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脂价格厦门美莱资深

2023-01-04 10:37:4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91

因身体损伤而起诉的消费者全部为女性,年龄跨度从18岁到64岁,其中28到31岁较为集中。 消费目的大多为瘦身、隆胸、开眼角等,结果轻则发生感染、留疤、高烧,重则皮肤溃烂,甚至失明、脑梗死。

消费者赢得诉讼的是115起,占比68%。 提出索赔的案件中,最高索赔141万余元,最低索赔两千余元,平均索赔金额超过20万元,平均获赔金额6万元左右。

近年抽脂纠纷案呈上升态势,2017年出现陡增,这与医美行业发展息息相关。 视觉中国 | 图

抽脂,常被视作爱美者的福音。 “曲线身材”“轻松享瘦”“星选女神”……网络上各类充满诱惑的广告语试图向公众展示抽脂的魅力。

作为医美行业的常规手术,抽脂手术是通过在皮肤表面做一个微小的切口,将吸脂针管通过该切口插入皮下脂肪组织里,采用负压的方法将脂肪组织抽取出来的手术。

随着医疗美容市场的扩大,行业难免滋生乱象,加上信息不对称,不少消费者为这一常规手术付出了“美丽的代价”。 极端情况如2021年7月网红小冉抽脂致死事件。

医美乱象已引起监管部门注意。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近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提出将重点打击制造“容貌焦虑”、利用广告代言人为医疗美容做推荐等乱象,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9月26日。 之前,国家卫健委、中央网信办等八部委就已定于6月至12月联合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

南方周末统计分析了2004年2月18日至2021年6月9日,中国裁判文书网与北大法宝网与抽脂相关的法律文书180份,其中11起案件存在二审,共涉及相关案件169起。 这些案件从抽脂角度提供了审视医美行业的视角。

(梁淑怡/图)

从统计结果来看,近年抽脂纠纷案呈上升态势,2017年出现陡增,这与医美行业发展息息相关。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的数据,2018年至2020年,生活、社会服务类中医疗美容相关案件总数分别为5247、6138、7233起,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其中涉及质量、合同与售后服务领域的案件每年均超过千例。

损害越来越重,违规抽脂时有发生

医美的健康损害风险,已成为公众关注的核心议题。 在169起涉抽脂案件样本中,有97起案件是消费者因身体损伤而起诉,占比57%。

上述案件中,消费者即受害者全部为女性,年龄跨度从18岁到64岁,其中28到31岁较为集中。 消费目的大多为瘦身、隆胸、开眼角等,结果轻则发生感染、留疤、高烧,重则皮肤溃烂,甚至失明、脑梗死。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整形外科主任、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副会长赵振民介绍,抽脂手术包括负压抽吸、水动力抽吸、超声抽吸、激光抽吸等。 就抽脂手术而言,其风险与抽吸的量、抽吸的面积、个人体质等有较强的相关性。

原卫生部办公厅于2009年颁布的《医疗美容服务项目分级管理目录》对医疗美容机构进行了分级管理,依据手术难度和复杂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医疗意外和风险大小,将美容外科项目分为四级,从一级到四级,难度与风险依次提升。

抽脂领域一级项目允许吸脂量小于1000毫升,二级项目在1000毫升到2000毫升,三级项目在2000毫升到5000毫升。 设有医疗美容科的诊所只能开设一级项目,但南方周末发现在2018年发生的一起案件中,原告滕某被美容医院告知抽取了4000多毫升,远远高于一级项目的标准。

关于抽脂术的风险,赵振民首先提到脂肪栓塞,“脂肪栓塞是很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抢救起来很棘手”。 比如,2019年的一起案件中,死者杨某在脂肪填充术中因肺脂肪栓塞致急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而死亡。

最有效的规避手段仍然是术前预防,根据病人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抽脂量。 此外,如果术中遇到凝血功能异常或有血管变异,抽脂术也面临着大出血的风险。 神经末梢受损导致的皮肤麻木、皮肤弹性差带来的术后不平或两侧不对称、皮肤坏死等后遗症也时有发生。

“这些风险我们术前会和患者沟通好,哪些是技术上能够达到的指出来,现有条件下达不到的也给讲清楚,一般任何一项技术都有其局限性的。 ” 赵振民强调,术前的准备、手术消毒、手术的无菌原则和无创操作技术、术后严密观察及医护照护都很关键,要保证患者在健康的情况下进行手术。

民事纠纷最多,小心网贷与虚假宣传

从案件类型上看,民事纠纷最多,高达159件,占比94%。 而在民事纠纷起诉名义方面,“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有45起,“服务合同纠纷”有36起,二者比例最高。

北京华卫律师事务所主任郑雪倩告诉南方周末,针对抽脂造成健康问题的案件,民事领域中存在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和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两种,其中前者的比例更高,一是因为侵权的判定较为清晰,二是可以提出精神损失费的请求。

