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广场改造多少钱(洪城里)

2023-01-12 03:22:57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8

置身八一广场,四周的建筑随着岁月的变迁改了往日的模样,八一大道成为贯穿南昌老城区的重要交通路线,在八一广场围绕着江西省美术馆、万达广场、财富广场、百货大楼、江西文联……一系列的建筑群构建起了八一广场的空间秩序。

八一广场代表着南昌的最重要的记忆,而广场的每一次变迁都时刻牵动着南昌人的关注,从广场诞生之时,就被赋予了重要含义。 如果你问一个南昌人:南昌的城市中心在哪?他一定会告诉你——八一广场。 如果你接着问:哪里是南昌的城市标志?他的回答依然是八一广场。 如果你再问:南昌最让你魂牵梦萦的地方是在哪里?他还是同样的回答——八一广场。

对于所有南昌人来说,八一广场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多数南昌人都会有一张和八一广场合照的照片,那个时候八一广场还是人民广场,在一个叫作“南昌东方红“的照相馆拍摄了无数张照片,这些照片上绝大多数以八一广场为背景,有孩童的微笑,有年轻的姑娘们,照片封存了人们对于八一广场的记忆,哪怕经过了十几年,大家似乎还能记忆犹新。

你不知道的八一广场

●八一大道

说起八一大道,一定是大家耳熟能详,这是南昌老城区一条交通要道。 广场是城市交通的中心点,四面环绕着通往城市各处的直通大道,而西侧八一大道通向南北,东有北京西路,西有孺子路,无论去向哪个地方都要经过八一广场。

在一幅泛黄的1926年印刷的南昌城地图上,今天的八一广场所在位置当年还是旧南昌城东的护城河。 1928年,南昌开始拆除城墙,拆下来的砖石泥土就近倒入了护城河。

拆除南昌旧有城墙后,在环城路东段的基础上预计修缮一条全长1900米,南起永叔路,北至永和门,宽为24.4米的道路,因纪念赣籍先贤王安石,而命名为安石路,当年年底也仅完成计划的三分之一,后因抗战全面爆发而停工。 这是八一大道的前身。 1951年,时任省长兼南昌城建委首席主任委员邵式平先生提议改造安石路,原有路面扩宽达60余米,并更名为八一大道。 1952年,八一大道顺利通车。 1956年,八一大道路面进一步实现混凝土改造,这也是“我省首次铺筑沥青混凝土路面”。 同年,在颁布的《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草案》中,正式将八一大道确定为南昌的南北主干道。

●广场的诞生

1956年,在颁布的《南昌市城市总体规划草案》中,决定于八一大道旁修建一处能够提供大型聚会的场所。 “1956年12月1日,人民广场开工,并于1956年12月31日竣工,共填湖泥21825立方米。 ”至此,八一大道与人民广场一同成为南昌市区的中心。 而后,这片土地便慢慢地大众化与流行化,最终卷入市民们的日常生活。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南昌市最重要的市民公共空间,无论是当初的城市中心——人民广场,还是现在的红色圣地——八一广场,它的诞生是南昌城迈向现代城市的标志之一。

人民广场建成至今经历过六次改造,其中以1968年、1977年、2002年、2017年的四次改造为节点。 人民广场建成初期为布局对称,空间尺度追求宏大、气氛宏伟,留有大面积的开敞空间。

1968年,改造之后的广场呈现南北走向,东西对称,中心为四块方形绿化区,呈“田”字形。 很长一段时间,4块大草坪成为人们对广场的重要记忆。 1977年,人民广场因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的修建更名为“八一广场”。 这一空间的“八一精神”的主题性与纪念性也得以正式确立。

2001年,八一广场实施大规模的扩建改造工程,这一次的改造,也让八一南昌起义中心主题的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和休闲性多项功能融入大型现代化广场。 在这一次的改造当中,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架高8.1米,并且向西平移6米,规划有八一金水河、八一音乐喷泉、八一军史浮雕、八一升旗台、八一题词、八一军史时刻大事记、八一水幕电影。

2017年,为纪念八一南昌起义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八一广场迎来了距今为止最近的一次改造,也正是在此次改造中,八一广场周边的地标建筑群经历了一场“退商还文”的洗礼,外立面、景观、照明的大改造,围绕“纪念广场、城市客厅”这一定位进行了整体性的提升。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塔顶是一支汉阳造步枪和一面迎风飘扬的八一军旗,象征着与这个广场有关的八一精神。 每一个游客想要了解南昌历史,也必定要来到八一广场前瞻仰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感受英雄城的红色情怀。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1977年7月1日奠基,1979年1月落成。 总设计人员为江西省建筑设计院的沃祖全先生和江西省轻化工业设计院的陈星文先生。 纪念塔由来自福建、山东、上海、浙江、广东、江西等省市的工人、技术人员和美术工作者协力建设成。 八一军旗采用的是四川省石棉县大渡河畔的枣红色花岗石,直指蓝天的汉阳造步枪采用的是山东省泰安的“泰山玉”白花岗石,塔身以福建“泉州白”花岗石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在八一广场纪念塔的四脚仍保存着四个火炬造型的路灯,而当时广场上路灯正是杜鹃花造型,灯顶是红色玻璃的五角星。 该路灯在后来改造中被拆除。

