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使棕竹多分孽

2023-01-03 07:38:2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71

种名:棕竹 棕竹

拉丁名:Rhapis excelsa(Thunb.)Henry ex Rehd. 别名:观音竹、筋头竹、棕榈竹、矮棕竹,为棕榈科棕竹属常绿观叶植物。 科属:棕榈科 棕竹属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1]棕竹为丛生灌木,茎干直立,高1-3米。 茎纤细如手指,不分枝,有叶节,包以有褐色网状纤维的叶鞘。 叶集生茎顶,掌状,深裂几达基部,有裂片3-12枚,长20-25厘米、宽1-2厘米;叶柄细长,约8-20厘米。 肉穗花序腋生,花小,淡黄色,极多,单性,雌雄异株。 花期4-5月。 浆果球形,种子球形。 棕竹原产我国广东、云南等地,日本也有。 同属植物约有20种以上,主要分布于东南亚。 它常繁生山坡、沟旁阴蔽潮湿的灌木丛中,栽培的有大叶、中叶和细叶棕竹之分,另外还有花叶棕竹。 它喜温暖潮湿、半阴及通风良好的环境,畏烈日,稍耐寒可耐0℃左右低温。

编辑本段生长习性

棕竹喜温暖湿润及通风良好的半阴环境,不耐积水,极耐阴,夏季炎热光照强时 棕竹

,应适当遮荫。 适宜温度10~30℃,气温高于34摄氏度时,叶片常会焦边,生长停滞,越冬温度不低于5℃。 株形小,生长缓慢,对水肥要求不十分严格。 要求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不耐瘠薄和盐碱,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温度。 观赏期:花期4~5月,果10~12月成熟。 作用功效:镇痛,止血主治:用于各种外伤疼痛。 用鼻衄、咯血、产后出血过多等性味归经:淡、平。 入肝、肾二经。

编辑本段物种分类

多裂棕竹 产广西西部及云南东南部。 可作庭园绿化材料。 矮棕竹 产中国南部至西南部。 各地常见栽培。 树形优美,可作庭园绿化观赏。 细棕竹 产广东西部,海南及广西南部。 树形矮小优美,可作庭园绿化材料。 粗棕竹 产广西西南部。 可作庭园观赏。 须根可接骨。 棕竹

丝状棕竹 产广西南部十万大山。

矮棕竹

开放分类: 生物、植物、物种、木本植物、棕竹; 拉 丁 名: Rhapis humilis ;中 文 名: 棕竹

矮棕竹 ;科 名: 棕榈科; 属 名: 棕竹属 ; 适应地区: 华南、西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主要城市: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广州、佛山、顺德 、东莞 、惠州、汕头、台北、柳州、桂平、个旧);热带季雨林及雨林区(主要城市:海口、三亚、琼海、高雄、台南、深圳、湛江、中山、珠海、澳门、香港、南宁、钦州北海、茂名、景洪); 生态分类: 木本植物 常绿灌木类;观赏分类: 观叶类; 高度范围: 2~3 (M); 形态特征: 植株挺拔,叶半圆形,裂片狭长软垂;生长习性: 阴性,喜湿润的酸性土 ; 繁殖培育: 观叶植物;景观用途: 观叶植物。 棕竹为棕搁科常绿灌木,茎纤细如手指,有叶节,不分枝,叶掌状深裂,青绿如竹,又颇具热带的韵味,是栽培很广的一种观叶植物。 同属的细叶棕竹,高不及1米,掌状裂叶更纤细,宽约0.6-1.6厘米,形态优美,近来多被引种,尤其适合家庭栽培。 棕竹原产我国广东、广西、云贵等地,日本也有,常繁生山坡、沟旁荫蔽湿润的灌木丛中,性喜温暖湿润、半阴通风的环境,畏烈日,喜欢生长在富含腐殖质的硫松湿润的砂壤土中。 若土壤干旱瘠薄,则生长欠佳。 棕竹生性强健,管理粗放,5- 棕竹

