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怎么种植需要太阳光吗?

2023-01-03 13:36:0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94

兰花怎么种植是不太需要太阳光的。

兰花是一种喜阴的植物,但不是是就不用晒太阳呢?回答是否定的,任何植物,都是需要进行光合作用的,有了日照,才能进行自身的养分转化。 若缺少阳光,兰花是不能够正常生长,叶繁花盛的,也就是说,兰花需要一定期日照,但对于日照的要求并不是很高。

兰花的种植技术

一、培养土的准备

栽植兰花需要特制的培养土,又称为“兰花泥”。 兰花的培养土,以疏松透气、排气良好、肥料适量、无病虫害潜藏为宜。 培养土的成分,由一种或数种基本成分(基质)制成。 这些基本成分有土壤、肥料、还有其他材料,种类颇多。 有些成分似乎与“土”无关,但都是兰花赖以稳定植株和生长发育的基质。

(1)培养土的配方。 华东地区植兰一般喜爱用绍兴、余姚等地的兰花泥,近年峨媚“荷王”牌仙土亦受人们欢迎,但这些培养土数量有限而价格昂贵,只可供换盆之用。 大面积地栽要数以百吨、千吨的培养土,只有就地取材。 我们经过多年实践反复筛选,确定最佳配方是:黄沙土四份、锯木屑四份、河沙二份;如是黄壤土则河沙一份、锯木屑一份、黄壤土一份。 均经充分混合而成。 配成的培养土pH值宜在6.5—6.8之间,疏松透气,保水透气性俱佳,且营养全面。 河沙、锯木屑起导水透气之用,锯木屑被细菌分解,能缓慢释放氮、磷、钾等。 黄壤土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经过多年观察,此配方甚宜兰花生长。 尤其适合作野生兰花驯化栽培的基质,对春兰、蕙兰适合,对建兰、寒兰也很理想,无论着花率、抗逆性都显著增加。

(2)竹根泥。 系指经过多年栽种的竹丛根部的泥土。 这种泥土由于竹鞭、竹根的窜生以及竹叶和笋箨的腐烂,变成结构疏松、排水良好、具有一定肥力而又不过分肥沃的土壤,适合于兰花生长。 竹根泥的质量取决于三个因素:首先是原先的土质,这是竹根泥的前身和基础,以砂质壤土为最好;其次是竹丛栽植的年代,历时越长,竹根竹叶、竹鞭的作用越充分;再次是离竹蔸的远近,越靠近竹蔸的泥土越好。

(3)苕糠土。 苕糠是将绿肥(紫云英)的植株收割、晒干、粉碎而成。 将苕糠与竹根泥或一般沙质壤土混合、堆积、腐熟,即成苕糠土。 其配制方法为:选避雨的场地,一层土壤撤一层苕糠,浇一次猪粪水,如此逐层堆积;堆完后在表面洒水润湿后,再用稀泥敷上进行封闭。 堆积发酵半年后即可使用。 使用时按比例掺入其他培养土。

(4)腐叶土。 用败叶或青草、高秆堆积浇水或浇肥,敷以稀泥封闭,经腐熟和筛制而成,最好用未结种子的青草,并经充分腐熟,杀灭病虫和杂草种子,否则日后兰盆杂草甚多。

(5)山泥。 即原生长野生兰花的山林土壤。 系枯枝落叶多年堆积腐烂与土壤相互混合。 自然形成的腐叶土,合有丰富的腐殖质,疏松而透气,很适合兰花生长。 在运输方便的情况下,大量挖取山泥用以栽植兰花,比较简便、经济,用于驯化生草更好。 阔叶林下的腐殖土,尤其是栗树下的腐叶土是十分理想的兰花用土。

(6)塘泥。 结合冬修水池、鱼塘,从中将泥挖出、晒干,然后打碎成细粒,可用以栽培所有花卉,包括兰花。

(7)田土。 即选择田间疏松的表土,掺人少许砂质土或少量砻糠灰,再加入些腐熟的堆肥或经发酵腐熟后的豆饼、菜籽饼等有机肥料,促使改良土壤结构,加强肥效。 经过多次翻堆拌匀后,再过筛。 这种土壤近中性,没有腐殖质土那样好。 所以只有在没有合适的腐殖质土或山林砂质壤土时,才勉强使用,大都用于栽培粗种兰花之用。

