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皱做一次多少钱

2023-01-11 22:16:1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0

“我一生都在跟随我父亲参与创建的这支军队,一生都在见证他的苦难和光荣。 ”

多年后,当已经83岁高龄的贺捷生在回忆父亲贺龙元帅的光辉一生时仍然感慨万千。

作为一名元帅之女,她竟然在长达12年的漫长岁月里生活在敌人的营垒,究竟是怎样的坚强毅力促使着这位元帅之女在经历诸多苦难之后,依然成长为一名女将军的呢?

不平凡的出生

1935年11月1日,一名模样清秀的女婴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一户富裕人家。

她的母亲是一名大家闺秀,而她的父亲则是靠着“两把菜刀闹革命”的红二、六军团总指挥贺龙将军。

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家庭背景,注定了贺捷生不平凡的一生。

1935年,华北事变爆发,日军加速了在我国的侵略行动。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依靠外援抗日的消极态度,导致我国大片土地沦陷。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我党始终高举抗日大旗,强烈谴责国民党的不抵抗行为,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但蒋介石政府却不顾大局,坚持以“攘外必先安内”作为处理内外关系的基本国策,对我军展开围剿行动。

党内,第四次反“围剿”和中央苏区、湘赣、湘鄂赣、闽浙赣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相继失败,使得党和红军陷入了生存危机,为了保生存,图发展,我党展开了艰苦卓越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5年11月19日,刚刚出生19天的贺捷生被母亲绑在怀里,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极限挑战。

长征路上,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小小的贺捷生跟随父母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

部队进入沂蒙山区后,常常要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通过一道道严密的封锁线,为了防止小贺捷生突然哭闹暴露目标,母亲蹇先任只好用衣服包住孩子的头,好几次小捷生都被焖得脸色发紫,喘不上气来。

恶劣的生存环境,长期的食物匮乏,母亲蹇先任的身体已经虚弱到极致,无法继续带着贺捷生行军打仗,身后就是近在咫尺的追兵,贺龙毅然从妻子怀里接过孩子,绑在自己的胸前。 一路冲杀,突出重围后,才发现胸前的孩子不见了。

面对敌人炮火从来都没有皱过一次眉的贺龙一下子慌了神,急忙原路返回找寻孩子,幸好,一对好心的老乡捡到了孩子,才免于一场灾祸。

短暂的幸福时光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贺龙作为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师长,无法照顾孩子,妻子蹇先任也被组织委派到苏联红军大学学习,贺捷生的养育问题令贺龙十分闹心。

几经斟酌,贺龙决定将孩子托付给自己在南昌起义时的两位旧部瞿玉屏、秦光远带回湖南桑植老家抚养。

从出生开始就跟随父母南征北战的贺捷生,面对家里突然出现的两个陌生叔叔,两岁的她似乎觉察出什么,窝在母亲怀里,显得闷闷不乐。

贺龙不舍地看了眼身材瘦弱的女儿,一丝泪意湿润了这个硬汉的眼眶。

他将瞿玉屏、秦光远带至隔壁窑洞,避开孩子疑惑的目光,再三叮嘱:

“如果我们两口子都遭遇不测,这个孩子就全全托付给二位了,可以改姓,但是捷生这个名字不能改,另外,孩子懂事了,一定要送她进学堂,习文断字,长大了报效国家。 ”

翌日清晨,两岁的小捷生跟随两个陌生的叔叔离开了父母身边,去到了父亲嘴里经常提及的儿时故乡——湖南桑植。

彼时,家乡湖南的局势也十分紧张,蒋介石手下的特务组织疯狂迫害我党组织成员,负责照顾小捷生的秦光远在返回老家不久就暴露了身份,被特务抓捕。

担心小捷生落入敌人魔抓,瞿玉屏索性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

怕孩子身份暴露,惹来麻烦,他对外宣称,小捷生是自己从育婴堂抱回来的养女,因自己膝下无子女,这样的理由倒也说得过去,甚至连瞿玉屏的妻子杨氏也不知道其中的真相,以为丈夫嫌弃自己不能生育才出此下策,心中对小小年纪的贺捷生竟生出几分怨恨。

杨氏本是大军阀杨森的侄女,从小惹上吸食大烟的恶习,嫁给瞿玉屏后多年未育,仗着自己是军阀侄女的身份好逸恶劳,整天在家喝酒、抽烟、打麻将,稍有不顺就对下人责打谩骂。

杨森

瞿玉屏在洪江一带经营木材、织布和榨油生意,平时很少回家,与妻子杨氏的感情也是形同陌路。

自从收养贺捷生后,瞿玉屏半个月回家一次,他将此生所有的父爱都给了小捷生。

担心妻子虐待孩子,他专门为小捷生请了一个保姆,为了要杨氏答应收留孩子,甚至违心答应从此不娶二房、不提离婚。

白色恐怖时期,为了保全孩子的安全,他千叮万嘱妻子,不能让孩子跨出院子一步,如果孩子的身份暴露,不但瞿玉屏全家要遭殃,连小捷生的性命也要保不住。

等到贺捷生长到六七岁,他每周定时将教书先生请到家里单独教捷生读书识字。

后来干脆让一个从福建逃难过来的史先生住进家里,专心教小捷生。

瞿玉屏伟大的父爱让小捷生几乎忘记了两岁前那段动荡不安的记忆。

在她的眼里,慈爱的瞿玉屏就是她的亲生父亲,为她遮风挡雨,护她一世周全。

但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哪有什么一世安稳,贺捷生的安稳只不过是瞿玉屏用尽全力换来的短暂幸福。

