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畅先生书法价格(文畅先生书法图片)

2023-01-04 19:15:1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38


郦道元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 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 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 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 1篇诗文


刘义庆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 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 7篇诗文


吴均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 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时官吴兴主簿。 明人辑有《吴朝清集》。 ► 13篇诗文


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 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 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 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 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 《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 ► 112篇诗文

王孟


陶弘景


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 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 2篇诗文

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 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 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 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 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 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 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 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 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 202篇诗文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 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 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 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 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有《鲍参军集》。 ► 209篇诗文


江淹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 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 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 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 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 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 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 136篇诗文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 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 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 331篇诗文


范晔


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顺阳(今河南淅川南)人。 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 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 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 其中《杨震暮夜却金》已编入小学教材,《强项令》选入中学教材。 ► 4篇诗文


刘勰


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 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 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 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 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 0篇诗文


何逊


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 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 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 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 其诗善於写景,工于炼字。 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 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 121篇诗文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 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 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 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 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 历仕宋、齐、梁三朝。 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 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 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 274篇诗文


薛道衡


薛道衡(540~609) 隋代诗人。 字玄卿。 汉族,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 历仕北齐、北周。 隋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加开府仪同三司。 炀帝时,出为番州刺史,改任司隶大夫。 他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 有集30卷已佚。 今存《薛司隶集》1卷。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存其诗20余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文 8篇。 事迹见《隋书》、《北史》本传。 ► 21篇诗文

萧衍


梁高祖武皇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 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 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 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 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 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 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 105篇诗文


陆凯


陆凯(?―约504年),字智君,陆俟之孙,北魏代(今张家口涿鹿县山涧口村)人,鲜卑族。 是南北朝人。 《魏书》有传。 ► 2篇诗文

王籍


王籍(生卒年不详),字文海,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市北)人。 南朝梁诗人。 因其《入若耶溪》一诗,而享誉王籍诗史。 有文才,不得志。 齐末为冠军行参军,累迁外兵记室。 梁天监末任湘东王萧绎咨议参军,迁中散大夫等。 王籍诗歌学谢灵运,《南史·王籍传》称“时人咸谓康乐之有王籍,如仲尼之有丘明,老聃之有庄周”。 ► 1篇诗文


阴铿


阴铿(约511年-约563年),字子坚,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南北朝时代梁朝、陈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其高祖袭迁居南平(在今湖北荆州地区),其父亲子春仕梁,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 铿幼年好学,能诵诗赋,长大后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仕梁官湘东王萧绎法曹参军;入陈为始兴王陈伯茂府中录事参军,以文才为陈文帝所赞赏,累迁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 约在陈文帝天嘉末年去世。 阴铿的艺术风格同何逊相似,后人并称为“阴何”。 ► 34篇诗文


陈叔宝


陈后主陈叔宝(553—604年),字元秀,南朝陈最后一位皇帝。 公元582年—589年在位,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 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 589年(祯明三年),隋军入建康,陈叔宝被俘。 后在洛阳城病死,终年52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曰炀。 ► 1篇诗文


颜之推


颜之推(531年-约595年),字介,汉族,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 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在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 是北朝后期重要散文作品;《北齐书》本传所载《观我生赋》,亦为赋作名篇。 ► 2篇诗文


徐陵


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徐摛之子。 南朝梁陈间的诗人,文学家。 早年即以诗文闻名。 八岁能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 长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 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与宋朝郭茂倩并称“乐府双壁。 ”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 至德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七,赠镇右将军、特进,其侍中、左光禄、鼓吹、侯如故,谥曰章。 有四子:徐俭,徐份,徐仪,徐僔。 ► 43篇诗文

周兴嗣


周兴嗣 公元四六九年至五二一年字思纂,郡望陈郡项(今河南省沈丘县)。 生年不详,卒于梁武帝普通二年。 世居姑熟(今安徽当涂),博学善属文。 武帝时,拜安成王国侍郎。 帝每令兴嗣为文,如铜表铭、栅塘碣、檄魏文,次韵王义之书千字文。 每奏,辄称善。 官终给事中。 兴嗣撰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注、职仪等百余卷,又作有文集十卷,(《梁书》及《两唐书志》)传于世。 ► 0篇诗文


