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坛老酒53度酱香型价格(老坛酱酒酱香型53度价格)

2023-01-05 20:54:53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2

八闽通志

永福县
磨笄山县之主山也。 由磨笄而来,溯流而上三十余里,一起一复为笔架山,至极岩,有洞石之胜。 由岩而下,形脉联络,犹蜂腰鹤膝;行六七里,峙为圆阜,号曰仙掌。 平坡迤逦自东北来,为县前弧矢山。 东有展旗山,当溪之冲,襟带环抱,秀耸可爱。 楠木崎山在十六都。 澄潭山钟山(上二山在十七都。 已上四山俱县北。 )陈山在十一都。 中有石龙山,山如龙形,循山之脊为路,俗呼“登石龙”,通福清则溪为十八湾,通兴比则山为十八折。 六洞仙山山极高而秀,旧有仙居之,风雨晦冥不可测,又时有音乐出岩洞外。 乡人有沿崖而至其地者,遇二人对弈,越明日,再造,不复见焉。 众以为异。 遂刻六洞仙像于其上,祷雨祈梦,屡有灵验。 昔尝有县尉,因岁旱谒山乞灵,茹荤而往,未至,有蜂数百,若将螫之,竟不达。 仙之灵异多类此。 对面南山有三石室,中室有一石龙,四面云雾分明,如斯如画。 龙口出泉,凿井贮之,四时不溢亦不竭。 大张山其山穹窿磅礴,如尊贵人偃坐,而诸山拱列其旁,若人之侍立然,其中六洞仙山尤为秀特。 山之南有冲峰。 (上三山俱县南。 )龙泉山在三都。 古灵陈氏墓在焉。 大小妃山在七都。 旧传越王葬二妃于此:一在可坑之道旁,一在洋埔山之麓。 (上二山俱县东。 )高盖山在县西二十都。 峰峦秀耸,其上常有紫云如盖,故名。 昔徐登、赵炳皆升仙于此。 伪闽将郊天,尝封为西岳。 玉华峰。 宴玉岩。 放云峰。 水帘。 龙吟池。 螺泉。 石龟。 岁早,祷雨于此多应。 飞升坛。 有徐登祠。 宋知县施常诗:“白云来去自闲闲,锁断千山与万山;仙客已归霄汉去,虚堂流水漫潺潺。 ”凤立台。 龙都峰。 其下双崖对峙,拔出千仞,宛若洞门。 有三石室,世传赵炳飞升之所,旧有祠宇。 宋陈旸诗:“岩顶风云常不散,洞门日日吐烟霞,济时偏解为霖雨,信是神仙第一家。 ”(已上俱在高盖山。 白岩在龙都峰顶。 )金支山。 山之别峰也。 秀插天表,中有泉,色如金,故名。 大极山在县西南二十七都。 铁券山在县南仁崇里。 唐宗室李氏居之,铁券犹存,上署侍郎韩愈押。 越峰在元铺里。 瑞峰在十七都。 群峰高拔。 初,僧无爽庐此,名“寄林”,后改今名。 白鸡仙岩在县北十九都。 岩极高秀,前有悬瀑。 旧传有 仙炼丹于此,丹成有白鸡飞来守之,岩因以名。 祷雨求梦多应。 极乐岩方广岩在县东七都。 峭拔千仞,上有石室,可容千人。 室之内构阁三重,上雨旁风,皆石室庇之,不假片瓦也。 宋黄非熙读书其中,尝摭山中之景为十奇,各有诗以刻于石,有“烟霞不改古今色,山水无闲朝暮声”之句。 国朝林鸿亦有诗:“玄岩太古色,恍若入鸿蒙,一径攀跻尽,诸天香霭中,云归山殿冷,月出水帘空。 ”玉泉洞。 瑞松坞。 钟磬石。 听泉崖。 瀑布泉。 悬崖千丈,散若琼瑶,响如琴筑。 龙树岩。 灵。 龙尾泉。 有石如龙贯石崖中,泼泼然仅见其尾,有泉缘其尾而下注于石盂,不盈不涸。 望仙台。 清阴洞。 (已上即所谓十奇也。 )星岩。 仙掌。 仙树。 仙墙。 仙芝。 石门。 石笋。 石灶。 石田。 石灯。 观音影。 (已上亦皆山中奇观也。 )岩之路口,有井曰白龙,其泉清冽而甘,以瀹,号第一泉。 