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舍利子多少钱(2000年)(舍利子一颗值多少钱)

2023-01-12 06:51:3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1

在佛教圣地河南嵩山有一座千年古刹法王寺,从汉代建寺开始,饱经风霜和战火的洗礼,至今仍屹立不倒,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往参观。

不过,法王寺最让外界感兴趣的并不在于它的千年历史和寺庙的雕梁画栋,而是在2000年的时候,考古专家在古刹之下的神秘地宫里发现了一位枯坐于此的高僧。

这位高僧虽然圆寂在此已有多年,但他的身体还保存得十分完好,在古代除了皇亲国戚和王公贵族之外,一般的人是根本不可能掌握这种长久保存遗体的方法的,于是,消息一出,便立即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法王寺

高僧究竟是什么身份?他为何在此枯坐千年?又为何直到现代才被人们发现呢?这一切还要从神秘地宫的发现开始谈起。

千年古刹惊现枯坐高僧

2000年初春的一天,法王寺的众僧和往常一样用心接待着来往的游客,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佛教已没有古代那般昌盛,但法王寺毕竟是一座千年古刹,仅旅游这一项的收入就获利颇丰。

到了晚上,游客们都下了山,寺内的僧人在打扫完院落后也回屋休息,一切都很平常,然而半夜的时候,几个盗墓贼却悄悄地溜了进来。

盗墓贼影视形象

原来,盗墓贼早在半个月前就盯上了这里,他们查找了关于法王寺的诸多资料,了解到这是一座千年古刹,便觉得寺庙下面肯定埋着大量的财宝,而彼时的法王寺也没有安装监控设备,正好便于下手。

于是,夜间,趁着众僧熟睡之际,几名盗墓贼拿着洛阳铲等工具开始东翻西找,挖了没多久,其中的一个就发现了地宫的大门。

眼看大门非常坚固,盗墓贼们一时无法打开,只能先行离开,准备日后再做打算,可正当他们撤离的时候,还是惊动了寺里的守夜人。

地宫

“贼来了!快来抓贼啊!”随着守夜僧人的大声呼喊,盗墓贼们见此地不宜久留,便趁其他僧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仓皇逃了出去。

盗墓贼逃走以后,僧人们来到了他们作业的地方,随即发现了那个神秘的地宫大门,僧人们很是好奇,因为即使是方丈都从来没有听说过寺庙地下竟然还修有地宫,不过看着地宫大门上的花纹,他们都觉得这里面应该有不少的文物。

为了稳妥起见,僧人在第二天一早就报了警,准备请专家前来一探究竟,几个小时后,数名考古专家和研究佛学的学者就带着工具跟着警方来到了法王寺。

这天下午,地宫的大门被顺利打开,里面先是一个不到10米长的甬道,专家们担心会有暗器,都穿好了专业的防护服,可当大家拿着手电筒走到甬道的另一头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只见地宫的墓室里,一个保存完好的尸骨就紧紧地枯坐在石台上,而在尸骨的旁边只有一个雕刻精美的盒子,四下并没有盗墓贼们梦寐以求的财宝。

专家们随即走向前去,对尸骨进行了查看,通过他的体态特征判断出他也是一名僧人,而且已经圆寂了多年。

与此同时,专家们又利用专业的工具打开了尸骨旁的盒子,发现里面竟然有一颗舍利子,这可是佛教的圣物,专家们和跟随进入地宫的僧人都十分高兴。

不过眼前还有一个问题摆在他们面前,那就是这个在此坐化的僧人究竟是谁?他的尸骨又为何能暴露在空气中还保存得这般完好呢?

带着这一疑问,专家们又继续对地宫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没多久,就发现了一个被埋在土里的石碑,它的出土立马就引起了轰动。

石碑

碑文上刻着铭文,在专家的努力下,很快就被辨认出来,上面标题有6个字,正文部分9行,每行8字,共72字,作者的名字4字,加上落款的时间6字,总计有88个字,全文如下:

释迦舍利藏志

汉西来释迦,东肇佛坛,嵩之南麓,法王寺立矣。 随仁寿间帝 敕建浮屠,谴使安佛真身舍利于内。 殊因移匿地宫,函密之。 盖护宝, 非不恭也。 法门圣物,世远疑失,诚恐镌石以记,祈圣门永辉。

圆仁,天如。

大唐会昌五年。

根据碑文的记载,地宫内的舍利子是由名叫圆仁和天如的两位高僧藏匿于此的,紧接着,研究佛学的学者又翻阅了大唐会昌五年和法王寺相关的资料,证实圆仁确实在这一时期到过这里。

由此,专家们在进行综合判断之后,认为在地宫内坐化圆寂的尸身就是圆仁法师的,遂将发现的石碑命名为了圆仁石刻。

而随着真相的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法王寺的前世今生

法王寺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四年,即公元71年,当时佛教刚刚传入我国不久,法王寺作为我国的首座寺院可以说对佛教在华夏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法王寺

后来,经过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发展,法王寺的规模和名声也越来越大,一个又一个得道高僧来到了这里弘扬佛法,到了隋朝建立的时候,法王寺已经成为了国内闻名的古刹。

而隋文帝杨坚又对佛教的发展很是支持,在仁寿年间(公元601年到公元604年),为了彰显佛教的重要地位,专门向法门寺布施了一颗佛舍利,也就是圆仁法师藏匿的那颗。

圆仁法师出生于公元793年,是一个日本的高僧,早年拜于名师最澄法师门下,师徒二人都对唐朝的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先后来到唐朝学习佛法。

那圆仁法师生活的年代距离隋文帝仁寿年间已经过去了近二百年的时间,他又是如何与法王寺的那颗佛舍利结缘的呢?

