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笼草有什么形态特征?

2023-01-03 07:07:55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58

猪笼草是有名的热带食虫植物,主产地是热带亚洲地区。 猪笼草拥有一幅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囊,捕虫囊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为形状像猪笼,故称猪笼草。 在中国的产地海南又被称作雷公壶,意指它像酒壶。 这类不从土壤等无机界直接摄取和制造维持生命所需营养物质,而依靠捕捉昆虫等小动物来谋生的植物被称为食虫植物。

形态特征与品种

猪笼草为多年生草本。 叶互生,长椭圆形,全缘。 中脉延长为卷须,末端有一小叶笼,叶笼小瓶状,瓶口边缘厚,上有上盖,成长时盖张开,不能再闭合,笼色以绿色为主,有褐色或红色的斑点和条纹。 雌雄异株,总状花序。

常见同属种类有瓶状猪笼草,叶笼短,黄绿色。 二距猪笼草,叶披针形,笼面深绿色。 绯红猪笼草,笼面黄绿色,具褐红色条斑条。 库氏猪笼草,叶笼短,黄绿色,具红褐色斑条。 中间猪笼草,笼面绿色,具淡紫红斑点。 劳氏猪笼草,笼面黄绿色,具褐色斑点。 奇异猪笼草,笼面黄绿色,叶笼上口具红晕。 拉弗尔斯,笼面黄绿色,具淡紫褐色斑点。 大猪笼草,叶笼大,长30厘米,笼面红褐色,具绿色条纹。 血红猪笼草,笼面淡红色。 狭叶猪笼草,笼面褐色绿,具红色斑点,叶笼长15~18厘米,宽3~4厘米。 华丽猪笼草,笼面黄绿色,具深红色条纹斑。 长柔猪笼草,笼面红褐色。

猪笼草是一种矮小的植物,叶的上部特化成外型奇特的瓶状捕虫器,下部呈叶片状,中部变成卷须。 瓶状体的内壁上密生腺体,能分泌消化液,并以特别的气味引诱昆虫进入内部。 据观察,昆虫受猪笼草分泌物引诱,进入瓶状体后,最终落入瓶底的消化液中。 由于瓶状体的上半部腺体上有一层表皮细胞覆盖,较为平滑,昆虫不容易爬出,便逐步被其中的消化液消化掉,成为这个“足不出户的猎人”的一顿美餐。 这是绿色植物捕杀站动物的典型例子。 因此,猪笼草常作为科普教育的好教材。

猪笼草为附生植物,主产地是热带亚洲地区,为攀援状的亚灌木。 猪笼草一般高不及1米,个别的也有高达3米的。 叶片长椭圆形,长10~25厘米,宽4~8厘米。 叶片的顶端连接着向下弯曲的卷须,在卷须的顶端有一捕虫囊。 在海南当地人多叫它雷公壶,意指它像农民盛酒用的壶,在雨天响雷下雨时,捕虫囊装上雨水,就好象酒壶灌了酒一样。

捕虫囊长12~16厘米,宽2~4厘米,绿色或稍带红色,顶端有囊盖。 囊盖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2.5~3.5厘米。 捕虫囊小的时候,囊盖是密封的,成长后囊盖才打开,只有一处与囊口相接。

如果你到野外观察,就可以见到捕虫囊经常装着半囊水。 如果雨天盛水过多,卷须承受不了重量,它会自动倾斜,倒去囊内一部分水。 这样有利于发挥捕虫囊的捕虫作用,因为如果囊内盛满水,昆虫掉在水里后就容易爬出逃逸。 捕虫囊的囊口内侧囊壁很滑,并布有蜜腺。 蜜腺能分泌香甜的蜜汁,引诱昆虫。 囊盖内壁也有蜜腺。 捕虫囊下半部的内面,囊壁稍厚,并有很多消化腺,这些腺体在昆虫未掉入囊内时,已分泌出稍带黏性的消化液储存在囊底。 消化液呈酸性,有消化昆虫的能力。 有些人以为昆虫坠入囊内后,囊盖会自动关闭。 其实它并没有那么灵敏。

当叶长成后,囊盖是经常打开的,囊盖的主要用途是它的内壁也有很多蜜腺,具有引诱昆虫的作用。 掉进囊内的昆虫多数是蚂蚁,也有一些会飞的昆虫如野蝇和蚊等。

猪笼草的花单性雌雄异株,花红色或紫红,有萼片,没有花瓣。 雄花萼片四枚,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7厘米,雄蕊的花丝合生成管状,花药集生成圆球型。 雌花的萼片较小,雌蕊椭圆形,黑色,密生浓毛,猪笼草果实成熟时,开裂为4个果瓣,深褐色,长1.5~3厘米,内面有很多丝状的种子。

全世界共有猪笼草7种,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印度、斯里兰卡、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和澳大利亚北部,只是1种分布在我国海南省和广东省南部。 猪笼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欧美等地,室内盆栽猪笼草已经是比较普遍。 近年来,在我国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超级花市上,人们也能见到家这种奇异植物的风姿,但因不了解具莳养的方法,许多人不敢轻易购买。 其实,猪笼草并不难养。 猪笼草是热带植物,对居室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室温不能低于18℃,栽培基质应疏松、肥沃,在生长季节要经常喷水以保持其周围高湿的环境,还在勤浇水。 在冬季可将其置于窗前,但夏季一定要避免强烈日光直射。 宜用吊盆或吊篮栽植,使其瓶状捕虫器自然下垂,显现绚丽的风采。 冬春季节,可以用插叶法叶法进行繁殖。

扦插繁殖:在5~6月进行。 选取健壮枝条,剪取一叶带一段茎节为插穗,叶片剪去一半,基部剪成45°斜面,用水苔将插穗基部包扎,放进盛水苔和盆底垫小卵石的盆内,并用塑料大口袋连盆和插穗包起来,保持100%空气湿度。 插后保持30℃高温,约20~25天可生根。

压条繁殖:在生长期于叶腋的下部割伤,用苔藓包扎,待生根后剪取盆栽。

播种繁殖:在原产地通过人工授粉,提高猪笼草的结实率。 采种后立即播种,盆内基质用水苔,种子播在水苔上,经常浇水,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盆口用塑料薄膜遮盖。 发芽适温为27~30℃,播后30~40天发芽。

栽培管理

盆栽猪笼草常用12~15厘米吊盆,必须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生长期需经常喷水。 猪笼草的营养除通过叶笼吸取外,在植株基部需补充2~3次氮素肥料。 盛夏期必须遮荫,防止强光直射下,灼伤叶片。 秋冬季应放阳光充足处,有利于叶笼的生长发育。 每年2月在新根尚未生长时进行换盆。 幼苗一般栽培3~4年才能产生叶笼。

病虫害防治

常有叶斑病和介壳虫危害。 叶斑病用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 介壳虫用40%乐果乳油2000倍液喷杀。

产后处理

猪笼草美丽的叶笼特别诱人,是目前食虫植物中最受人喜爱的种类。 常用于盆栽或吊盆观赏,点缀客室花架、阳台和窗台,悬挂小庭园树下和走廊旁,十分优雅别致。

下一篇:医院院长办公室主任有权吗(医院院长办公室主任重要吗)
上一篇:猪笼草哪些特征?(猪笼草有哪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