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到底多少钱一斤?(黄鲶鱼多少钱一斤)

2022-12-29 12:44:41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103

鲶鱼十五元一斤。

鲶鱼

鲶鱼又名胡子鱼、塘鲺,显著特征是周身无鳞、体表多黏液、头扁口阔、上下颌各有4根条胡须,分布广泛,主要产于长江和珠江流域。

仲春至仲夏(4~7月)为最佳食用季节。 鲶鱼是肉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少刺、美味浓郁,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营养丰富,尤其适宜体质虚弱、营养不良之人食用。

生活习性

鲶鱼为底层凶猛性鱼类。 怕光,喜欢生活在江河近岸的石缝、深坑、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以及流速缓慢的水域中。 在水库、池塘、湖泊、水堰的静水中多伏于阴暗的底层或成片的水浮莲、水花生、水葫芦下面。 春天开始活动、觅食。

入冬后不食,潜伏在深水区或洞穴里过冬,如果没有什么东西去打扰,它一般不游动。 鲶鱼眼小,视力弱,昼伏夜出,全凭嗅觉和两对触须猎食,很贪食,天气越热,食量越大,在阴天和夜间活动频繁 。

分布范围

淡水鲶鱼分布于全世界各种淡水区域,海水鲶鱼则栖息在热带海岸附近 。

简介

鲶鱼约有2400个物种,分为约34科,它们大多为热带淡水生物种,但也有部分分布在温带地区(鲶科和复须鲶科),还有2个科(鳗鲶科和海鲶科)为海生物种 。

鲶鱼因其长须而得名,这长须使其貌似有髯的猫(尽管并非所有鲶鱼物种都有须,须也不是该类群的特质)。

鲶鱼的特征有:前4~8个椎骨结合成一体,其骨骼或小骨链还常将鳔和内耳连接起来;无顶骨,即头骨顶的成对骨头;头部的血管呈特殊的排列方式;无特有的鳞片,有些有强壮的背鳍刺和胸鳍刺。

外形特征

体长形,头部平扁,尾部侧扁。

口下位,口裂小,末端仅达眼前缘下方 。

下颚突出。 齿间细,绒毛状,颌齿及梨齿均排列呈弯带状,梨骨齿 带连续,后缘中部略凹入 。

眼小,被皮膜。 成鱼须2对4根,上颌须可深达胸鳍末端,下颌须较短。 幼鱼期须3对,体长至60毫米左右时1对颏须开始消失 。

鲇鱼多黏液,体无鳞。 背鳍很小,无硬刺,有4~6根鳍条。 无脂鳍。 臀鳍很长,后端连于尾鳍。 鲇鱼体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状斑块 。

繁殖特点

鲶鱼最早1龄即可达性成熟,但只是其中部分生长较快的个体(成熟最小型为:雌鱼体长22.4cm,体重51g;雄鱼体长17.8cm,体重34g),约占群体的50%,2龄个体全部性成熟。 在自然环境中,其繁殖季节为4~7月,较适产卵水温为9~30℃。

鲶鱼产卵类型特殊,其卵巢中卵母细胞的发育是同步的,但非同批产出,而是分为多次产出。 人工情况下,一尾亲鱼一年可催产3~4次,每次平均产卵2000粒左右,年产卵总量略低于怀卵量。 繁殖后期所产卵的卵径较前期所产卵的卵径略小。

卵沉性,呈绿色。 具黏性,卵径通常为1.4~1.8 mm。 产卵环境要求在水草较多的水域中,卵产出后即黏附在水草上。 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

营养价值

鲶鱼营养丰富,据测定,鲶鱼食用部分的每100克中,含有蛋白质14.4克,脂肪2.1克,水分64.1克,另外还含有糖类,钙、磷、铁等营养成分。 鲶鱼的蛋白质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是一种完全蛋白质,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鲶鱼的脂肪含量低,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所以它是一种良好的滋补食品。 鱼肉嫩、易消化,骨刺少,特别适合年老体弱者和幼儿食用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鲶鱼

下一篇:北斗星属于哪个星座(天顶星座怎么查询星盘)
上一篇:谁知道这是什么鱼?多少钱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