萧纲


萧纲(503―551),梁代文学家。 即南朝梁简文帝。 字世缵。 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 梁武帝第三子。 由于长兄萧统早死,他在中大通三年(531年)被立为太子。 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之乱,梁武帝被囚饿死,萧纲即位,大宝二年(551年)为侯景所害。 ► 3篇诗文

柳恽


柳恽,字文畅,生于宋泰始元年(465年),卒于梁天监十六年(517年)。 祖籍河东解州(今山西运城),南朝梁著名诗人、音乐家、棋手。 梁天监元年(502午)萧衍建立梁朝,柳恽为侍中,与仆射,著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定新律。 以后在朝中,历任散骑常侍、左民尚书,持节、都督、仁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今广东广州)刺史。 又“征为秘书监、领左军将军”。 曾两次出任吴兴(今浙江吴兴县)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 梁天监十六年 (517年)卒,享年53岁。 赠侍中,中护军。 ► 3篇诗文

范云


范云(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南朝文学家。 范缜从弟,子范孝才。 ► 46篇诗文


颜延之


颜延之(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 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 曾祖含,右光禄大夫。 祖约,零陵太守。 父显,护军司马。 少孤贫,居陋室,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 嗜酒,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娶。 ► 3篇诗文


鲍令晖


鲍令晖,南朝女文学家,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南桥镇)人,是著名文学家鲍照之妹,出身贫寒,但能诗文。 鲍令晖是南朝宋、齐两代唯一留下著作的女文学家。 曾有《香茗赋集》传世,今已散佚。 另有留传下来:《拟青青河畔草》、《客从远方来》、《古意赠今人》、《代葛沙门妻郭小玉诗》等。 ► 27篇诗文

陶宏景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 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晚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 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 ► 1篇诗文

江总


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 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 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 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 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 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 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 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 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江总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 109篇诗文


谢庄


谢庄(421-466),字希逸,南朝宋文学家。 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县),出生于建康。 他是谢弘微的儿子,大谢(谢灵运)的族侄。 七岁能作文,二十岁左右入仕,在东宫任过洗马、中舍人。 稍后,在江州任庐陵王刘绍南中郎咨议参军。 元嘉二十六年(449),又随雍州刺史随王刘诞去襄阳,领记室。 次年,北魏使者在彭城和刘宋谈判,曾经问起谢庄的情况,可见其声名远布。 以《月赋》闻名。 由于历仕宋文帝、宋孝武帝、宋明帝三朝,官至中书令,加金紫光禄大夫,故世称“谢光禄”。 ► 2篇诗文


邹浩


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 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 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 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 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 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 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 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 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24篇诗文

丘迟


丘迟(464—508),字希范,吴兴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丘灵鞠之子。 南朝梁文学家。 初仕南齐,官至殿中郎、车骑录事参军。 后投入萧衍幕中,为其所重。 梁天监三年,丘迟由中书侍郎出为永嘉太守。 丘迟诗文传世者不多,所作《与陈伯之书》,使陈伯之拥众八千归降, 其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劝伯之自魏归梁,是当时骈文中的优秀之作。 ► 1篇诗文


张文姬


张文姬,文学家鲍照之妻,南朝宋代女诗人,仅存诗四首。 多咏物诗,颇有寄托。 文学家鲍照之妻,南朝宋代女诗人,仅存诗四首。 多咏物诗,颇有寄托。 她也很有文才,在鲍照消极颓废的时候,张文姬曾经以白鹭为题,写了一首很著名的劝慰勉励丈夫的诗《沙上鹭》。 今存诗四首。 多咏物诗,颇有寄托。 ► 4篇诗文

