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克斯的价格表(25年前花1)(塞尔玛萨克斯价格表)

2023-01-04 08:50:09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36

河北金音乐器集团总经理陈学孔

25年前,1.8万美元就能在北京买套像样的房子,陈学孔辗转了一夜之后,却拿这么多钱买了一支萨克斯。

来自衡水武强的河北金音乐器集团总经理陈学孔,不是痴迷音乐的艺术家,而是钳工出身的乐器商人。 当时,他也不是可以随便一掷千金的大富豪,就在此前几年,他连买根铁丝都要精打细算到每分每寸。

那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那支萨克斯最后怎么样了?这是一个有点曲折,有点漫长的故事,我们先从陈学孔回乡办工厂说起。

凑了3万块钱开厂子,买根铁丝都得精打细算

30多年前,陈学孔在天津乐器厂当钳工,他是接母亲的班进的厂,老婆孩子都没有天津市户口。 在那个年代,“商品粮”户口很金贵,没有的话,在城市生活会处处受限。

为了找个生活的出路,陈学孔开始做起乐器的零配件生意,后来干脆回老家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周窝村,用连攒带借凑的3万块钱,开起了厂子。 当时个体经济还没有全部放开,陈学孔依托在武强县贸易公司的名下,办起的一个名为“通达乐器厂”的工厂。

要说3万块钱在那会儿也不算小数,但用来开工厂就有点不够瞧了,处处都要精打细算。

工厂开在一个废弃的养鸡场里,陈学孔从村里找了20个工人,现教现用。

怕着火,也怕煤烟将做好的乐器配件氧化,工厂的仓库里都不敢烧炉子。 为了省人工费,陈学孔就在这样的仓库里睡了好几年。

出去跑销路,请客吃饭的钱都没有,借得小卖部的人跟他说:“再也不能借给你了,我们都没法上货了。 ”怎么办?牙一咬,硬着头皮也得上路,最后还得向司机借钱把货拉到地方。

别人不要的破乒乓球案子,板子糟了,还折了一条腿,给了他,千恩万谢地拉回来,当工作案使。 一个案子两个工人,用砂轮打磨零件,火红的金属屑会溅到对方身上,只好用纸壳子在中间挡上。 纸壳子自己立不住,需要用铁丝在两边拉一下固定住。 买铁丝前,陈学孔仔细测量了需要铁丝的长度,可丁可卯地买回来,装的时候却发现忘了算铁丝在钉子上绕的那一圈,最后差半尺来长不够用了。

工人们下班了,陈学孔在村里找了半天没找到可替代的,回来后心里难受。 想起自己放着好好的班不上,出来受这个罪,坐在当院儿哭了一顿。 发泄完后,还得想办法解决这个事儿。

不浪费一点儿时间,出差的火车上干钳工活儿

周窝音乐小镇

不仅在钱上精打细算,陈学孔在时间上也会精打细算。

因为经常出差,陈学孔少不了坐火车,30年前的火车还非常慢,到北京都需要好几个小时。

陈学孔不愿意耽误坐车的时间,随身的包里放着把钳子,一上火车就跟挨桌坐的人商量:“咱换换(座位)吧,我得干活。 ”然后拿出毛巾往小桌子上一垫,拿出钳子就开始干活。

在火车上干钳工活儿很少见,谁走过来都看他,心想这如果不是真劳模,就是神经病。 列车员见了让他收起来,说了几回见他既没有影响别人,也没有弄坏设施,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嘱咐他“列车长过来时稍微挡挡”。

就凭着这股儿踏实干事的劲头儿,陈学孔的工厂发展很快。 一开始只是加工零配件,后来从单簧管开始,做起了乐器。 1995年,工厂跟美国的公司搞合资,不仅引进了资金,还引进了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理念,发展进入快车道。

2008年,河北金音乐器集团(简称金音集团)成立,原来的小工厂摇身变成一个拥有8个分厂、2300多工人的大集团。 金音集团每年生产150多个品种、600多个规格的乐器一百多万件,在国内是产能最大的,放在全世界看,也仅次于雅马哈。

后来,陈学孔当选为中国管乐协会会长,这个头衔足以说明他在业内的地位。

做成了行业老大,陈学孔并没有满足,十多年前他就开始布局企业的转型升级。 他的做法是,一方面,通过工艺创新、材料创新、加工能力创新,保持企业在行业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从乐器制造商慢慢向音乐教育、音乐服务转型。

带动家乡成音乐小镇,十年了村里没有离婚的

武强县周窝村方圆两三里地的村民,基本都在陈学孔的工厂打工或者打过工。 因为它的存在,这里村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周窝也成了远近闻名的音乐小镇、旅游胜地,这是让陈学孔最引以为豪的一件事。