9月要遮荫,宜保持60%的透光率,生长期土壤以湿润为度,宁湿勿干,空气干燥时,且要经常喷水保持环境有较高的湿度。 施肥每月l一2次,粪肥或其它氮肥均可。 通风不良处有时会发生介壳虫,若少量发现时应用人工刮除。 另外,对植株上的枯枝黄叶要及时剪去。 棕竹多以分株繁殖或从野外挖取。 分株常在4月份结合换盆进行。 每隔2-3年换一次盆。 分株时,每个株丛不宜少于10杆,否则生长恢复慢、观赏效果差。 分株上盆后,要放半阴处,浇水不要太多,待萌发新枝后再移至向阳处养护,然后进行正常管理。 棕竹盆景养护与观赏(一)养护管理放置场所:棕竹为南方植物,宜放置于温暖、湿润、通风和较庇荫的场所。 夏季需搭棚遮荫,冬季要放进温室。 浇水:平时要保持盆土湿润,但也不可积水。 夏季要早晚浇水,并喷叶面水。 冬季要适量减少。 施肥:在春夏生长期间,宜薄肥勤施,以腐熟的饼肥水较好,肥料中可加少量的硫酸亚铁,使其叶色翠绿。 修剪:棕竹的修剪很简单,主要剪去其枯黄叶及病叶,如层次太密,也可进行疏剪。 翻盆:每隔2年翻盆一次,对新生的植株,可进行分株栽植或重新布局。 翻盆时间宜在春季3~4月进行。 要换去1B2以上旧土,培以疏松的腐殖土。 棕竹病虫害较少,主要有介壳虫,可人工洗刷杀之。 经常施以少量硫酸亚铁溶液,可防止叶片黄化。 (二)观赏棕竹姿态秀雅,翠杆亭立,叶盖如伞,四季常青,观赏价值很高。 如作成丛林式,再配以山石,更富诗情画意。

细叶棕竹

植物别名:细竹棕; 拉丁名:Rhapis gracilis Burret ; 科名:棕榈科;属名:棕竹属; 棕竹

分布地区:原产中国南部至苏门答腊岛北部。 高度范围:高1.5米 形态特征:高1.5米,直径1厘米。 掌状深裂,裂片2-4,长约15厘米,宽约2.5厘米,边缘及肋脉具细齿,先端急尖、具齿,叶柄纤维褐色。 生长习性:对栽培养护的条件较高,通常应避免强光或光照长期过低。 发芽类型为远距叶鞘型。 初生叶为全缘亚型。 景观用途:是常见的盆栽观赏棕榈,也可用于室外园林绿化。 习性 棕竹喜温暖湿润及通风良好的半阴环境,不耐积水,极耐阴,夏季炎热光照强时,应适当遮荫。 适宜温度10~30℃,气温高于34摄氏度时,叶片常会焦边,生长停滞,越冬温度不低于5℃。 株形小,生长缓慢,对水肥要求不十分严格。 要求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不耐瘠薄和盐碱,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温度。 观赏期:花期4~5月,果10~12月成熟。 作用功效:镇痛,止血主治:用于各种外伤疼痛。 用鼻衄、咯血、产后出血过多等性味归经:淡、平。 入肝、肾二经。 物种分类:多裂棕竹:产广西西部及云南东南部。 可作庭园绿化材料。 矮棕竹:产我国南部至西南部。 各地常见栽培。 树形优美,可作庭园绿化观赏。 细棕竹:产广东西部,海南及广西南部。 树形矮小优美,可作庭园绿化材料。 粗棕竹:产广西西南部。 可作庭园观赏。 须根可接骨。 丝状棕竹:产广西南部十万大山。 棕竹可用播种和分株繁殖,家庭种植多以分株繁殖为主。 播种以疏松透水土壤为基质,一般用腐叶土与河沙等混合。 种子播种前可用温汤浸种(30-35℃温水浸两天)处理,种子开始萌动时再行播种。 因其发芽一般不整齐,故播种后覆土宜稍深。 一般播后1-2个月即可发芽,其发芽率可达80%左右。 当幼苗子叶长达8-10厘米时即可进行移栽。 值得注意的是,移栽时须3-5株种植一丛,以 棕竹

