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草品牌及价格(山东烟草品牌及价格2021)

2023-01-05 03:34:4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28

依据公开报道编纂。 琅琊仙客辑。 转载请注明来源。

1993年,蒙山开发正式启动,经过二十余年发展,目前蒙山旅游度假区已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钻石公园、中国金刚石之都、中国首座生态名山,2018年正向世界地质公园冲刺。 回望走过的脚步,是为了更好地珍惜当下,面向未来。 本文依据公开报道,采撷报刊新闻,以飨读者。

2005年7月26日《东方烟草报》报道《求实与创新:“沂蒙山”的风采》,介绍了沂蒙山烟草业品牌创造经营的事例。 编者不抽烟,也憎恶抽烟,但是当烟草行业作为一些地方的支柱产业、财政收入来源和农民增收手段时,经济利益与公众健康、行业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冲突与撕裂,便成为一个很纠结又无奈的话题。

临沂地区属沂蒙老区,这里厚重的革命文化、历史文化和富于活力的现代文化铸就了临沂人民“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种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民,现在已成为临沂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力量。

依托老区深厚的文化和精神积淀,临沂烟草人艰苦创业、诚信求实、开拓进取,烤烟种植面积稳步增长,生产整体水平和烟叶质量逐年提高,市场信誉不断提升。 目前,临沂已发展成为全国重点优质烟叶产区,吸引了众多重点卷烟工业企业关注的目光。 同时,临沂烟草强烈的求实求稳而又主动应对挑战、不断改革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措施正在成为临沂烟草发展的“制胜宝典”。

求实求稳:夯实发展的根基

记者在临沂采访期间,时时被一种艰苦创业、乐观向上的氛围所感动,从总经理到普通员工,每一个人对烟叶都有着一种深厚而纯朴的感情。 这种对烟草事业朴实而厚重的热爱,也许正是临沂烟叶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动力之源。

论起种烟,临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全市宜烟耕种面积600余万亩,生态环境较好,属烤烟生产最适宜区和适宜区。 同时,凭借临沂烟草人30多年的勤奋耕耘与努力奋斗,临沂已具备了较为优越的烤烟生产基础条件:相对完善的生产基础设施今年全市21.1万亩烟田中,水利配套面积17万亩,占80.5%;建有各类烤房33857座,其中标准化烤房占98%;现有烟叶基层站86个,其中标准化烟叶基层站73个,可承担3万吨以上的烟叶收购任务。 行政村之间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交通运输便利。 临沂有中鲁、申沂两个烟叶复烤企业,企业有三条打叶复烤线,年生产能力4.5万吨。 2001年,临沂建立了山东临沂烟草试验站,下设沂水、莒南、平邑3个试验农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产科研体系和全过程烟叶质量控制体系。 同时,临沂万通物流有限公司4万平方米的室内仓库可为客户提供良好的仓储条件。

平稳良好的社会环境

临沂市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村经济相对欠发达,政府对烟叶生产重视,烟农种烟的积极性较高。 近几年来,临沂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23万亩左右,收购量在2.5万吨左右,烤烟已经成为这里10个县区、100余个乡镇、近4万农户的主导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培植乡镇财源的重要产业项目。 据统计,1995~2004年,这里的农民平均每年增加收入2.06亿元。 现在烟农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238元,高出全市农民年人均收入136元。 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随着沂蒙山优质烤烟的逐步开发和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临沂烟叶的质量和市场信誉不断提高,形成了“典型中间香型、质量稳定、低公害”的风格特色,在全国重点企业名优卷烟配方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例,成为中式卷烟的重要原料。 2005年,临沂与全国21家卷烟工业企业及进出口公司签订烟叶购销合同达2.57万吨,比去年增加0.36万吨;签订2006年烟叶购销协议3.03万吨,临沂烟叶的需求态势正稳步提升。

