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3呼气试验多少钱(答疑解惑)(C13呼气试验多少钱)

2023-01-12 12:20:1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4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善生的善生

创作立场声明:本文所涉配件,均来源于自购。 个人观点,有一说一,请放心食用~

萨瓦迪卡,我是善生。

一年一度的iPhone 13系列配件指南,终于可以和大家见面了。

从首发拿到机器开始测试,买齐全部配件大概花了几千块钱。 我会给到选购建议、数据实测和避坑建议,希望大家能给个点赞收藏~

文章大概会类似Talk的形式,给大家聊一聊这些配件选购。

大家可以善用标题功能,快速跳转到你需要的部分。 比如你想买充电器,直接点击相应章节就行。

?????

首先抛出五个问题。

Part 1:

iPhone 13系列功率提升,各款型号选什么功率合适,有了20W还用吗30W吗?

我会实测相关的充电曲线,给出分析与购买建议,让你不花冤枉钱。

Part 2:

手机壳不同诉求下的选购要点,有哪些我买完觉得不错的壳子?

轻薄、手感、防摔三大类,我买了10个壳子,会和大家聊一下我的心得。

Part 3:

MagSafe无线充电,传言说只有苹果原装20W能达到快充,真相是什么?

我会实测从18W到100W,告诉大家各功率档位充电器,对苹果MagSafe兼容性如何。 粉碎谣言,大家没必要花冤枉钱买苹果20W。

Part 4:

好用的MagSafe生态配件

结合去年到现在的购买心得,聊一聊如何把MagSafe用舒服。

Part 5:

9块9包邮或者更便宜的路边摊贴膜,到底能不能用?

斥巨资从1688、拼多多、路边摊和京东等买了多款不同价位贴膜,实测给你答案。

OK,我们开始

充电测试

我们知道iPhone 13系列功率又有了一定的提升,峰值功率可以摸到27-28W左右。

13 Pro实测

但值得注意的是,13和13Pro的峰值功率是在亮屏模式下测得,正常息屏状态下,峰值状态绝大部分时间都是20W。

而13 Pro Max,息屏状态下就可以达到27W-28W的功率。

息屏充电曲线

▼ 跑了一组13 Pro的全程测试,可以看到系统抓取的峰值功率为24.97W,最大功率输出维持时间大概是16分钟左右。 (测试状态为10%起充,无论是测试还是自己用都不建议低于10%再充电)

回电曲线

▼ 全程回电曲线如下,10%起充,室温20°C左右。

10分钟回电30%、20分钟回电50%、30分钟回电66%,全程充满需要93分钟。 这个过程复测了三次,基本一致。

全程回电速度相比去年12 Pro系列略慢了一丢丢,半小时回电速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当然和隔壁安卓阵营没法比,动辄100W、140W的快充,苹果用户很无奈。

亮屏充电曲线

基于这次13和13 Pro亮屏功率高不少的情况,我又跑了一组测试。

▼ 全程亮屏刷微博的情况下,电流电压曲线如下。

可以看到在中低电量下,只要你使用手机,功率就会维持在峰值状态。 注意下图红框部分,峰值功率为27.95W。

充电器怎么选

所以问题来了,iPhone 13系列的充电器怎么选。

一句话总结:

13和13 Pro,20W充电器够用了,手上有20W充电器没太大必要换30W。 如果经常边充边用,建议选30W。

13 Pro Max,30W优先选择。

20W充电器市面上最多,30W相对价格会贵一点,感兴趣的可以移步这里。

20W/30W的横评,这篇很多朋友吐槽不详细,今年会再更新一个版本。


▼ 下图20W都可以买,看个人对体积、价格的敏感度。 少了一个倍思20W,不知道放在哪里了。

从左至右依次是Anker Nano*2、Anker 安芯充、Aukey、Aohi、图拉斯、麦多多、绿联、ZMI、苹果原装。

一句话总结:

