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味鸭脖一年能赚多少钱(绝味鸭脖利润怎么样)

2023-01-04 13:50:18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76

近年来,休闲卤制品市场成为餐饮行业备受关注的赛道。 #绝味鸭脖#

根据《中国餐饮品类与品牌发展报告2021》,2011年至2019年,国内休闲卤水产品零售额增速保持在15%以上。 根据IFC发布的2020年《休闲卤制品行业专题分析报告》,过去几年,休闲卤制品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跑赢其他休闲食品品类。

今年7月初,近年来快速成长的品牌紫燕百味鸡,经过一年的酝酿,正式提交招股书,登陆A股主板,或许国内卤味市场的“三国”局面即将成为“四足霸业”。

在绝味、周黑鸭、煌上煌、紫烟百味鸡四大巨头中,绝味在销量和门店分布上牢牢占据领先地位。

绝味成立于2005年,从一家专卖鸭货的小店,成长为市值超过400亿的上市公司,它的发展也是相当励志。

一家市值超过400亿上市公司的门店‍

回首绝味的发展历程,从创立开业,到首家门店、销量超过周黑鸭,再到如今百亿规模的品牌,绝味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体现了其雄心和洞察力。 .

1、从营销经理到品牌创始人

绝味鸭脖创始人戴文军是武汉人,1968年出生,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在很多认识他的人眼里,戴文军天生就是“老板人”,因为他对市场有着非凡的专注力和热情,大学毕业后,戴文军开始从事多个行业,他卖衣服,开足疗课宣传保健,还做过中医学徒,后来加入了销售岗位。

鸭脖子上的商机

经过多年在销售市场的打拼,戴文军终于在销售岗位上站稳了脚跟,无论是在保健品公司,还是在医药集团,戴文军都表现出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990年代是野蛮生长的时代,对于当时需要快速扩张的国内企业来说,销售远比研发重要,一切以业绩为导向。 短短几年,戴文军就成为湖南株洲当地一家大型医药集团的营销经理,这说明戴文军在营销上是相当能干和有条不紊的。

戴文军在一家制药公司工作了整整5年,通过这段时间的积累,戴文军不仅获得了在全国市场开拓市场业务的经验,还获得了人脉和第一桶金,2005年,戴文军下定决心辞职,开始了他最重要的创业之旅——创立绝味鸭脖。

他为什么要从一家制药公司跨界去卖鸭脖?据说,戴文军每次从家乡武汉回到株洲,都会带一些武汉鸭脖子给同事朋友吃,吃的人都赞不绝口,看到武汉鸭脖在湖南也如此火爆,戴文军嗅到了商机,决心进军鸭脖市场。

对于戴文军是如何得到制作鸭脖卤味的秘方,也众说纷纭,据说戴文军在开店前曾在一家周黑鸭店工作,从此“半工半读”,再加上自己的研究和改良,形成了绝味鸭脖最早的老汤配方。

也有人说,戴文军遇到了一个在武汉卖卤味鸭脖的温州老板,他看他的生意很好,经过软硬浸泡后,他成功招揽了他的技术,并遵循了他的腌料配方。

第一家绝味店

凭借卤水生产的核心技术,2005年4月,戴文军与一群朋友合作,在长沙开设了主打鸭货的第一家“绝味鸭脖”店,当时周黑鸭已经在武汉成功落地生根,但还没有扩展到湖南。 长沙卤味市场的空白,让新创的绝味鸭脖得以快速发展。

开店初期,戴文军早年的销售经验再次派上用场,发传单、推送免费试吃、优惠打折等促销活动,他并没有失去那个时代所有流行的销售方式,凭借娴熟的营销手段和出色的制作,绝味鸭脖迅速积累了人气和销量,每天店外都排起了长队,不久之后,绝味鸭脖店开始盈利。

食品企业的高定位

戴文军等创始合伙人大多来自大企业,创业目标相对较高,从一开始,绝味鸭脖的定位就不再是一家小店,而是成为一家大型的食品公司和食品品牌。

据说,戴文军曾到长沙附近的卤水加工厂“偷师”,了解卤水车间所需的工艺、机械、布局等,伴随着绝味鸭脖开业以来客流火爆、销量暴增,绝味鸭脖的生产厂房也提前投产。

从成立之初,绝味就超越了夫妻店的经营,从前店后厂的零售业模式起步。

短短的时间,绝味鸭脖在长沙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越来越多的门店开张,秉承做大做强品牌的理念,绝味鸭脖不断推出连锁加盟,在全国开设加盟店,开启辐射全国的扩张模式。