(8)牛粪土。 将发酵后的干牛粪敲碎研细,混入砂质土壤或田土的表土,以1:3比例配制成。 最好选取冬季喂干饲料的牛粪,因为干草料经牛胃反刍后,虽然纤维细碎,但仍富有弹性,又是植物纤维,含有一定养分。 这种牛粪土松软多肥,极适合兰根的好气。 台湾艺兰界常有人采用这种牛粪土,作为培养地生兰类的填充材料,效果很好。

在国外,栽培地生兰类,一般用腐殖土或腐叶土5份加沙1份;或用泥炭土3份加河沙1份、掺入碎于牛粪,充分混和后配合“宴沃微生物菌剂”使用。 附生兰的栽培基质,是以苔藓、蕨类为主,加入少量树叶、小块木炭和碎干牛粪。

用土壤植兰之前,用阳光曝晒土壤进行消毒灭菌。 在夏日。 将土壤摊开,让太阳曝晒3天以上,可将其中病菌、虫卵杀死。

培养土在使用前要测定和调整其pH值。 对过酸的土壤,可用石灰调节。 对过碱的土壤,使用过磷酸钙、硫酸亚铁等混入土中。 总之,控制土壤pH值在中性偏酸一点为宜(即pH5.5—7)。 利用有机肥,如青草、树叶沤制肥料,加入土壤中改变土壤酸碱度是较好的办法。

此外,在种植兰花之前,应将营养土过筛分级、使大粒和小粒分开。 种植兰花时将大粒放在盆底,以利排水。 同时对土壤干湿程度也应调节好,不宜过湿也不能过干。 最好是将土壤团在手中用力一捏,土能成团;松开手抖落一下,土壤又散成颗粒状,这样的干湿度才适宜。

二、养兰场所的准备

1.生产性地栽

地生兰的原始环境是生长在山林幽谷之间,地势高爽,有树木遮荫,构成润湿小气候。 温差小,空气洁净。 当引种驯化时,应先模拟其野生环境,方能栽得花繁叶茂。 目前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绿化工作一时又不能相应跟上,受工厂和交通工具的污染。 所以都市中培养兰花都不及郊区生长健壮。 为此我们所建兰圃在安徽省会合肥市南郊,地处江淮分水岭南侧,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1008毫米,无霜期250天,与野生兰花的原牛环境有差距,与寒兰、建兰的原生地气象因子相差甚远,所以在驯化植兰场所作了精心设计和对环境因子调节作了切实可行安排。 兰圃占地约1.5万平方米,呈长方形,圃有一长方形水塘,用以贮存雨水。 圃中每隔2.5米左右固定2.5米高的毛竹一根,上方横扎毛竹成架,用以铺扎第一层遮光网,在距第一层遮光网下方20厘米处再置一横向细毛竹,用以铺排第二层活动遮光网。 第一层遮光网从春到秋基本固定,第二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收或放。 用心调节光、温。

苗床宽度为1.2米,长度12—16米(随地形)高度约30—40厘米(5—7块砖高),苗床间隔50厘米,通道宽130厘米。 便于日常管理。 冬季时每两床扎一塑料大棚,进行保暖。 下雪天注意清雪、避免雪多压蹋塑料棚。 约每亩(一亩≈667平方米)地砌贮水量1立方米的水槽两个,以处理自来水。 冬季在塑料棚内相隔4米左右设置100—150瓦灯泡,主要用于增温。

2.露地栽培

(1)树荫地栽乔兰。 这是以观赏为目的,利用有稀疏树荫的屋前、墙隅或游览区适当栽植在地上,但必须挖除原有瘠薄粘土,换入疏松腐殖质土或良好田内表土。 进入冬令时节,在根部泥面上铺盖一些稻草,以免冻伤兰根。 假如有严寒,还需在叶丛上面敷设草帘或其他松软遮掩物,以防冻害。 这种地栽养兰除盛夏酷暑需加强管理防护外,一般都可粗放,任其自然生长。 露地栽种的兰花都是不具瓣型的粗种。 翌年春季,天气转暖后,方可揭除御寒遮掩物。 经过多年生长后,只要适时浇水,施肥,它的适应性还是比较强的,能年年盛花,幽香瓢远,为点缀田园之佳品。 但是,在布置地栽养兰时,除考虑布局的幽静外。 对兰花的习性也应斟酌,如春兰喜偏阴、蕙兰宜稍阳,秋兰、寒兰、报岁兰不宜受冻。