上图充电器里,体积相差并不算很大,可以哪个便宜买哪个。

苹果原装可以买,相对第三方贵的并不多,体积也还可以接受。 问了一些买原装充电器的朋友,他们觉得几千上万都花了,顺手带一个原装也可以接受。 体积方面虽然比第三方大,但不太大就可以接受。

推荐的话,我喜欢体积更小的。 最小的目前只有三家,Anker、Aukey和Aohi。 Anker nano上市很久了,换壳更新了好几个版本,看个人需求,安芯充不算迭代。

我推荐几个吧( 以下只是我个人对于体积的喜好,没考虑性价比)

20W充电器推荐

如果对价格敏感,选这个便宜的ZMI即可。 但ZMI自从换血之后,研发明显乏力和迟缓,只能吃老本了。



Anker nano

上市很久了,但市面上依然没有体积比它更小的,所以可能一直没找到迭代的理由...聊20W充电器,这个是绕不开的,无论你喜不喜欢它的定位和营销方式。



Aukey

和Anker体积差不多,但价格看略贵。 但这款也推出比较早,Aukey和Anker曾经还有段渊源。




Aohi

和上面两款体积差不多的情况下,价格是最贵的。 但优点是增加了三色呼吸灯,感兴趣可以等个好价。



▼ 30W目前市面上值得买的并不多,主要也是这个档位可选相对少一些。

下图左起依次是aohi、努比亚方糖、Anker 超能充。

Anker和Aohi老生常谈就不说了,Aohi最小,但和Anker都比较贵,说下努比亚吧。

努比亚方糖

这是我新买的一个,错过之前好价原价买的,感觉损失一个亿...59块钱价格蛮好,体积没有大多少,插脚可以折叠。 努比亚手机不行,充电器倒是还可以。 关键是价格合适,和很多20W充电器差不多。



手机壳

这个类别,其实挺难推荐。 因为也没办法数据量化测试,所以只能聊一下我个人的主观感受。

手机壳大致可以分为防摔壳、Apple原装、透明、极致轻薄几大类,我到现在基本买了十几个壳子,经常用的也就下面这10个。

Apple原装壳

苹果原装的我每年都要买很多,对它们就是又爱又恨吧。 三款壳子都有很好的不可替代性,但各自缺点又相当明显。

透明、硅胶和皮壳,都是MagSafe的。 如果你买了官方壳又不用MagSafe,其实蛮浪费的,毕竟你花了这个钱。 所以建议买官方壳的朋友,看一下后面的MagSafe部分。

苹果 透明壳

399的价格真的很贵,但你又找不到可以平替的第三方。 第三方渠道或者拼多多是个好选择,目前价格基本在200+,后面会再便宜一些。



TPU+PC双材料,也就是橡胶边框+塑料背板双结构。 苹果把不同材料的融合做的近乎完美,你很难发现合模的痕迹。

缺点是按键很硬,手感是三款官方壳里最差的。 而且今年我买三个了,2个都出现了按键嘎吱响的问题。 如果发现你买的也是,及时联系换货吧,很烦人。

下巴不封边,摔落的话大概率边角碎裂。 我已经摔烂了一个了,这是买的第三个...而且还要防止边框磕花。

苹果 液态硅胶壳

液态硅胶不是什么稀奇的名词了,第三方很多,但能打的一个没有。 别听什么博主吹自己的货有多好,一样是工厂拿的货,买了对比下你就知道了,只是价格便宜而已。



今年买了苜蓿草色,实物比照片略亮丽一点。 我只吃过木须肉,还真不知道苜蓿草是什么。

新的手感很好,按键介于官皮和透明之间,略硬一丢丢,可以接受。

我为啥说新的手感不错的,因为这玩意太容易打油了,如果你手汗比较多,建议慎入。 右边蓝色的很明显,油腻感很重。 使用MagSafe时间久了的话,中间圆圈也比较明显。

