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美曲塞价格(培美曲塞化疗一次多少钱)

2023-01-05 21:06:4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5

本文来源:中国肿瘤时讯 ID:oncology_doconline(「链接」)

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入群”,进入中国肿瘤时讯粉丝群,还有福利红包~


“有病没有药是天灾,有药买不起是人祸!

当年慢粒白血病患者的呐喊依旧振聋发聩,因为彼时救命药“格列卫(甲磺酸伊马替尼)”普通人难以支付的高昂售价,而这一点通过电影《我不是药神》为更多人熟知,Life is money(命就是钱)!

影片最后,主角程勇良心发现自补差价以500元一瓶的价格出售印度仿制药,给更多患者带去了希望。 但现在,“希望”不必再像影片中一般以违法作为代价了。

近日,在全国11个城市实施的“4+7”带量采购进入到全面执行期,首批中标的25个药物中,豪森药业生产的“国产格列卫”位列其中,中标价格为623.82元/盒。 一位参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专家表示,这个药在经过医保报销之后,比印度的仿制药还要便宜。

啥是“4+7”带量采购?

  • 4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 7个城市:广州、深圳、西安、大连、成都、厦门、沈阳

为了切实降低药价,2019年1月,《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正式印发,在上述4个直辖市和7个城市的公立医疗机构,试点进行药品带量采购,俗称“4+7”。

“4+7”带量采购,说白了就是把医疗机构零散的采购量集中“打包”,一起“团购”,以量换价,让药价“大跳水”。

“4+7带量采购”执行之后......

近日,有网友在购药时发现,在两家医院购买同一药物后的支付价格,使用医保支付医院居然比未用医保支付医院收费还高了近7倍,这让他感到十分困惑。

这位网友表示,3月25日,他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了乙肝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分散片”,没有使用医保,单价为17.36元,购买3盒总计花费52.08元;而同一天在家乡东台市人民医院开的相同药物计费却是310.8元/盒,使用医保支付后单盒实付款115元。 两盒药物完全一样,认证品牌都为正大天晴药业,规格28片/盒,为什么在不同地区会有如此大差价出现?

其实这就是没有了解清楚“4+7”带量采购惹出来的困惑了。 去年12月,联合采购办公室印发《关于公布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的通知》,文件确定了25个采购品种和约定采购量。 这25种“4+7”采购药品包括了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抗感染、抗肿瘤等7类,通过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22个,原研药3个,品质和使用安全性均有严格保障。

与2017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这25种药品采购价格平均降幅为52%,最高降幅达97.52%。 目前,11个城市已陆续将此次涉及的药品价格全部更新为中标价格,患者能够按照新的中标价进行购买,上文中网友购买的恩替卡韦即为此次的“降价冠军”药物,降幅97.52%,服用此药的乙肝患者,按一年服用365片计算,一年能节约8913.3元。

医保支付温馨提醒

对于这25种药品,医保以集中采购价格为支付标准。 但是,如果患者要求使用价格高于支付标准的同类药品,超出部分的价格需自付20%。 例如“恩替卡韦”中标价格为28片 17.36元,如患者使用进口恩替卡韦博路定(28片价格880元),则患者需自费付差价(约862元)的20%,即172元左右。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表示,“4+7”带量采购还会进一步扩大范围向全国推广。

3种常用抗肿瘤药“断崖式”下跌

除了慢粒白血病特效药“伊马替尼”外,此次上榜的还包括肺癌靶向药“吉非替尼(易瑞沙)”,以及抗肿瘤注射剂“培曲美塞二钠”,极大的减轻肿瘤患者的负担。

易瑞沙“4+7”带量采购后中标价格547元/盒,医保后自付不足100元!2016年之前易瑞沙一个月患者需自费14000元,现在患者一个月只要自付约300元!

此前,国内市场在售的甲磺酸伊马替尼市场由4家生产企业分割,原研厂家诺华的格列卫市场份额最高,为80.29%,而中标药物江苏豪森的昕维市场份额为10.97%。 但在目前这样一个带量采购的背景下,诺华显然难以保持住80%的市场份额了,昕维的价格降到比印度仿制药还低,至少在这个品种上,《我不是药神》同款故事的故事不会再重演。

而随着“4+7”带量采购的落地实施,不仅是中选的药品,其大批竞品也将面临降价。 3月4日,礼来主动申请下调其在浙江省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的价格。 培美曲塞二钠作为礼来公司的专利药品,2005年在中国上市,被批准用于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 目前该药在国内共有42家企业获批上市,此次带量采购中拔得头筹为四川汇宇制药。 这次礼来主动调价,无疑也是要加入“4+7”这场战局,也就是国家引导的专利悬崖开始显现,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原研企业进行调整价格,为中国医药产业提供绝好的发展机遇。

“4+7”带量采购背后的价值

除了仿制药和原研药的价格大幅下降外,“4+7”带量采购对医院和医生、患者、药企、社保和商保市场、医药行业目前的两票制等方面,都将带来全方位影响,因为药品价格“牵一发动全身”。

首先,就医生开药来说,医生现在只能按照药品的“通用名”来开药,而以前医生是根据药企的药品商品名来开药。 例如以前医生在医嘱中写“格列卫”(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原研药商品名),现在在医嘱中则必须要写药品通用名-“甲磺酸伊马替尼片”,药房系统才能识别。 这也客观避免了部分医生因为回扣推动而有意开具“效果差不多”的药物,让医生凭借专业知识开好处方。

其次,对药企来说,只要通过一致性评价后,通过集中采购,以最低价就可以中标某类药品在全国市场份额的60%到70%,而且锁定一定期限。 客观上,减少了生产企业灰色的销售成本,厂家可以不通过带金销售,就可获得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这的确让医药行业充满活力,还价格于民,也省下医保基金。 但是还应警惕“摁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院内降价,院外涨价,一些药企可能会通过对未中标常见药涨价的利润补贴中标药物。

第三,对整个医药流通环节产生重大影响,医药供应链加快整合,药企会在整个医药供应链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真正的“链主”。 同时,医保局和药品监督管理局都反复强调,坚决防范因价格下降而降低药品质量的行为。 中标的厂家,既要按照中标价提供药品,更要接受监管部的严厉监管,确保中标药品的质量跟一致性评价是一致,杜绝以次充好和偷工减料。 同时,未中标的药企面临调整和整合,行业洗牌加速,仿制药生产企业会越来越集中,规模优势凸显。

第四,随着“4+7”带量采购在全国的推广,医药市场将更加扁平化,医药流通企业面临重大转型,药品生产企业会加大末端的控制(医药/连锁,甚至患者),药品一票制会提前到来。 生产企业加大与末端和患者的链接。 医药流通企业面临转型,主要会出现“四化”:物流化,流通企业会转向做物流服务;金融化,流通企业会转向给上下游做供应链金融;集中化,流通企业整合或者被整合,形成规模和网络;末端化,流通企业下沉做好医院服务,或者做好药店和社区服务。

其实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医药问题纷繁复杂,一个政策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配套政策不断修正、完善,短暂的阵痛之后,我们或许可以期待春天。

您常服用的药物降价了吗?

·end·

—如果喜欢,快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下一篇:试管婴儿多少钱(试管婴儿的寿命和智力)
上一篇:本命年的人梦见别人给饭吃(本命年梦见别人给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