(2)盆栽养兰。 也就是指荫棚养兰。 凡是盆栽养兰最好用泥盆,即素烧瓦盆,它透气性良好,能滤水,而且价格便宜。 是经济实惠的栽兰用品。 但瓦盆比较粗糙,不美观,用于展览不相宜。 瓷盆或釉盆外表美观,但透气性、滤水性都很差,如用以长期栽兰,容易将兰根沤坏,使兰花难以生长旺盛。 所以在用瓷盆或釉盆栽兰时,必须在盆底多垫—些排水瓦片。 或蚌壳之类填充物;而且浇水要有节制,不宜过量。 如果用泥瓦盆栽种兰花,参加展览时可将其套在较大的瓷盆或釉盆之内。

宜兴紫砂盆,外形美观大方,又有一定的透气性能,比较适宜于栽兰。

新买的兰盆须用水浸泡数日,尤其刚出窑后的瓦盆更必须让其吸足水分,完全消除其火燥之气。 一般栽兰,新栽的兰多用新盆,换盆时多用旧盆。

凡是盆栽兰花,最好不要直接坐放在地上,因为容易受到虫害和杂草丛生的滋扰。 尤其是热夏季,骄阳炙热,地温上升,伤害兰草;每当雷暴雨、梅雨季中,湿热上升更大,容易蒸坏兰根;更因紧贴地面通风不畅。 不利气生根生长。 为减少上述影响,可将兰盆放在水泥板垒成的兰台上,便于上下对流,不断供给新鲜空气,促进兰花呼吸作用,增强代谢机能,积累养分和能量制造,使兰花生长健壮,又可避免蚂蚁、蛞蝓等侵害兰很。 假如受条件限制,可用一只空泥盆反扣倒置在地上,再将盆兰放在上面。

3.兰室栽培

兰室主要供地生兰越冬之用。 不同种类的兰花,生态习性不同,所以对于越冬进室的时间和室温要求也不相同。

地生兰类只要气温不低于7℃—8℃。 大都可以露天栽培。 江苏、浙江一带习惯在“立冬”以后,把要求气温稍高的建兰、寒兰、报岁兰搬进室内培养,将一些有花蕾的春兰和惠兰移置在廊檐下或避寒的地方,以免受初霜的侵袭,影响花蕾发育。 “小雪”以后,把由假鳞茎培育出的盆兰和瘦弱小草,尤其属素心瓣的兰花,逐步搬入室内,安放在靠近窗口的兰架上,以便受到阳光的照射。 “大雪”以后,将全部盆栽兰花搬进室内养护。 兰花入兰室前,先把兰盆周围汰洗干净,既可防止泥污沾染虫卵、霉菌等,又显得清洁雅观。 兰盆放置时注意合理排放,既便于阳光透射又有利于通风。

地生兰在室内越冬时,关键是掌握好温度与湿度。 一般室温要保持在7℃—8℃以上,报岁兰最理想应保持在10℃—15℃。 兰盆入室后,如果天气尚未严寒结冰,中午前后应将南面窗子打开,北面开小气窗,便于室内空气流通。 晚时,如果室内温度仍在5℃以上,可将南北之小气窗微开;如低于5℃,应把全部窗户关闭。 隆冬季节,只在无风晴日中午,稍半开窗,略为透气,待太阳稍偏就应关闭门窗,临晚加挂草帘或棉布帘。 如温度持续降至3℃—5℃以下,则可用有烟囱管的煤炉加温。

交春之后,气候逐渐转暖,晴朗的中午可将兰室门窗全部敞开,但要注意气温的变化;下午温度渐降,宜将南窗半开半闭;夜幕降临前仍全部关好。 在这期间,兰室温度最好经常保持在10℃左右,如果温度偏高,会引起春兰的早花品种提早开花,花朵也易于早萎。 初春之际,更要防止倒春寒,影响花蕊生长,甚至冻伤兰根。

“惊蛰”之后,凡没有花蕾的春兰和惠兰都可出房,搬置在露天台架上,晚上在棚架上加盖芦帘,防御霜害。 凡带有花蕾的各类兰花仍应留在兰室内养护,待“清明”后,方可搬出室外培养;但晚间仍应注意防止晚霜。