曹溪岩在县南二十都。 上摩苍空,下临深涧,其巅微有一径,仅可着足。 旧传有张、赵二仙尝经于此。 上有仙灶、仙厨。 凤凰岩翠林岩(上二岩在二十三都。 )西兴岩在县西三十二都。 岩高二十三丈,其巅有瀑布泉。 创岭在二十四都。 埔岭在二十五、六都。 龟岭在县西南二十八都。 旧有宋大夫黄裳庙,故址尚存。 石壁在四都。 按《永福县志》:“古谶云:'天宝石移,瑞云来期,龙爪花红,状元西东。 '”宋干道间,天宝瑞云寺后,崖石横山而行,啮地成溪,既而此石松上复生龙爪花。 是年,萧国梁魁天下,继而黄定又魁天下,人以为应。 又按《福清县志》亦载此谶,盖瑞云寺西,即永福县境也。 但云“天宝陂向有石移”,与《永福志》微不同矣。 又按《夷坚志》:“福清县石竺山,干道三年,居民夜半闻山上有声如震雷。 明旦,山顶有大石方九丈,飞落半腰间。 县士孛槐云:'山下旧有碑石曰:'天宝石移,状元来期,龙爪花红,状元西东。 '邑境有石陂曰天宝,是岁,永福人萧国梁魁天下。 永福在福清西。 又三年,兴化郑侨继之,正在福清之东。 ”此说又与《永福县志》所载多不同。 未详孰是。 太原石在十一都太原滩上。 按《闽中记》:“唐太初中,县令王君罢秩,舣舟于此。 王令因邑人留饯,至夜未抵舟,其室人题诗于石曰:'何事潘郎重别筵?离情未断妾心悬;太原滩下相思处,猿叫青山月满船。 '”宋政和中,县令陈武佑命工刻于石。 诗久磨灭,惟“太原”二字犹存。 (上二石俱在县东。 )乌石在县西北三十五都。 高峰绝顶,坦然一丘,林峦掩映,幽雅可爱也。 林壁崖崖石赤色,屹立于大溪之滨。 元县尹王用文游此,因刻“赤壁”二字于石。 龙屿在二十四都。 钓矶在县治东岳庙前。 溪中有巨石平坦,元王用文刻“钓矶”二字于上。 雁湖在县东二都。 鉴湖在县之东北,又名冲湾潭,清深莫测。 邑人崇德宰黄泰,少与群儿习水。 俄顷疾风暴雨,阴暝不辨人色,有物舒鳞鬣,掀舞寒碧;泰视之,乃龙也。 群儿恐,未达岸,龙露一爪及泰肩,衣袂成文,泰以为瑞,匣置之。 今邑人犹以为有龙潜其间。 白叶湖在县南二十五都。 宋干道二年修浚。 龙屿十八溪在二十四都。 源发于福清县界,至龙屿委蛇盘曲,凡十有八折,流至大樟渡,始合大溪。 樟溪在县 三都。 源出德化县,流至怀安县境,去杨崎渡三十里入江。 双江在县之前,双流带绕。 漈溪在十七都。 源出瑞峰。 按《三山旧志》:“溪流会注,曰漈溪。 ”龙窟在县治之东。 隔仙掌一山,地脉相贯,每霖潦泛滥,水由小溪出,先经鉴湖,未至大溪而龙窟之水已增尺许矣,或以为有龙居于其间之。 鲲潭在越峰寺前。 古语云:“鲲潭生芝草,溪沙架高楼,此时出公侯。 ”湖汰潭县治之西,溪流皆滩石,惟此弥漫衍迤,潴而为潭,时有龙见其中。 宋宝佑元年。 邑宰杨子咸16创龙神庙于潭之前,故址尚存。 龙门三滩在县西三十一都17。 汤泉在十九都。 又待旦里亦有温泉。 大汤小汤在县南十五都。 在大汤分为四池。 小汤分为二池。 俱有室屋,各分左右,以别男女。 渔坑场在县北十八都溪流之侧。 龙津汤在县西二十六都。 温汤泉按《闽中记》:“在县中流石上,特为弥怪。 ”香泉在二十七都。 岳庙前。 溪中有巨石平坦,元王用文刻“钓矶”二字于上。 雁湖在县东二都。 鉴湖在县之东北,又名冲湾潭,清深莫测。 邑人崇德宰黄泰,少与群儿习水。 俄顷疾风暴雨,阴暝不辨人色,有物舒鳞鬣,掀舞寒碧;泰视之,乃龙也。 群儿恐,未达岸,龙露一爪及泰肩,衣袂成文,泰以为瑞,匣置之。 今邑人犹以为有龙潜其间。 白叶湖在县南二十五都。 