圆仁法师画像

原来,唐朝初年的时候,统治者奉行儒释道三教并行的思想政策,作为备受皇帝李世民和武则天推崇的佛教发展更为迅速,一时间寺院广布,僧人的数量空前增加。

而按照唐朝的法律,佛教寺院和僧人是不用纳税的,在安史之乱以前,由于国家经济的繁荣,这种情况统治者也没有放在心上,可到了中唐,藩镇割据盛行,中央财政仅靠江南数省的赋税收入已经捉襟见肘。

但僧人的数量在这一时期仍然居高不下,越来越多的平民百姓为了生活纷纷剃发为僧,住进了寺院,因为这样就可以免交赋税,不过这一行为却导致国家财政的进一步萎靡,极大地触犯了统治者的利益。

唐武宗

于是,唐武宗统治时期,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同时为了抑制佛教的过度发展,随即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灭佛运动,一时间大量的寺院被拆毁,僧人或被杀、或被迫还俗,佛教遭遇了重创。

而圆仁石刻提到的“大唐会昌五年”(公元745年)便是唐武宗开展灭佛运动的高潮。

长安、洛阳左右街各留二寺,每寺僧各三十人。 天下诸郡各留一寺,寺分三等,上寺二十人,中寺十人,下寺五人。 ”仅从这一条彼时颁布的法令中就可看出皇帝灭佛的决心。

此时,已经年过半百的圆仁法师恰巧正在法王寺学习佛法,他在公元738年就坐船来到了唐朝,在山东、河南、陕西多处的寺院学习过佛法,有着很深的造诣,到了会昌五年的时候,他已经在中国待了七年之久。

圆仁法师像

可佛教一旦触犯了统治者的利益,就必然会受到严厉的打击,法王寺自然也不例外,寺内的诸多建筑被官军拆毁,大量的佛像也被砸碎,众多的僧人也被迫离去,而那颗被供奉在大殿的佛舍利也面临着被破坏的危机。

为了信仰,肉身成佛

正是在这一关键时刻,圆仁法师主动站了出来,他知道不能公然对抗官军,因为那样只会徒劳无益,为了保存佛教圣物舍利子,他专门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将佛舍利藏入地宫之中。

原来,唐朝的时候,很多寺院为了储备粮食、放置珍贵的物什都会在寺庙地下修建一个地宫,法王寺自然也修建了一个。

地宫,非法王寺

于是,在唐朝本土的高如法师的带领下,圆仁法师趁乱亲手抱着装有佛舍利的盒子来到了地宫,彼时官军正在外面搜查,形势非常危急,不过好在地宫大门的位置十分隐蔽,除了本寺的极少数僧人之外,无人知晓,圆仁的安全暂时不成问题。

数日之后,地宫内的空气就变得越发稀薄,而可以食用的食物也消耗殆尽,圆仁法师出现了生存的危机,此刻他完全可以为了活命打开地宫大门逃生,因为这时官军也许已经离去。

但圆仁法师却放弃了这唯一的生存机会,因为此时佛舍利就在他的旁边,一旦地宫外还有官军没走,而他打开了大门,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为了心中的佛法,为了自己的信仰,圆仁法师选择了留在地宫内,彼时的他脸上很是安详,没有一丝的害怕,他整理了一下衣装,然后端坐在了石台之上,静静地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圆仁法师就这么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幸运的是,许久之后,高如法师回到了这里,打开了地宫的大门,面对着枯坐石台业已圆寂的圆仁法师,眼角流下了泪水,为了纪念他的这一壮举,高如法师专门找人刻了圆仁石刻……

如今,已经存在了1900多年的法王寺成为了国家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著名的佛教旅游胜地,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这里拜佛烧香,驻足游览。

法王寺

而随着圆仁法师尸骨的发现,当初他舍身护舍利的壮举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世人知晓,游客们听到这个感人的故事,都不禁为圆仁法师的献身精神所动容。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圆仁法师即便是在去世后,仍然在为法王寺的发展做出着贡献,原来,法王寺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将圆仁法师的尸骨进行了不定期展览,供游客们参观,并且以此获得了很多的收入。

直到现在,圆仁法师的尸骨历经千余年仍完好无损地保存在法王寺内,连现有的科学都无法解释,人们每每看到都觉得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而对于尸骨能够保存下来的原因,僧人们说他是坐化圆寂,肉身成佛,当然这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终有一天人们会得知圆仁法师尸骨不休的秘密。

下一篇:无锡妇幼生孩子多少钱(生娃轻松了)
上一篇:白菜多少钱一斤(一斤白菜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