 三种分辨率,最高画质的帧率

3. GTX 1050 2GB和GTX 1060 6GB优化画质性能测试

4. 1920x1080@2560x1440@3840x2160 三种分辨率,光追和DLSS测试

5. RAY TRACING光追不同显卡的优化建议测试

6. Core i7-8700K和Core i3-8100处理器搭配显卡测试

配置介绍

平台方面是采用大众普及的Intel,处理器搭上Core i7-8700K、Core i3-8100两款,显卡测试环节均使用Core i7-8700K避免瓶颈,其中GTX 1050 2GB和GTX 1060 6GB这两款,会有和Core i3-8100处理器和DDR4-2400内存的搭配测试,尽可能更接近现实使用情况,主板是华硕ROG STRIX Z370-E GAMING。

内存是芝奇16GB DDR4-3600开X.M.P双通道,固态硬盘有浦科特M8SeG 256GB、台电NP900C 240GB,搭载Windows 10 1809系统、最新NVIDIA驱动418.91WHQL(为《地铁:离去》提供支持优化)

RTX全系家族有映众RTX 2080 Ti 11GB(1590/1750MHz)、RTX 2080 8GB(1755/ 1750MHz)黑金至尊版OC,RTX 2070 8GB(1620/1750MHz)黑金至尊版以及RTX 2060 6GB(1680/1750Mhz)黑金至尊版,使用10系显卡的朋友,也可以参考后三者的性能表现(GTX 1080 Ti、GTX 1080、GTX 1070 Ti、GTX 1070),AMD方面以此类推。

GTX余党家族有映众GTX 1060 6GB X3 冰龙海量版 (1771/2000MHz)和GTX 1050 2GB 黑金至尊版(1455/1750Mhz),前者仍可作为中端显卡的参考,而后者留给入门级游戏玩家看看(硬件杀手也能玩,只是画面不堪)

游戏内自带有Benchmark测试(还包括光追项目),不过硬核先用RTX 2080 Ti体验1080P分辨率下来,居然只有60fps左右果断弃坑(真硬件杀手?),最后琢磨选定是伏尔加河地图中的一个安全区附近开始,固定白天场景(为了更强烈的光线,验证光追),先上楼梯开镜杀掉两只Schrimp(固定位置),经过兔子洞越过一处水摊,绕到右面再杀其余的,最后到达伏尔加河边结束。 每一张显卡测试2次,取最好的成绩,DX12最高画质进行(N卡与DX11无差异)

画面设置和效果对比(RAY TRACING光追、DLSS相关)

说它是硬件杀手必须是有根有据的,三大NVIDIA技术——Hairworks(毛发渲染)、Tessellation(曲面细分)以及PhysX(物理效果)都注入了画面设置一半的灵魂,其余只剩下质量、材质过滤以及遮光率(应该是渲染分辨率或超级采样,翻译不准确)三项了,额外还有NVIDIA RTX技术加入,完全可说是NVIDIA专用游戏了。

虽然选项简单暴力,要怎么调节才合适自己机器呢?首先NVIDIA RTX技术可以先不去挪动,耗费性能最高,且DLSS效果目前并不好,然后可以考虑再动曲面细分和PhysX物理效果,最后不行调质量和分辨率,大概思路就是这样,材质过滤作用于纹理细节且影响不大,毛发渲染最好不动(下面解释),以下是一些相关技术的画面对比图。

RAY TRACING最高光追开启

RAY TRACING光追关闭

或许是本身渲染风格以及硬件要求高的缘故,光追效果在《地铁:离去》并没有在《战地5》中那样明显强烈(个人感觉画面太华丽),发力于全局光照和阴影方面,在反射效果方面远远是不及《战地5》的,总得来说是偏向更真实的世界,但不追求过于花俏华丽。

比如说上图的对比,现实世界就是像光追打开的时候,打火机并不会把整个小房子照亮,而是局部照亮并且留有大部分黑色阴影区域,因为这个安全房的窗户并不是对着阳光,当时也是多云天气,这样够真实了吧?