宋干道二年修浚。 龙屿十八溪在二十四都。 源发于福清县界,至龙屿委蛇盘曲,凡十有八折,流至大樟渡,始合大溪。 樟溪在县东三都。 源出德化县,流至怀安县境,去杨崎渡三十里入江。 双江在县之前,双流带绕。 漈溪在十七都。 源出瑞峰。 按《三山旧志》:“溪流会注,曰漈溪。 ”龙窟在县治之东。 隔仙掌一山,地脉相贯,每霖潦泛滥,水由小溪出,先经鉴湖,未至大溪而龙窟之水已增尺许矣,或以为有龙居于其间之。 鲲潭在越峰寺前。 古语云:“鲲潭生芝草,溪沙架高楼,此时出公侯。 ”湖汰潭县治之西,溪流皆滩石,惟此弥漫衍迤,潴而为潭,时有龙见其中。 宋宝佑元年。 邑宰杨子咸16创龙神庙于潭之前,故址尚存。 龙门三滩在县西三十一都17。 汤泉在十九都。 又待旦里亦有温泉。 大汤小汤在县南十五都。 在大汤分为四池。 小汤分为二池。 俱有室屋,各分左右,以别男女。 渔坑场在县北十八都溪流之侧。 龙津汤在县西二十六都。 温汤泉按《闽中记》:“在县中流石上,特为弥怪。 ”香泉在二十七都。 岳庙前。 溪中有巨石平坦,元王用文刻“钓矶”二字于上。 雁湖在县东二都。 鉴湖在县之东北,又名冲湾潭,清深莫测。 邑人崇德宰黄泰,少与群儿习水。 俄顷疾风暴雨,阴暝不辨人色,有物舒鳞鬣,掀舞寒碧;泰视之,乃龙也。 群儿恐,未达岸,龙露一爪及泰肩,衣袂成文,泰以为瑞,匣置之。 今邑人犹以为有龙潜其间。 白叶湖在县南二十五都。 宋干道二年修浚。 龙屿十八溪在二十四都。 源发于福清县界,至龙屿委蛇盘曲,凡十有八折,流至大樟渡,始合大溪。 樟溪在县东三都。 源出德化县,流至怀安县境,去杨崎渡三十里入江。 双江在县之前,双流带绕。 漈溪在十七都。 源出瑞峰。 按《三山旧志》:“溪流会注,曰漈溪。 ”龙窟在县治之东。 隔仙掌一山,地脉相贯,每霖潦泛滥,水由小溪出,先经鉴湖,未至大溪而龙窟之水已增尺许矣,或以为有龙居于其间之。 鲲潭在越峰寺前。 古语云:“鲲潭生芝草,溪沙架高楼,此时出公侯。 ”湖汰潭县治之西,溪流皆滩石,惟此弥漫衍迤,潴而为潭,时有龙见其中。 宋宝佑元年。 邑宰杨子咸16创龙神庙于潭之前,故址尚存。 龙门三滩在县西三十一都17。 汤泉在十九都。 又待旦里亦有温泉。 大汤小汤在县南十五都。 在大汤分为四池。 小汤分为二池。 俱有室屋,各分左右,以别男女。 渔坑场在县北十八都溪流之侧。 龙津汤在县西二十六都。 温汤泉按《闽中记》:“在县中流石上,特为弥怪。 ”香泉在二十七都。 ,每霖潦泛滥,水由小溪出,先经鉴湖,未至大溪而龙窟之水已增尺许矣,或以为有龙居于其间之。 鲲潭在越峰寺前。 古语云:“鲲潭生芝草,溪沙架高楼,此时出公侯。 ”湖汰潭县治之西,溪流皆滩石,惟此弥漫衍迤,潴而为潭,时有龙见其中。 宋宝佑元年。 邑宰杨子咸16创龙神庙于潭之前,故址尚存。 龙门三滩在县西三十一都17。 汤泉在十九都。 又待旦里亦有温泉。 大汤小汤在县南十五都。 在大汤分为四池。 小汤分为二池。 俱有室屋,各分左右,以别男女。 渔坑场在县北十八都溪流之侧。 龙津汤在县西二十六都。 温汤泉按《闽中记》:“在县中流石上,特为弥怪。 ”香泉在二十七都。 ,每霖潦泛滥,水由小溪出,先经鉴湖,未至大溪而龙窟之水已增尺许矣,或以为有龙居于其间之。 鲲潭在越峰寺前。 古语云:“鲲潭生芝草,溪沙架高楼,此时出公侯。 ”湖汰潭县治之西,溪流皆滩石,惟此弥漫衍迤,潴而为潭,时有龙见其中。 宋宝佑元年。 邑宰杨子咸16创龙神庙于潭之前,故址尚存。 龙门三滩在县西三十一都17。 汤泉在十九都。 又待旦里亦有温泉。 大汤小汤在县南十五都。 在大汤分为四池。 小汤分为二池。 俱有室屋,各分左右,以别男女。 渔坑场在县北十八都溪流之侧。 龙津汤在县西二十六都。 温汤泉按《闽中记》:“在县中流石上,特为弥怪。 ”香泉在二十七都。

