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港市”正式问世,龙港什么时候正式批市?

2023-01-01 01:06:0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44

一直都是龙港镇。

龙港镇隶属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地处浙江省南部,位于浙江八大水系之一鳌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西接104国道,沈海高速公路和温福铁路,南依江南平原,北为鳌江。 [1]镇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27°30′,东经120°23'。

龙港镇2015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9亿元,增长10,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80元,增长1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纯收入19730元,增长13,5%。

扩展资料

具体要到2020年左右以鳌江,龙港为龙头,带动昆阳,灵溪,金乡,钱库,萧江等城镇组成温州南部鳌江流域经济区。 继续加强工贸基础,发展专业市场,开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以印刷,编织,机械等第二产业和以金融,贸易,房地产,文化,娱乐为主的第三产业。

这是2010-2020年的规划。 主要还是建市的难度,苍南和平阳怎么办。

这些还要解决。

龙港镇浙江省最具竞争力中心镇

龙港是温州苍南县一个经济强镇,系温州市强镇扩权改革试点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建镇于1984年,现辖9个办事处,107个行政村,19个居民区,3个社区,辖区面积83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区面积20平方公里,2009年底户籍人口25,4万人,外来人口约10万人。

年轻如他,因为城镇化建设典型而闻名全国,建镇之初,龙港镇通过推行土地有偿使用,户籍管理制度和发展民营经济等三大制度改革,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城镇化的路子,被誉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 然而近三十年的发展,让他从一个青涩小子转眼间长成一个大人,传统的行政区划衣服已经包不住他那庞大的身躯了。

城市框架,道路建设,配套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落后,也严重制约了龙港城市化进程。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如果不趁早谋划龙港发展的新出路,那么总有一天他将被时代的浪潮所吞没。 怎么办,龙港的未来在哪里?“龙港必须要建设成为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农民城的帽子不能戴一辈子”,在即将迈入“十二五”的关口,龙港人让自己再次站上了城市发展的巅峰。

强镇扩权是激发龙港新一轮发展的源动力,对于未来,这是一个需要体制创新的过程,不断强化小城市发展的制度保障。 龙港镇按照省委,省政府扩权强县强镇战略部署要求,大力度推进强镇扩权改革,逐步把省,市,县已经明确的改革措施真正落实到位,不断健全龙港土地使用,财政支配,行政审批和社会管理“四大权限”,同时还完善了城镇管理综合执法大队,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土地储备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四大平台。

这是一个城镇新的启程。 “今年我们邀请中规院深圳分院对龙港新一轮规划进行高标准,高水平,高要求的修编。 但是新一轮规划修编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龙港的发展再也等不起了,再也不能慢了。 ”在龙港镇党委书记林万乐看来,龙港镇建设必须与新一轮规划修编同步进行,争取早日推进龙港城镇转型升级。

据龙港镇规划部门介绍,以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目前龙港镇正在启动规划为7平方公里的未来城市中心区建设,同时根据新一轮规划要求,该镇将向东接轨临港产业区,做到龙港临港“两港合一”规划,新的规划区面积可达40平方公里,与目前18平方公里的龙港主城区相比,相当于再造一个龙港。 同时,该镇还将在西部建设规划5000亩的工业平台,将产业基地逐步向西部转移,而老城区则采取“退二进三”的办法,逐步将工业转向商贸服务和休闲娱乐,以此打造一个东部城市化,西部产业化的未来龙港。

沿着中国漫长的海岸线,细数从南到北的沿海城市里,有多少是从小渔村蜕变而来的:深圳,青岛,大连……像是一个个传奇的化身,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璀璨星光,点缀着中国与时俱进的城市蓝图。

这冲破命运的转型,也同样为一个海边小镇所孜孜追求。 从它为自己加冕中国第一座农民城的那一刻起,龙港二字注定将成为中国改革史诗中的鲜活注脚。 而今天,它说它要为鳌江流域的中心城市开始新的征程。

从村到镇,再从镇到城,伴随着这头巨龙的身影一起崛起的,还是那股创业初期敢破敢立的本色。 在这里,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它也将成为那众多星光中的闪耀一颗。 转型,时不我待!

以人为本的建设:让城市记录民生幸福

“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幸福而居留于城市。 ”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就道出了人与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

一直到今天,人们对城市的喜爱有增无减,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的依恋也在不断加剧。 近年来,龙港以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紧紧围绕“人”和“城”这两大主题,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城镇创建活动,结合“公民素质提升工程”,引导市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情趣,精神追求,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群众的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

龙港镇切实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努力塑造小城市发展的良好形象,建镇以来,公共设施共投入约70亿元,重点以交通,通信,水利等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镇域内形成“环网结合,四横四纵”的路网结构体系,拉开城市发展框架。

瓯南大桥,污水处理厂,体育馆,水厂扩建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强化着城市功能。 4,37万亩的海涂围垦工程建设全面启动,为城市空间拓展提供土地支撑。

加快城市社区建设,目前全镇已有高楼62座,中高档住宅小区17个,广场及公园7个,街道201条,总长162,2公里,城区人均绿化面积5,6平方米,城镇道路灯亮灯率达95%,城市长大了,长高了,变亮了,变美了。 龙港以加快城市化为依托,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坚持走大社会办大教育的路子,形成了公办,民办一同办,普教,职教,成教,特教四位一体的教育格局。 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推进图书馆,文化活动室等项目建设,做好广播电视网络和“龙港”门户网站建设,促进居民文化素质提升,宣传龙港城市形象。 基本形成镇,办事处,村居三级文化设施网络,构筑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条件。 深入实施“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农村新社区和新居建设。

