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rg500多少钱(老乡最钟意的交通工具)

2023-01-05 19:01:4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95

文丨单立仁@bigfun社区

作为一个港片迷,反复回看《天若有情》是我的日常。

每次看到吴倩莲坐在华子的车上哭,我都会思考一个问题:

哪个男人不是从小就有一个机车梦呢?

在发动机的轰鸣声中载着美女飞驰而去,留下潇洒的倩影,是90年代乡村浪子最向往的耍酷手段。

谁不想成为华子?

但驾驶鈴木RG500一骑绝尘的情形只能出现在他们的梦里。

只有时风三轮,才是浪子们触手可得的炸街神器。

1.开上时风,炸就完了

在没有时风的年代,骑上一辆二八大杠猛蹬就是最有牌面的出行方式。

把车身擦到能反射太阳光,是家里顶梁柱有面儿的表现,骑着它出门老公直接变老总。

二八大杠使劲蹬,老公出门变老总

一辆自行车除了在社交场上冲锋陷阵,也是小年轻们搞对象的硬性KPI。

当时乡村地区广泛流行的结婚必备物品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

这四大件放一起还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叫做“三转一提溜”。

三转一提溜

在物资匮乏、生产力低下的农村地区,这四大件当中的任何一个单独拿出来都是财力和实力的象征。 尤其是二八大杠自行车更是BBA级别的存在,骑出去倍有面儿。

直到90年代时风出现,才打破这种交通工具单一的局面。

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人间带来火种,使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动物成为万物之灵。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时风的问世点燃了乡村交通革命的星星之火。

也彻底改写了乡村出行工具单调的历史,成为浪子们最爱的炸街神器。

看见开时风的老哥眼里全是羡慕

当归乡的浪子开足了马力,用时风载着小学班花周游十里八乡时,是时风车生中的高光时刻。

发动机“哒哒哒哒”的轰鸣声与高音喇叭里的《爱拼才会赢》纠缠不清,却并不让人反感。

因为这代表着工业时代的高科技产物与文艺新浪潮的有机融合。

也是浪子俘获女神芳心的炸街神器。

炸街神器,女神很喜欢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管你是什么劳斯莱斯迈巴赫,在时风面前全都黯然失色。

坐在这样的时风车上,只需要静静享受路人们艳羡的目光就好,其他任何的动作都是多余。

而作为运输载具的时风,甫一面世就承载了浪子们早日发大财的殷切期望。

就像它的广告语所说,“时风时风,路路畅通”。

有了时风,浪子们的致富路上一路绿灯。

青年才俊搭上时代的快车,吹着改革的春风,,摩拳擦掌想搞出一番大事业。

一个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

小年轻们拿出多年的积蓄买上一辆时风三轮车,相当于来了个火上浇油。

这么整日子能不红火吗?

正所谓“不怕车太大,就怕拉不下”。

所以,秉承物尽其用的原则,时风车能拉、多拉的特点被骑乘它的人无限放大。

车厢里满载的粮食象征着又一次的大丰收,足够浪子们一年到头吃喝不愁。

不过在普通人手里,时风只是兢兢业业的小毛驴,拉好自己那一盘磨就行了。

村里的女天使驾驶着战车向高地冲刺的那一刻,才是宝马遇上了伯乐,韩信见到了萧何。

这说明还是得靠当代花木兰才能发挥时风真正的威力。

2.时风时风,发财先锋

话说回来,玩归玩,闹归闹,咱别拿时风开玩笑。

开着时风炸街固然拉风,但带领老乡发财致富它更有一套。

这也是时风长久以来称霸乡村农机市场的重要因素。

据一位河南的时风车主马先生回忆,他的村子虽然只有32户人家,却有18辆时风车,占全村拥车量的88%,是镇上有名的时风运输专业村。

这位老哥在千禧年过后,于许昌农机厂购回了村里第一辆时风车。

崭新的时风车开到院子里,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夜明珠,放出耀眼夺目的光彩。

据这位老哥亲口说,时风车给自己增添了无穷无尽的力量。

他和爱人运砖运料,每天能挣六七十元,而河南2005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才有2870.58元。

