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眼镜价格一般多少(大明眼镜店配镜多少钱)

2023-01-11 04:17:54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0

现如今,眼镜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不论是近视镜还是老花镜,不论是全框镜还是隐形镜,不论是玻璃镜还是树脂镜,都随处可见。

但在众多的眼镜种类里,蛤蟆镜无疑是最靓丽的一道风景,也饱含了五零后、六零后、七零后的青春回忆。

如今,他们大多都戴上了老花镜了。


一、八十年代的蛤蟆镜有多抢手?

八十年代的中国,流行物、流行款、流行色都比较单一,因为大家并没有那么多选择,所以凡事都喜欢跟风,并不介意撞衫。

当蛤蟆镜一经出现,立刻成为紧俏商品。

你戴个蛤蟆镜上街,马上有人会问:在哪买的、多少钱?

其实最初我们是不能自主生产蛤蟆镜的,也不是说工艺有多难,而是没想到大家还有这个需求,毕竟当时大多数人还在为温饱而奋斗。

最开始的蛤蟆镜都是从香港来的,当然香港进口的蛤蟆镜价格比较高,所以蛤蟆镜对于第一批购买者而言可以算是奢侈品。

奢侈的蛤蟆镜配上更加奢侈的幸福摩托,那在八十年代绝对是很拉风的。

1983年的老照片


当时购买进口商品很难,一般要请出国出境的人往回带,所以最初的蛤蟆镜是供不应求的。 有需求就有供给,紧靠香港的广东很快就出现了走私品、仿制品。

有的人头脑灵活胆子大,南下广东进货,很快就靠着贩卖蛤蟆镜赚到了一笔数量可观的钱。 慢慢地,蛤蟆镜变得多起来,有的人开始在工厂门口摆摊叫卖,也有的人开店贩卖。

八十年代末街边的蛤蟆镜摊位


因为蛤蟆镜是稀罕物,所以镜子上的外文标签一般都不能撕掉,以此标榜自己的高贵血统。

后来蛤蟆镜变得多起来,大家就开始追逐不同颜色和不同款式,咖色优于黑色,变色优于咖色,反正就是我的和你们的不一样就物以稀为贵。 如果能买到明星同款,那就更好了。

不过,蛤蟆镜的风潮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并没有大范围佩戴蛤蟆镜。 这一方面是因为蛤蟆镜的价格并不便宜,少则几块钱,多则十几块钱,在八十年代这绝对算得上是一笔巨款,普通农村人是买不起的。

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交通很不方便,在农村买不到蛤蟆镜,农村人进城一趟很不容易,光是车票一般人就负担不起。

那个时候大多数农村人都是晕车的,因为极少坐车,受不了汽车的汽油味和运动感。

那个年代的汽车尾气味道相当浓,燃烧的汽油味闻起来“挺香”,以至于有些农村小孩会在车辆经过后追着汽车的屁股跑,就是为了问味。 但一旦真的坐车了,还是会晕,非常恶心,所以会自带一个塑料袋以防呕吐使用。

农村的蛤蟆镜少,并不是没有。 那时的农村没有什么新闻,一旦有人戴了蛤蟆镜,很快全村人都会知道。 那种拉风的感觉,是非常享受的。

但在农村戴蛤蟆镜也是有风险的,因为戴蛤蟆镜的样子太酷了,容易被借、被抢、甚至被打,因为在农村“立棍”青年的眼里酷就是装、牛就要修理你。 不仅村霸看你不顺眼,老人也会因此认为你是不良青年。

直到2000年之后,农村人普遍进城务工,改善了经济条件,开阔了眼界,蛤蟆镜什么的也就不再是稀罕物了,连老大爷都戴上了蛤蟆镜。

酷酷的大爷


其实,蛤蟆镜并不适合所有人,一般脸小脸瘦的人戴蛤蟆镜比较搭,越是大的蛤蟆镜越显脸小。 好在整个八十年代,大家普遍较瘦,没有多少大脸的胖子。


二、眼镜是不是中国发明的?

眼镜是不是中国发明的,这个问题约等于足球是不是中国发明的。 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

如果你认为蹴鞠是足球的前身,那么足球就是中国发明的。 如果你同意石头镜是眼镜,那么眼镜就是中国发明的。

这里说的石头,指的是水晶。 我国很早就认识了水晶,也发现了水晶打磨镜片可以放大眼前事物的秘密。

到西汉时期,我国已经有不少的外来佛经,一些佛经的字很小,于是人们就用水晶石做成了放大镜。 据出土文物显示,当时的打磨水平已经相当高,有的镜架圈还用到了黄金,非常精美、尊贵。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催生了一大批近视眼,司马光、欧阳修、陆游都是近视眼。 虽然古人用针灸、药熏等办法治疗近视眼,但效果并不太明显,于是就开始使用水晶镜片辅助阅读。

约在十三世纪初(南宋时期),我国就出现了可以手持、也可以悬挂的水晶眼镜,这比欧洲发明的眼镜早了几十年。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到元大都(北京)时就看到有人戴眼镜,并把这件事写在了自己的游记里。

马可波罗的旅行路线


石头镜是中国发明的,玻璃镜是欧洲发明的。 其实玻璃最早是由埃及人发明的,但这个时候的玻璃太少、太珍贵。 约在我国的唐宋时期,德国改良了玻璃烧制工艺,大大降低了玻璃成本,促进了玻璃制品的流通。

德国就相当于我们造纸界的蔡伦,蔡伦之前就有纸,但蔡伦的改良使纸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大、使用成本不断降低,这样我们普通人才有机会用到纸。

约在十三世纪末(南宋末年),欧洲出现了玻璃眼镜。 在明朝时期,玻璃眼镜传到了中国,有人说是传教士带来的,也有人说是郑和带回来的。

戴眼镜的欧洲传教士


不管眼镜是谁发明的,毕竟它给近视眼患者开启了全新的高清世界,改变了近视眼患者“三米六亲不认、五米雌雄不分、十米人畜无异”的窘境。

说完了眼镜,那么墨镜又是怎么来的呢?