在室内养兰期,尤其在严寒季节,对盆栽兰花的干湿度必须特别注意。 盆土宜干,何时需要浇水,可看盆面,如表层泥土呈粉末松敬状态时,而下面的土尚微潮,不可等盆土完全干了再浇水。 浇水时先将盆兰搬下,放在地上,沿着盆口水槽浇水,切忌将水浸入叶束。 也可把兰盆放在水缸中浅浸数分钟,水以浸及盆腰为限。 在浇水时,如水浸入叶鞘中,应及时用于布抹去水痕,或让阳光晒干后,方能搬回室内。 由于兰花长期放置在室内培养,叶面上常附着许多灰尘,妨碍新陈代谢。 可选择晴暖天气,中午时分将盆移至室外的阳光下,用细孔喷壶喷洒清洗叶面,冲涤尘垢,待水渍干后,再撤回室内。 如果水渍未干,兰叶沾湿部位容易发黑、枯萎。

室内养兰,加温期间。 室内气温往往偏高,叶丛显出干燥,盆内土面干松,或盆面苔藓憔悴。 就应及时在通道和墙上喷洒些水,让其蒸腾,以调节温度。 总之,室内养兰,无论盆内兰草或盆面苔藓要保持绿翠为好。

如为业余养兰者,因条件所限,可利用室外朝南向阳沿墙处,一面倚借墙体,另三面用砖砌成单斜式地箱。 面积大小,可根据盆钵多少而定。 地箱上的斜面装置开关两便的木框玻璃窗或塑料薄膜窗。 兰叶长而高的,放置在靠墙空间较高的位置,应放在倒置的空花盆上,或放在叠垒成有合适高度的砖块、条木、水泥板上。 低矮的兰盆逐行向前排列、所有的叶尖或环叶顶部都不能触及窗面的玻璃或塑料薄膜。 在严寒季节,每当气温过低或风雪日子里,斜窗上必须覆盖足够防止寒气侵入的草帘或其他的遮盖物。 在天气晴和时,尤当立春以后,阳光照射时,可揭除防寒草帘;中午阳光较强,气温稍高,可将盖窗掀起搁成一条缝隙,调节新鲜空气。 阳光偏射后应立即关起盖窗。 日常要十分注意,在盖窗玻璃上不能凝聚过多的水滴,防止其滴入叶丛,沾湿部位往往发黑腐烂,甚至枯死。

三、兰花的栽植

1.栽植时机

无论翻栽或是新栽,时机的选择对兰花的成活、长势、发育都有很大影响。 因此十分重要。 一般比较适宜的时间是兰花的体眠期,即3—4月份,新芽没有出土之前为好;论时令,则是春分到清明之间。 若在新芽出土之后,操作十分不便,稍不小心即碰断碰伤新芽。 当兰花的休眠期即将结束,新芽和新根正处于即将长出而又未长出之际,此时栽植最佳,栽后不久即能走根出芽,恢复正常生长。 如果栽植过早,则栽后兰花不易“还阳”,如遇低温、寒潮、晚霜、春雷往往造成冻伤。 长江流域冬季兰室很少加温。 冬季十分寒冷,因而不主张在严寒冬季分株。

为了分株时操作方便,可以在分株前让土壤适当干燥。 使根发白,产生不明显的凋缩,使本来脆而易断的肉质根变得绵软,分株和栽盆时不致折伤根部太多。

规模较大的兰圃,栽植工作量大,前后花费时间较长。 应将名贵品种安排在最佳时间栽植。 一般品种可以酌情推迟或提早。

2.采用兰苗

繁殖用兰花应当选用生长良好无病虫的兰苗。 兰花经2—3年栽植,就要换土或换盆,这时应结合分株繁殖。 换盆时以左手掌托住花盆底郎,右手手指伸开细心伸入兰苗叶丛中挡住盆土,然后将兰盆放倒,盆身倾斜侧对人面,盆口下缘触地。 这时两手同时将盆稍往上提,使盆下缘轻轻地叩撞地面,让盆土松动,转动盆身,改变盆口下缘叩撞地面的接触点,让盆土逐渐均匀松动而脱离花盆。 右手托住兰株,左手将花盆取下。 如果兰花植株过高,则宜在木椅或水泥台边沿处叩撞盆门下缘,使兰叶悬于空中而不受伤折断。 兰花盆土与盆分离后,将兰苗及盆土平放,使土坨不致猛然松散裂开,导致兰花根系折断。 再细心把土坨轻轻拍打松散,逐步将旧盆土抖落。 小心抓住假鳞茎,以免伤及叶和嫩芽,尤其是保护根尖。 剪除已枯黄的叶片、假鳞茎上的腐败苞叶及腐烂干空的老根。 但对有新芽的假鳞茎上的叶片应尽量保留,以促使新芽生长良好。

