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白银越来越不值钱(为什么白银越来越不值钱 知乎)

2023-01-10 20:13:1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2

其实这个问题是可以转换的,那就是什么因素决定了物品的价格

这样一看就非常明了了。

1、最根本最根本的,供需关系。 我们先看需求方,白银的应用大多数在工业上和以前的那种摄影胶卷。 先说工业,其实需求量不大,他主要用在音响的传导、牙齿(银牙,现在好像比较少人用)。 再说摄影胶卷,现在都数字化拍摄了,胶卷这玩意,已经没落没市场了,还谈何应用。 这就直接导致需求方对白银的需求量都减少,减少很大。

2、炒作。 需求不行没问题,我可以炒作啊,可惜,资本家更愿意炒作黄金、石油,对白银不感冒。

3、百姓的观念。 这种贵金属其实还可以作为饰品。 关键是人们喜不喜欢。 结婚的时候,大家都是买黄金的,你要说给新娘买个银猪仔,你看新娘打不打死你?必须给老娘黄金。

所以说,一个没什么需求,别人又不怎么认同,连资本家都不想炒作的东西,你就算稀有,那也没用。

古代白银那么多,现在都去哪了?答案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

看过古装剧的小伙伴都知道,古代人在花钱买东西的时候,通常都是拿银子来付款,像那些有钱的少爷和小姐,每次逛街买东西的时候,出手都是相当的阔绰。

随手就从怀里掏出几块儿,白花花的银子,并且家里拥有的白银,多到千两、万两,给人的感觉就是,银子在古代想要多少就有多少随处可见,但古人用来买东西的真金白银,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是非常昂贵的金属。

这是正是因为“物以稀为贵”,那么,古代那么多的银子,如今为什么变得这么稀少了,这些银子到底去了哪?

其实,古代银子的价值,会随着时期的不同而变动,明朝,是银子最盛行的时期,那时候的一两银子,可以买两石大米,按照我们今天的计量方式来算,大约为240斤大米。

要是根据我们现在大米的价格来计算,一两银子差不多价值600多元,但在早期的唐朝,银子就更加的值钱。

虽然唐朝是一个盛世朝代,各方面都发展得不错,但他们在炼制银子这方面的技术,还不是很熟练,银子的保有量也比较少,这就导致白银在唐朝更加稀有。

唐朝贞观年,5文钱就可以买一斗米,要是拿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4石大米,合约现在的1680斤,这样算下来贞观年的银子可值4000多人民币了,不得不说这白银在当时还真值钱。

但,也不是所有的古人,都能拥有它,因为白银严格来说它就是一种稀有的金属,也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白银四处流通,通常只有一些官级比较大的贵人,才能接触到银子。

但不管怎么样,白银确实盛行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却很少看见那些真金白银了,这是因为很多的白银都被埋在了地上,真金白银也有人舍得埋?

众所周知,古人是非常看重死亡这件事的,在处理葬礼这方面,更是极为看重,要不然古代怎么会有陪葬这么一说呢?

在古代,很多的皇室贵族,在死后都会捞一些陪葬品去下面,地位越高的人,葬礼的排面就越大,什么珠宝首饰、铜铁器物等都在这个陪葬品清单里面。

比如慈禧就是一个极为奢侈的人,据说她当年的陪葬品价值亿两白银,她所陪葬的那些物品个个都是奇珍异宝,这其中就有很多珍宝,就是用白银制造出来的。

造成白银逐步减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流失海外了,当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出现经济危机,腐败的清代官府,为了满足自己私欲,用大量的白银换取鸦片。

加上,当时还有很多的不平等条约,比如,在《辛丑条约》中就记载了,清政府当时需要赔偿4亿多万两的白银,就这样在各种因素下,中国的白银流失到了海外。
最后剩下的银子,其实也都有自己的去处,比如很多少数民族的穿戴的衣服和首饰,都是白银做成的。

像我们生活用的手机,也含有一定的银,银手镯、银项链、银戒指等更不用说,都是含银物件,其实,白银并没有完全消失不见,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下一篇:本命年的人梦见洗西红柿
上一篇:做生意的人梦见洗西红柿(已婚女人梦见洗西红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