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抵挡住诱惑,目前唯一一款全面屏手机目前唯一一

2022-12-31 17:27:4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67

由于触屏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电子显示屏幕,“屏奴”一词由此而来。 研究显示,过于沉溺于触屏电子产品容易引发颈椎病与视力下降等生理问题,还会引发睡眠紊乱,进而让人出现抑郁症状。 令人更加担忧的是,如今“屏奴”的年龄越来越小。 北京市妇联近日发布的《2013年中国城市儿童生活形态报告》显示:4岁至6岁孩子中,约有53%会上网,将近八成的未成年人使用移动终端上网……他们的课余生活仿佛是在电视、电脑、手机等不同屏幕间切换。 专家指出,“屏幕依赖”低龄化可能会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有关方面应加强对其行为的引导和监管。 沉迷电子世界危害多 5岁的康康坐在电脑屏幕前可以安安静静地待上几个小时。 爸爸妈妈上班后,爷爷忙着上网炒股,奶 奶忙着做家务。 为了让活泼好动的康康“乖”一点,他们给康康配了一台电脑。 半年下来,康康玩游戏的功力大长,可也戴上了矫正视力的眼镜。 更令妈妈忧虑的是,康康似乎变得沉默寡言、不太合群。 “低头看手机的人越来越多。 最近已经有几位四十出头的朋友对我说眼睛明显变花了,还有青光眼等病。 商人都在猜测智能手机到底会如何改变商业模式,但是我觉得现在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智能手机一定会改变无数人的眼睛。 ”一位医学博士在微博里这样写道。 “屏幕依赖”对儿童视力的影响最为致命。 据资料显示,10多年间我国各学龄段学生的近视患病率平均上升20个百分点,有三四成小学生是近视,高中生近视率更是高达80%。 除先天因素外,过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是重要原因。 除了影响儿童体质,“屏幕依赖”对儿童的心智发育也会造成影 响。 英国一项针对5岁至13岁儿童的调查显示,会上网、会玩电脑游戏、会使用iPhone或iPad的孩子基本生活技能差,65%不会泡茶,81%不会看地图,45%不会系鞋带。 教育专家担心,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可能危害儿童的阅读和交际能力。 “儿童迷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分不清现实与虚拟,容易淡化现实人际交往,社交、语言表达能力会退化。 有的孩子沉浸于网络虚拟世界而回不到现实生活中,跟父母沟通都困难。 ”福州教育学院幼教教研员兰贯虹说。 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杨青告诉记者,一些迷上电子设备的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 他们的兴趣点总是游移不定,甚至连他们最沉迷的游戏,都是这一个还没有玩完,就迫不及待地想玩下一个。 让现实生活更精彩 “我们班有32个孩子,90%的小朋友都会玩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游戏的攻略,例如‘植物大战僵尸’等。 我们希望孩子能多接触大自然,不要老是玩这些触屏电子产品。 ”从业5年的幼儿园教师许小姐一脸无奈。 记者调查发现,如今,触屏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小孩最为亲密的玩伴、最为依赖的朋友。 “对触屏电子产品的依赖,可以说是独生子女碰上数码网络时代的特殊产物。 ”杨青告诉记者,手机、平板电脑的触摸屏便于低龄儿童操作,既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又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很少有孩子能抵挡得住诱惑;再加上如今家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孤独、无聊,很容易产生“屏幕依赖”,因此成了“屏奴”。 “‘屏奴’低龄化,其实质是亲子教育的缺失。 ”省级幼教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鹿海云认为。 “孩子之所以成为‘屏奴’,大多是家长图省事,寄希望于‘电子保姆’。 也有一些家长自己就整天沉湎于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孩子难免会效仿。 如果家长经常带孩子亲近大自然或参加社交活动,孩子就不会以玩触屏电子产品打发时间。 即使接触电子产品,也不至于沉迷。 ”福州市“十佳”教师马萍告诉记者。 不过,“不买手机、不让上网”也并非解决之道。 “家长的科学引导很重要。 ”杨青认为,家长不能一味地严厉打压孩子使用触屏电子产品的行为,不应忽视其背后那种需要亲密关系又缺乏安全和信赖的矛盾心理。 “在幼儿阶段,父母必须让孩子明确,任何电子产品只是工具,例如手机就是用来打电话,电脑就是用来搜寻资料和看动画片。 只要坚守这个原则,就不会沉迷手机或电脑的游戏。 ”知名教育家陈禾在微博里说。 如果我们的现实生活比虚拟世界更精彩,那又何惧触屏电子产品?

下一篇:什么是屏奴?(什么是屏奴)
上一篇:屏奴一代是什么意思?(一帧一屏,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