所以苹果的硅胶壳就是胜在颜色亮丽,材质来说对手汗人群很不友好。

今年内衬工艺稍有些变化,MagSafe里层没有了外层材料。

苹果 皮壳

449的价格挺贵的,但是吧,市面上你又找不到第二个替代品。



今年我买的金褐色,颜色相对亮一些,其他颜色都太难看了。 细看的话,可以看到使用了一段时间,背部已经出现了打油痕迹,手汗党没办法。

底部边角也有染色情况,但这都是真皮特性。 怕水怕汗怕染色,看需求购买吧。 不过苹果皮壳的手感,我一直觉得是所有材质里最棒的。 按键也很舒服,官方三款里最舒服的。

对比下去年的花菱草,今年颜色好像也只有金褐色能买了。 不过浅色相对磨损的时间会快一些,非艺术家的话其实也不用纠结。

没有出任何意外,和去年一样,一星期顶框就开始脱皮。

防摔壳

防摔壳是很多人的需求点,目前市面上其实可选的就那么几个牌子。

我提前买了决色的,又新买了个UAG。

决色 SHIELD防摔小彩壳

决色的SHIELD,可能是我今年最喜欢的一个防摔壳了, 颜色选的是极光系列。



决色应该是近两年势头很猛的配件厂商,除了苹果,还适配了小米、华为等机型,这在防摔壳品牌里是不多见的。

SHIELD是决色产品线里的主打系列,在兼顾防摔的同时又不会过于厚重。 而且这个极光系列的颜色也很好看,在不同光线下会有着渐变效果。

其实壳类产品,已经过了单纯功能性的时代,消费者更多的诉求是要兼顾美观和个性。 极光配色我选的还可以,真机到手后也和远峰蓝非常搭。

多结构一体化设计,边框是合金吸能框架、四角做了防撞气囊。 气囊凸起程度不高,比UAG那种直男式边角好看多了。

透明背板,也更能体现远峰蓝的质感。

背板的透明度不错,很通透,和苹果官方透明壳差不多。

虽然是多结构内在,但整体厚度控制的不错,戴上之后并不会感觉笨重。 侧面的静音按键开孔很大,方便拨动,这点比苹果官方壳做的要好。

正面边框略高出屏幕,在落地的时候可以有效缓冲冲击力。

UAG 探险者

UAG是绕不开的防摔壳牌子,我一直觉得不太好看就没买。 上次很多人说,我就买了个白色的探险者,也算是我能接受的外观。

但是京东买的开箱就是弯的,不知道是不是个例......不过不影响用,装上手机之后背板会变直。

下面两个开孔没想明白是什么意思,也许是散热?但是时间长了这里就容易进灰。

我现在贴的是hoda 0.33的膜,探险者装上之后会顶膜。 很奇怪,问了另外的朋友没有发现顶膜的情况。

刚好膜碎了,换了张摩可的0.33康宁,顶膜问题消失了。

轻薄凯夫拉

除了防摔壳,很多人喜欢极致的轻薄。 那我就要推荐下凯夫拉壳子了,材质上来说是最适合最轻薄壳的。

因为凯夫拉是世界三大高性能复合纤维之一,可以兼顾极致轻薄、出色手感和保护效能。 因为柔韧性出色,所以很多防弹衣也采用了这种材质。 在数据线领域代表极致耐用,通常在线芯里面加入,作为加强筋存在。