《三山志》:“张天师乘铁舟抵浮山,舍舟而陆,憩於盘石,陟而北,留巨迹鹿踪於苍石上。 天禧元年,邑人高赟率众立庙。 熙宁十年,封保禧真人。 绍兴八年,赐额‘昭灵’。 三十年,加封妙应。 乾道三年,加‘普祐’。

按《永福县志》:“高盖山有龙都峰,其顶为白岩。 ”所纪事迹,亦大约相似,疑即此岩而界二县间,故并志之。 乌石岩在县西南旧宣政里。 其岩最峻,登其巅,众山在目。 唐薛秘监行祠在焉。 仙人坐化石在县西十四都演溪中。 旧传张圣君卒于其上。 石旁有潭最深,曰九龙潭。 游鱼群聚其中,虽洪潦溢不散,人以为异,无敢取者。

淳熙三山志 >

卷第三十七 寺观类五

僧寺
永福县
  七十一所。 庆历《旧记》:七十所。 内五所有寺额。 曾师建“记”:七十二所。 钟世明根括宽剩:七十二所。 淳熙八年《县申》:七十一所,内六十所会到起置年代,十一所未详。
  枕烟院 唐元里。 唐永徽元年置。
    旧产钱八百五十四文。
  重光寺 开平里。 大中二年置。 皇朝宣和二年改为神霄宫,建炎元年,仍为寺。 吴侍郎栻《登重光寺》诗云:“上穷苍石蹑丹梯,(底本先书“梵成拂”,复校改“拂”为“梯”字,库本作“梵成拂”,据崇抄改“蹑丹梯”。 )祖意谁参只履西。 晓阁浓阴云散岭,夜堂清影月双溪。 (底本作“亥堂”,据库本改。 )池开今日青铜鉴,(底本、库本作“地开”,据崇抄改。 )碑立何年碧玉圭。 静觉官名微可笑,《南华经》里一醯鸡。 ”有放生池。
    旧产钱三贯四百六十二文。
  云际院 待旦里。 五年置。
    苏老亭 庆历间,提刑苏舜元建。 (底本、库本作“苏舜元□”,缺一字,据崇抄补。 )吴栻诗:“苏老行诸郡,多为洒落游。 静心山共止,动意水俱流。 赴社辞陶令,(底本、库本作“辞”,崇抄作“呼”。 )翻经约谢侯。 高风谁复记,明月上西楼。 ”
    旧产钱二贯二百一十文。 “曾记”:二贯二百二十文。 《县申》:二贯二百一十五文。
  天柱观音院 永安里。 咸通二年置。
    旧产钱一贯七百三十文。 《县申》:一贯七百三十二文。
  大兴院 保安里。 同年置。
    旧产钱二贯四十八文。 “曾记”:二贯一百文。 《县申》:二贯五十文。
  三峰院 新丰里。 同年置。
    旧产钱一贯三百五十六文。 《县申》:一贯三百五十一文。
  上林院 唐元里。 同年置。
    旧产钱一贯一百五十四文。 “曾记”:三贯一百七十文。
  上生院 唐元里。 同年置。
    旧产钱一贯九十六文。 “曾记”:一贯一百一十六文。
  栖林院 新丰里。 三年置。
    旧产钱二百三十三文。
  上龙泉院 待旦里。 十年置。
    旧产钱一贯七百九十二文。
  龙兴院 永安里。 乾符三年置。
    旧产钱二百五十三文。 “曾记”:五百二十三文。
  新兴院 保安里。 四年置。
    旧产钱八百五十四文。 “曾记”:八百五十文。
  瑞应院 安乐里。 广明元年置。
    旧产钱一贯三百六十七文。
  白云院 新丰里。 二年置。
    旧产钱五百二十文。 “曾记”:五百二十一文。 《县申》同曾。
  中峰寺 待旦里。 中和元年置。
    旧产钱五百四文。