孔稚珪


孔稚珪(447~501)南朝齐骈文家。 一作孔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刘宋时,曾任尚书殿中郎。 齐武帝永明年间,任御史中丞。 齐明帝建武初年,上书建议北征。 东昏侯永元元年(499),迁太子詹事。 死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 7篇诗文

王暕


[公元四七七年至五二三年]字思晦,琅邪临沂人。 生于宋顺帝升明元年,卒于梁武帝普通四年,年四十七岁。 年数岁,风神警拔,有成人之度。 弱冠,选尚淮南长公主,拜驸马都尉,除员外散骑侍郎。 天监中,历位吏部尚书,领国子祭酒。 家世显贵,与物多隔,不能留心寒素,众谓为刻薄。 以左仆射致仕。 暴疾卒,谥靖。 暕著有文集二十卷,(《隋书志》作二十一卷。 此从《两唐书志》)传于世。 ► 1篇诗文


萧道成


齐高帝萧道成(427年―482年),字绍伯,小名斗将,汉族,齐朝开国皇帝,在位四年。 《南齐书·高帝纪》载,齐高帝萧道成乃“汉相萧何二十四世孙”。 先世居东海兰陵(今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 《南齐书·武帝本纪》载:高祖萧整于东晋初过江,寓晋陵武进(今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晋于此地侨置兰陵郡,称南兰陵,故萧氏遂为南兰陵(今常州)人。 少从名儒雷次宗受业,治《礼》及《左氏春秋》。 仕宋,初为左军中兵参军,后领偏军征仇池,进军距长安八十里,以兵少,又闻宋文帝崩,乃还。 ► 1篇诗文


谢惠连


谢惠连(407~433年),南朝宋文学家。 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 他10岁能作文,深得谢灵运的赏识,见其新文,常感慨“张华重生,不能易也。 ”本州辟主簿,不就。 谢惠连行止轻薄不检,原先爱幸会稽郡吏杜德灵,居父丧期间还向杜德灵赠诗,大为时论所非,因此不得仕进。 仕宦失意,为谢灵运“四友”之一。 ► 45篇诗文

刘昶


刘昶(435-498),刘昶,字休道,宋文帝子。 ► 1篇诗文

褚沄


褚沄,字士洋,褚炫子,河南阳翟人。 仕梁为曲阿令。 历晋安王中录事,正员郎,乌程令。 兄游亡,弃县还,为太尉属,延陵令,中书侍郎,太子率更令,御史中丞,湘东王府谘议参军。 卒。 ► 1篇诗文

谢燮


谢燮,生卒年。 里居均不详,太建十二年(580年)所司荐为吏部侍郎。 南朝陈文学家,代表作品《早梅》。 ► 1篇诗文


王褒2


王褒(约513~576年),字子渊,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北朝文学家。 东晋宰相王导之后(第三子王洽一脉),曾祖王俭、祖王骞、父王规,俱有重名。 妻子为梁武帝之弟鄱阳王萧恢之女。 梁元帝时任吏部尚书、左仆射。 明帝宇文毓笃好文学,王褒与庾信才名最高,二人特被亲待。 加开府仪同三司。 武帝宇文邕时为太子少保,迁小司空,后出为宜州刺史。 建德年间去世,卒年六十四 。 子王鼒嗣。 ► 1篇诗文


何承天


何承天(370-447),东海郯人(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人 ),南朝宋著名的思想家和天文学家和音乐家。 南朝任尚书载丞。 何承天曾奏改《元嘉历》,订正旧历所订的冬至时刻和冬至时日所在位置,一直通行于宋、齐及梁天监中叶,在我国天文律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论周天度数和两极距离相当于给出圆周率的近似值约为3.1429,对后世历法影响很大。 兼通音律,发明一种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能弹筝,复擅弈棋,著作有《达性论》、《与宗居士书》、《答颜光禄》、《报应问》等。 曾奉命撰修《宋书》,书未成而卒。 ► 1篇诗文