2、从加盟品牌到上市公司

让消费者尽快接受一个新品牌,打开自己的市场边界,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商业模式上下功夫。

戴文军和他的团队,为了快速赶超竞争对手,绝味选择了一套“极限扩张”的打法,并全面开发了特许经营模式。

绝味内部的产业链配置也完美契合了这一目标,建立了“大后台、小店”的运营模式。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绝味率先脱颖而出,实现了快速增长的目标,门店数量和收入规模很快就超过了对特许经营较为保守的周黑鸭。

在门店扩张的快车道上,绝味一直在全力以赴,到2005年底,绝味有61家门店,主要分布在湖南;到第二年,在江西和深圳开设分店,门店数上百家。 2007年至2011年,年均门店数量增加700多家,至2011年底,绝味鸭脖全国连锁门店数量达到近3700家。

随着成交量和人气的不断攀升,伴随着资本市场发出的橄榄枝,2011年,绝味鸭脖先后完成股权结构调整和股权融资,增资至7000万元。 随后,在2013年和2014年分别通过了两次增资。 2017年3月17日,绝味食品在A股市场成功上市,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绝味从本土食品品牌发展到上市公司,历时十余年,那个时期基本上是平稳繁荣的,上市后,绝味成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各方面的发展都走上了更加顺畅的快车道。

3、卤味巨头的兴衰

借助融资和上市的力量,绝味投入大量募集资金,扩大产能和门店。 2013年到2020年,绝味年产量从7万多吨上升到12.7万吨,门店数量从5700多家增加到1.2万多家。

不过,经过多年的向上发展,绝味近年来也面临不少结构性问题,尽管人们普遍预计休闲卤味市场将继续增长,但对于绝味鸭脖业务的增长极限存在不同看法。 据业内人士透露,绝味将加盟店的数量限制在2万家,而目前的门店数量刚好超过1.2万家,刚刚超过一半。 理论上,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盈利方面,受疫情影响,绝味自2020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净利润负增长,净利润较2019年下降约12个百分点,人们难免对绝味在卤味市场的进一步大规模发展产生怀疑。

绝味无疑对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2020年疫情影响下,绝味仍在逆势扩张,净增1445家门店,增速甚至超过2018年和2019年,进一步扩大了与卤味各大品牌的门店数量优势。

回顾过去16年的发展历程,从2005年开始创业,到如今市值百亿、门店数万家,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绝味的运营依然有优点很多,值得以后借鉴。

绝味的三驾马车‍

鸭脖鸭货,取鸭肉辅料件,用老香料汤腌制,加入老豆干辣椒等调味料,以浓郁的麻辣味为基调,味道很容易为全国各地所接受。 人们通常将这种食物作为零食或配菜,消费场景非常广泛。 应该说,鸭脖鸭货天生携带方便,容易跑来跑去。 可见,绝味在创立之初的快速扩张战略是非常有见地的。

具体来说,2005年绝味鸭脖开始研发的时候,摆在它面前的主要有两类竞争对手。 一种是以泡椒、鸡爪为代表的包装鸡、鸭子副食品,在一线城市到十八线县的商店货架上都能看到。 另一个是以周黑鸭为代表的门店品牌,这些门店品牌在各自的区域内普遍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行业相对成熟。 标准化的过程要么是在消费者心中拥有良好的口碑。

绝味鸭脖要想在商业模式中避开这两个阻力,就必须要进行比赛。

绝味的策略是:一方面要多元化产品,避免与包装产品的直接竞争;另一方面,门店数量迅速超越其他门店品牌,迅速提升市场份额和市场渗透率。

绝味实现这两个目标的方法,恰恰是“大后台、小店”的运营配置——产能集中在后台,利用门店的低成本优势,快速开店。 为了让既定的运营模式跑起来,绝味在商业链上打造了三驾马车:稳定强大的后台、低成本的终端店、恰到好处的品牌营销。

