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针美容效果怎么样(微针纹眉效果怎么样)

2022-04-03 19:55:10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72

从人类科学的历史演变来看,护肤行业的演变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级时代”,主要涉及天然原料的简单研磨提取,直接涂抹于皮肤表面。这一时期,美容护肤几乎是贵族女性的“专利”。原料纯天然,但皮肤吸收非常有限。

第二阶段是“化学时代”。20世纪初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化学技术在皮肤表面提取合成护肤品,催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美容护肤品牌,如娇兰、欧莱雅、雅思兰黛等。

在这两个阶段,美容护肤还停留在皮肤表面,大部分营养物质被人体皮肤表面的角质层阻隔,真正被皮下组织吸收的成分极其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反复研究开发了微针美容产品,能够有效提高护肤品中有效营养物质的渗透能力,渗透皮肤表皮层和真皮层之间的细胞,吸收效果更加显著。

微针在美容整形领域的应用主要利用微针的两个特点。第一,微针可以刺激表皮细胞和胶原蛋白的增殖,从而治疗除皱和皮肤松弛,刺激细胞增殖,加速伤口愈合;其次,利用微针建立的微孔引入特定药物,可用于治疗疤痕、去除皱纹、改善皮肤质量、局部麻醉等。

微针的真正发展空与微针的发展历史和透皮给药技术密切相关。要了解微针的历史,首先要对微针皮下给药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很好的了解。

2017-2020年微针市场增长规模

来源:浦华有策

随着微加工技术的发展,微针给药系统的相关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多。同时,我们也很好奇微针行业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依靠什么样的产品体系和价值模式走在前列,还有哪些创新技术在等待问世。

微针透皮给药技术的历史发展

1921年,文献中首次报道了“微针”一词。当时,微针用于显微切割。

1976年,Gerstel和Place提出了用于透皮给药的介质空针阵列的概念。使用长度为5-100米的针阵列刺穿角质层,将药物置于介质空针中并输送至角质层。第一个微针专利在美国加州获得。

1995年,皮肤科医生奥伦特里奇医生用针去除疤痕。针头以90度垂直刺入皮肤,破坏皮肤表面腱膜系统的肌肉连接,进而抚平皱纹。这种新的治疗方法被称为“皮下注射”。

1996年,南非外科医生德斯·费尔南德斯(Des Fernandes)博士用一根带有15G针头的微针平行穿入皮肤表面治疗口周皱纹,并将这种方法命名为“经皮胶原诱导”。

2000年,为了寻找更新、更方便的微针治疗方法,德国工程师霍斯利布尔将单针改进为动态微针,将200枚无创、医用级的尖针固定在鼓式装置中。

2006年,南非整形外科医生德斯蒙德·费尔南德斯(Desmond Fernandes)设计了一种可以将表皮层均匀刺入网状真皮层的尖针模型,即滚针微针的原型。通过对治疗区域施加“米”形力,引发自然创伤后的炎症级联反应,德斯蒙德·费尔南德斯正式宣告微针疗法的成熟,德斯蒙德·费尔南德斯也被业界认为是“微针疗法之父”。

国内外行业先驱布局医疗美容微针。

目前全球领先的微针给药系统包括ALZA、3M、Zosano、Biddy Medical、LG、Cosmed Pharmaceutical等国外领先公司。在强生公司的领导下。

ALZA是全球药物递送技术的先驱,于2001年被强生公司以123亿美元的高价收购。ALZA开发了Macroflux透皮给药技术、隐脂质体技术、OROS渗透技术、DUROS植入式渗透给药系统等7项透皮给药技术,帮助生物活性大分子和小分子化合物持续释放,药效持续数日至一个月。

通过与制药和生物技术企业的合作,3M主要研究空心脏微针、实心微针和给药装置,开发的hMTS已经成熟使用。

由于药品和疫苗的R&D上市周期较长,很多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一些R&D周期较短的市场,如消费医疗领域,微针植发、微针美容屡见不鲜,使得可溶性微针应运而生。

微针多由金属、硅等硬质材料制成,存在破损残留于皮肤、药物吸收不良等问题。2006年后,Cosmed产生了利用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等可以溶解在皮肤中的物质制作“可溶性微针”的想法,并开始研究可溶性微针。

经过两年的探索,Cosmed成功开发出了超微针中的“可溶性微针”技术(肉眼几乎看不见)。在该系统中,以皮肤中天然存在的透明质酸为原料的微针贴在皮肤上,使高分子成分释放到皮肤中。Cosmed将这一技术应用到化妆品领域,创立了高端化妆品品牌Quanis。

中国微针和纳米微针的发展

据新思捷产业中心发布的《2019-2023年微针给药系统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市场的微针给药系统产品以国外品牌为主,医疗用微针给药系统以欧美为主,美容用微针给药系统以日韩品牌为主。鉴于这个市场的空价格和需求,一些创新创业者纷纷涌入。

纳通生物成立于2007年,是中国微针行业的排头兵。其核心产品纳米晶圆由纯度为99.9999%的单晶硅制成,针尖直径小于80nm(纳米),厚度相当于人发的千分之一。

纳顿独特的专利固相萃取纳米芯片技术使护肤品渗透率提高了约10-20倍。它是国际生物纳米领域领先的科学结晶,前所未有地改变了皮肤对护肤品的吸收。2011年,纳顿在美国AAD年会上获得R&D重大突破进展专题报道,并接受法国电视台采访,从而与多家世界级化妆品公司建立广泛合作。

卫兰医药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基于微针透皮给药平台的公司。其主营业务为自主研发可溶性微针和不溶性微针,与CRO/CDMO合作研发。其微针阵列硅和非硅管芯MEMS(纳/微系统技术)技术平台具有高精度微加工能力。

如今,在医疗领域,微针给药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同时,研究人员需要在给药技术的商业化和产品的推广上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随着研究者的不断探索,微针技术会有更广泛的应用空。

参考文献:

中国知识产权报:看医美!一、了解微针专利技术的发展。

新世界:微针给药在医疗美容行业发展迅速,在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下一篇:泡花胶要煮吗 泡花胶为什么要煮一下
上一篇:怎么贴假睫毛(贴假睫毛在化妆的哪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