三、戴墨镜难道只是为了美?

眼镜是因近视眼而生,那么墨镜是怎么来的呢?

墨镜诞生于19世纪中期,最开始是一种“劳保用品”,主要是驾驶员用于防风防沙防光。

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兹和朋友发明了一辆烧汽油的三轮车,这就是奔驰的雏形。 1919年,法国量产雪铁龙汽车,从此汽车开始成为大街小巷一道靓丽的风景。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在一战期间各国陆续制造出一万多架飞机投入战斗。 最初的汽车和飞机都是敞篷的,随着速度不断提升,驾驶员必须佩戴防风镜保护眼睛免受异物和阳光伤害,于是最早的防风镜就这样诞生了。

一战德国空军王牌飞行员赫尔曼·戈林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后的欧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夏天到海边晒太阳、冬天到山区滑雪成为时尚。

晒太阳时如果不戴墨镜,根本睁不开眼。 滑雪时如果不戴墨镜,也会出现视觉模糊的雪盲症。 因此,墨镜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

尤其是在地势平坦的东欧地区,没有山林阻隔的阳光显得更加肆无忌惮,因此人们出门逐渐习惯戴上可以直视一切的墨镜。

最初的墨镜由有色琥珀、云母矿石、天然水晶等制作而成,后来逐渐被玻璃和塑料所取代。 但制作眼镜对玻璃和塑料的品质要求比较高,所以最初的墨镜价格是非常贵的。

直到科学家改进工艺、工厂提高产量之后,欧美的普通民众才有机会戴上墨镜。

度假的欧洲男士


近视镜和墨镜都因实用而生,但慢慢地,近视镜与文化人划上了等号,墨镜则与潮流越走越近。 我们身边,既不乏戴近视镜扮斯文的时尚青年,也常有带墨镜耍酷的俊男靓女。

人们一旦戴上墨镜便有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气场立马变强。 不论你昨天熬夜黑眼圈,还是你对眼前的事物根本不感兴趣,或者是你正在上下打量,对方都无从察觉。

四、蛤蟆镜为何在八十年代风靡中国?

墨镜按照造型不同,可以分为猫眼镜、眉框镜、奶奶镜等,最为我们熟知的便是曾经风靡一时的蛤蟆镜。 蛤蟆是指青蛙或蟾蜍,它的特点就是眼睛大。 所谓蛤蟆镜,就是指那种镜片特别大的墨镜。 人戴上大号墨镜就像青蛙一样,所以称为蛤蟆镜。

看看像不像


实际上,所谓的蛤蟆镜就是飞行员墨镜。 因为这是最早的一款太阳镜,也是最经典的一款太阳镜,所以不论产品造型如何改良创新,每个太阳镜公司都会为蛤蟆镜保留一席之地。 不过,在众多的蛤蟆镜品牌中,最为人熟知的是雷朋太阳镜。

雷朋品牌诞生于1923年,是博士伦眼镜公司专门为美国空军飞行员打造的战斗装备。 因为粗狂硬朗的外形和经久耐用的品质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麦克阿瑟、杰克逊、贝克汉姆等都是雷朋的拥趸。

而中国刮起蛤蟆镜的热风要从改革开放说起,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后开始大量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影视作品,美国电影《蒂凡尼的早餐》、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开始热播。

当时的文化生活非常匮乏,热播的影视作品对人们认知和时尚的影响非今日可比。 剧中,奥黛丽·赫本、帕特里克·杜菲带着蛤蟆镜的装扮,成为年轻人竞相模仿的对象。

赫本、杜菲剧照


在八十年代,比起欧美,我们接触更多的是香港的影视作品。 因为当时各地的电影院还没有联网,电影传播不够方便快捷,所以各地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录像厅。

在各类香港影片中,最受欢迎的是警匪片,而片中的社会大哥几乎清一色地佩戴蛤蟆镜,四大天王等人也不例外。

从此,青年开始了追星热,在房间里贴满明星的大幅海报,从头型到穿着开始模仿明星,蛤蟆镜也成了显著标志,佩戴蛤蟆镜不仅会增强气场,还会使人显得特别酷。

时至今日,蛤蟆镜虽然早已不是什么稀缺品,但依然受到不少人的喜爱,是开车、旅游、赶海的必备,镜片色彩可以随意选择,基本你能想象到的都可以买到。

至于价格,从几十到几万元都有,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而款式之多,往往超出你的想象,很难和身边朋友撞镜。

下一篇:广东宏宇瓷砖价格表(广东宏宇瓷砖价格表75x150)
上一篇:baby婚鞋多少钱(郭富城的婚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