朱超


朱超(生卒年不详)仕梁为中书舍人。 原有集,已散佚,今存诗十余首。 ► 1篇诗文

虞羲


虞羲,南朝齐梁间诗人。 生卒年不详。 字子阳(李善《文选注》引《虞羲集序》),一说字士光(《南史·江淹任昉传》)。 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市)人。 虞羲的诗以《文选》所录《咏霍将军北伐》最为有名。 这首诗写沙场烽火,如“长城地势险,万里与云平”、“飞狐白日晚,瀚海愁云生。 羽书时断绝,刁斗昼夜惊”,颇有气势。 ► 1篇诗文

刘绘


刘绘,字士章,彭城人。 聪警有文义,善隶书。 齐高帝以为录事典笔翰,为大司马从事中郎。 中兴二年,卒。 年四十五。 绘撰《能书人名》,自云善飞白,言论之际,颇好矜诩。 ► 11篇诗文

萧子显


萧子显(487年--537年),字景阳,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朝史学家,文学家。 ► 1篇诗文

王偃


王偃(400年—455年),字子游,出身琅琊王氏,政治人物,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皇后王宪嫄的父亲。 代表作《明君词》。 ► 7篇诗文

蔡凝


蔡凝,字子居,济阳考城人。 陈朝官员,历任宁远将军、尚书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吏部尚书等职位。 改任信威晋熙王府长史,郁闷不得志,陈朝亡,入隋朝,半路上病亡,时年四十七岁。 ► 1篇诗文

李焕


李焕,字仲文,小字丑瑰,北魏官员,赵郡平棘人。 李焕,中书侍郎李盛兄弟隆的后裔。 李焕有才干,与郦道元一同为李彪所知。 恒州刺史穆泰占据代都而谋反,书侍御史李焕与任城王元澄审问查究他。 李焕先驰马到州,宣旨晓谕,于是拘捕穆泰等人。 景明初年,齐豫州刺史裴叔业用寿春之地归附,李焕以司空从事中郎为军司马,与杨大眼、奚康生等人迎接,从而执掌扬州事,赐爵容城伯。 到荆蛮骚动,敕令李焕兼任通直散骑常侍慰抚他们,投降的有一万多家。 任梁州刺史。 当时武兴氐杨集起起兵叛逆,诏令李焕代任平西将军,督偏将大败集起的军队。 又击败秦州叛贼吕苟儿,以及斩杀氐王杨定。 返回朝廷,生病去世,赐赠幽州刺史,谥号为昭。 ► 6篇诗文


孔稚圭


孔稚圭(447~501),南朝齐骈文家。 一作孔圭,字德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刘宋时,曾任尚书殿中郎。 齐武帝永明年间,任御史中丞。 齐明帝建武初年,上书建议北征。 东昏侯永元元年(499),迁太子詹事。 死后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孔稚圭文享盛名,曾和江淹同在萧道成幕中“对掌辞笔”。 豫章王萧嶷死后,他的儿子请沈约和孔稚圭写作碑文,可见他在上层社会中的地位。 史称他“不乐世务,居宅盛营山水”。 “门庭之内,草莱不剪”。 但他对皇帝所不喜欢的人也从不稍加宽容,其弹章劾表,著称一时。 ► 1篇诗文

吴迈远


吴迈远(?-474)南朝宋诗人。 曾被宋明帝刘召见,但未获赏识。 宋末,桂阳王刘休范背叛朝廷。 他曾为休范起草檄文,宋元徽二年。 坐桂阳之乱诛死。 代表作品有《长相思》、《长别离》等。 所做乐府诗作男女赠答之辞,往往辞巧意新,宛转华丽。 诗风质朴。 吴迈远是南朝宋诗人,属于元嘉体到永明体过渡时期的作家。 刘宋一代,虽然未能形成像后来齐、梁时代那样大规模的以皇室成员为中心的文学集团,但向后者过渡的痕迹已较为明显。 宋武帝刘裕就经常诏命并亲自主持文士宴集赋诗,《宋书》及《南史》多有记载。 ► 4篇诗文


