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伊棺头蟋多少钱(夏天的乐队)

2023-01-12 22:06:3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8

夏天,正是草木欣欣,万物峥嵘。 虽然炎日炙烤,暑期蒸腾,人类只想宅在空调房里,但自然界中的乐队从未停止演奏,从白天到夜里,从熏风初起到秋意渐至……


蝉鸣声声唱夏苦


在艳阳天里走过悬铃木下,耳朵里绝对会被蝉鸣声塞满,并且似乎温度越高,蝉叫得就越起劲,简直震耳欲聋。 有人说蝉的叫声不像“知了,知了”,而是在叫夏天“热啊,热啊”“苦啊,苦啊”。


低头仔细看,往往能在地上捡到一两只蝉。 盛夏时,感觉天气越热,掉下来的蝉越多,像是中暑了。


作者捡到的黑蚱蝉


很多种类的雄蝉,腹部前端有一对鼓室(tymbal),这一对“小鼓”的“鼓槌”是一些能够快速收缩和舒张的肌肉,即鸣肌,鸣肌的快速伸缩不断敲击着骨膜,从而使鼓膜振动而发声。


a.翅被拔掉的雄蝉腹面;b.翅被拔掉的雄蝉背面,示鼓室;c.鸣肌;d.静止的鼓室;e.振动的鼓室 | Wikipedia


鼓室有膜状的“盖子”,从而使鼓室形成了共鸣腔。 鼓膜振动发出的声音,在这个共鸣腔的作用下被放大。 某些种类的雄蝉腹部有很大的空洞,也可以作为共鸣腔。 经过共鸣放大的蝉鸣声极其响亮,可达120分贝,算是昆虫能发出的最大的声音了!共鸣腔的存在还使得鼓膜被不连续敲击发出的声音变得连续。 值得一提的是,腹部共鸣腔的位置、大小是可以被蝉主动调整的,最终整合出来的鸣叫也随蝉控制。


不同种类的蝉,发出鸣声的频率、节奏各不相同,因为它们的鸣肌伸缩的节奏、共鸣腔的大小和位置等“发声参数”都是不一样的。 有部分种类的蝉,在鼓室振动发出的鸣声之外,还会发出摩擦声(stridulation),这是由它们的翅摩擦胸中部的一系列“脊”形成的。


一般来说,蝉鸣叫的意义在于求偶,就像人类唱情歌(mating song)。 不同种类的雄蝉唱不同的调子。 才能确保所吸引的雌蝉与自己没有生殖隔离——否则这情歌就白唱了。 虽然求偶的主动方式雄蝉,只有雄蝉会鸣叫,但雌蝉也有鼓室,不过构造不完全,无法发声。 除了“情歌”以外,雄蝉还会发出“求救信号”(distress call )“警告信号”(encounter call),当它们受到惊吓、被捕食者捉住,或者遇到入侵地盘的同类时,会发出特殊的叫声。


鸣声是蝉与同类交流的信号,因此蝉不论性别,都有能听见蝉鸣的“耳朵”,即耳膜(tympanum)*。 很有趣的是,为了不被自己发出的噪音所震聋,雄蝉在发声的时候可以“捂着自己的耳朵”,让耳膜停止工作——所以夏天走过悬铃木下的行人耳朵可能要聋了,但树上的鼓手们压根听不见!所以往死里吵啊!

* Tympanum (pl. tympana) 的有道翻译结果是“鼓室;鼓膜,耳膜;振动膜”,为了不与上面的鼓室(tymbal)混淆,暂译为耳膜。


上海常见的蝉主要有黑蚱蝉Cryptotympana atrata)、蒙古寒蝉Meimuna mongolica)和蟪蛄Platypleura kaempferi),从体型和颜色上很好区分。 其中,黑蚱蝉大概是复旦里最常见的蝉,在悬铃木上大声吵吵的就是它们。


