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陕西中医学院的详细内容,包括师姿,住宿,食物,学费,万分感谢

2023-01-02 02:31:4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3

这是官方的:

陕西中医学院的前身是1952年创建于西安的西北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升格为陕西中医学院,1961年迁至古都咸阳,是陕西惟一一所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是1978年中共中央56号文件确定的全国8所重点建设中医院校之一,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医药院校。

一、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面积616024.4 m2,分南、北两个校区。 新校区位于连接西安咸阳的世纪大道南侧,沣河之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广大学子求学的理想场所。 新校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 全校拥有77个教研室,35个实验中心,23个多媒体教室,4个语音室,6个计算机室。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435.7万元,生均6404.3元;图书馆藏书827033册,生均82.3册,建有电子图书阅览室和校园文献网络化管理及服务系统;拥有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运动尝体育馆、体操房、篮球尝排球尝乒乓球羽毛球场及200米跑道的田径训练常

学校现有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临床医学院、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有针灸推拿系、护理系、医学技术系、公共卫生系、人文科学系、英语系、体育部、社会科学部等8个教学系部;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7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家制药厂、1个陕西医史博物馆。

二、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300人(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专任教师68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40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24名。 有兼职博士生导师8名,分别与北京、广州、成都、上海、黑龙江等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人,陕西拾三五”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名老中医7人,省级名中医9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13人,陕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指导老师19人。 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 涌现出张学文、杜雨茂、傅贞亮、王朝宏、郭谦亨、郭诚杰、马振亚、孙绍良、吕兰薰、李石蓝、张登本等一批国内知名专家。

三、人才培养

开设中医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等22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了以中医药为核心的,医、理、文、管、工等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 学校自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已培养28届毕业生。 已经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教育不同层次,全日制教育、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等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共计10049人(含留学生49人),其中本科生6107人,硕士研究生690人,高职学生1631人,成人脱产学生1621人。

2004年以来,学校共建成省级名牌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校级精品课程20门。 2004年以来主编、副主编各类教材87部,获省级优秀教材奖3项。 承担省级以上教育科学研究课题11项,近两届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 1项。

近50年来,学校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北、辐射全国,为国家培育了2万余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中医药人才。 他们有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的光辉榜样,有些已成为德高望重的国家名老中医,有些已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有些已成为卫生事业的高级管理人才,有些已成为优秀的医药企业家。 广大校友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杰出表现,是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体现。

近几年来,该校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种比赛中获奖39项。 在校学生发表论文170篇,在非英语专业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奖7人次。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5年~2007年本科生就业率分别达到92.1%、92.1%、88.3%。

四、科学研究

学校现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二级实验室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厅局级重点学科4个。

2004年~2008年,学校承担了287项厅局级以上纵向科研课题,237项横向科研课题;2004年以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6项。 全校主编学术著作50部、副主编学术著作14部;发表学术论文2480篇,年均发表论文496篇。

学校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陕西中医学院学报》、《现代中医药》等是省级优秀刊物,在省内有较大影响。 《中医药教育研究》是出版多年的教育研究期刊,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交流的重要载体。

五、医疗服务

学校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设置床位1400余张,特色突出,优势互补,年门诊量80多万人次、住院人数3.6万余人次均居咸阳市前列,年业务收入超过3亿元。 第一附属医院是国家七五期间确定的全国七所重点建设的中医医院之一,具有五十多年历史,是一所中医特色突出的三级甲等医院。 先后被评为“全国示范中医医院”、“陕西省文明单位标兵”。 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建设专科3个(脑病科、肿瘤科、骨伤科),省中医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3个(中医眼科、中西结合肿瘤科、肛肠外科)。 第二附属医院是一所综合医院,妇产科、心血管内外科、眼科等专科在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大的影响力,有以获2007年度“中国医师奖”的心脏外科专家柏本健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临床带教队伍,为医学类专业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

六、科技产业

学校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力度。 在主动进入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尝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突出以科研带动产业,以产业支持教学,形成了产学研相互促进的机制。 学校制药厂自主研发的“固肠止泻丸”、“骨痨敌”等药品,年销售收入达5000余万元。 借助学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带动地方经济,使咸阳市辖区制药厂由九十年代初期的10余家,发展到现在的近40家,其中36家通过了GMP认证,成为咸阳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学校支持、帮助省内商洛、宝鸡、咸阳等地区规模种植中药材,使之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七、对外交流

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的发扬光大并走向世界。 先后同韩国、加拿大、吉尔吉斯斯坦、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关系。 2003年以来,累计出国出境留学、研修或学术交流人员60多批次,接待来访100多人次。 目前有在校留学生49人,其中本科生48人,硕士研究生1人。

八、校园文化

学校校园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 坚持20多年的“百花奖”文艺汇演、大学生辩论赛、田径运动会、球类比赛及冬季万米长跑赛等,已成为学校传统的文体项目。 现有岐黄研究会、诗歌研究会、反正很多,杂七杂八的都有。

我个人回答:

学校在80年代到90年代属于全国中医药类院校佼佼者!90年代后期近十年左右停滞发展,近几年应该是不错!有一定历史,有一定年代,有一定文化,有一定底蕴的学校。 该校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中药学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医学检验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就业很好多为三级大医院),师资各专业今年来都有很大提高,学校有张学文(国医大师),杜雨茂,郭诚杰,陶根鱼等一批陕西名医,就业目前中医类学生就业普遍不景气,需谨慎考虑就学,学校新校区在世纪大道上,目前比较偏,有人说三年后西安地铁站就能修到此校门口,环境大体还好,学生比起西安一些院校算老实,纯朴一些,老师都还不错,学校近几年有一个优点,就是冬夏都是近60天的假期,这在国内高校不算多,冬天据说没钱供暖气,一般放假特早,这是一个优势,不像其它学校暖气不供,还天天让学生在学校呆着,起码这个学校很“人性化”,冷,学校帮不了学生,让其回家找妈妈解决啊!很好的,冬夏各60天假。

下来看师资:应该还行,这两年有很大改进和提升。 授课与考核都比以前有很大改进。

住宿:就是六人间和四人间,都带有卫生间和洗嗽间,六人的1000元一年,四人间的1200元一年,但房间是根据系部随机分,不是自己选。 住宿楼楼道有开水机,楼下有洗衣房。 电一个宿舍每人每个月5度,一个宿舍总共一个月是20度或30度电,用完需继续购买。 大一就可以带电脑入学。

食物:学院有两个食堂,饭菜就不说了,大学都那样反正面,米,菜,都有,种类繁多,花样齐全。 能吃!而且吃不死人。 虽然米饭像子弹,但馒头绝对不像手榴弹,这个学校馒头可能是最畅销最安全的食品了。 大学院校食堂都一个样。 反正这个学校不好不坏。 但是饭堂哪位肚子一年比一年大的L经理比较坏,据说饭菜动不动就涨价!有一句顺口溜:L经理肚子一变大,饭菜肯定会涨价。

关键是他肚子不停的变一年一个样。

学费:4500元但个别是5000或者5500吧!不知道你学的什么专业住宿费已经告诉过你了,下来书费需要1000元左右,铺盖卷300左右(包括褥子被子枕头枕巾床单席子被召各一件)其它的没了。

学校内小商店很多的,什么都有的卖!

离西安也不算远吧!呵呵。

希望对你的选择有帮助。

下一篇:陕西中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咋样?(陕西中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电话)
上一篇:76年属龙人45岁至49岁的运气,76年属龙人最旺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