全面实施“清洁家园”活动,全镇每年投入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约4600万元,把龙港新区1000多亩土地作为城市“绿肺”进行开发建设。 同时深入开展“基层基础年”活动,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加强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着力维护龙港社会和谐稳定。

“人们对一座城市的依恋程度取决于这座城市带给人民多少快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幸福感。 ”龙港镇党委书记林万乐说,这幸福感反应到实际工作中,就是要以人为本推进城市建设,“民生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改善,这地方的城市建设也不会好,社会管理也是建立在民生改善的情况之上龙港,它的名字,就是一个传奇。

它的故事,比起它所创造的GDP更来得精彩。 从建镇之初的5个小渔村,到“中国第一农民城”,龙港人实现了第一次大跨越;再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良性互动思路的引领下,龙港完成了“农民城”到“产业城”的第二次大跨越。

今天的龙港人正在为实现从“产业城”到“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第三次大跨越而开拓进取。 一个时代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破茧成蝶的转型:经济发展的必修课

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市场经济下的它有着残酷的优胜劣汰体制,如果哪天我们步伐稍缓,节拍稍慢,便随时面临着被时间淘汰出局的危险。 对于龙港镇本身而言,它是不断转换角色,以适应新的发展潮流,而对于它的经济发展而言,则是不断创新升级,以做强做大传统特色产业,逐步夯实小城市发展的产业基础。

龙港先后获得“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中国印刷材料交易中心”,“中国台挂历集散中心”等4张国字号名片,形成了印刷,礼品,纺织,塑编这四大支柱产业。 另外,电缆,光缆,磁卡,BOPP,BOPA,BOPET,不锈钢带材,陶瓷,服装,食品等是龙港的新兴产业。

2009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00,9亿元,工业总产值233,5亿元,财政总收入9,47亿元。 它是通过产业化和城市化良性互动发展起来的经济强镇,更深刻认识到要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首先要有产业支撑,因此,龙港淡化行政圈,强化经济圈,利用海涂资源丰富的优势,突出区域经济特色,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做到产业错位发展,差异发展。

在工业转型升级方面。 通过实施技术改造,品牌培育工程,做大做优做强包装印刷,文具礼品,塑编等优势传统产业,大力培育不锈钢,微晶玻璃,超细纤维等新兴产业,初步实现产业结构从单一的劳动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并存结构转变。

为扶持工业发展,几年来,龙港镇花大力气建成印刷,小包装,塑编,城东等四个工业园区,以优惠政策吸引各地200多家企业入园,使之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孵化器。 规划建设4个工业园区,300多家企业入园生产,通过龙头企业领跑,中小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的产业组织结构,推动块状经济转型,2009年全镇产值超10亿元企业2家,超亿元16家,11家公司升格为无区域集团(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3个。

今年年底,临港产业新城围垦工程堵口将合龙,昔日的大海和滩涂将变成一片土地。 作为温州沿海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港产业新城横跨龙港,芦浦和舥艚三个镇,由苍南县临港产业基地和邻近的江南海涂围垦工程组成。

临港产业新城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大多为海涂围垦而成,目前在围规模4,43万亩,约29平方公里。 这将是龙港乃至苍南今后发展的动力。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使龙港成为浙南闽北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它大力发展商贸流通,现代物流业,建设家居礼品,印刷材料等专业市场及金融,美食,购物等特色街区,为产业发展提供通畅的渠道支撑,现有专业市场36个,商业银行11家,肯德基,麦当劳,苏宁电器,大润发等一批国内外知名连锁经营企业先后进驻龙港,其中温州礼品城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室内礼品城专家点评。

个体私营经济的成长,农民大规模转移创业,“农民造城”的轰轰烈烈,把龙港的城镇化路径推向了公众舆论的焦点。 从小渔村发展到产业城相当不易,如果说过去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民生存问题而背水一战,那么现在则要求龙港从调整城乡关系的大格局出发,主动为自己的未来谋求新的出路。

作为一个新兴城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龙港应该更加深刻地认识其内涵,充分分析自身的地理位置,产业布局,交通设施,生态保护乃至地方文化等客观因素。 加快建设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产业,大项目,不断改善龙港发展环境,站在整个鳌江流域乃至整个大温州的大环境里,把自身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为龙港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助力城镇向城市的顺利转型。

龙港批市,不得不说是个大忽悠。

不少人认为,只要龙港批市,财政就可以独立,经济就可以大发展了。 其实那只是搞房地产的披肩客在搞大忽悠。

1,龙港之所以能发展,主要靠江南宜山,钱库,金乡等乡镇的移民和资金的输入,如果龙港批市,要不要把他们并入?如果并入,那么将来市中心和发展重点在哪儿,对他们没好处干吗要并入龙港,还不如留在苍南,作为苍南的香饽饽,各种投资会很多。 如果不并入,那龙港的根基就断了,即吸引不了平阳人,也吸引不了福鼎人,苍南也不会再放人。

2,龙港的发展,其实是建立在龙港消费,全苍南买单的基础上。 龙港的工业实际就是江南宜山,钱库,金乡等乡镇的复制和扩大版,毫无技术创新,也没有牢固的基础。 外地客商在苍南比较下来只有龙港最好,所以才在龙港下订单。 如果独立,就失去比较性,钱库,金乡在全苍南的支持下,绝不会比龙港差。

3,一个城市的发展不可能无止尽,很多地方的历史以证明了这个观点,瑞安,乐清,金华,张家港,萧山,南昌等。 它要有好的机遇和广阔的腹地。 龙港即没有交通便利,也无资源优势,靠的只是全苍南的支持。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一篇:芒果和榴莲能一起吃吗(榴莲和芒果可以一起吃吗?)
上一篇:忠县黄饮属于哪个镇?(重庆市忠县属于哪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