  惠安院 保安里。 光启元年置。 初为大普慈报国禅院。 大中祥符八年,敕改今额。
    旧产钱四贯六百八十五文。
  高盖名山院 平盖里。 文德元年置。 后唐天成中,闽王赐额。 时主僧智幽。 并赐铜钟,命马朱记,命服授而不挂。 (底本作“时主□智幽”,又“命马朱□”,库本无此注,据崇抄补。 )山在县西二百里,周回九里。 秀峦插天,常有紫云荫之如盖。 因名高盖山。 有泉金色,亦号金支山。 伪闽将郊天,乃封西岳。 以霍童山为东岳。 始后汉时,土人徐登《院记》作徐登隐。 弟兄姐妹七人隐于此。 齐建元初,有僧姓陈氏、号慧炬,与一侍者姓喻氏、号智者,(底本先书“智著”,复校注为“智者”,库本、崇抄皆仍作“智著”。 )亦入此山,绝粒禅定。 唐乾封中,因霍童山赵炳来于白岩,时,樵者戢步林间,见炳与登酌东流水为醪,(底本、崇抄作“东流水”,库本作“东涧水”。 )剥枯松皮为脯,(底本、崇抄作“枯松皮”,库本作“枯桑皮”。 )醉卧久之。 炳语登曰:吾当先去。 子亦速来。 登曰:“凤立烟霄迥,(底本、崇抄作“烟霄遇”,据库本改。 )桃香碧洞逢。 ”言华,俱不见。 仪凤二年元日,登与弟兄姐妹七人于坛上并蝉蜕上升而去。 僧慧炬者,后县宰三请不下,乃遣侍者赴县城,届重光寺始信宿,命浴,坐化。 时炬在室内,亦然。 今二真身皆存。 (底本作“皆在”,据库本、崇抄改。 )室前有一石龟,旱祷必应。 见伪闽乡贡进士王赡“记”。 “记”云:神仙变化非灵洞而不栖;祖佛修行非圣岳而不憩。 以王子晋腾身于缑岭,(底本作“纸岭”,据库本改。 )能大师示迹于曹山。 (底本作“景迹”,据崇抄改。 )虽出凡之路斯然,而达本之原不尔。 是谓:控鹤骖鸾之客,以九仙六洞为家;出生离死之人,以大道三界为宅。 或金骨化而烟霞停影,空闭古坛;或色身谢而水月回光,(底本作“月四光”,据库本改。 )却归他世。 岂可以凡目识予去住,(底本作“凡心识于去住”,据崇抄改。 )岂可以凡心测彼变通哉?(底本作“玄心则彼变通哉”,据崇抄、库本改。 )大闽国西岳名山者,初有神仙以变化,次有祖佛以修行。 圣迹聿兴,(底本作“垩迹”,据库本改。 )在于唐朝之前叶。 (底本作“之百为”,据崇抄、库本改。 )其山,中分六合,高冠二仪。 岩根而吼出雷声,峰首而戛横斗柄。 寒生六月,风起五天。 上有列仙聚会之坛,中有至士修真之室。 云云。 崇宁三年,敕封:登,净慧真人;慧炬,慈利大师;智者,惠应大师。 大观三年,知县郑仁达始建三圣殿室。 先是,有徐真君祠堂及东西二室。 嘉祐中许公将留题二室云:“上得山来过石门,谒灵特地乞真言。 再三许我前程事,敢不留诗荷圣恩。 ”绍圣初,陈公旸亦继前韵:“六题曾彻九重门,暂阻尧阶奏万言。 今日又蒙师许我,汉廷当沛异常恩。 ”知县施常“诗”:“白云来去自闲闲,锁断千山与万山。 (底本先作“锁靳”,旁校改作“锁断”,库本作“锁靳”,崇抄作“锁勒”。 )羽客已归霄汉去,(底本作“□客”,缺一字,崇抄作“仙客”,据库本补。 )虚堂流水漫潺潺。 ”“步尽千山与万山,白云步处叩禅关。 晓猿夜鹤应相笑。 笑问劳生几度闲。 ”良翰叙诗:“巨镇标闽越,灵踪肇晋、齐。 (底本作“□踪”,缺一字,库本作“高踪”,据崇抄改。 )空坛仙一去,(底本作“仙一上”,据崇抄改。 )古洞佛双栖。 化石龟犹在,(底本作“龟□在”,缺一字,据崇抄补。 )烧丹井已迷。 尘襟谁复悟,惟听晓猿啼。 ”