1、动力核心-大后端

充足的产能是支撑绝味业务链高速运转的基础,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大后端。 为了保鲜、节省物流成本,绝味鸭脖采用陆上生产模式。 在进入新的市场区域之前,绝味将在当地设立子公司,并建立由子公司管理的生产基地和供应链,以确保开业后产能顺畅。 这是绝味坚持的“一个区域市场、一个生产基地、一条冷链配送链”的生产经营模式,也是绝味多年来苦心经营的核心优势之一。

在快速扩张的初期,绝味相当一部分产能来自市场区域的本地OEM加工基地。 不过,绝味一直把建设自己的工厂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

根据2017年绝味招股书,当年募集的8亿元资金中,7亿元以上用于在湖南、四川、江西等地建设生产基地,产能每年增加9.4万吨。 2019年,绝味又发行10亿元债券,在天津、江苏、山东等地建设生产基地,总产能每年增加10万吨。

生产基地建立后,还需要相应的冷链物流,物流板块是绝味领先于国内其他卤味品牌的又一核心优势,绝味也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

早期,绝味物流除了部分自有冷库外,大多采用第三方物流系统,这也是为了快速进入新市场的一种妥协。 但绝味的野心不止于此,2018年,绝味通过旗下网聚资本成立全资完善的供应链公司,绝味一方面自行投资建设新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另一方面整合各地区二、三线供应链企业的现有产能。 目前拥有专业冷链物流车辆近2000辆,并建立了自己的仓储运输网络。

在“原料-工厂”的上游阶段,自有物流保障了绝味这边的原料供应更加稳定。 绝味的鸭养殖基地和原料供应商分布在内蒙古、山东、江苏等地,山东拥有3万吨级仓储中心,绝味19个运营生产基地遍布全国各省,这些重要的物流节点需要有稳定的冷链连接。

在“产品-门店”下游阶段,为保证当日送达,以生产基地为中心,产品冷链配送半径基本保持在300-500公里以内,终端门店每天在ERP系统上报次日订单数量后,中央系统调配库存和产能,就近派送当日发货,保证了产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提高了物流效率。

完善的物流体系,让绝味能够在周黑鸭边无法触及的三四线城市下沉大量门店,实施“农村环绕城市”战略,不仅实现了销量和市场份额的反超,而且稳定了份额,居于领先地位。

2、销售终端-小店

绝味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向专卖店销售原材料,到2020年,加盟店批发收入将占到绝味总营业收入的87.15%。 可以说,加盟店作为产品销售和触达消费者的终端,是绝味系统中最重要的模块之一,加盟商的管理是绝味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绝味的加盟店多为社区店,依托强大的后端供应链体系,这些社区店在选址和定位上非常灵活。 它们可以是一线城市商圈的核心门店,也可以是下沉市场的普通网点,但他们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成本低,周转率高”,这也是绝味门店的核心竞争力。

绝味的专卖店都是直接从品牌现货购买,没有在店内加工。 这大大降低了店铺的面积要求,同时也节省了人工成本。 因此,加盟商创业的资金准入门槛并不高。

绝味鸭脖店的员工人数一般在2~3人左右,店铺面积多在15~20平方米左右。 这样一来,开店的装修费用、租金押金等费用也相应降低了。 据相关测算,一家绝味加盟店的启动资金在15万到25万元左右,具有很好的低成本优势。

店面虽小,但收入不低。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绝味门店月均坪效达到4万元以上,年均营收超过40万元。 虽然不及周黑鸭直营模式下的高效率水平,但已经超越了餐饮行业的许多其他品类和品牌。

如果考虑到前期投入少、回收期短的优势,那么绝味在门店效率上的优势可以说是不错的。 这种“低成本、高周转”的单店模式对加盟商颇具吸引力,凭借单店模式的独特优势,绝味在加盟市场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优势,后续的快速扩张将是顺理成章的事。

在积累了大量加盟店之后,加盟商管理模式成为另一个需要考虑的方面。

绝味成立初期,专注于跑马圈地的扩张战略。 为了快速扩张门店,它还采用了“饱和开店”策略。 后来,绝味开始改变策略。 2013年前后,为了更好的管理加盟商,绝味成立了加盟商委员会。 同年,绝味成功实施了“关低效率、开高效率”的门店调整策略,关闭了部分效率较低的加盟店,并重新寻找合适的区域开店,以提高效率。