从司法实践中可以看出,亦有涉及抽脂的行政案件和刑事案件。 对于行政案件,主要是消费者不满市场监管部门对医美公司的处罚结果,刑事案件则包含非法行医、诈骗、过失致人死亡等不同类型。

需要指出的是,民事纠纷中的“抽脂借贷”不容忽视。 随着医美需求增加,服务于医美消费的网贷平台应运而生。 在借贷纠纷案件中,借贷金额从3万到10万不等。 2017年的一起案件中,原告在某医美公司“导师”引导下,在“摸摸贷”“即分期”“马上分期”三家信贷公司贷款消费。 2018年的一起案件中,医美公司员工刘某邀请陈某“免费体验8万元以下的整形项目”,但要求陈某先垫付8万元,承诺术后归还。 由于陈某资金不足,刘某持陈某的身份证帮其在“么么钱包”和“任买”平台网贷8万元。 术后刘某未能按期向陈某退还钱款,导致陈某无法还贷而数次逾期,产生了高额逾期利息。

另外,广告侵权是不少医美机构常触碰的红线,名誉权、肖像权纠纷已有21起。 影视演员孟倩曾因肖像权名誉权问题,4次作为原告起诉医美机构,而影视演员赵丽颖、杨颖、陈乔恩等也先后被侵犯名誉权和肖像权,均进行起诉并获得赔偿。

广告夸大描述更普遍存在。 2014年的一起案件中,被告医美公司谎称是“国际医疗机构、有皇家国际抗衰老中心及国际专业团队”,引导消费者整形,结果导致原告软组织感染。 2016年的一起案件中,医美公司故意夸大宣传优立塑减肥仪器治疗效果,称其“能从根本上解决脂肪问题”“达到立竿见影的减肥效果”,原告被收取高额的费用,体型却在此后两周未发生任何变化。

医美公司“惯犯”

从被告身份上看,起诉了医美公司的案件有87起,起诉了个人的案件有66起。 北京华卫律师事务所主任郑雪倩接受采访时提到,北京朝阳法院统计的5年内涉及医美诉讼的医疗机构中,公立医院2家,民营医院75家。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亦显示,2019年我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万家,但其中15%存在超范围违规经营的现象。

在起诉了医美公司的87起案件中,有5起案件起诉了两家医美公司,其余82起案件仅起诉一家医美公司,故案件样本涉及医美公司92家。 南方周末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贵阳美莱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受到10次行政处罚,最高罚款达到10万元,而其中因开展违规医疗活动就有5次。 该系统是国家工商部门用于公示商事主体的登记、备案、行政处罚信息的平台。

在起诉了个人的66起案件中,美容从业者有41例,其中除了12例无资质人员之外,还包括手术操作不当者、案发后将医美公司注销者等情况。 此外,由于部分消费者无力负担医美价格或贷款本利,也成为起诉的对象,因此还包括未能按期还贷的欠贷者、未能按期支付医美费用的违约者等。

郑雪倩告诉南方周末,医疗机构或个人造成损害,在民事领域将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或违约责任。 若案情严重,触犯医疗事故罪与非法行医罪等罪名,当事人还将受到刑事处罚,而受到过相应刑事处罚的从业者,往往不再具有从医的可能性。 在行政层面,还有可能会同时触犯相关行政法规,此前是否受过处罚是确定行政处罚力度的重要参考之一。

近七成消费者胜诉

在案件样本中,消费者赢得诉讼的是115起,占比68%。 在提出索赔的案件中,最高索赔141万余元,最低索赔两千余元,平均索赔金额已超过20万元,平均获赔金额6万元左右。

“消费者需要格外注意医疗美容与生活美容的区别,医疗美容是创伤性的。 ”郑雪倩强调,根据《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医疗美容是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的修复与再塑。 与之相对应的,生活美容则是指通过非创伤性的方式来塑造和美化人体的手段,护肤、化妆、造型设计等均属于生活美容。

医疗美容服务必须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等法律法规,经过卫生行政部门执业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及医疗美容医院、门诊等许可后,使用有资质的卫生技术人员开展相关工作,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而生活美容机构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即可。

对于消费者未能胜诉的情况,主要有两点因素,一是消费者与医美公司达成调解,并且法院认定调解有效,故驳回消费者的诉讼请求;二是消费者证据不足。 证据不足,既有医美机构未侵权的情况,也有消费者未能准备充足证据的情况。 如2015年一起案件中,原告黄某既无合同,又无收据。

郑雪倩提醒,有意愿进行医疗美容的患者,需要留意医疗机构与医护人员的资质,比如美容院等机构不能从事医疗活动,例如开刀、注射、使用某些医疗器械、医疗设备等。 从医疗美容的角度,患者需在术前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知悉风险与手术效果,合理摆正期待值。 如果出现法律纠纷问题,消费者在发生问题后应注意保留证据,病历与挂号凭证都可以作为医患关系成立的证明。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杨宏泳 夏千淞

下一篇:好汉c级锁芯价格(好汉超c级锁芯价格表)
上一篇:梦见老公的爸爸英俊而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