PITAKA 凯夫拉保护壳

凯夫拉保护壳有几家出货量大的,但我每年都会买一个PITAKA。 论研发和产品线丰富程度,PITAKA在业界可以排在前几位了。

这款分为磁吸和非磁吸两个版本,我为了极致的轻薄,所以就买的这款非磁吸的细纹款。



因为采用了600D的稀缺凯夫拉材质,所以自然良率很低。 而且加工工艺很复杂,很多人诟病到手的凯夫拉壳子做工不好。

PITAKA这两年我都有买,目前没有发现工艺问题。 模具很准,边缘也没有毛边之类的情况。 600D的凯夫拉纹理很细腻,成本也要更高一些。

重点来了,这个壳子只有9g,比常见的壳子都要轻上很多。

今年的远峰蓝搭配PITAKA这个细纹凯夫拉也挺好看的,手感很接近裸机。 毕竟9g其实不太有重量感知,加上直角的边框也和iPhone保持了一致。

因为材质非常的薄,所以MagSafe也是可以吸上的,只不过相比内置MagSafe模组的磁力也弱一些。 如果想要磁吸,也可以购买PITAKA的磁吸款,他们也做了很多磁吸的生态配件,比苹果的更丰富。

按键采用了开放式设计,自然不会有按键偏硬的问题,直接就是原机的手感。

透明全包壳

我个人是偏爱透明壳的,每年都要买好多。 但透明壳的门槛不高,市面有很多现成的公模方案。

但要想把透明壳做到高水准其实是很难的,如果说苹果透明壳是天花板的话,那么第三方壳子里的天花板就是Power Support。

这个日本的品牌专注透明壳很多很多年了,我是从iPhone 6时代入坑的,一直用到了现在,每年照例都会买。



这是市面上可能仅剩的做全包硬壳的大品牌了,且买且珍惜吧,因为工艺和材料要求极高。

通透的背板,也是最能体现iPhone质感的壳子。

透光度看一下,整个壳体非常的通透。

当然透明壳会有些良率的问题,看之前文章也有朋友反馈。 我买这个倒是没什么问题,准备双十一再去买个送人。

按键都单独开槽,不会存在按键偏硬的问题。 和手机贴合度应该是目前市面上最高的一款,拿在手里会有裸机的手感。

仔细看的话,里面做了很细微的点状处理,只有凑得非常近才能看到。 这其实就是Power Support经典的设计,在不影响透明视觉效果的同时,可以有效避免透明壳带来的水纹或者彩虹纹的问题。

重点Power Support还是全包的,比苹果不封边的透明壳更能保护底框。

一起买了透黑色,本来没报什么希望却意外的好看。 这个颜色会变成一些类似灰色和黑色的合体,远峰蓝装上去又会有一些细微的紫色。

最重要的是这个配色是磨砂材质,如果你害怕透明壳沾染指纹汗渍,那买这个磨砂款透黑就可以。

switch easy透明磁吸壳

这款本来没打算买的,上次有几个朋友都评论说这个,就买了回来。



买的磁吸版本,也有非磁吸可选。 当然这不是MFM认证的,所以磁吸模组就是祖国版了。

对比一下苹果的MagSafe透明壳,MagSafe模组样式不太一样,整体也没什么精细度。

边框相比Power Support会厚不少,四角做了防撞气囊。 当然你想兼顾防摔的话这样会好一些,不过缺点就是少了精致感且比较宽大。

什么是缺少精致感呢,看下图你就明白了。

而且这个壳子摄像头保护圈凸起很高,和MagSafe Duo或者磁吸支架的兼容度更差了。

好一点是充电动画还是有的,就是不知道后续苹果会不会封掉。

MagSafe无线充电

首先明确一点,今年13系列MagSafe充电功率,差不多还是峰值18W+。

充电头网之前测试,好像是说除了苹果原装20W之外,其他第三方充电器摸不到峰值功率。 (记不清楚了,大概是这个意思)

其实是因为MagSafe协议握手的问题,苹果到现在都没解决。 去年我在MagSafe答疑解惑里就说了,没想到今年还这样。


简单说就是当你反复测试多个充电器为MagSafe供电、或者忽然拿下来再放上充电,也就是结束MagSafe充电这个动作后,需要把手机休息几分钟,此时再次接入充电器即可触发最大功率。

