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宗李昂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2023-01-02 06:08:43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1

唐文宗李昂,大唐帝国第十四代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李重茂外),他是唐穆宗李恒次子、唐敬宗李湛之弟、唐武宗李炎之兄。

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初八日,宦官刘克明弑杀唐敬宗李湛,矫诏想册立唐宪宗李纯的儿子绛王李悟为皇帝,却在两天后被另外的两个宦官王守澄、梁守谦带着神策军入大明宫杀死(绛王李悟也被杀)。 于是立李昂为皇帝,改年号为“太和”,这就是唐文宗。

文宗皇帝在政变中继位,深知宫颈险恶和宦官势力已经尾大不掉。 沧景节度使李全略的儿子李同捷窃取兵权,想要承袭他父亲的职务(从唐肃宗李亨开始,地方上的节度使基本上都是世袭,割据一方。 他们不受唐政府控制,也不怎么把李氏皇族放在眼里)而起兵反叛。

唐文宗不得不下诏出兵讨伐叛军,但是战事拖得太久了。 次年,也就是太和二年(827年)李同捷才向唐军投降,沧景之乱才被镇压下去。 此时,朝臣分为“牛派”和“李派”,争斗不断。 党争把许多有志报国的好官都给牺牲了,官僚的调动非常频繁,宦官势力更是掌握皇帝的生死命运。

太和五年(831年),对宦官干政忍无可忍的唐文宗李昂与宰相宋申锡暗中谋划诛除宦官势力,不幸被王守澄的门客侦知并汇报给王守澄。 于是,王守澄诬告宋申锡欲废掉唐文宗李昂立漳王李凑为皇帝,文宗中计贬死宋申锡。 为了早日亲政,文宗皇帝从基层干部中选了郑注和王训二人,分别委任为御史大夫和宰相。

可是这二位没能帮助文宗皇帝铲除宦官势力,反而把文宗置于更加危险境地之中。 宦官仇士良等,勾结金吾卫禁军攻击大明宫制造了“甘露之变”,他们架空唐文宗,将所有反对宦官干政的文官、将领等一律杀无赦!

开成五年(840年),唐文宗病重,而册立的皇太子李永早逝,遂立李成美为皇太子。 文宗皇帝驾崩后,仇士良矫诏,立文宗之弟李炎为皇帝,也就是唐武宗。 而李成美呢?被杀死。

总评:面对自从唐肃宗李亨以来日益严峻的藩镇割据,唐文宗李昂心有余而力不足。 唐军的兵权几乎全部在宦官和各地节度使手里(要命的是节度使还是世袭的)。 而唐文宗本人根本不可能实质性掌握兵权,因此在军中没有任何根基。

在宫中,宦官干政的局面使得他又爱又恨又怕。 当年刘克明杀唐敬宗李湛,按照继承原则应该是敬宗皇帝的子孙继承大唐帝国的皇帝宝座,他依旧是一个亲王没有任何机会的。 可是就因为刘克明矫诏,他这才成为了大唐帝国的第十四代皇帝。 从这一点来说,文宗皇帝是很乐意看到宦官干政的。

可是,宦官掌握皇权,对于国家不利。 唐文宗深知唐肃宗李亨以来历代皇帝都想铲除宦官这颗毒瘤而不可得,所以一直小心谨慎。 但是很不幸的,因为牛李党争造成的朝臣站队导致国家内耗更为严重。 于是,唐文宗一朝到了最后,也没能根除宦官势力,贻害后世。

下一篇:唐文宗李昂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会选中他来做这个皇帝?
上一篇:唐文宗李昂在位期间有什么功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