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黄连的作用?(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2023-01-14 20:11:1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9

胡黄连,中药材名,拉丁学名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或西藏胡黄连的根茎。 在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挖,去净泥杂及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别名:割孤露泽、胡连、西藏胡黄连

味苦,性寒。 归心、肝、胃、大肠经。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临床用名胡黄连。

《开宝本草》:味苦,平,无毒。 主久痢成疳,伤寒咳嗽,温疟骨热,理腰肾,去阴汗,小儿惊痫寒热,不下食,霍乱下痢。

《本草经疏》:胡黄连得天地清肃阴寒之气,故其味至苦,其气大寒,性则无毒。 善除湿热,故主久痢成疳,及冷热泄痢,厚肠胃。 伤寒咳嗽者,邪热在手太阴、足阳明也。 温疟骨蒸者,热在骨间也。 理腰肾,去阴汗者,肾虚湿热下流客之,使热伏肾间也。 小儿惊痢寒热,不下食者,热则生风,故发惊痫,热在胃口,故不下食也。 心主五色,脾胃主肌肉,二经湿热去,则颜色自佳也。 三消五痔,大人五心烦热者,无非湿热在肠胃,及火在五脏间也。 大寒至苦极清之性,能清热自肠胃以次于骨,一切湿热、邪热、阴分伏热所生诸病莫不消除。

《本草蒙筌》:气平寒味尤苦甚,心内黑皮略淡黄。 恶玄参菊花,亦解巴毒;忌猪肉误食,令人泄精。 疗痨热骨蒸,治伤寒咳嗽。 温疟多热即解,久痢成疳竟除。 补肝胆劫目痛尤灵,理腰肾敛阴汗最捷。 小儿盗汗潮热,妇人胎蒸虚惊。 并宜用之,不可缺也。

《景岳全书》:味大苦,大寒。 其性味功用,大似黄连。 能凉肝明目,治骨蒸劳热、三消、吐血衄血、五心烦热;疗妇人胎热、虚惊热痢、及小儿疳热惊痫。 浸人乳点目甚良。

《本草备要》:泻热,疗凉疳。 苦寒。 去心热,益肝胆,厚肠胃。 治骨蒸劳热,五心烦热,心窝,手心、足心。 三消渴而多饮为上消,肺热也,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是也;多食善饥为中消,胃热也,瘴成为消中是也;渴而小便数有膏为下消,肾热而水亏也。 五痔,牝痔、牡痔、脉痔、肠痔、血痔,湿热下流伤血分,无所施泄,则逼肛门而为痔肿。 温疟泻痢,女人胎蒸。 消果子积,为小儿惊疳良药。 朱二允曰:解吃烟毒,合茶服之甚效。 性味功用同黄连,故名。 畏恶同黄连。

《本草求真》:大泻脏腑、骨髓淫火热邪。 胡黄连专入脏腑骨髓。 出于波斯国,近时秦陇南海亦有,气味功用亦同黄连,因以连名,但此性专达下,大伐脏腑骨髓淫火热邪。 凡骨髓劳热,五心烦热,三消五痔,温疟泻痢、恶毒等症,皆得以治。 经曰:心移热于肺为膈消,是渴而多饮上消肺热症也。 又曰:二阳结而为消,是多食善饥中消胃热症也。 渴而小便数有膏,为下消肾热症也。 又按经言痔因饱食,经脉横解,肠澼为痔。 又言督脉生病痔漏。 又按书言痔有牝痔、牡痔、脉痔、肠痔、血痔及分,皆湿热下流伤于血分,无所施泄,则逼肛门而为痔肿。 故同猪胰,以疗杨梅恶疮;且同干姜,以治小儿果积;同鸡肝以治小儿疳眼;同乌梅以治小儿血痢;同甘草、猪胰以治霉疮,又治妇人胎蒸,较之黄连治功同而稍异耳。 但小儿肾脏不足,脾胃虚寒者,其切忌焉。

《得配本草》:恶菊花、玄参、白鲜皮。 忌猪肉,恐漏精。 解巴豆毒。

大苦,大寒。 入足厥阴少阴经血分。 大伐脏腑邪热,善搜淫虫窠毒。 消果积,疗泻痢,

退胎蒸,除温疟,小儿盗汗惊疳,大人伤寒咳嗽。

得川莲、朱砂,治疳热霍乱;得鹅胆、鸡子清,调涂痔疮肿痛不可忍。 配栀子、猪胆,治伤寒劳复;配乌梅、灶下土,治血痢;配黄连为末,用黄瓜一个,去瓤留盖,入药合定,面裹煨熟,去面,捣丸绿豆大。 量儿大小温水下,治小儿黄疸。 同猪胰、当归、甘草,治霉疮。

怪症:十指断坏,惟有筋连,无节肉,虫出如灯心状,长尺余,遍身有绿毛卷,此名血余。 同胡连同赤茯苓煎服。

《本草分经》:性味功用并似黄连,治小儿潮热、五疳,解吃烟毒。

1. 胡黄连有保肝、利胆作用,胡黄连甙II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中毒小鼠有保护作用,对大鼠有利胆作用。

2. 胡黄连有抗炎作用。

3. 胡黄连有抗真菌作用。 其水浸剂体外实验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 胡黄连对平滑肌的作用:所含香荚兰乙酮对家兔回肠及大鼠子宫有收缩作用,对各种痉挛剂引起的豚鼠回肠和小鼠子宫痉挛有拮抗作用。 胡黄连的糖甙部分对异丙肾上腺素长期给药引起的豚鼠支气管扩张的灵敏度降低有保护作用,与异丙肾上腺素合用可显著降低豚鼠对磷酸组织胺引起的支气管收缩效应。

下一篇:【专业】信用卡怎么提取现金到卡上
上一篇:【专业】花呗我可以提取现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