实测我手上的20W、30W、65W、100W规格充电器,均可以正常触发MagSafe的15W。

电流表端显示18W左右,去除掉无线充电不到20%的损耗,差不多就是苹果标定的15W无线快充规格。

▼ 图拉斯20W,正常触发。


▼ Aohi 30W,正常触发。

▼ ZMI 20W,正常触发。

▼ 小米65W,正常触发。

▼ 倍思65W 2C1A,正常触发。

▼ 闪极100W 3C1A,正常触发。

▼ ZMI和苹果18W,触发失败。

所以大家用MagSafe充电器的话,随便买20W或者以上PD充电器均可,没必要去买苹果原装20W。

MagSafe生态

从去年开始iPhone的新特性,一年过去了,大家的接受度似乎并不高。

其实MagSafe你可以看做是一个生态,想要用的舒服,就要有不错的配件来支持这个体验。

下图是几个我常用的MagSafe配件,涵盖了不同的场景。 有苹果的,有亲儿子贝尔金的,也有第三方的。

所以以下论点和体验描述,也算是我这一年来的心得吧。

MagSafe 卡包

因为磁吸的特性,卡包可能是大家接受度最高的了。

我常用的是苹果官方卡包和MOFT。

苹果 MagSafe卡包

这款刚刚更新了,现在可以支持定位和查找了,记得千万买新款。



我买这个吧,纯粹是因为好看而已。 日常用的时候并不多,出差我更愿意带支架功能的卡包。

不算厚,所以最好就放一张卡。 两张的话,里面那张会不好拿出来。 注意这个卡包是做了磁屏蔽的,你刷门禁门卡还是要把卡从里面拿出来。

MOFT MagSafe卡包

MOFT一直主要做支架生态,属于一招鲜就吃老本,从笔记本支架后就没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了,万变不离其宗。

我买的时候还以为这是MOFT原创,直到我看到了星巴克的卡包...



我买时候只有咖色和黑色两款,看刚出了个花菱草,喜欢的可以看看。

做工就一般吧,朋友的缝线已经断了。

这个卡包的好处就是可以当支架用,不管是Pro还是Max都可以挂的住。

说起来也有意思,苹果很贵的卡包我没用过几次,反倒是这个便宜的支架卡包经常带着出差。

你们看我出门必带的,一定有这个卡包。 放个酒店门卡,身份证过安检什么的挺方便。

高铁飞机或者酒店床头,也可以横置看电影或者比赛。

MagSafe 电池

磁吸特性,也带动了移动电源的形态变化。 第三方出了很多MagSafe移动电源,但其实都不算完美。

兼容最好的,那自然是苹果自己的这款,13 Pro的摄像头也不会遮挡到。

动画也好看,系统里可以直接看到电量。

但槽点是这玩意和MagSafe一样充电并不快,只能说日常应急可以用。 外观当然是很好看的,重量113g还可以,这可能是我买这个的唯一原因了...

磁吸力度非常大,可以秒杀所有第三方MagSafe移动电源。

给MagSafe电池供电的同时,它还能继续给手机充电,看了下功率是5.3V/2.9A 12.1W,很奇怪的档位。 我没仔细测试,对这玩意不抱什么希望。

但这样用的话,线材接口会非常的热,就是你小拇指的位置,甚至已经有些烫手了。

热成像仪看了下,电池接口和数据线接头位置,双双破了40°C,这还是室温20°C左右的情况下。

第三方MagSafe移动电源电源

买第三方移动电源,13 Pro用户注意下是否遮挡摄像头。 另外要注意磁吸是否牢固,能不能快充输入。

比如Anker这个,磁吸没有原装强,而且会遮挡13 Pro摄像头,重点是自己输入也仅仅5V1.5A......