对经选择已清理好的较大丛植株。 找出其两假鳞茎相距较宽、用手摇动时又容易松动之自然缝隙,将两个假鳞茎剪开,前人谓之“开马路”然后用两手控两丛基部,沿“马路”轻摇慢拉将其分为两丛。

将分开的兰丛适当修剪,再用800倍清水稀释的托布津溶液,浸泡10—15分钟,只宜浸根,不宜浸叶;也可用1000倍水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注意只消毒伤口部分,然后将兰晾于阴凉通风处。 待兰根发软、容易弯曲时即可栽植。 一般天气晴朗时,晾半天时间就可以了,当然不能晾得过干。

3.栽植程序

分开的兰丛,不要拆得太零星,每丛至少有3—5苗,最好是一年生植株、二年生植株和三年生植株保留在同一丛中。

(1)垫盆。 盆底用—块瓦片盖住排水孔,再用砖块,瓦片或贝壳逐步填充,其中大隙缝填充以泥粒或豆石,一般约为盆内高度的1/2—1/3。 上余的净高约10—15厘米,留作培养土层。 其具体高度应根据兰花的种类及兰根的长短和盆的高矮而定。 铺垫物不要填得太密太实,应保留一点孔隙。 实践证明,有的新根能在铺垫层的孔隙中生长良好。

(2)栽植。 在铺垫层上,先填上2—3厘米的培养土,用手稍压实,即可将兰花正立摆布其上,根据植株与花盆大小,可以几个单株、2丛、3丛或更多丛种在一个盆里。 3丛宜栽成鼎足之势。 4丛可栽成四方形,五丛宜列成梅花形。 兰根要自然舒展,叶片要四方披拂。 要缓缓地将兰根放入盆内,使兰根自然舒展,尽量不与盆内壁碰擦。

兰株入盆后,就逐步固定兰株姿势。 —盆栽一丛的,应使老假鳞茎偏居一侧,使新芽有发展的余地。 一盆栽数丛的,每丛的老假鳞茎应相对地集于盆之中间,使新根新芽向外发展各有足够的空间。

(3)填土。 栽植时,一手扶叶,一手添加营养土,执住兰株基部稍往上提,以舒展根系,同时摇动兰盆。 让培养土深入根际;继续添土,并摇动兰盆,调整兰株的位置和高度。 用手沿盆边按压,但切勿过重而伤根,继续添土并挤压,直至盆面土壤高出盆口2—3厘米,略呈馒头形。 培养土应将全都兰根盖住,掩至假鳞茎基部,

填土的深浅,传统认为:春兰宜浅,惠兰宜深,但一般以不埋及假鳞茎上的叶基为度。 新发兰花在山野里生长时,植株上留下了土表上下的明显标志,可以此标志为准。 花盆的大小也要和植株的大小、多少相称,既不要盆大而株小又少,也不宜盆小而株大又多。 一般植株的数量,以预计2—3年后刚好长满盆为原则。 植株大小与盆的高度相称。 既利于生长,又符合观赏要求。

(4)铺面。 栽植完毕后,可在盆土表面铺上一层小石粒或青苔,最好是林下优质苔藓,既美观、又可调节水分,还可保护叶面不被泥水污染,新芽也不致感染泥土中病菌而烂心;此外,还可减缓雨水对盆土的冲刷,保持盆土疏松。

(5)浇水。 栽植完成后,即浇第一遍水,必须让盆土湿透,水滴宜小,冲力忌大。 若置于水盆中浸水、切不可浸泡太久。 盆土一经浸湿,立即将兰盆搬出,然后移置于荫蔽之处养护。

(6)施肥。 可以使用“宴沃微生物菌剂”+“根享生根剂”前期使用,后面配上宴沃水溶肥效果会更好。

下一篇:新疆人事考试中心什么时候可以登录
上一篇:兰花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养?不见阳光行吗?就是北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