烟草人始终不渝的艰苦奋斗

30多年来,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临沂烟草人的努力打造出了临沂的种烟优势。 这些优势不仅来源于大自然的赋予,更多的是临沂烟草人多年艰苦奋斗的成果。 面对成绩,他们不会忘记艰难的过去。 几乎每一位临沂烟草人至今仍能够清晰地回忆起艰苦创业的昨天:临沂的烤烟种植从1972年正式列入国家计划以来,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80年代,临沂烤烟种植规模基本稳定在28万亩左右,90年代中期发展到33万亩左右,1997年种植面积为49万亩,达到历史高峰。 从1998年起,由于布局调整等原因,临沂的烤烟种植面积和收购量下降,2001年跌至历史最低谷。

近年来,随着“沂蒙山优质烤烟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和“优质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深入实施,临沂烤烟的生产基础得到加强、技术措施不断完善、种植规模稳步扩大、生产经营环境明显改善,临沂烤烟生产步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2005年,面对农业经营环境变化带来的新形势、新挑战,临沂烟草人再一次从沂蒙精神中汲取了新的内涵和力量,广大干部职工凝心聚力、艰苦奋斗,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使烤烟生产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全市种植烤烟面积21.1万亩,其中优质烟叶科技示范园区2万亩,建立出口烟叶示范基地1万亩。 目前,全市烟田全面进入平顶期,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只要心中充满信心,困难永远只是暂时的。 多年来,临沂烟草人形成了一种热爱烟草、酷爱事业,愿与烟叶发展同甘苦、共患难的精神。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在大山里的人就和这大山一样,厚重、朴实、重感情、重实干,这也许正是临沂烟草稳定发展的根源之所在。

改革创新--迎来发展新时代

求实求稳而精于改革创新是临沂烟草多年来发展经验的总结,更是推进事业所必需的成功理念和科学思路。 由于生产布局调整以及市场等因素的影响,1998年到2001年,临沂烟叶生产一度陷入低谷。 市公司领导班子在认真讨论后认为,要想克服困难、顶住压力、实现发展,必须深层次推进烟叶种植制度、组织方式、激励模式等一系列改革,以改革破难题,靠改革促提高。

改革之一:从思想认识入手,转变观念、强化服务

变一般性服务为精细化服务,变烟草公司获利为让烟农最大限度得益、实现多方共赢是这一改革的重中之重。

如何探索出一条让百姓获益的种烟路子,把烟农的种烟积极性稳住?临沂烟草公司领导班子为此下了不少功夫。 扶持到位老百姓讲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面对去年自然灾害带给部分烟农的冷烟情绪和不敢种烟的顾虑,为保护农民的种烟积极性,今年临沂烟草切实加大了生产扶持力度,每亩烟田生产投入由去年的150元增加到今年的450元,对烟农的投入包括育苗、化肥、农药、煤炭、地膜、烤房、冬耕等项目,给农民吃了一粒定心丸。 在种烟风险准备基金和烟田防雹体系建设、烤房建设、科技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种烟乡镇与种烟村生产组织管理经费等方面也给予了一定的扶持,扶持政策大大降低了烟农的生产成本,打消了烟农不敢种烟的顾虑。

烟草公司牢固树立“烟农就是上帝”的观念,全心全意为烟农做好生产服务;完善了有限公司、县公司、烟站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全市每300亩烟田配备一名技术员;深入推行烟叶户籍化管理,实行责任到人、管理到户、定岗定员、四包一挂(面积、管理、产量、效益与责任人员收入挂钩),切实转变服务方式;实行分类到户指导,为烟农提供个性化服务,切实发现和解决烟农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技术到位率和烟农满意度大大提高后,烟草公司靠服务赢得了信誉,获得了群众认可。 保障有力2005年,临沂烟草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按照每亩烟田10元的标准建立了种烟风险准备金,用于当烟田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时对烟农进行适当补偿,受到烟农的普遍欢迎。 同时,他们还积极与政府、气象部门合作,完善了烟田防雹体系,在重点乡镇、重点冰雹路线新建烟田防雹点30处,有效地降低了烟田遭受冰雹时的损失,提高了烟叶生产的安全性。

扎实的扶持政策、切实的服务举措、完善的保障机制,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表面看是烟草公司利益减少,但从长远来看,调动方方面面的种烟积极性,保面积、保市场、求长远才是发展之基、壮大之本。 烟农的种烟积极性是“千金难买”。

