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酒多少钱一瓶(so酒一瓶多少钱)

2023-01-11 00:10:18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9

作为新一代打工人,小雷想对付吃点有三个选择:麦当劳、肯德基和便利店。


不过比起前两者,小雷估摸着便利店应该是多数小伙伴,更多接触到的选择叭。


毕竟有些地方可能没有M记K记,但各个品牌便利店分布之广泛,怕是无店能及~


除了解决吃喝,穿的用的便利店也都包在身上,可以说是广大打工人的“万事屋”。



说起便利店品牌,想必小伙伴们去的都不一样,比如小雷经常光顾的是711。


原因很简单也很直接,因为它就在公司楼下,每天上班就能顺路买一份早餐。


不过嚯,今天小雷可不是来给大伙安利711,最近有啥优惠活动或者好吃的。


而是这几天啊,711摊上事儿了,而且还是一件细究起来说小不小的大事。


图源:711官网


小雷是万万没想到嗷,每天必买的711便利店,居然有一天会和低俗广告扯上关系。


有一说一,711作为国内一线城市便利店三大巨头之一,产品打不打广告都有人买。


So,711到底咋就想不开搞了这么一个低俗广告嘞?我们接着往下瞅瞅。



711涉嫌发布擦边广告


事情发生位于广东茂名的某家711便利店,打广告的东东则是柠檬茶+mini酒


6月6日,有网友先在社交平台上爆料,他发了一张关于产品的广告牌实拍图。


喏,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广告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柠檬茶+mini酒会更好喝。


货架上也堆满了大大小小各品牌的酒,小雷猜大概想走提高茶酒双销量的路线。


图源:网络


茶里兑酒or酒里兑茶,其实单单就这么宣传完全没什么问题,大家爱咋喝咋喝。


但问题就出在广告牌左上角的文案:“她不醉,没机会。 ”加上这句话全变味了。


就像网友说的,这句文案配合广告图,是不是在教人调“失身柠檬酒”,甚至MJ?


都别说女生看到什么反应了,现在是连这位男网友看到都觉得离谱的程度。 。 。



最近相关事件正在风口浪尖,711这波顶风作案,很快就让网友马上吵翻了天。


有网友表示嗷,现在给产品打广告,非得用这种方式夺人眼球吗?



也有网友觉得,711这波是为了流量密码,才明知故犯叭。



还有一批网友很严肃了,他们觉得这已经不是擦边低俗,而是犯罪暗示教唆。


emmm,这个“罪名”可不小。 。 。



光看网友爆料,广告牌实拍图真实性还有待商榷,于是乎有记者去采访了711官方。


而711工作人员则表示,公司对广告审核很严格,上下确认了并没有发现网传广告。


这就奇怪了,难道是网友吃饱了没事杜撰的?到了6月7日,事件迎来了反转剧情。


711工作人员又称,确实有这么回事,但这是涉事门店自己搞的,目前已经撤下了。


图源:网络


虽说是个别门店行为,但事情闹到这么大,711官方不出来解释,怕是网友不买账。


喏,6月8日,也就是事件发酵的第三天,711在自家官微发布了道歉声明。


711表示这是茂名个别门店操作,目前海报已经全面下架,相关员工也进行了处理。


图源:微博@7-ELEVEN广东


低俗营销没完没了


最终这场茶和酒的擦边广告事件,以711公开道歉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但是,小雷要说但是了。 在低俗营销路上,711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最后一个。


往近了说,之前某国产运动品牌,就因为运动鞋宣传图的某个奇怪角度翻了车。


有网友质疑,拍鞋底OK,但镜头透过鞋底缝隙瞄准女性隐私部位这就离谱了吧。


图源:网络


上个月还有某女性洗护用品,为了卖洗液产品,在产品宣传页放飞自我胡乱科普。


甚至以私处变黑为噱头做文章,比如啪啪频率高会变黑,一黑男性伴侣就不满意。


好家伙,为了多卖点货,品牌方真的是连基本的医学知识都不管不顾了。




图源:网络


时间倒回前几个月,某日化品牌公众号的一篇所谓“科普”文章,被网友骂惨了。


其实刚看到标题的时候,小雷就觉得隐约不对劲,本以为文章内容会有啥反转。


结果并没有嗷,像是“女人脚臭是男人的5倍”、“女人胸部最臭”等等都没眼看。


科普没问题,但是用“丑化和PUA女性”的方式,品牌因此被骂那还是别喊冤了。


图源:网络


还有这个女性品牌,卖的是经期安心裤,但在宣传图里女性隐私部位却直怼镜头。


这个角度也被很多网友认为是“偷拍”角度,很难说品牌方不是在打擦边球。


图源:网络


而往近了说,在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食品方面,品牌方也能把擦边玩出花样。


比如包装上印有“约吗” 、 “贼大” 、 “强硬” 等文案的某品牌辣条,大家肯定都吃过。


“从小喝到大”的某品牌椰汁,搭配包装盒傲人身材女性图片,文案似乎有别的意思。


你说是在描述产品,的确也没问题;但你说打擦边球吧,好像多少也沾了一点。


图源:网络


屡禁不止总有原因


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类打擦边球的低俗营销,一直屡禁不止嘞?


依小雷看啊,这里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出在了低俗营销事后的处罚上。

像前面提到的这几个案例,话题发酵被网友骂后,品牌方采取的措施基本一样。


“道歉+全面下架整改+处罚相关人员”三连操作,颇有一种自罚三杯的感觉。



可能有小伙伴要说了:那就用广告法整治这些品牌,难道不行吗?


理论上可行,因为我国《广告法》第9条就有规定:


广告不得有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


实际上操作不好办,目前广告法禁止的情况比较笼统,相关部门要监管挺有困难。



大伙换个角度想想,其实品牌方不正是钻了这个法律空子,才敢打擦边球营销吗?


不过小雷倒是觉得低俗营销并不高明,这些广告的确能在短时间提高品牌知名度。


但以后呢?互联网最擅长的就是记忆,擦边球除了影响品牌口碑,真没有其他正面作用。


So,如果不回归产品本身,想靠低俗营销一招走天下,那品牌注定是走不长远的。


品牌方也该好好想想,到底是要眼前黑红的热度,还是想要消费者长期的好口碑了。

下一篇:2016丹桂价格表(常见桂花的品种分类)
上一篇:黄骨鱼多少钱一斤(黄花鱼多少钱一斤市场价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