    龙都峰岩 在龙都峰顶。 其下双崖对峙,拔起千仞,(底本、库本皆作“千竹”,据崇抄改。 )宛若洞门。 有三石室,世传赵真君坛,有祠宇。 后,头陀侵其洞口为庵。 (底本作“须陀”,库本作“倾陀”,据崇抄改。 )政和三年,陈侍郎旸还自高盖,来谒祠下,迁其庵,葺祠宇,遂复洞门故迹。 诗云:“岩顶风云常不散,洞门日日吐烟霞。 济时偏解为霖雨,信是神仙第一家。 ”
    旧产钱二贯九十八文。 《县申》:二贯一百文。
  上资福院 义仁里。 景福元年置。
    旧产钱一贯二百四十五文。
  报恩院 新丰里。 同年置。
    旧产钱一贯四十一文。 “曾记”:一贯四十四文。
  安善院 感应里。 二年置。
    旧产钱二百三十一文。
  布泉院 开平里。 (底本作“开平院”,据崇抄改。 )乾宁二年置。
    旧产钱五百五十二文。
  翠峰院 安乐里。 同年置。
    旧产钱五百三十二文。 “曾记”:五百四十文。
  香泉院 义仁里。 同年置。
    太极山  乐贤亭有侍郎吴栻留题。
    旧产钱二贯九百八十一文。
  集禅院 安乐里。 三年置。
    旧产钱五百八十八文。
  仙岩罗汉院 唐元里。 光化二年置。 有篆书十,不知何代书也,夭矫崖间,洒落奇妙,古号仙篆。 欧阳文忠公尝得之,喜其无镌刻之迹,如指画成文,(崇抄作“指画成之文”。 )欲以蕃夷金书字、图号译之,未暇也。 蔡端明释曰:“贫道守真乙,中有不死术”,亦莫得其据。 一在安仁寺仙人山,状如云雷文,蜿蟺模重,疑古罗汉字。 (底本作“罗汉寺”,据库本、崇抄改。 )后僧惮墨蜡之费,燎斫瘗而之。 一在中和寺,黄坑之崖,尤劂剞,生如华葩,熟如槁桡,或水消而未既,或布汞地上,枝叶不属而脉络皆通。 疑开辟之初,孕云结宝,若龟图、马箓,镇压山川,未易以今书通。 政和三年,陈令武佑得安仁二字于沙烬之中,又于上生院僧景纯得所藏善本四字,并罗汉、中和锓诸木。
    旧产钱一贯三百文。
  报恩尼院 开平里。 同年置。
    旧产钱二百二文。 “曾记”作无产钱。
  下资福院 保安里。 同年置。
    旧产钱一贯一百九十文。
  文殊院 开平里。 三年置。
    旧产钱三百六十三文。 “曾记”:三百七十文。 《县申》:三百六十一文。
  北山院 光德里。 天复三年置。
    旧产钱二贯一百一十六文。 “曾记”:二贯一百一十二文。
  能仁寺 保德里。 天祐二年置。 溪流会注,曰漈溪。 溪之源,群峰高拔者,曰瑞峰。 初,僧无爽庐此,名寄林。 后唐清泰二年,更号瑞峰。 皇朝大中祥符中,李郎中欣以天子承天祐,名山异迹多所旌表,奏以承天为额。 政和中,易名能仁。 有放生池。
    旧产钱一十一贯六百一十二文。 “曾记”:一十一贯八百五十文。
  资国院 归义里。 同年置。
    旧产钱三贯六百四十一文。 《县申》:三贯六百八十四文。
  宝积院 开平里。 梁开平二年置。
    旧产钱一贯七百九十五文。
  总持院 开平里。 同年置。
    旧产钱六百四十五文。
  灵鹫院 永津里。 同年置。
    旧产钱四百三十九文。
  灵峰院 开平里。 乾化二年置。
    旧产钱一贯三百一十九文。 “曾记”:一贯三百二十七文。 《县申》同曾。
  清凉院 光德里。 三年置。
    旧产钱三百五十八文。 “曾记”:三百六十八文。
  佞草院 安乐里。 同年置。
    旧产钱一百六十文。
  灵居院 平盖里。 四年置。
    旧产钱一百八十二文。 “曾记”多一文。
  北岩院 归义里。 贞明元年置。