改革之二:打市场牌,开发市场资源、优化市场结构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临沂烟草把改革的第二招放在了对市场的开发上。 坚持“以诚为本、以质取胜”的经营理念,狠抓烟叶等级纯度和等级合格率,按照市场需求合理配置烟叶资源,提高合同履行率,铸造“沂蒙山”优质烟叶品牌。 2003、2004年,临沂烟叶的收购等级合格率和工商交接合格率连续两年都得到国家局通报表扬。

同时,他们以原料基地建设为依托,加强工商合作,积极开拓省内、省外市场和国际市场,加强与重点企业的关系,努力提高临沂烟叶的市场信誉和市场竞争力。 临沂今年签订的2.57万吨烟叶合同中,省内为1.16万吨,省外为1.1万吨,进出口公司为0.31万吨。

改革之三:做土地文章,科学流转、规模种植

要实现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逐步整合土地、资金、人力、技术等资源,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临沂烟草借鉴农业综合开发的经验,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合理抓好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种植,建立起以种烟专业户为主,烟叶农场为辅的生产管理模式。 2005年发展3000亩以上的种烟乡镇31个,发展10亩以上的种烟户3406户。 组建以烟草公司职工、烟农或社会力量为主体的专业型农场,或以烟农靠劳动力入股、技术人员靠技术入股、相关乡村靠土地入股等形式的社会型农场17个,面积5500亩,提高了生产集中度和劳动生产效率,促进了烟叶生产的稳定发展。

改革之四:从基础入手,加强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

近几年来,临沂市注重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850万元,改善了生产基础条件。 共修建烟田蓄水池562个,塘坝56个,机井、大口井695眼,水渠9.8万米,购置移动灌溉设备359台(套),有效解决了部分年份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及季节性干旱问题。 同时,新建和改建标准化烤房2.3万座,大力发展集约化烘烤,推广密集烤房621座;建设和改造烟站46个,修建烟农培训教室15所,整修烟田道路150公里。

在此基础上,临沂烟草人立足实际、放眼长远,确定了基础设施三年规划,计划2005~2007年总投资5.75亿元,对全市烟田水利、烤房、烟站等生产设施再做进一步改造和完善,夯实烟叶生产发展基础。 改革之五:从提高效率着眼,进行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为了让烟农种烟不再繁杂、不再受累,2004年以来,临沂烟草公司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推行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上,采取措施努力简化烟农劳动程序,降低用工时间和劳动强度,将烟农从繁杂的生产劳动和复杂的技术操作中解放出来,简单轻松地种烟。

发展专业化生产

临沂市1998年开始示范推广大棚托盘集约化育苗,2001年推广面积达到了100%,取代了千家万户分散管理的普通小畦育苗模式,全部实现了专业化育苗、标准化管理、商品化供苗。 临沂市对连片烟田统一实行机械化耕整、起垄、施肥、盖膜、移栽,推广面积在60%以上,还成功研制了起垄施肥覆膜一体机,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同时他们还积极组织有经验的烘烤技术能手,走专业化烘烤的新路子。 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临沂建立完善了以沂水、莒南、平邑三个烟草试验农场为主体、覆盖全市的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强化病虫害统防统治,组建了由县公司、烟站和广大烟农组成的病虫害统防统治体系,对300亩以上的种烟村和100亩以上的种烟片及病毒病、赤星病、蚜虫病等重点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做到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技术措施,提高了病虫害的总体预防控制能力。 今年烟草公司又投资35万元,统一购置高效喷药器械320台,组织植保专业队对重点种烟片和科技示范园区统一进行了防治,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

发展烟农合作组织

针对当前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特点,临沂市全面推广沂水模式,建立了“县级烤烟产业协会----乡镇联合社----村级合作社”三级烤烟产业合作组织,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较好地解决了以往烟农在土地流转、基础建设、规模生产作业等方面的问题。 健全农业化服务体系自2003年起,烟草公司对重点烟用物资实行统一招标、比价采购,按“套餐制”供应给烟农,确保了生产物资及时、足额发放到烟农手中,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生产应用效果。