这样,绝味才能更好地盘活现有门店,保证加盟店的存活率。

3、紧跟潮流——品牌营销策略

品牌营销作为三驾马车的第三个驱动力,也是绝味快速打开市场的重要抓手。

绝味产品在营销市场的定位一直是草根、年轻。

在个人移动终端还没有今天这么流行的早期,绝味集中使用了事件营销,2014年世界杯,绝味推出了“鸭脖+啤酒”的“球迷套装”,完美契合了球迷在看球场景中的消费需求,成功将绝味的品牌形象与体育、娱乐结合起来。

事实证明,绝味的世界杯营销是相当成功的,整个世界杯期间,绝味的“球迷服”销量超过100万套。 同时绝味推出某信刮刮券活动,也为门店带来了集中人流红利。

这是绝味早期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立体营销的一次绝妙尝试之后,绝味还借助各种新上映的电影和电视剧,开展了许多火爆的营销活动,反响也非常积极。

与互联网话题的深度融合,也是绝味擅长的方向,代表之一是《一首忠诚的赞歌》。 这是天涯论坛上的梗,调侃大街小巷里的绝味鸭脖、沙县小吃等店铺都是情报网点,绝味官方居然把这个梗搬进了自己的宣传活动中,进一步点燃了绝味。

不过,绝味有时会翻车,2017年11月1日,绝味在官方旗舰店上传了“双十一”宣传,但这张海报引起轩然大波。 这张海报的内容被认为充满了对女性的性暗示和侮辱性内容,被称为“有色营销”。 随后几天,虽然官方提出要求并道歉,但在官方公众号上发了一条“我就是玉兽”的推文,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经过这次翻天覆地的变化,绝味的营销规模已经相当标准了,虽然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依然密集活跃,但几乎没有看到任何大胆的捣乱企图。 “带梗”能力的下降,也意味着绝味这几年在营销推广上的表现相当平庸。

可以说,在品牌营销方面,在快速扩张的初期,绝味有很多亮点;而在近几年保持稳定发展的阶段,绝味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大企业在各方面的优势,保持相当的差距。

卤味巨人的新征程‍

绝味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成为市值超过400亿的上市公司,无疑是成功的。 但是,随着品牌和公司的不断发展,确实遇到了很多瓶颈。

1、休闲小吃赛道各路大佬已进入游戏

纵观绝味近年所处的市场环境,可以看出,其周边的竞争者更多。

有业内人士表示,鸭脖行业真正的竞争是品牌竞争。 绝味的品牌价值建立在其强大的品牌建设能力和生产能力+冷链工程的基础上。 回到产品本身,它没有太深的护城河。

卤味赛道上,卤味品牌群雄逐鹿,竞争异常激烈。 这些年坚持直营的周黑鸭,2020年将开设加盟店和单店加盟店,有意加快门店扩张步伐。 紫燕百味鸡这几年一直很抢眼,最近又准备抢A股市场。 在本土区域市场,集中在区域运营的九多肉多、久久丫、留夫鸭等品牌,也在下沉市场上悄悄与绝味竞争。

以盛香亭新热卤水为代表的热卤新品牌开始攻城略地;而近年火爆的柠檬鸡爪等热门单品,也在通过电商等渠道挤压传统鸭肉市场。

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卤味、鸭产品的角度,还是从休闲零食赛道的角度来看,绝味都面临着众多竞争对手的挑战。 大型、多产品线的绝味如何应对卤味品类众多强者的竞争,考验着绝味的商业智慧。

2、大规模危机?