利成活和生长。 分株繁殖一般常在春季结合换盆时进行,将原来萌蘖多的植丛用利刀分切数丛,分切时尽量少伤根,不伤芽,使每株丛含8-10株以上,否则生长缓慢,观赏效果差。 分株 上盆后置于半阴处,保持湿润,并经常向叶面喷水,以免叶片枯黄。 待萌发新枝后再移至向阳处养护,然后进行正常管理。 棕竹盆栽可用腐叶土、园土、河沙等量混合配制作为基质,种植时可加适量基肥。 旺盛生长期5-9月份每月施液肥1-2次;盆土以湿润为宜,宁湿勿干,但不能积水否则容易烂根。 秋冬季节适当减少浇水量。 生长季要遮阴,尤其夏季忌烈日暴晒,否则叶片发黄,植株生长缓慢而低矮,一般遮阴度掌握50%左右。 棕竹生长要求通风良好的环境,如通风不良易发生介壳虫。 若少量发生,应及时人工刮除,并用800倍氧化乐果液防治,同时注意通风透气,及时修剪枯枝败叶。 棕竹株形紧密秀丽、株丛挺拔、叶形清秀、叶色浓绿而有光泽,既有热带凤韵,又有竹的潇洒,为重要的室内观叶植物。 它甚耐阴,既适合中小型盆栽供一般家庭室内陈设观赏,又可大盆栽种用于大型建筑物室内布置,是室内大型观叶植物之一。 在明亮的室内可供长期欣赏,在较阴暗的室内连续观赏3-4周。 棕竹的水培方法棕榈科棕竹属,又名观音竹。 原产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 特征常绿丛生灌木。 茎圆柱形,不分枝,有节如竹,上具褐色粗纤维质叶鞘,如棕状。 叶集生茎顶,革质,浓绿而具有光泽,掌状深裂,裂片4~10枝。 雌雄异株. 习性喜温暖阴湿及通风良好的环境。 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度,冬季应该保持在4度以上,能耐短期0度左右的低温。 繁殖一般分株结合翻盆进行,选择丛大株密的植株,先将植株从盆中托出,接着用利刀将株丛分成若干丛,分切时要尽量少切根系,并分出的植株保持一定的株形,然后重新上盆,浇透水后置于半阴湿润的场所,并经常向叶面喷水,待恢复生长后便可转入正常的养护。 种在秋季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于盆中,冬季移入温室,第二年春天出苗。 水培养护要点1:耐阴但光照过弱时易产生黄叶,通风不良时孳生寄生虫。 2:生长期应经常向叶面喷洒水分水培材料的取得方法宜盆栽洗根。 棕竹的根系质地比较坚硬,水培后不易烂根,但萌生新根较慢,越需要一个半月。