之前魔狐的江总送了我个大容量MagSafe电源,好像是过年的时候。 我偶尔会用,这次就一并拿出来聊一下。

一万毫安时,自带屏幕和功率计。

USB-C、Lightning、USB-A接口配置。 苹果Lightning接口有点意思,市面上很少看到这样的产品,你可以直接拿C-L线给它充电。

USB-C输入5V/3A、9V/2A,Lightning输入 5V/2.4A、9V/2A。

输出就是AC双口5V/3A,单USB-C 5V/3A、9V/2.2A、12/1.5A。

充电的时候可以通过屏幕直接看到功率。

因为容量比较大自然会有些沉,所以还附带了一个引磁片,可以吸附在手机和移动电源之间。

虽然移动电源本身就带磁吸了,加了引磁片会更牢固。

无线充电是Qi协议,所以功率就是5W。 因为13 Pro的摄像头问题,所以吸附充电的时候只能竖置了。

MagSafe 有线输入移动电源

既然MagSafe发热大导致无线充电功率慢,那么有没有可能只要磁吸,然后采用有线充电呢?

还真让我找到了,我当然要买一个回来。 名字是Fitease,但不是天猫店就不放链接了

它是通过MagSafe磁吸到手机背面,然后一根面条扁线给手机有线充电。 外形不好看,还设计了那么大一个Logo,显得很廉价。

看起来很完美的方案,但可惜这厂家没好好做。

输入5V2A,输出5V/1.6A。 没有快充的输入输出,我买的时候太高兴了就没注意......配件吃灰大军再添一员。

重量倒是控制的不错,只有84g,不过只有4030mAh。

但即使很轻,磁吸依然拉胯,碰一下就很容易掉......搞不明白那么多好评是哪里来的。

当然凑合的话也能用,起码比MagSafe无线充电要快,毕竟第三方也都是5W功率。

MagSafe支架

支架可以分为两类,卧式便携和立式桌面。

便携的我只推荐MagSafe Duo,买其他的都是浪费钱。 当然也可以选择一些祖国版,只要一百多块钱,你不介意做工和充电功率的话。

之前详细解析过,感兴趣的跳转到这里看吧。


立式支架的话,我买了三个。 去年12发布时候随便买了个公模便宜货,现在已经不知道扔哪去了。

这类支架都是MagSafe充电器的支架,因为MFM开放认证太慢了,把充电器塞进去就好。 但下图这个便宜货太轻了,做工差就算了,取手机经常能把底座拿起来。

那MagSafe支架能干什么呢?除了日常随手充电以外,下图也是正确姿势啊朋友们。

Twelve South MagSafe支架

价格有些贵,但是我最喜欢的一个MagSafe支架了Twelve South也是官方合作品牌,你在苹果店里也能找到同款。

天猫精选

TwelveSouth Forte磁吸MagSafe无线充电器支架适用苹果12iPhone13278.0元去购买优惠

满100元减20元

扫码领取

这个和MagSafe Duo一样,买之前你觉得贵,拿到手可能就觉得值了。

全金属的支架非常有分量,白色也很好看。

把MagSafe充电器塞进去,背面设计了理线槽。 不过这个理线槽有些紧,不太容易塞平整。 而且还设计了70°的可调倾角,这点比一般的支架都要好。

因为正面没有理线位,所以会留一截线在外面。 我觉得视觉上还好,产品本身好看,多一点线就当点缀了。

手机放上去,那根线就看不到了。 因为是苹果自己的MagSafe充电器,所以也不用担心充电速度和动画。

金属的底座很稳,拿手机也丝毫不动。

Native Union

这款好像天猫店找不到了,链接就不放了。 Native Union也是苹果合作品牌,Apple Store里能看到。

和12南不同,NU的是两段结构,支架是组装起来的。

背部设计了理线槽,所以正面可以看不到线了。

贴膜避坑指南

这个部分也是我最想让你们看的,斥巨资测试好嘛。