从市场份额和门店数量来看,绝味成功将自身实力和实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稳居国内休闲卤味品牌榜首。 但在其最大的规模下,也存在不少问题。

营收增速放缓,过度依赖线下

依托“大后台小店”的优势,绝味成功降低了上下游各方面的成本,这是其立足和扩张的基础。 但随着近年门店数量持续上升,毛利率开始小幅下滑。 2017年至2020年,绝味主营业务毛利率从35%以上的峰值下降至33%左右。 近年来,门店数量的持续增加并没有为觉味带来毛利率的进一步增长。

事实上,对比历年的年报,可以看出,绝味加盟店的平均订单量也在逐年下降。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它的单店销售能力是否在下降。

与此同时,外界对绝味的收入结构也存在诸多猜测。 绝味虽然擅长通过线上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但其销量却出人意料地严重依赖线下消费。 其线上收入实际上仅占其总收入的0.74%,远低于周黑鸭8%的电商收入,这确实令人担忧,绝味的主要收入结构过于单一。

绝味专注于生鲜销售的发展,其包装保鲜产品线及相关技术一直是其相对短板,使其在网上销售中处于竞争劣势。 可想而知,在去年疫情的影响下,以门店销售为主的收入结构,着实让绝味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食品安全问题长期困扰绝味

绝味主打生鲜,是一大特色。 不过,在全国不同级别的门店销售生鲜,对于绝味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事实上,自绝味大规模扩张以来,似乎一直无法摆脱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困扰。 不同时期,绝味鸭脖产品吃异物的新闻屡见不鲜,因大肠杆菌超标导致食物中毒的案例也屡见报端。 2013年,绝味广东子公司生产的产品经广州市工商局检测菌落超标。 2015年,绝味江西生产基地被当地媒体曝出违规经营等乱象。 直到去年9月,才发现绝味的小龙虾丸吃出活虫子。

当然,绝味本身也清楚地认识到食品安全风险对品牌的影响。 绝味在历年年报中强调,已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通过ERP和CSC系统,监控生产基地和门店的当日配送和销售量,防止逾期销售。 产品的状况。

但是,由于绝味专卖店数量过多,实现统一的质量控制仍然非常困难。

事实上,食品安全是绝味整个商业模式链中的一大结构性风险痛点。 在“大后台+小店”模式下,通过全国相对独立的子公司进行生产是第一大风险。 通过生鲜销售获取差异化优势,带来保鲜方面的挑战,是第二大风险。

说到终端门店,由于门店的小经营特点,且加盟商是独立个体,在维护品牌利益和自身短期利益的衡量上往往偏向后者。 如果造成食品安全问题,损害无疑会传导回品牌方,这是第三个风险。

因此,食品安全是绝味所有环节中风险最大的部分,也是最难控制的环节,因为绝味的发展就是基于这种模式。

3、餐饮生态的转型与深耕

为了应对当前的风险和挑战,绝味也开始了一系列结构转型升级。 正如它从成立之初就没有打算仅仅做一家餐饮店一样,绝味已经开始布局餐饮生态。

多年来,绝味依托自身的采购规模优势,在上游鸭原料市场拥有巨大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 绝味通过旗下投资公司,逐步投资原料市场,在内蒙古等地投资建设活鸭养殖场,在四川投资酱料厂,甚至在华南地区成立了小龙虾产业基金投资水产养殖。

在其他餐饮市场,绝味前期投资了幸福西饼和和府捞面这两个当红新星。 后来又投资了满贯食品、颜家食品等多家连锁卤味食品品牌。 除了餐饮,绝味还在冷链物流领域进行了多项投资。 最值得一提的是,绝味还参与了全国多家投资公司,主要从事餐饮领域的投资活动。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绝味已经升级了自己的维度,渗透到餐饮行业的各个领域。

如今的绝味已经不仅仅是一家食品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升级为生态餐饮企业,在打造自己的餐饮生态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历经十余年,从一个单一的店面,成长为拥有如此庞大体量的民族品牌。 更难得的是,在市场发生了变化之后,绝味能在卤味市场本身和业务大方向上不断寻找新的突破口,保持自身的发展势头和潜力,也是非常难得的。

随着绝味在餐饮生态布局的逐步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大的拓展空间。 随着卤味赛道的竞争日趋激烈,绝味必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如何克服这些挑战,让绝味的巨轮始终在快车道上航行,也是绝味未来永远面临的问题。

往期精选回顾:

卤味“F4”即将成团,紫燕百味鸡A股上市又近了一步

继麻辣之后,番茄味才是下一个口味之王?

孩子意味着商机,赚小孩子钱的项目,随便一个都不错

本文来源于红餐品牌研究院

下一篇:网站制作需要多少钱(做一个网站要花多少钱)
上一篇:大人打乙肝疫苗多少钱(大人打乙肝疫苗多少钱一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