筋头竹

开放分类: 生物、植物、自然、木本植物、乔木拉 丁 名: Rhapis excelsa 科 名: 棕榈科 属 名: 棕竹属 适应地区: 华南、西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主要城市: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广州、佛山、顺德 、东莞 、惠州、汕头、台北、柳州、桂平、个旧)热带季雨林及雨林区(主要城市:海口、三亚、琼海、高雄、台南、深圳、湛江、中山、珠海、澳门、香港、南宁、钦州 北海、茂名、景洪) 生态分类: 木本植物 常绿灌木类 观赏分类: 观叶类 高度范围: 2.5-3 (M) 形态特征: 植株挺拔,叶形清秀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稍差,不耐强光曝晒,怕渍水,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冬季温度不低于0摄氏度。 繁殖培育: 多用分株和扦插繁殖。 分株,在2-3月间选一二年生母竹3-5株为一丛带土分栽。 扦插,在5-6月进行,将一年生枝剪成有2-3节的插穗,去掉一部分叶片,插于沙床中,保持湿润,当年可生根。 移栽需在2-3月进行。 盆栽,每2-3年换盆1次,将老竹取出,扒去宿土,剪除细小地下茎和老竹,加入肥土。 生长期保持盆土湿润,放半阴处养护,勤向叶面喷水,每月施肥1次。 冬季搬入室内向阳处。 常发生叶枯病和锈病,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锈病。 虫害在介壳虫和蚜虫危害,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杀。 景观用途: 凤尾竹株丛密集,竹干矮小,枝叶秀丽,常用于盆栽观赏,点缀小庭院和居室,也常用于制作盆景或作为低矮绿篱材料。 观叶植物。 花园那丛棕榈竹:今天,单位靠大门的花园栽种着四丛棕榈竹引起了我的注意。 说来很有意思,最初的时候我竟然将它们当作了棕榈树,以为是棕树的一个变种。 但是,后来才知道它却是竹类,本名叫做棕竹,乃是苗族居住区的一种常见竹类。 除了用作欣赏性植物以外,它的叶片还可以用来做捆系物件用的绳子。 我们的花园里这几丛棕竹,恐怕也多半是从苗族聚居区移栽来的了。 棕榈竹的叶片很大,与棕榈树的叶根本就分不出差异来。 棕榈竹的叶片像一把把扇子,只是片片撕裂了,不能如蒲葵的叶一样做成扇子,所以近看更像张开手指的大手掌。 因为叶片都长在头顶,枝茎又并不粗壮,所以棕榈竹的显著特征是头重脚轻。 在加上它的分蘖力较强,往往极小的地盘,能长出二三十根来,所以顶端的竹叶就挤得密不透风。 而这样的特点也是对它枝茎丑陋的一种弥补,常常繁密的竹叶像一顶大帽子一样将整个身子都罩住了,让你不容易注意到那丑陋的枝茎。 这就好比一个瘦削得弱不禁风的女子,着了一件华美的大衫,不仅不显得过于单薄,反而多了一种飘逸的神韵。 前些天刮大风,下冰雹,别的花木都多少受了一些摧残,但是棕竹除了叶片被吹得翻转偏斜之外,却并无到大碍,仍然是蓊郁的一堆新绿静立在校园的花园中。 有人说,棕榈竹并不好栽种,既喜暖又怕阳光直射,既喜湿润却有需要良好的通风条件,所以对气候的要求很高。 但是,通过我的观察来看,棕榈竹却是不太讲究的。 它生长在花园靠路口处,太阳常常火辣辣地照射着它,去年的大旱也没有将它摧折。 据我所知,那花园的土层并不厚实,只一锄之下便是坚硬的石头。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环境下,它却一年年越发生机盎然,拓展着自己的生存空间。 然而,在本地见到这样的棕竹其实是很困难的,曾经在矿区的一个花园里见到过这种稀有的竹类,不过是栽种在花盆之中,相比于我们单位的棕竹,也显得矮小了许多。 尽管如此,那棕竹却自是一番生气,短枝茎的表层显着青绿,叶扇也一层层地重叠起来,几乎将整个花盆遮盖了。 初看见的时候,我也一样将它误认了棕树,恰好那园丁正在浇水,听见了我的胡言乱语,先是冷瞅了我一眼,然后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棕树有那样的吗?那是棕竹。 ”经他一提醒,我也立即看出了那盆景与别的棕树的差异,棕树只是孤零零一棵单植,且叶片没有那么稠密,而这一盆不仅叶片稠密,而且枝茎是竹状。 因为有此一遇,我才知道了世上也不只棕树才会长出棕叶来,棕竹一样能生长棕叶。 棕榈竹能够在花盆中生长,这也可见,护养它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我们这里的气候变化也不很大,尤其是对于不耐寒的棕竹来说,并没有低于摄氏零度的气温。 棕树外形还是极具观赏性的,它丛株挺拔,枝叶秀丽,大有热带棕榈的韵味。 如果配以精美的建筑,用别的花木做一些点缀,它就更加显得清雅脱俗,富有古典美学的神韵。 可是,这么富有美感的事物,怎么人世鲜见,世间少有呢?我想,这恐怕与它本身的局限性有关。 作为观赏景物,它不像桃李那样会吐露芬芳,也不像玫瑰与牡丹那样尽显艳丽,更不像那些高大的树木和娇小的盆景给人精神的感染;作为实用的植物,它既不能建筑房屋,又不能制作农具。 在讲求功利的世界里,难怪它会被人们抛弃了。 也许,我们不能强求别人都来欣赏棕竹,因为只有真正能懂得美的人才会给予它更多的关注。 就像那个批评我的园丁,和曾经将棕竹移栽到眼前这花园里的人一样,他们因为懂得欣赏美,知道棕竹的美与众不同,所以他们才这么地看重它,将它们引到了这浑浊的人世来,以化解世俗中越来越严重的胭脂气味和铜臭气色。 棕榈竹虽然只是植物大家庭中的少数民族,但我相信它会在这花园里渐渐地壮大起来,因为当我今天路过它的身旁时,我看到它的根下又发出了新的枝茎,一扇扇新叶也在慢慢伸展。

