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福赢家退保多少钱(存了6万提前取出来要扣2万)

2023-01-12 14:48:3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8

银行存款一直是老百姓最熟悉,也是最信赖的一种理财方式。 虽然收益水平一般般,但是至少不用担心亏本。

但是,说不清楚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保险公司开始借助银行的渠道优势,在银行网点卖起了保险。 而且传说中收益高得吓人,简直可以秒杀存款利息。

不少去银行存钱的储户,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开始留意到这种保险产品。 在对比下,选择了"存"保险,也是人之常情。 但问题来了,有的储户并没有完全了解清楚这类保险的真实情况,比如到期后发现收益完全没有达到预期,还有的提前支取却被扣除了大笔"手续费"。

这还算好的,毕竟这是自己选择的。 还有很多储户在无意中,"存单就变成了保单",直到去取钱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存的根本不是银行的存款。

面对"被存保险"的情况,有的时候储户能够通过维权追回自己的钱,但是也不是都这么幸运。

一、老人错存保单,损失2万

都兴武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 2016年8月,去他们当地某银行存钱的时候,参加了一个存款活动。 在工作人员反复游说之下,"存"了一份保险。 每年2万,10年结束,15年后返本。

存了三年共计6万之后,都师傅因为家人患病,需要钱治疗,无法继续缴纳保费。 于是找到银行要把钱取出来。 可是银行只是代销保险公司的产品,最终的款项只能找保险公司处理。 都师傅找到当地保险公司要求退保。

保险公司告诉他,他买的是《国寿鑫福一生两全保险》。 因为还没到期,如果停止缴费退保的话,只能退3.81万。

都师傅认为,合同中根本没有写退保要扣2.19万,保险公司拿什么现金价值表里的数据来退保,根本没有依据。 自己也没读过什么书,当时买的时候根本不懂保险,都是业务员让他怎么签就怎么签了。

后来都师傅把保险公司告上法庭,要求保险公司全额退还保费。 法院经过审理发现,各项投保记录、签名和抄录都是都师傅本人签署,电话回访记录也全部都有。 投保程序合法有效,保险退保依据现金价值表也有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 所以驳回了都师傅的诉讼请求。

案例来源:民事判决书(2019)辽11民终778号

二、怎么识别存单变保单

像都师傅这样因为经不住工作人员的软磨硬泡,经不住各类促销活动,被工作人员误导,错把钱存为保险的事情时有发生。 尤其是老年人,更容易被误导,而老年人恰恰是最不适合买这种保险的人群。

那么我们去银行存钱的时候,该怎么防止错把钱存为不合适的保险呢?

1.勿信高息宣传。

很多储户选择存了保险,其实都是因为误信了保险利息高的宣传。

某些保险有生存金返还,这个返还比例高得吓人,有的甚至高达50%以上。 但是,这个返还其实就是个烟雾弹。 保险返还其实就是从现金价值中返还出来的一笔钱,返还后现金价值变少。 所以,你可以把返还金理解为提前偿还了一部分本金给你。

因此,返还高并不代表保险的收益高。 到底有多少收益?你得看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的,满期能领回多少钱,加上每年的返还和分红等收入,减去缴纳的保费本金,总体计算才知道到底能有多少利息。

2.看产品名称和单据。

如果只是存款,在你签署的各项单据中,不会出现"保险"字样。 如果你签署的单据中出现了诸如"两全保险"、"万能险"、"分红保险"等含有保险的内容,那你就要当心了。 你存的不是存款,而是买了一份保险。

3.看合同。

如果是存款,银行不会专门给你厚厚的一本合同。 但如果是买了保险,那么保险公司会给你一份"保险合同"。 你一看这本合同上写着"保险"两个字,就该知道这是一份保险。

当你拿到合同后,此时虽然已经购买成功了,但是仍然来得及退保。 因为按规定,银行代理销售的保险产品,有至少15天的犹豫期,犹豫期是从你签收保单之日开始算起。 在犹豫期内可以全额退保,没有损失。

所以,如果你拿到合同之后,如果与自己存钱的目的不符,完全可以立即全额退保。

4.回访电话。

如果买了保险,保险公司会安排电话回访。 电话回访的时候,回访员会说明你购买的产品是什么。 如果你有异议,这时候就可以提出来。 不符合你要求的产品,你可以马上就去退保。

三、新规下的银保规范

有的人可能会想,银行放着自己的存款不做,干嘛非要让保险公司来抢自己的业务呢?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

其实保险只是银行代理的众多产品中的一种。 咱们去银行买的基金、债券和一些理财产品等,其实也不是银行自己发行的,而是代理的其它金融机构的产品。 银行当然可以从中收取代理费了。 保险的代理费对于银行来说是很客观的。

利益,就是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共识。 在利益驱动之下,银保渠道开始乱象丛生。 正是在这样的乱想之下,银保销售急须规范。

1.银行的自律。

2019年7月,招商银行开始了一轮对银保违规的自查肃清。 田惠宇行长公开强调:最不能容忍的一件事,就是员工收取保险公司的回扣。 华夏人寿和泰康保险也紧跟着被招行取消准入资格。

银行作为老百姓最熟悉的金融机构,其本身具有特殊意义。 不论是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都无法取代银行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 天然的信赖感,让老百姓对银行销售的产品多了一分信任。 所以,银行可不要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呀。

2.监管新规。

很早之前,银保渠道就有一些规定,比如 "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产品混淆销售。 " "在商业银行网点直接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的人员应是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银行销售人员,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 "等等

2019年10月1日实施的《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办法》也对"存单变保单"等银保问题提出了全面要求。 比如代理佣金如实入账、保险单证宣传材料与银行单证宣传材料有明显区别、不得出现"存款""储蓄""与银行共同推出"字样等等。

还有2017年就已经实施的"保险双录"规定。 要求保险兼业代理机构销售保险期间一年以上的人身保险产品的时候,要进行双录,也就是录音录像,实现销售过程的可回溯管理。 银行就是属于保险兼业代理机构,所以一年期以上的银保产品就需要"双录"。 千万不要轻视"双录"过程,这是你了解产品真实情况的重要依据。

四、老萌说

银保渠道,原来是方便老百姓购买保险的一个好渠道,但是在多方利益的驱使下"变了味"。

银保产品本身并不是十恶不赦的恶魔,对于某些客户来说确实有其价值。 我也看过一些亲戚朋友在银行买的理财型保险,满期收益确实高于当期定期存款。

但是关键在于,储户有选择产品的自由和权利,销售人员不应该通过误导的方式销售银保产品。 客户需要的是公平、透明、合规的选择权。 而不是在稀里糊涂之下,误入"保险歧途"。

下一篇:风力发电机一台造价多少钱(风力发电机一圈几度电多少钱)
上一篇:白鱼多少钱一斤(太湖白鱼多少钱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