我上次13的首发上手里就说了,贴膜还是不要买太便宜的。 很多朋友说没觉得有差别,几块钱的一样用。

那这次我就在拼多多、1688和路边摊买了好几张。 价格从2块钱到10块钱不等,我们来看一下这些膜究竟如何。

当然我不是鼓励大家去买贵的膜,我一般就很少买过百的。 之前推荐的hoda涨价了,那其实Benks、摩米士之类都可以买,再不济买闪魔也行。

▼ 散装的是我买的便宜货,盒装的是之前买的Benks和新买的摩可康宁。

滴水测试我嫌麻烦就不做了,直接简单粗暴拿记号笔测试涂层。

通透度都还可以,没有特别翻车的情况。 都是便宜膜,就不排序了,我就记得最右边是2块钱的。

记号笔分别写上「值」字,就是普通黑色记号笔,孩子学校门口买的。

可以看到写上去之后,墨水附着很明显,这和涂层有直接的关系。

2块钱的最差,基本全附着上去了。

然后拿纸巾擦拭,看残留情况。

可以看到一遍擦拭之后,四张膜的残留都很明显。 擦的时候能感觉到明显的生涩感,也就是说这几张膜的涂层都非常垃圾甚至有的没有涂层。

大力反复擦拭之后,残留情况如下。 基本没一张干净的,全部报废,右边2块钱的绝大部分字迹都留在了上面。

甚至加了水大力擦拭都无济于事。

拿出来邦克仕,京东买的41块钱。

可以看到油墨有着明显的疏水性,呈现小水珠排列,这就是涂层的区别。

一次轻轻擦拭,油墨基本消除了大部分,擦的过程也很顺滑。

二次擦拭,油墨已经完全消失了。

拿出来新从朋友那里买的摩可康宁,APR里卖298,朋友给我的是几十块钱。

油墨也是呈水珠分布,疏水性明显。 这个比邦克仕明显再好一些,也就是说涂层更好。

轻轻擦拭一遍之后,基本全部消失,只留下了一点细微痕迹。

二次擦拭,已经全部消失。

然后拿出来我用了一个月的hoda,涂层肯定已经掉了一些,但还是测试一下吧。

可以看到虽然用了一个月,但疏水性还是有的。

一遍之后残留如图。

两遍之后完全消失。

钢化膜小结

测试完的结论就是,便宜膜你看不出来区别。 但抛开其他不谈,单就涂层来讲都非常垃。 反应到使用上,就是触摸操作会很涩。

我一直说贴膜不是为了防止碎屏,更多的是保证屏幕操作的顺滑感。 iPhone屏幕一样有涂层,但你裸奔的话几个月可能就磨没了,之后就会感觉到滑动生涩。 贴膜的话就简单了,涂层没了换一张就是。

稍微贵一些几十块钱的膜,虽然利润依然很大,但涂层都比较有保证。

我一般是1个月-2个月换一张,不太在意的话几个月换一张也没问题。

但是就在这篇文章快写完的时候,我手滑把Nutive Union的全金属底座砸到了手机边框上。 当时看碎裂的样子,我已经想好明天几点去天才吧了...

还好把膜撕下来的时候,边框完好无损,iPhone的超瓷晶玻璃有点东西。 但也是因为我贴膜了,如果直接裸奔,屏幕一定是碎了。

可以看到这个砸下来的力度还是蛮大的,直接从边缘开始碎裂。 所以贴张膜,很多时候可以避免你的碎屏。

当然万事不是绝对的,手机从几米摔下来,超瓷晶Pro Max都救不了。

总结

打完收工,这期做的特别累。

因为我买了太多东西,就想把自己感知到的点,都给加进来,我已经尽量控制内容长度了。

感谢能看到这里,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评论区交流,点个赞收个藏就更好啦~

最后,求推荐MagSafe磁吸 有线快充移动电源,求推荐好的支架类MagSafe卡包,感谢感谢~

OK,基本就是这样了。

我去拿我的16寸MacBook Pro啦,拜了个拜..



#值得买才是双11#

下一篇:考研报名费多少钱(考研学费将大幅上涨)
上一篇:奔驰r300商务车报价及图片(新车)(奔驰r300商务车报价和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