    旧产钱七百六十三文。
  香盖院 保德里。 后唐同光二年置。
    旧产钱九百三十文。
  延寿院 开平里。 六年置。
    旧产钱三百九文。
  闲居院 平盖里。 同年置。
    旧产钱二贯八十文。 “曾记”:二贯七十五文。 《县申》:一贯一百三十八文。
  谢洋观音院 同里。 天成三年置。
    旧产钱一百五十文。
  上崇寿院 义仁里。 长兴二年置。
    旧产钱二百七十九文。
  鹫峰院 待旦里。 晋天福元年置。
    旧产钱四百一十六文。
  凤栖院 光德里。 二年置。
    旧产钱二百五十二文。
  秀峰院 保德里。 汉乾祐二年置。
    旧产钱一贯六十八文。
  上观音院 感德里。 皇朝建隆二年置。
    旧产钱七十五文。
  方广岩院(底本、库本只作“方广岩”,据崇抄改。 ) 保安里。 同年置,岩高千仞。 庆历间,邑人黄非熊养高其中,访得奇所。 作十诗留于石。 玉泉洞、瑞松坞、钟磬石、听泉崖、瀑布崖、龙树岩、灵羊谷、龙尾泉、望仙台、清音洞。
    旧产钱二百六十文。
  梅山院 保安里。 开宝元年置。
    旧产钱一十一文。
  越峰院 开平里。 同年置。 吴栻诗:“野僧迎客笑开关,更拂残碑藓字斑。 徐姓仙归空碧洞,越封王去漫青山。 影来秋月林千缺,声落春风水一湾。 焙茗满瓯须强啜,过桥车马便人间。 ”
    玩芳亭 元丰七年创。 知县黄叙名而记之。 (底本作“□叙”,库本作“某叙”,据崇抄补。 查《八闽通志》,有知县黄叙任于建炎之后,仍疑误。 )
    旧产钱一贯八百五十四文。 “曾记”:一贯八百五十六文。
  凤凰岩院 安乐里。 六年置。
    旧产钱一百四十六文。
  翠林岩院 同里。 太平兴国元年置。
    旧产钱二十九文。
  下崇寿院 唐元里。 二年置。
    旧产钱六十四文。 “曾记”少一文。
  北林院 感应里。 八年置。
    旧产钱一贯四百三文。 “曾记”多一文。
  禅林院 保安里。 九年置。
    旧产钱五百四十八文。
  善净塔院 开平里。 同年置。
    旧产钱二百六十一文。
  景星尼院 保安里。 淳化四年置。
    旧产钱二百二十二文。
  极乐岩院 开平里。 大中祥符二年置。
    旧产钱一百八十五文。
  保寿尼院 同里。 庆历元年置。
    旧产钱一十五文。 “曾记”:四十文。
  下龙泉院 永安里。
    旧产钱六贯二十四文。 “曾记”:五贯九百六十七文。
  仙峰院 待旦里。
    旧产钱二贯四百九十九文。
  安仁院 唐元里。
    旧产钱六百九十四文。
  大会岩院 义仁里。
    旧产钱一百三十四文。 “曾记”:大会岩,一百三十五文。
  香林院 新丰里。
    旧产钱一百二十三文。
  武陵岩院 待旦里。
    旧产钱一百七文。
  灵源岩院 保安里。
    旧产钱五十二文。 “曾记”作灵源岩。
  中观音院 待旦里。
    旧产钱二十三文。
  中和院 永安里。
    旧产钱一十八文。
  普门庵 唐元里。
    旧无产钱。 《县申》:二文。
  陆山堂 保安里。
    旧产钱七十文。
    已上十一所,未会到起置年代。

下一篇:工薪族梦见莲藕池塘(梦见莲藕池塘是什么意思)
上一篇:和田玉的等级和价格表(和田玉颜色等级价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