棕榈竹

科属:棕榈科棕竹属类别:竹类 形态特征:棕竹为常绿丛生灌木,株高1~3m。 可从地下逐年萌发新的单杆枝茎。 杆圆柱形且细有节,下部覆满网状纤维叶鞘,不分枝,色绿如竹、分菜力强。 叶集生顶端,形似棕搁而小。 掌状深裂叶片生长在枝茎的上端,枝茎随着新叶的发生而加长生长,幼苗叶裂的基部常合生一起,3年后长出新叶裂片深达基部。 每叶裂片7一20枚,叶缘有细齿。 肉穗花序较长,多分枝、腋生。 花小形、单性、淡黄色,雄雄异株。 花期4-5月。 小浆果白色,形似豌豆。 10月果熟。 种子球形。 同属其它花木主要有筋头竹,又名观音竹R·exce厩。 本种与棕悯相似,唯叶裂片较少,株形较高。 也是装饰室内的良好观叶盆栽花卉。 产地分布:原产我国南部山区。 野生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原始森林中,北方多盆栽。 中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等省区,为常绿丛生灌木。 喜温暖,阴湿环境,生长适温20-30℃,越冬温度得低于4℃。 要求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 分蘖力较强。 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及通风良好的荫蔽环境,怕阳光直射。 干旱条件生长不良。 不耐寒,需富含有机质、微酸性、砂质、排水良好的土壤。 如在碱性土中叶片发黄,也不抽生新叶。 观赏应用:棕竹株丛繁茂,叶片铺散开张如扇,有热带棕悯的韵味,是很好的观叶植物。 适宜配置廊隅、厅堂、会议室,每月轮换且次。 在长江流域以南,是庭院、窗前、路旁等半阴处常绿装饰植物。 有花叶变种:花叶棕竹市面上常有用棕树小苗充当棕竹苗出售,应注意鉴别,慎防上当。 棕竹为我国传统的优良盆栽观叶植物。 它株形紧密秀丽,叶色浓绿而有光泽,观赏效果极佳。 常见栽培品种有大叶和细叶之分。 棕竹耐荫,可放在没有直射阳光的居室一隅。 棕竹株丛挺拔,叶形秀丽,配植于窗前、路旁、花坛、廊隅处,均极为美观,也可盆栽培装饰室内,或制作盆景。

编辑本段繁殖

棕竹可用播种和分株繁殖,家庭种植多以分株繁殖为主。

播种

以疏松透水土壤为基质,一般用腐叶土与河沙等混合。 种子播种前可用温汤浸种(30-35℃温水浸两天)处理,种子开始萌动时再行播种。 因其发芽一般不整齐,故播种后覆土宜稍深。 一般播后1-2个月即可发芽,其发芽率可达80%左右。 当幼苗子叶长达8-10厘米时即可进行移栽。 值得注意的是,移栽时须3-5株种植一丛,以利成活和生长。

分株繁殖

一般常在春季结合换盆时进行,将原来萌蘖多的植丛用利刀分切数丛,分切时尽量少伤根,不伤芽,使每株丛含8-10株以上,否则生长缓慢,观赏效果差。 分株 上盆后置于半阴处,保持湿润,并经常向叶面喷水,以免叶片枯黄。 待萌发新枝后再移至向阳处养护,然后进行正常管理。

编辑本段盆栽棕竹

棕竹盆栽可用腐叶土、园土、河沙等量混合配制作为基质,种植时可加适量 棕竹

基肥。 旺盛生长期5-9月份每月施液肥1-2次;盆土以湿润为宜,宁湿勿干,但不能积水否则容易烂根。 秋冬季节适当减少浇水量。 生长季要遮阴,尤其夏季忌烈日暴晒,否则叶片发黄,植株生长缓慢而低矮,一般遮阴度掌握50%左右。 棕竹生长要求通风良好的环境,如通风不良易发生介壳虫。 若少量发生,应及时人工刮除,并用800倍氧化乐果液防治,同时注意通风透气,及时修剪枯枝败叶。 棕竹株形紧密秀丽、株丛挺拔、叶形清秀、叶色浓绿而有光泽,既有热带凤韵,又有竹的潇洒,为重要的室内观叶植物。 它甚耐阴,既适合中小型盆栽供一般家庭室内陈设观赏,又可大盆栽种用于大型建筑物室内布置,是室内大型观叶植物之一。 在明亮的室内可供长期欣赏,在较阴暗的室内连续观赏3-4周。

