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所提到的三纲五常是指什么

2023-01-03 13:47:3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4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 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等级制度。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 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 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 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董仲舒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责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 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 三纲皆取于阴阳之道。 具体地说,君、父、夫体现了天的“阳”面,臣、子、妻体现了天的“阴”面;阳永远处于主宰、尊贵的地位,阴永远处于服从、卑贱的地位。 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权、父权、夫权的统治地位,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 董仲舒又认为,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关系的基本法则,治国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他看来,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五常之道。 坚持五常之道,就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从宋代朱熹开始,三纲五常联用。

(这是我复制的)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一篇: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意思)
上一篇:商人梦见黑龙吐水(梦见黑龙吐水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