走在周窝的街道上,音乐元素无处不在,街边的雕塑、墙上的涂鸦,都是音乐。 就连路灯的灯柱也有玄机,下半截其实是个音箱,一路伴随的优美音乐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

走几步,遇见一间手工吉他制作坊,坊主人是大名鼎鼎的科飞。 对面是个小咖啡屋,门口挂着武强特色的年画,屋顶装饰着乡土气息的麦穗,走进去更是别有洞天,架子鼓、钢琴、吉他,随时都可以来一场演唱会。

环境的优美还在其次,周窝最让人心动的是那种安然、从容的气质,街上往来的行人都不紧不慢,目光祥和平静,笑容里透着幸福。

企业家很多,致富不忘乡亲的企业家也不少,但是把企业做得跟老百姓的生活融为一体的,并不多见。 陈学孔做到了。

一般的农村,“闲磕牙”不过是叨咕些婆婆、媳妇和小姑的不是。 但在周窝,人们常说的是,某某曲子有个地方老是吹不过去,得好好练练。

音乐让人积极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 陈学孔介绍,十年了,村里没有离婚的。

在韩国买的萨克斯背到美国,差点被当成文物贩子

游客在周窝世界乐器博物馆参观

有读者可能忍不住了要问了,那支1.8万美元买的萨克斯后来怎么样了?

别着急,萨克斯放在周窝的世界乐器博物馆里。 博物馆是周窝的一大景观,来了可得好好看看。

这是陈学孔出资建立的私人博物馆,陈列的都是他多年来的珍藏。

25年前买的萨克斯,就陈列在二楼管乐器展示馆的萨克斯风展区。 在所有的收藏里,它不是最好的,对陈学孔来说却是最珍贵的。

当年,陈学孔去韩国,朋友知道他喜欢收藏乐器,就把这款1902年美国产的萨克斯介绍给他。 陈学孔一见就喜欢,但要价2万美元让他望而却步,最后谈到1.8万,陈学孔没舍得拍板。

结果当晚他就睡不着觉了,因为收藏这种事可遇不可求,以后不一定还能碰到。 第二天一早五点多,陈学孔就找到朋友,说改主意了,还是要买。

陈学孔本想着把萨克斯托运回国内,自己转机去美国,结果费了半天劲也没弄成。 登机时间快到了,陈学孔干脆背着萨克斯去了美国。

在美国办完事回国的时候,萨克斯惹了麻烦,机场工作人员不相信这是陈学孔买的,他不是艺术家,随身带着这么大一件乐器让人不能理解,怀疑他是文物贩子。 最后,陈学孔只好让韩国的朋友开具收据,传真到中国,再传到美国机场,折腾了一整天,急出一身汗,穿的毛衣都湿透了。

这就是那支萨克斯的曲折来历,其实陈学孔花大价钱买下它,不仅为了收藏。 当时,中国还没有生产萨克斯的厂家,陈学孔想在将来填补这个空白,这款1902年纯手工打造的萨克斯是很好的研究对象。

花了一年时间,研发出老年人专用的萨克斯

周窝街头惬意的老人

或许正是对萨克斯的情有独钟,后来陈学孔组织研发了老年人专用的萨克斯。 科学研究表明,吹奏萨克斯可以增加肺活量,提高血液中的含氧量,是非常好的锻炼方式;但是普通萨克斯3500克的重量,让老年人的颈椎受不了。

陈学孔花了一年时间,研发了仅重1900克的萨克斯,送给老人们。 陈学孔还带着老师去教大家吹萨克斯,现在武强县至少有500人能吹萨克斯,在石家庄发展了十个萨克斯公社。

原本村里人上了年纪,就是在家看看孩子,穿衣服也不讲究,头发白了也不染,这一吹萨克斯,又开始讲究起来了,精气神儿都不一样了。

说起音乐的好处,陈学孔滔滔不绝。 他的创业故事和收藏故事更是说不完,但他不怎么爱说自己的故事,总是轻描淡写,不拔高,不标榜,骨子里还有那种农民特有的朴实。

他说,最开始创业就是为了生活。 如今到了这个年龄,他给自己规定只做“三件事”:第一,做喜欢干的事儿;第二,做自己能干的事儿;第三件,干了这件事以后,对社会、对公司、对个人都有利。

■文/河北青年报记者张翠平

■摄/河北青年报记者王勇博

■编辑/寇拴民

版权归河北河青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一篇:大葱现在的价格(大葱现在市场价多少钱一斤)
上一篇:塑料颗粒分类价格(塑料颗粒分类以及价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