编辑本段水培方法

棕榈科棕竹属,又名观音竹。 原产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 常绿丛生灌木。 茎圆柱形,不分枝,有节如竹,上具褐色粗纤维质叶鞘,如棕状。 叶集生茎顶,革质,浓绿而具有光泽,掌状深裂,裂片4~10枝。 雌雄异株。 喜温暖阴湿及通风良好的环境。 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度, 棕竹

冬季应该保持在4度以上,能耐短期0度左右的低温。 一般分株结合翻盆进行,选择丛大株密的植株,先将植株从盆中托出,接着用利刀将株丛分成若干丛,分切时要尽量少切根系,并分出的植株保持一定的株形,然后重新上盆,浇透水后置于半阴湿润的场所,并经常向叶面喷水,待恢复生长后便可转入正常的养护。 种在秋季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于盆中,冬季移入温室,第二年春天出苗。

编辑本段养护要点

1:耐阴但光照过弱时易产生黄叶,通风不良时孳生寄生虫。 2:生长期应经常向叶面喷洒水分 水培材料的取得方法 宜盆栽洗根。 棕竹的根系质地比较坚硬,水培后不易烂根,但萌生新根较慢,越需要一个半月。

编辑本段中药材名

始载于《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辞典》。 Zōnɡ Zhú palm 筋头竹、棕树、美三 药材基源:为棕榈科植物棕竹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apis excelsa(Thunb.) Henry ex Rehd. [Chamaerops excdlsa Thunb.]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切碎,晒干。 棕竹,丛生灌木,高2-3m。 茎圆柱形,有节,直径2-3cm,上部被以褐色、网状粗纤维质的叶鞘。 叶互生;叶柄长8-20cm,初被秕糠状毛,稍扁平,横切面呈椭圆形;叶掌状深裂,裂片4-10片,不均等,具2-5条肋脉,在基部1-4cm处连合,长20-30cm或更长,宽1.5-5cm,阔线形或线状椭圆形,先端阔,有不规则齿缺,边缘和脉上有褐色小锐齿,横脉多而明显。 肉花序,长达30cm,多分枝,佛焰苞管状,2-3枚,生于总花梗及花序轴上,膜质,密被褐色弯卷绒毛。 花雌雄异株,雄花较小,花萼长1.5mm,裂片卵形;花冠裂片卵形,质厚,长1mm;雄蕊6;雌花较大,卵状球形。 浆果球形,直径8-10mm。 种子球形,胚位于种脊的对面近基部。 花期6-7月。 分布于我国东南部至西南部。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和通风良好的环境,耐荫蔽,不耐寒。 宜选择湿润和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酸性土壤栽培。 栽培技术,用种子和分株繁殖。 种子育苗栽法:春季播种,播前种子经浸种催芽,于苗床上均匀撒播。 上细土2-3cm,淋水保湿。 培育1年,按行株距1m0.5挖穴定植。 分株繁殖法:春季,挖起母株,切分成数丛带根的植株,按上法定植。 田间管理,新植苗稍遮荫,定期淋水,保持土壤潮湿。 每年松土除草3-4次,追施稀薄腐熟人畜粪水2-3次。 夏季定期向植株叶面喷水,增加空气湿度。 叶含肥皂草素(saponaretin)即异牡荆素(isovitexin),甲基原薯蓣皂甙(methylprotodioscin),甲基原棕榈皂甙B(methyl proto-pb),甲基原棕竹皂甙(methyl protorhapissapo-nin)。 味甘;涩;性平 入肝、肾二经 收敛止血。 主鼻衄;咯血;吐血;产后出血过多 内服:煅炭研末冲,3-6g。 《新华本草纲要》:粗棕竹的须根用于接骨。 《中华本草》

下一篇:棕竹要怎样培养?(棕竹怎样繁殖)
上一篇:样子精致且美味的蓝莓面包是怎样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