姚思廉


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唐朝初期史学家。 约生于梁末陈初,在八十岁左右去世。 世居吴兴(今浙江湖州)。 姚察的著作很丰富,有《汉书训纂》30卷,《说林》10卷,《西聘》、《玉玺》、《建康三钟》等记各1卷,还有《文集》20卷,并行于世。 此外,还有未撰成的梁、陈二史。 这样的家学传统,对姚思廉有良好影响,少年时就喜好史学,不仅聪颖,而且勤奋学习,除了读书,再没有其他嗜好,甚至从不过问家人的生计状况。 ► 0篇诗文


魏收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人,南北朝时期史学家、文学家。 北魏骠骑大将军魏子建之子。 与温子升、邢邵并称“北地三才子”。 魏收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 天保二年(551年),他正式受命撰魏史,魏收与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干等“博总斟酌”,撰成《魏书》一百三十篇,记载了鲜卑拓跋部早期至公元550年东魏被北齐取代这一阶段的历史。 书成之后,众口喧嚷,指为“秽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 后官至尚书右仆射,天保八年(557年)迁太子少傅。 武平三年(572年)去世,朝廷追赠他为司空、尚书左仆射,谥文贞。 ► 0篇诗文


萧悫


萧悫,(约公元561年前后在世)字仁祖,兰陵人。 生卒年不详,约北齐武成帝太宁元年前后在世。 工于诗咏。 天保中,公元554年(左右)入齐。 武平中,公元572年(左右)为太子洗马。 陈后主时,为齐州录事参军,待诏文林馆。 卒于隋。 悫曾于秋夜赋诗,其两句云:“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颇为知音所赏。 有集九卷,(《隋书志》及《两唐书志》)行于世。 ► 3篇诗文


庾肩吾


庾肩吾(487-551),字子慎,一作慎之。 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人。 世居江陵。 初为晋安王国常侍,同刘孝威、徐摛诸人号称“高斋学士”。 简文即位,进度支尚书,有集十卷。 历仕太子中庶子、进度支尚书、江州剌史等职,封武康县侯。 工诗,其诗雕琢辞采,讲究声律。 胡 应麟称其诗“风神秀相,洞合唐规”。 《书品》为其重要的书法论著,文中挑选了以东汉张芝居首的草、隶书家共128人,按品位分高、中、低三等,每等再分上、中、下三级。 此书的特点在于不是就每件作品加以品评,而是就每一级集中综合品评,区分优劣。 ► 1篇诗文


刘孝威


刘孝威(?~548)南朝梁诗人、骈文家。 名不详,字孝威。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出生官宦之家,齐大司马从事中郎刘绘之子、刘孝绰第六弟。 生年不详,卒于梁武帝太清二年。 孝威以诗胜,三兄孝仪以文胜,故孝绰有“三笔六诗”之誉,气调爽逸,风仪俊举。 初为安北晋安王法曹,转主簿。 隋书·经籍志》著录《刘孝威集》十卷,今佚。 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有《刘孝仪孝威集》。 今存诗约六十首。 ► 1篇诗文

杨侃


杨侃(488-531年),字士业,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 南北朝时北魏大臣,侍中杨播之子。 颇爱琴书,尤好计画,袭爵华阴伯。 机敏有才干,扬州刺史长孙稚请为录事参军。 从平萧宝夤叛乱有功,除冠军将军、东雍州刺史,转岐州刺史。 历任度支尚书、给事黄门侍郎,官至卫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侍中,封济北郡公,助力孝庄帝斩杀尔朱荣。 普泰元年,为尔朱天光害于长安,时年四十四。 太昌年间,赠使持节、都督秦夏二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秦州刺史,归葬华阴祖茔。 ► 4篇诗文

下一篇:一桶石油多少钱
上一篇:海尔32u3100电视价格(海尔32u3100背光电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