这么算下来,老哥买的不是车,是印钞机。

仅仅3个月的时间,老哥就已经挣回来了买车的费用。

在老哥的带动下,村里的三个老乡邀请他做买车参谋。

这下子,村里有了4辆时风车,乡亲们发财致富的胆子也大了。

老乡们对时风车交口称赞——

时风车的机器质量真是好,造型美观大方、转向灵活、耗油量低、柴油机声音清脆、噪音低、上坡有劲。

消息传开之后,全村轰动。

村里原来在砖窑厂打工的小青年们都放弃了原来的工作,开始大搞运输行业。

短短两三年的时间,村里的时风车最多时达到了20多辆。

老乡们还专门成立了时风运输队,成了活跃在农村各个角落的主力军,甚至一度垄断了方圆20里的建房业务。

根据统计,一辆时风车能为老乡每年带来18000元左右的收入。

在时风车的助力下,先富带动后富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有财一起发的传世佳话。

过上了富裕的生活,老乡们不无感慨——

我们热爱时风,是时风车给我们带来欢笑,带来了财富。

我们离不开时风,是时风车和我们相伴,共奔小康之路。

作为文案狗,我强烈建议时风把广告语换为:

时风时风,发财先锋;家有时风,五谷丰登。

3.时风掌握了三轮车的核心机密

花花世界迷人眼,没有实力你别赛脸。

时风车能让千万老乡成为它的忠实拥趸,自然有两把刷子的。

翻阅众多史料后,在一则时风三轮的古早广告中,我发现了时风三轮备受老乡赞誉的机密,那就是先进的科技。

这则广告背景是中国传统的春节期间,一个祖国的小花朵兴冲冲的跑进爸爸怀里,边跑边喊“oh,坐车喽~”

跟出来的老太太和媳妇仔细叮嘱老哥,“路上小心呐”。

结果老哥一把抱过孩子,非常自豪的说道:

“咱这时风三轮汽车,是双管路制动”。

然后开上车就带着孩子跑了,留下老太太和媳妇挥手告别。

虽然双管路制动这种原本用在汽车上的设计不是什么新科技,但移植到三轮车上,就让人感觉倍儿牛逼。

不过,时风并不是只会这样的微创新,从生产出第一辆三轮车开始它没有停下追求创新的脚步。

对农民兄弟们来说,三轮车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广泛用途,是乡亲们发家的命根子,奔小康的财源。

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发展变化,老乡们对农用运输车的需求也变得多样化。

为了适应这种形势,时风适时组建了技术研究所,专注开发研制新品种。

从93年时风刚成立,短短3年的时间就研制出新型车斗、加重减震器、加重轮胎等20多种新产品和零部件。

时风周边产品一览

千禧年过后,时风还成立了业内首家博士后科技工作站,让时风的科研能力如虎添翼。

凭借人才和技术优势,时风不仅在短时内实现了单缸柴油机的自给自足,还先后推出时风系列四轮车、发动机、拖拉机,均在业内名列前茅。

此后更是聘请了美国王牌公司总工程师索陶作为高级技术顾问,全面进军海外市场。

据曾与时风有过合作的英国某著名贸易公司总裁岑信先生说:

时风集团的科技水平与企业管理理念与欧洲一些先进企业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有一些还相当先进,对于与时风集团的合作前景,我充满信心。

正是时风强有力的科研水平,让岑先生对这次的重磅合作充满信心。

而这也正是时风在广大乡村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

一个鲜为人知的事情是,世界上第一批量产的电动自行车就是时风生产出来的。

虽然由于营销问题和电瓶技术导致电动车被搁置,但并没有影响其核心产品农用三轮车风靡乡村。

毫不夸张的说,拥有一辆时风三轮车是鲁西老乡们的标配。

时风不是那种不入流的三蹦子,事实上,除了少一个轮子,在先进技术的加持下,它的配置完全可以媲美一辆时代轻卡,价钱却只有轻卡的五分之一不到,是真正的乡村高尔夫。

开上这样的时风,老乡们的小康路一路畅通,用一位时风车主的话说就是,“遇水咱能趟过去,遇山咱能爬过去!”