科技研发----打造动力之源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要实现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科技必然要唱主角。 探索临沂烟草的发展历程,追寻他们成功的每一步,我们会发现,正是基于对科技和管理的高度重视,临沂烟草才创造了今天的业绩。 科技兴烟战略的扎实推进,提高了临沂烟叶的技术能力、烟叶的单产水平和烟叶质量。

建立完善的科研创新与技术开发体系

2001~2003年,临沂市组织实施了“沂蒙山优质烤烟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 2003年7月,临沂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优质烟叶生产科技示范基地。 几年来,他们以沂蒙山优质烤烟开发与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为平台,逐步完善了以烟草试验站为主体,以青州烟草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为依托的烟叶技术创新体系,采取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研究与开发相结合、引进与创新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结合临沂实际,开展了沂蒙山优质烤烟适宜区选择、沂蒙山烟叶特色分析研究、品种筛选及品种布局、平衡施肥、节水灌溉、土壤性状改良、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实用机械设备研制与推广、腐殖酸肥料开发、漂浮育苗技术优化等一系列项目的深化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

烟草公司以优质烤烟开发区和科技示范园区为载体,组装集成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形成适合临沂实际的生产技术规范,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1~2003年,临沂优质烟叶开发总面积35.3万亩,辐射带动开发面积10.5万亩,增加农民收益近1.5亿元,农业税收2921万元,工业利税14.9亿元。 通过项目开发,临沂确立了沂蒙山优质烤烟质量指标,创建了“沂蒙山”烟叶品牌,建立起包括科研、推广、管理、保障、质量监控等内容的优质烤烟生产经营体系,形成了政、产、研、厂共同发展的新模式。

同时,他们还在国内首次进行地区级种植区划,率先实现了优质特色烟叶的区域性定位生产;首次进行品种区域布局,建立起品种、区域、烟叶质量相一致的定位型生产体系;制定了《临沂市优质烤烟综合标准体系》,率先实现了优质烟区域开发的标准化管理,提升了临沂烤烟生产经营整体水平。

加强技术管理队伍和烟农队伍

建设临沂注重实施“人才强烟”战略,完善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推行竞争上岗,人员上挂、下挂制度,加强业务技术培训,优化人员结构素质。 现有烟叶生产管理技术人员493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104人,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的182人,具有中高级职称(农业系列)的22人,有12人正在就读中国农科院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 另外,他们还建立烟农定期培训制度,加强技术培训与技术服务,提高了烟农队伍的整体素质。 这些成为临沂烟叶生产发展的有力支撑。

抓好烟田科学规划与持续利用

临沂已有30余年的种烟历史,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农业生产经营环境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临沂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保护和利用生产资源,实现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他们调整优化生产布局,按照“丘陵缓坡地或适宜平原种烟,烟田靠近水源、远离毒源、生态适宜、轮作换茬”的原则,重点扩大沂水、沂南、费县、莒南、平邑、蒙阴、临沭县的种植规模,积极发展了39个潜力种烟乡镇。 他们还实行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市政府作出了统一要求,各县政府成立了相关组织,对宜烟耕地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合统一规划,全市规划基本烟田70万亩。 另外,他们还加强基本烟田保护,建立耕作制度,实行科学合理轮作,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土壤改良措施,使烟田得到持续利用。

厚重的文化积淀、团结能干的干群队伍以及稳扎稳打而又精于改革的科学思路,是临沂烟草30年历程的经验总结,也是临沂3000余烟草职工精于实践的成功理念。 根据烟叶发展实际,临沂市研究制定了《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规划》,科学设计了“十一五”期间的烟叶生产发展蓝图:2006年种植烤烟25万亩,收购烟叶3万吨;2007年种植27万亩,收购3.5万吨;“十一五”末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收购量在3.75万吨以上,打造“沂蒙山”优质烟叶名牌。 新的形势和实践不断给沂蒙精神以新的内涵,也必然给新时期的沂蒙烟草带来更大的变革动力,引领着临沂烟草的新发展,引领临沂烟草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下一篇:1981年一分硬币值多少钱
上一篇:法律上一颗牙赔多少钱(法律上一颗牙赔多少钱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