RAY TRACING最高光追开启

RAY TRACING光追关闭

换个场景看看,这次是完全反过来的情况,阳光有点直射效果,从洞口进入,所以真实情况就是右边阴影应该是有一点照亮但不明显,另外洞口外面的积雪是受到阳光直射的情况,呈现应该晶莹雪白,而开启光追之后,就是把这种真实状况反映出来。

RAY TRACING最高光追开启

RAY TRACING高特效光追开启

RAY TRACING光追关闭

最后贴一些细节点的,即便是在夜晚场景,细微的光线变化,RTX技术也是渲染非常到位,仔细看油灯的照射,正常情况就是一点点偏黄,而传统光栅化没有办法做到,且右边小船阴影也没有并照顾到,而光追特效下调一级,变化在于油灯周围的体积光消失,另外影响的帧数也可以从上图所见,建议对比的话电脑查看更清楚。

4K最高画质

4K最高画质+DLSS

2K最高画质

深度学习抗锯齿DLSS最近在《战地5》也应用了,不过目前来看效果肯定不满意,即便是4K分辨率,开启DLSS以后整个画面就像主角戴上防毒面具一般,似乎蒙上了一层隔膜,通俗来说就是模糊,当然帧数是提高不少将近有23%左右,NVIDIA对此回应是后期不断优化,就等着吧 ,而目前这种设置还不如在2K分辨率环境的效果,包括性能提升也落后。

曲面细分关

曲面细分开

曲面细分的诞生就是为了弥补多边形计算的缺陷,从而加入更多的多边形完善曲线,如图所示沙包呈现的曲线感会更强,特别是四角部分,从而还原更真实的物体,而整个游戏世界中可不仅仅是沙包,几乎任何物体都存在曲线,所以这一项也比较耗费性能,另外PHYSX加速也是如此影响性能,毕竟作用于整个游戏世界,包括简单的风吹草动到细微的粒子运动,都会变得更加真实,这里由于比较动态就不展示了。

望远镜特写兔子,毛发渲染开

毛发渲染关

还要一项NVIDIA技术是Hairworks毛发渲染,开启和关闭简直就是一个生物两种形态!——有毛和没毛,没毛我还玩毛 ,这一项不建议关闭,因为太不真实了,影响性能只会在特写的时候渲染差别大(如上图),而且有毛的生物渲染并不是特别多。

质量极高

质量非常高

质量高

质量中等

质量低

最后一项比较影响性能的是质量(除了材质过滤都比较影响,硬件杀手并不是白叫 ),以上从极高到最低画面变化其实非常大,包括材质精细度、反射效果等,再配合分辨率食用(方便演示以上均是4K),视觉落差还是让人受不了的,性能影响方面,从极高到最低,帧数分别是70,83,98,119,146,这还是静态截图,感受一下吧。

1920x1080@2560x1440@3840x2160 三种分辨率,最高画质的帧率

再次强调,《地铁》系列可能因为运用过多NVIDIA渲染技术,导致硬件性能需求特别大,如果机器跟不上,完全可以关掉这三项,而硬核每一次测试都是最高画质,毕竟这样才有更高的参考价值,我们是来享受游戏的。

1080P队列中,多年号称为甜点卡的GTX 1060终于要陨落了,各种特效加持情况下,平均帧数只有46fps,意味着有些场景掉帧严重,对于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来说,这种体验是非常不好的,至于上一级的RTX 2060似乎也没能60fps大关,掉帧区间会徘徊在50fps左右,勉强算是入门吧。 RTX 2070级别以上才能算是合格60fps大关,这还是大大的硬件杀手?

切换至2K分辨率,个人认为大多数玩家都要哭了,完美运行居然需要RTX 2080级别,妥妥地钱包掏空,毕竟对于大多数3A游戏大作来说,一张RTX 2060/2070是足以完美高特效畅玩2K分辨率的。 假设你还可以尝试以30fps的标准来通关这种单机游戏,个人是理解的(当年的地铁2033,在大学宿舍用笔记本也是这样玩),毕竟可以无限复活没什么影响。

大多数买RTX 2080 Ti的小伙伴,都是想畅玩4K游戏吧,抱歉“硬件杀手”一如既往地有性格,旗舰游戏显卡也有点勉强了(主要是掉帧比较严重),不过这种能玩的程度,已经要比当年《地铁2033》好多了,当年的旗舰GTX 590都要跪下来搓地板,说明世界一直都在进步。 至于持有RTX 2080的小伙伴,还是可以勉强玩玩的,大不了就降低特效呗。

GTX 1050 2GB和GTX 1060 6GB优化画质性能测试

原本硬核想直接舍弃GTX 1050 2GB这块显卡的,想起大学那段荒唐的时光,自己买的游戏,含着泪用笔记本也要把《地铁2033》通关,想必各位看官也有像硬核当年一样的情况,还是给测试参考一下吧。

这边测试两种情况,一种直接就是最低画质,第二种是自定义配置(中等质量,关闭曲面细分和PHYSX),便于满足不同帧率的玩家,第一种最低画质比较惊喜,游戏帧率也能保持在45fps以上,不过画面将是惨不忍睹,而自定义设置,画面效果虽然过得去,不过存在严重掉帧现象,平均帧率也不高,可能这就是硬件杀手吧,两头都不到岸,低配置的朋友们,只能帮你到这了。