1944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瞿玉屏驾车前往桂林给八路军送药品的途中,被日军的飞机击中,身受重伤,回到湖南老家后不久便撒手人寰了。

在临终前的最后一刻,瞿玉屏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小捷生,借着最后一丝余力,他将哭红了双眼的贺捷生叫到跟前,告诉了她的身世,并叮嘱小捷生,长大后一定要去找寻自己的亲生父母。

跟在一旁的杨氏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一对父女,她不敢相信丈夫竟然胆大包天到把贺龙的女儿养在身边。

瞿玉屏早已看穿了妻子的心思,屏退了小捷生后,他令人关上房门,神情严肃地拉着妻子的双手道:

“我知道你的心思,她的父亲贺龙现在是八路军的大将军,你要是敢动孩子一根毫毛,贺龙回来要人,看你怎么交差。 ”

面对丈夫的呵斥,平日里骄横跋扈惯了的杨氏一时间竟没了主意,想想贺龙挥舞大刀砍向自己的样子,心里的小心思又给生生压了下去。

“老爷,罗文杰站长到了。 ”门外传来管家的声音,瞿玉屏示意妻子杨氏退下。

罗文杰,国民党中统湘西站站长,少校军衔,曾经和瞿玉屏、秦光远一起同在贺龙军中共事,与瞿玉屏更是共过患难的生死之交。

瞿玉屏此次请他过来,是为了托孤。

虽然与贺龙不在一个阵营,但是罗文杰对贺龙的为人向来十分钦佩,当即便答应了老友的请求。

只要他在湘西任职一天,便会全力保证孩子的安全。

艰苦的岁月

瞿玉屏去世后,贺捷生和养母杨氏被罗文杰先安排在沅江一个深宅大院里住了数月后,最终送至乾州。

失去了养父庇护的贺捷生,提早结束了快乐的童年生活。

杨氏生性懒惰,平日里除了吃喝玩乐之外,就是吸食大烟,很快便将瞿玉屏留下的财产败了大半。

为了节约开支,杨氏遣散了家里的下人,将所有的家务交给年仅九岁的小捷生。

小捷生在乾州插班读书,除了完成学业以外,她还要照顾杨氏的饮食起居,担水、洗衣、做饭,甚至半夜还要爬起来给打牌至深夜的养母做宵夜。

但是,这样艰苦的生活并没有打消她读书的热情,小学毕业后,她竟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省立八中,无奈养母将钱都花在吸食大烟上,根本拿不出学费供她继续念书。

就在贺捷生被迫要放弃学业之际,一位老熟人出现在母女的家门前。

他便是曾经给贺捷生当过私教的史老师,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母女的下落,亲自找上门要帮助贺捷生完成学业,前提是必须随他改姓“史”,原来史老师正好在贺捷生考取的那所中学任教,学校规定每位老师可以解决一个孩子的学费问题。

那之后,贺捷生才了解到,偶然出现的史老师只是罗文杰暗中派出保护她的手下。

而她和养母在乾州多年,正是罗文杰在暗中保护,才化解了无数次危机。

少女时期的贺捷生并不知道,她在敌军营垒生活的12年时光,有多少人在暗中保护她,爱护她,又有多少人在窥探她,接近她。

1947年,贺捷生就读的八中闹学潮,她跟着一帮低年级的同学去看热闹。

刚到党部,一名自称她哥哥的国民党军官不由分说地把她塞进一顶轿子抬走了。

那是贺捷生第一次正面接触罗文杰,这位看上去满脸慈爱的中年男子勾起了她对养父瞿玉屏的无限怀念。

原来,罗文杰同养父一样都曾在自己父亲手下共事,并且,在养父过世后,一直是眼前这个男子在暗中帮助她和养母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危机。

如果不是这次罗文杰接到警察要抓闹事学生的消息,他不得已派出自己儿子前去解救,可能这一辈子,贺捷生都不会知道他的存在。

为了保护她的安全,当晚,罗文杰便安排专人护送贺捷生回到了养母身边。

多年后,贺捷生回想起乾州那段时光,还是满满的遗憾。

那晚,还是懵懂年少的她被匆匆塞进轿子抬走的时候,竟然忘记了向罗文杰说声谢谢。

幼年时期经历的苦难给了贺捷生坚毅的个性和丰富的生活经历,也为她日后成为女作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6年,她被授予少将军衔,成就了一代元帅子女的传奇人生。

文献检索:

中国知网:《贺捷生将军的人生情怀》2016年第四期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红军长征的时代背景是什么》2016年8月

下一篇:拇指琴多少钱(一个拇指琴多少钱)
上一篇:拇指琴多少钱(那些比容易自学和短时间内就可以入门的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