●“万岁馆”的诞生

1968年,广场西侧新建“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馆”。 20世纪50年代各个地方都在兴建万岁馆,其中八一广场“万岁馆”正是现在江西省美术馆大楼的前身,随着历史时代的变迁,万岁馆的功能也随之发生改变。

江西省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馆于1968年6月动工兴建,同年9月10日框架主体工程竣工,1969年上半年全部落成,展览建筑总面积2.1903万平方米,毛泽东雕像台总基工程6763平方米,人民广场改建工程9.5403万平方米。 总投资800余万元,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这在当时称得上浩大的工程。 其中,在当时大理石的开采曾被看作兴建“万岁馆”工程中最艰巨、最紧张的任务。 在1966年以前我省从未加工过大理石,而兴建“万岁馆”的大理石需求数量较大,在外地无法供应的情况下,我省首次经过自己勘探、采石,自己设计、制造加工设备,投入生产,仅一个多月的时间,解决了供应问题,打破了江西没有大理石矿的论断。

2017年,八一广场提升改造工程动工,涉及广场景观改造、广场周边建筑立面美化及广告,同时还有万达广场、百货大楼、省移动大厦等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 以展览馆为核心,保留原建筑风貌,以淡黄色为主背景的基调就这么定下了。

我和八一广场的故事

李辰祥的妈妈

李辰祥的妻子

李辰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关于八一广场的记忆都藏在那些老照片里。 一张张泛黄的老旧照片,缓缓讲述了人们与八一广场的故事。 每张和八一广场的合照,承载着无数家庭的记忆,是父母曾经的芳华绝代,是自己成长的轨迹,也是游客们打卡点,“八一广场”成为南昌的代名词。 包括此前八一广场的Y字形天桥的拆除引发打卡潮,也呈现出广场与南昌人民深厚的感情。

90后南昌本地人李辰祥的家里还留着3张当年在八一广场拍的老照片:一名2岁女童坐在八一广场的石墩桥上,背景是江西省美术馆(原万岁馆);第二张是一名穿着红色小洋裙的姑娘在八一广场纪念塔下的台阶前甜甜地笑着;第三张是一名10岁的小男孩腼腆地看着镜头,背景是熙熙攘攘的八一广场。 这三张照片分别是李辰祥的妈妈、妻子和他自己。

谈及八一广场,李辰祥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八一广场记录着自己许多的第一次,“我们家第一台游戏机和第一台电脑都是在这边买的,第一次吃肯德基、买星巴克也是在广场这边。 八一广场承载了太多的记忆,最大感触就是八一广场是热闹的,当八一广场还是4块大草坪的时候,有很多小商贩在上面卖东西,而八一广场最热闹的时候就是每逢节假日,广场草坪上会有主题花展。 ”而当前,对于他而言,八一广场更是一个地铁出口。

郁文哉现在还保留一张八一广场合影,照片中主角正是郁文哉和他的同事们。 20世纪50年代初,郁文哉跟随父母来到南昌“支援内地”建设。 1974年1月4日,他与一起培训的同事来到八一广场,用三角架固定好相机,选择好自拍模式,只听相机快门“咔嚓”一声,留下了这张合影,也就是从这张照片开始,老郁走上了摄影之路。

从小在八一广场长大的刘先生则表示,八一广场的四块草坪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到夏天,广场也是纳凉的好地方,很多人拿着草席就地乘凉。 广场上以前还有炒螺丝,作为一个聚集性的广场,随着商业发展起来,不少商家落户八一广场,刘先生的第一份早茶就是在八一广场附近吃的。

“人民的记忆”背后

走进江西省美术馆一楼展厅,正在展出“人民的记忆——八一广场空间叙事暨美术创作邀请展”,不少南昌人在这个展馆勾起了自己与八一广场的回忆。

八一广场的变迁在这里有了清晰的脉络,以及与八一广场各类不同的展品展出,让走进展馆的人似乎都有了共同的话题。

来自南昌本地的徐娣正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她也是江西省美术馆展览科的工作人员,整个展览筹备期长达一年之久。 这是来到馆内工作后徐娣策划的第一个展览,谈及创作初衷,她告诉记者:“来到展馆工作之后,也会想要知道这个展馆的由来,我们展馆也是八一广场的一部分,与八一广场之间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发现我们馆与江西的美术史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

对于大多数的年轻人来说,大家也都会知道八一广场、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但并不会过多探究这个建筑有什么寓意,为什么会建立起来?是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大多数人也许更多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 徐娣也深有同感,在一年的策展过程中,当对展馆的历史与八一广场的历史多了解一点,与它的感情便会更深厚一分。 在她看来,这场展览更像是美术馆介入城市历史的探索。

对于徐娣而言,对历史与记忆的叙事本身并不是历史,由于展馆大楼位于八一广场空间的特殊性,观众走入展厅可以感受到对于广场空间内历史往昔的一种叙事方式。 走出展厅,又可以身临其境地感觉到当下位于广场时空中的呼吸感,以及在场感。 这种面对历史与当下的变革,以及新生、消失与可视之间的张力,总是会让人对未来带有无尽的畅想。

文/赵琼

(文中部分资料来源徐娣《美术馆介入城市历史——八一广场空间里的记忆与叙事》)

来源:江南都市报

编辑:范俊杰

审核:金路遥

下一篇:中华田园犬多少钱一只(中华田园犬)(中华田园犬多少钱一只幼犬)
上一篇:野猪肉多少钱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