至于看到标题有点慌的朋友,其实GTX 1066还能战一战,只是效果不能全开罢了,第一种自定义配置1是(非常高质量,关闭曲面细分和PHYSX),第二种自定义配置2是仅关闭关闭曲面细分和PHYSX,个人推荐当然是第一种,性价比会比较高一些(质量高低以上有对比图),第二种下滑帧率比较低,对于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体验会很不友好。

1920x1080@2560x1440@3840x2160 三种分辨率,光追和DLSS测试

光追测试部分均是最高设置,测试场景与常规相同,那一条路线可是硬核精挑细选的,渲染压 力效果应该可以验证没问题。

1080P分辨率下,开启最高光追和最高画质,除了RTX 2080/2080 Ti,其余显卡通通是不能达到60fps标准的,如果说勉强能玩的标准,其实就数RTX 2070这种级别。 这种时候我们的RTX 2080用户就会思考一个问题,是追求2K分辨率的精细度,还是屈伸1080P分辨率追求更真实的渲染效果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考量的分岔口,你没有这种顾虑的话,只能说你不够硬核。

再看2K分辨率,想不到RTX 2080 Ti还能那么坚挺,居然还算是比较流畅运行,钱可算是花得值了吧?下调一级得RTX 2080就要委屈一点了,掉帧会比较严重些。

最后4K分辨率,旗舰级的RTX 2080 Ti只能说彻底瘫痪,如果你还可以忍受这种流畅度,花这样的钱,可算是个有坚持性格的玩家,没有任何嘲讽意思。

至于DLSS性能测试只涉及4K分辨率,目前DLSS效果并不友好,况且NVIDIA也说了,DLSS是越高分辨率收益越大,所以看看帧数提升就好,确实有潜力但需要时间雕刻。 个人给的建议是,如果你的显卡不匹配显示器,现阶段可以通过降低分辨率(降至1080P分辨率除外)为优化最佳,无论是画面还是帧数提升,都要比DLSS要简单暴力有效。

该表格转自网络

因为NVIDIA限制了DLSS和光追的关系(看以上表格),而且每一种级别的显卡情况并不一样,比如说RTX 2060在4K环境中就无法开启DLSS,而RTX 2080/2080 Ti就无法在1080P开启DLSS,至于具体原因猜想也知道,这是在划分显卡的性能等级,关闭非必要的项目,更贴合实际使用。

RAY TRACING光追不同显卡的优化建议测试

目前来说,能大幅度优化光追的只有DLSS,不过效果不好并不建议,而再调除分辨率以外的选项,其实优化性能已经不明显了,因为这时候RT CORE渲染压力已经吃满甚至崩塌,所以硬核也只能按照老套路挪动RAY TRACING等级来测试看看。

调低一级光追以后,这时候RTX 2070基本就能畅玩1080P分辨率了,而RTX 2060个人不建议,《战地5》优化好点可以1080P分辨率搞起,但这个硬件杀手它吃不消。 至于RTX 2080/2080 Ti建议只在2K分辨率下游玩,4K本身渲染压力就大,加上光追效果根本顶不住,除非你能够忍受DLSS的模糊。

Core i7-8700K和Core i3-8100处理器搭配显卡测试

作为硬件杀手,吃资源最多无疑是显卡部分,CPU部分虽然不是主力且是单机游戏,但是各项技术加持的缘故,测试下来其实CPU性能还要比其他游戏要高的。

对于四核的i3-8100来说,搭配GTX 1066显卡几乎就是极限,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于8700K,平均帧数会差一点,而帧数波动就更大达到了6帧之差,静态帧数可能差不多,跑动或者激战起来差距就很明显了。 至于两者占用率,如下图所示,i3-8100常年处于90到100%绷紧状态,i7-8700K则是比较轻松。

i3-8100@GTX 1060 6GB硬件情况

i7-8700K@GTX 1060 6GB硬件情况

总结:

《地铁:离去》这款3A大作是经过5年时间开发的,游戏品质个人感觉是OK的,就还是摆脱不了“硬件杀手”的称号了,假如你喜欢这种俄式废土世界,那点点滴滴的剧情设计必定是吸引而不是枯燥,画面渲染不是很强烈,而是追求更真实的刻画,包括RTX光追技术部分也是如此。 现在看完这篇测试之后,感觉诸位的显卡是否已经“离去”了呢?

下一篇:m8打火机多少钱(游戏硬件测试)
上一篇:孕妇梦见阳台放着鲜花(孕妇梦见鲜花花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