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不以劳动为荣了?

2022-12-28 13:45:50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29

我认为有以下三种原因导致现在很多人不以劳动为荣。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了质的飞跃,但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随着资本的积累,各个阶层的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上出现了勤劳致富、多劳多得的质疑。

很多人从事劳动是从满足个人利益和追求财富的角度出发,而忽视了集体主义原则、社会效益和个人奉献。 社会多元价值取向、错误的社会观点、资本主义倡导的消费主义和个人主义不同程度地干扰了当代大多数人对劳动价值的认同,使部分大多数人仰望“金钱”,产生不劳而获的心态。

特别是我们年轻人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在生活经验和价值判断上都是“半成熟”的个体。 他们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二、网络环境的影响

大多数人作为网络信息世界的“原住民”,对网络信息和网络思想有着惊人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当全社会大力倡导全体中国人积极投身伟大的社会实践时,“丧”文化开始在青年群体中兴起,“佛系”、“躺平”、“摆烂”等词汇在大多数人中流行。 这些网络热词都是大多数人缓解压力的调侃表达。

虽然只是少数大多数人,但其负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部分大多数人的意志,使这些大多数人的劳动价值认同出现偏差。

三、个人的劳动价值观偏差

“知”是价值观形成的前提,“行”是检验价值认同是否持久坚定的决定性因素。 劳动价值认定有其特殊性,强调主体的知行统一。

特别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渴望独立人格和自由成长。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许多大学生过于强调个人兴趣。 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得到部分大学生的高度认同。

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部分大学生对党史和国情了解不深,辨别能力不够。 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我们目标模糊,立场不够坚定。 同时,我们缺乏科学的方法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对劳动实践了解不够。

由于集体主义的弱化,一些大学生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寒暑假下乡支教时,首先考虑的是能不能加学分、评职称、评奖。 自身利益越大,参与活动的意愿越强,关注的是短期的个人利益。 “知”与“行”不对等,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总之,造成人们不以劳动为荣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大环境因素、个人价值观影响以及网络影响。 劳动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根本途径,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发挥“以劳动为荣”的精神。

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下一篇:国际油价跌至半年来最低水平,未来的价格是否还会下探?
上一篇:梦见彩云(梦见彩云是什么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