4.和老乡们心连心,是时风的财富密码

俗话说得好,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时风发大财不是没有原因的。

作为带领老乡们一起发财的好大哥,时风自己的赚钱能力也不是盖的。

早在1996年,时风就创造了生产农用三轮运输车20多万辆的成绩,实现产值11亿元,销售收入11.1亿元 。

2012年,时风的营业额更是达到280亿元。

而这一年风头正劲的百度全年营收为223.067亿元。

谁是小弟,谁是大哥,一目了然。

能有这样的成绩,就不得不说一个关键人物,时风集团董事长刘义发,就是下面这个老头。

刘义发是农民出身,对农民兄弟有天然的亲近和深厚的感情。

在上大学之前,他就经常和乡亲们一起劳动。

对于农村生产方式的落后和体力劳动的繁重他有着切身体会。

刘义发迫切的希望,有一天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老乡们以牛和手推车为主要生产工具的状况。

参加工作后,刘义发干过工人、会计、生产科长、副厂长等职务。

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工作经历让他形成了鲁西人特有的为人淳朴、处事干练的性格。

1982年,刘义发被选为高唐县工具厂厂长。

当时,工具厂的职工不足百人,钢锯架和水瓶是厂子的主打产品,年产值不到百万元。

钢锯架,有多少老哥见过?

1983年,国际市场发生巨变,核心产品钢锯架的出口受到影响,企业经营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

敢想敢做的刘义发决定去南方考察,以寻求新的市场增长点。

在考察期间,刘义发发现很多农民用三轮车浇地,便和同事与浇地的农民兄弟交谈起来。

通过交谈,刘义发敏锐的察觉到:三轮车既可以用来耕地、浇地,还可能跑运输,使农业生产效率成倍提高。

在他看来,三轮车将来一定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必要工具,更是农民兄弟发家致富的好帮手。

所以一回到厂子里,刘义发便决定把主导产品改为制造三轮车。

但是,厂子里很快出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

反对者认为,三轮车的技术含量低,注定是短命的产品,不适合大力发展。

不过,刘义发坚持认为,定位于“农业用、农村用、农民用”的三轮车,一定会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所以,他力排众议,顶着压力集中厂里的优势资源生产三轮车。

事实证明,刘义发的眼光非常毒辣。

工具厂生产的三轮车一投入市场,就受到广大农民兄弟的欢迎,也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取得一些成绩的刘义发,没有选择躺在功劳薄上吃老本儿,而是继续开疆拓土。

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刘义发克服重重阻力,在一个月内兼并了县机械厂,还租赁了县内燃机厂的设备和厂房。

1993年5月,工具厂改名为山东高唐时风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也就是今天的时风集团。

初具规模的企业并没有让刘义发忘记初心,即使今天的时风已经是每年营收百亿的产业巨头,他的心始终和老乡在一起。

就像时风的文化理念所说的那样:

拥有时风车是一种尊严,开时风车是一种时尚,买时风车是一种荣耀。

虽然不像品类丰富的汽车乘坐舒适,宽敞整洁。

但是时风车能够帮助更多像河南的马先生一样的农民兄弟们,通过劳动获得更高的收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这何尝不是让农民兄弟更有尊严的生活的体现?又何尝不是专属于他们的平凡的荣耀呢?

和老乡们心连心,是时风的财富密码,也是在乡村日益被边缘化的今天,农民兄弟们可以轻易获得的为数不多的体面。

敬时风,瑞斯拜!

参考资料:

《时风集团的发展战略》

《家有时风车,共奔小康路》

《刘义发的兴企理念》

《河南省人民的收入与比较》

下一篇:函授大专学费一共多少钱(成人高考大约花费多少钱)
上一篇:已婚者梦见刮风停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