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巴夺为什么不让卖

2023-01-13 17:37:2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28

我家乡的老烟厂,哈尔滨卷烟厂厂房,4月12日,入选中国工业遗迹保护名录。

这座“大黄楼”,是百年前建造的原“哈尔滨老巴夺父子烟草股份公司”厂房旧址,“老巴夺”香烟,曾叱咤远东,在哈尔滨更是无人不晓,几乎就是香烟的代名词。

“老巴夺”的创始人,是立陶宛人伊利奥·阿罗维奇·老巴夺、阿勃拉·阿罗维奇·老巴夺兄弟,他们大约在1900年左右来到哈尔滨,并在这里呆了将近30年,把“老巴夺”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了远东驰名的大型卷烟厂。

上个世纪初,哈尔滨是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外国人比中国人还多,据1913年中东铁路局人口普查,当时哈尔滨有6.8万人,有53个民族,使用45种语言,其中中国人只有2.3万人,其余4.5万人都是外国移民,其中一半以上是俄国人。

来到哈尔滨,四处寻找发财机会的老巴夺兄弟敏锐地发现,哈尔滨只有当地土烟,而外国人喜欢的机制卷烟,在市场上完全空白,这一发现让两兄弟从此打开了财富之门。

1902年,在现在的马迭尔宾馆附近,兄弟俩开了一个家只有一个雇员小作坊,销售从俄国采购来的烟丝和大白杆香烟,一年下来获利颇丰。 有了钱,哥俩个产业升级,他们从俄国购置了俄式手摇制纸嘴烟机和普通烟机,雇佣了8名中国工人,在埠头区宽街(今哈尔滨道里区十三道街),开设了葛万那烟庄,从商贩变成了制造商。

仅仅几年间,“老巴夺”就成为了哈尔滨乃至整个北满地区的垄断品牌,葛万那烟庄也发展成为拥有700多工人的“老巴夺父子烟草公司”,兄弟俩成为腰缠万贯的富翁。

1914年,英美烟草公司注资控股“老巴夺”,并于1920年,在现在的南岗区一曼街建起四层厂房,哈尔滨人俗称其为“大黄楼”。

“大黄楼”设计式样是欧洲折衷主义的建筑风格,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是哈尔滨的地标建筑之一,当时有童谣这样唱“大黄楼”:“哈尔滨独一格,南岗上坡老巴夺。 地窖择烟叶,二楼糊烟盒,三楼包烟卷,四楼‘马神’客。 ”(马神:俄语里机器的谐音)

到了二十年代末,随着英美烟草公司不断增资,老巴夺本人在公司的股份下降到20%,完全失去了公司的控制权,加上一战后,中苏两国局势动荡,经营风险剧增,老巴夺兄弟便急流勇退,将股份兑现,全家移民到法国,1934年,伊利奥·阿罗维奇·老巴夺病逝于巴黎。

老巴夺兄弟离开后,工厂几经沉浮,1952年,被国家有偿收为国有,1953年更名为“国营哈尔滨卷烟厂”,其香烟品牌“哈尔滨”“太阳岛”“灵芝”都风靡一时。 2016年,消失几十年的“老巴夺”香烟重新上市,使这一经典品牌得以延续。

历经风雨,“大黄楼”在它百岁之际,入选100家中国工业遗产遗迹,可喜可贺,祝愿它历久弥新,继续见证家乡哈尔滨的历史进程。

下一篇:鼻息肉手术需要多少钱(鼻子长了息肉怎么办)
上一篇:车辆保险一般多少钱(一分钟快速了解汽车托运的收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