黑蚱蝉 | 图自三蝶纪

蒙古寒蝉 | 图自Kim, Hyun-tae/wikimedia

蟪蛄 | 图自科学网张珑的博文


三种蝉的对比 | 作者制表


立秋过后,风雨一来,便满地都是寿终正寝的蝉了,还有很多只剩下零落的碎片,不知是被什么动物吃掉了。 夏天也跟着它们一起消逝了。


草深无处不鸣蛙


广州的夏天,就算夜里也不会凉快,反而因为湿度大,水汽蒸腾,更加闷热。 这时候,小区的树丛中、池塘边,蛙类就开始大合唱。


图自网络


蛙跟人类一样,用声带发声。 当空气从肺内冲出时,就会使喉部的声带振动而发出鸣叫声。 大部分能鸣叫的蛙类用声囊(vocal sacs)作为共鸣腔,放大叫声。 声囊是→喉咙下方或嘴角的延伸的皮膜形成的,可以变大、鼓起,歌声最嘹亮的时候,会让人担心气囊会一不小心涨破……如果没有声囊,这些种类的蛙就会利用口腔共鸣。 有的蛙非常聪明,还会利用洞穴、人工污水管道等外部共鸣装置。 比如在我家小区里,顺着雷鸣般的蛙声寻去,最终常常发现它们在下水井里开演唱会——做井底之蛙才能吸引到更多妹子呢!


图自网络


跟蝉鸣一样,蛙鸣的主要用途是雄蛙用于求偶,当然不同种类的蛙鸣叫声也是不一样的。 雄蛙的歌声越响亮,就越能展现出男子汉气概,越能受到雌蛙的青睐。 除了求偶,蛙鸣还有保护领地(territory call)报警求救(distress call)等功能。 有的树蛙会在下雨前唱起“洗澡之歌”(rain call)。 不想交配的雌蛙,或者“直男”雄蛙被另一只雄蛙从背后抱住时,也会发出特殊的叫声。


蟋蟀一何多,晓夜鸣不已


夏夜里的虫鸣,很有可能是蟋蟀。 当然,蟋蟀白天也会叫,只是叫声比较轻柔,到了晚上,其它声音寂静下去,蟋蟀又鼓足了劲,叫声就格外明显。


图自头条图库


蟋蟀的发声器官位于革质的前翅上,雄虫的两侧前翅结构是不对称的,左翅上有音锉(file),右翅上有刮器(scraper),当雄虫把两侧前翅按一定角度抬起、接触,并相互刮擦,就能发出声音。 调整角度和摩擦频率,能得到不同的声音。


雄蟋蟀的左(A.C.)和右(B.D.)前翅发声器结构 | 图自 Xiaoqiang Li et al.


翅上还有一个叫“镜膜”的结构,也就是一片加厚、硬化的膜,可以形成共鸣,放大音响。 两个前翅和体壁之间形成的空腔也有共鸣的作用。


蟋蟀鸣叫同样是为了求偶,所以大部分的雄虫能叫而雌虫是哑巴。 蟋蟀的叫声相当复杂,包括召唤声、欢迎声、求爱声、警戒声、挑战声和胜利声等,在求偶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下,发出不同的声音。


根据陈道海 et al.制表


蟋蟀的鸣叫与温度密切相关,甚至可以根据蟋蟀的发声频率来推算出环境的温度。 当然,不同种类的蟋蟀叫得最欢的温度也不尽相同。 中国的蟋蟀大多7月-8月开始鸣叫,直至10月天气转冷停止,其实是从夏季叫到秋季,有些顽强的蟋蟀在深秋也还会鸣叫。 不过夏夜的虫鸣听起来热闹非凡,生机勃勃,到了秋季只是零丁喑哑,反而衬出秋季的萧瑟悲凉来。


“昆虫乐队”(鸣虫)中,除了多伊棺头蟋(Loxoblemmus doenitzi,俗名棺材头)迷卡斗蟋(Velarifictorus micado,又称中华斗蟋,俗称蛐蛐、促织)、黄脸油葫芦(Teleogryllus emma)、日本钟蟋(Meloimorpha japonica,俗称金钟、马蛉)、双斑蟋(Gryllus bimaculatus)、中华树蟋(Oecanthus sinensis)等各种蟋蟀以外,还有纺织娘(Mecopoda elongata)、优雅蝈螽(Gampsocleis gratiosa,俗称蝈蝈)直翅目昆虫。


我国有饲养鸣虫的文化,很多人喜欢把鸣虫养在家中,照料调养,欣赏把玩;又可装在小容器里,携带出门以虫会友。


用于装鸣虫的“葫芦” | 图自二猪


不过,我以为,最好的鸣虫音乐厅,还是在草地上、树丛里啊。


参考文献

陈道海,袁肇友,杜金球,等.迷卡斗蟋鸣声的声学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J].昆虫学报,2005,48(1):82-89.

下一篇:薛之谦撤热搜多少钱(薛之谦撤热搜是什么事)
上一篇:1921老同兴茶饼多少钱(谁家男主最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