戥子称图片及价格

2023-01-15 22:13:0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74

作者:龙少


(麝月)

红楼梦里晴雯病了,小厮们不知什么缘故请了个新大夫来,虽说是个只会开虎狼药的蒙古大夫,可一两银子的车马钱是少不了的。

先看一段原文:

袭人平时管理银钱的,偏今儿又不在家,麝月、宝玉二人只好现找。 于是开了抽屉,才看见一个小簸箩内放着几块银子,倒也有一把戥子。 麝月便拿了一块银子,提起戥子来问宝玉:“哪是一两的星儿?”宝玉笑道:“你问我?有趣,你倒成了才来的……拣那大的给他一块就是了。 又不作买卖,算这些做什么!”麝月听了,便放下戥子,拣了一块掂了一掂,笑道:“这一块只怕是一两了……”那婆子站在外头台矶上,笑道:“那是五两的锭子夹了半边,这一块至少还有二两呢!这会子又没夹剪,姑娘收了这块,再拣一块小些的罢。 ”


从这么一段看下来,对古时人们用银子消费的情况会有一个基本了解。 但有几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下。

1、古时人们如果所付银子多了,商家如何找零钱的?

在《15-18世纪物质文明经济资本主义》一书里曾有描述:古时购物的人“随身带有钢剪,根据所购货物的价格把银锭铰成大小不等的碎块”。 每个碎块都需秤出重量:买卖双方都使用戥(děng)子。

戥子是什么东东?后文再解释。

在明清时期的中国老百姓都会随身携带一把凿子和一杆小秤,前者用于切割金银,后者用于秤出重量。 古人做出这种事异常灵巧,他们如需要二钱银子或五厘金子,往往一次就能凿下准确的重量,不必增减。

从这里可看出,当时的人们多是直接根据价格直接剪成相应银块付款,是不需要大幅找零钱的。


(凿子)

2、关于夹剪银子

在明清时代用钢剪铰银是很常见的事。

一般老百姓出来逛街买菜、油之类的生活用品,是不会带太多银两的,即便使用夹剪也只是剪些小银块或是直接使用更方便的孔方制钱。

在一些写古时情节的小说里常提到,主人公要远行,所带行囊里,一包碎银是断不可少的,为的就是付账时方便。

另外,用剪子剪银子那可绝对是个技术活。

在《红楼梦识小录》有这样的描述:


(碎银子)

夹剪不是好用的工具,一般钱铺所用夹剪是一把剪口很短、剪柄很长很粗的大剪刀,一面的柄固定钉在一个大木案子上,另一长柄可张可合。 夹剪大的银锭时,用左手拿银锭放在剪刀口上,右手扶剪柄,斜着欠身用屁股猛然向剪柄上一坐,便把银锭一剪为二了。

瞧瞧,夹剪大块银子时还要用上屁股的坐力,这不是一般人能拿起来就操作的活。 就算剪小块银子,没有一定手劲和技巧也成不了事。

而怡红院里,出入都是女孩,就算有夹剪只怕也没人能剪下来。 这也许正是宝玉那里找不到夹剪的原因吧。

那要花钱怎么办?要么让银庄或钱铺的伙计帮忙,要么找贾府银库的那些人代劳。


(银元宝,就是银锭)

3、用银子消费时用到的戥子

戥子,是我国一个了不起的发明,这种衡量轻重的器具传说是宋人刘承硅研制出来的,在清代非常流行,主要用于称一些贵重的黄金、白银、中草药等,能精确到一厘也就是31.25毫克,戥子用的都是小秤盘,铊为黄铜。

红楼梦里,倪二借给贾芸的银子为十五两三钱四分二厘就是用贾芸到钱铺里用戥子称出来的。

有些做工精美的戥子,人们直接就把它们收藏起来当艺术品。


(戥子)

4、银子交易中真假问题

银子交易这么普遍,万一其中有银掺假怎么办?

其实银子剪开付账,这本身就可直观检测,看断层是否夹铅等;另外还有敲击银子听声音包括手感判断等等;

而老百姓对碎银的重量、成色鉴定普遍有都有一套,店铺伙计们更是如此,对光照一照,上手掂一掂,用牙咬一咬就能判定一块碎银的重量、成色并迅速估算出当时的市值,往往很准确。

实在还不行,还可以找公估局作中间人评鉴银子成色。 公估局是清中叶以后鉴定宝银重量、成色的专门机构。 公估局会收取一定数量的手续费曰批费。

一般来说,古代在用碎银子付账的时候还是相当麻烦的,除了要称重量,看成色,必要时还要动剪。 作为老百姓,其实最流通的货币当属小面额的铜钱,好算钱又携带方便。


(现代工艺下的银元宝)

龙少,郑州人,喜读古典名著,尤其红楼梦。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下一篇:戥子称图片及价格(古代银子到底怎么找零)
上一篇:月子中心加盟要多少钱(母婴加盟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