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夕阳病防治方法

2022-12-31 11:56:42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89

这里所说的黑木耳“夕阳病”,其症状就是木耳菌袋摆放菌地后,慢慢的菌袋就出现了青绿色的感染。 因为大部分菌袋都是在菌袋的西面或西南面,几乎都在菌袋的一个方向(西面或西南面)发生感染,所以东北三省的耳农俗称为黑

木耳“夕阳病”。

夕阳病初期是白色的菌丝,和木耳菌丝交织在一起难以分辨,慢慢的出现青绿色甚至带有白边的孢子,我们称它为青霉。 出耳时逢到了高温(30℃以上)或者强降雨时极易造成这种病害的发生。 简单的说,就是天气非常热时,突然遇到强降雨,高温时遇到雨水,温差刺激产生的,因为上午阳光照在东面,下午阳光照在西面,菌袋西半边的菌袋比东半边的菌袋袋温要高、要热,所以温差刺激后就容易产生夕阳病,还有就是耳农下午浇木耳水时,5-6点钟在气温还特别热的情况下,就是袋温还没有降下来时就去喷水了,也容易产生夕阳病。 (因为菌袋经过高温暴晒后袋内的温度很高,突然的强降雨或者人为的大量喷洒凉水造成菌丝受到损伤出现菌丝部分死亡而感染)。 由于袋内培养料---木屑的收缩,致使菌袋和培养料之间出现了空隙,遇到强降雨或大量浇水时,袋内就会大量积水。

黑木耳夕阳病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菌棒在每天中午12-14点时,温度最高,阳光直射,由于温度过高、袋内湿度太大而导致菌棒内向阳面的菌丝严重死亡,一至二天左右,由于菌棒内部的湿度大,外界的温度高,绿霉、细菌等杂菌开始感染,最终导致烂棒。 这种情况下出耳,极易出现流耳烂耳现象。

这些杂菌孢子在高温的环境下,一到两天内就会萌发成菌丝,初期菌丝为白色,和木耳菌丝交织在一起我们难以分辨,但其繁殖特别迅速,很快长出许多孢子,形成一片青绿色,青霉的菌丝覆盖了料面以后,隔绝了空气,同时青霉所分泌的毒素能杀死黑木耳菌丝,造成菌袋由外至内发生青绿色的病变,直至袋内菌丝全部死亡。 近年来,该杂菌不断的发生,是地栽黑木耳病虫害中的一大顽症。 所造成的损失也特别严重。

防治措施:

1:夕阳病重在预防。 在制作菌袋拌料的时候,可以在培养料中添加“灭菌剂,可以最大限度的抑制杂菌的发生,让菌丝健壮生长。 制菌时的含水量一定要控制得当,黑木耳棒含水量55%-60%左右为宜,要根据培养料原料的粗细来进行微调:培养料粗时,含水量可以适当调高点,培养料细时,含水量就要适当调低点。

2:木耳菌袋下地之前,先用菌地三绝进行消杀处理(菌地三绝杀虫卵、除杂菌、抑制青苔)。 喷沃叶叶面肥,再覆盖农膜。 菌袋下地摆放时,要行列整齐、规则,便于通风。

木耳菌袋下地的时候要尽量做到适时进地,及时进行催芽,在高温来临之前尽量能够摘取一批木耳 ,这样黑木耳质量好,不得病,产量高。

3:菌袋出耳期出现夕阳病后,用刀片将得病面的菌袋划开剥掉,以利于菌棒内部通风、降温、降湿。 需要注意的是要将菌袋一划到底,严防袋内积水,让袋内多余的水分流出。 然后来抑制杂菌的蔓延。 间隔一天后,能够尽快修复菌丝,增强菌丝活力,抑制杂菌蔓延,让菌丝健康生长,吃掉青霉,正常出耳。

4:遇到天气异常炎热时,可以在中午12点左右,每隔一小时左右往菌袋上淋几分钟水,不能把水浇大,不能让木耳膨大,或者让水吸足。 每次淋几分钟,目的就是让菌袋降温,避免高温将菌丝烧死。 少浇水,勤浇水,使菌袋一直处于稍低温状态。 保持喷水量与蒸发量的平衡。

在高温的天气,傍晚的时候,一定要等到菌袋温度降下来后,再进行浇水,温度高的情况下,建议晚间8点钟开始浇水,早晨3-4点钟浇水。

黑木耳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黑木耳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有哪些、黑木耳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下一篇:心电图怎么看?(心电图怎么看?)
上一篇: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蒲公英有什么用处和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