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台怎么用(砚台上的砚池有什么用)

2022-03-31 20:55:08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86

笔墨砚台是书法家从事书法创作的工具,它关系到书法家作品的风格走向、艺术个性和审美特征。

#1

首先说说笔:蔡派的《九大趋势》说“唯软笔奇”,也就是说因为软笔有弹性,所以能产生千变万化、气势恢宏的书法形象。我们可以看到笔在书法创作中的作用,就像那句老话所说的“丹青与文学事务,下一步怎么办”。

根据制笔所用动物毛的特点,有硬毛、软毛和双毛两种刷子:硬毛多为兔毛(又称紫毛)和狼毛,也有鼠须、猪鬃、山马毛等;软栏主要是羊毛和鸡毛;加倍既刷有混合的软硬毛,如七紫三羊、五紫五羊、九紫一羊、鹿狼毛、大白云等等。

宝山战国楚笔

清代以前,书法家多采用硬毛,宋代书法家多采用软毛,如苏东坡、黄庭坚等。清代嘉庆以后,羊毛好市,碑学书家多用羊毛,羊毛有逐渐衰落的趋势。从笔长来说,笔有短锋、长锋和中锋;此外,在宋代之前,笔以硬笔为心,与之相伴,宋代创造了三琢笔,由有意变为无意;从产地来说,有宣笔、胡笔等等。

钢笔有四大优点:锋利、整洁、圆润、健康。收拢的笔尖要锋利,散落的锥毛要整齐,前腰要充分丰富而不空空虚,挥笔时要充满弹性。准备这四种美德是一只好笔。

钢笔的使用可分为一分钟笔、二分钟笔和三分钟笔:三分之一的笔尖分为一分钟笔,用一分钟笔书写,点画细而浑厚,如锥画沙,唐初隋良、薛吉、宋徽宗赵固等都用一分钟笔;笔尖至笔尖三分之二为二分笔,圆整适中,苍劲可爱,为公权、袁赵孟頫所用。从笔腰到笔尾,笔是三点式的笔,厚重又充满尴尬。颜真卿和苏东坡用的是三笔。

一般来说,写篆书要用羊毛,篆书点画细腻,柔中带刚,羊毛容易表达;写草书要用硬毛,如紫毛、狼毛等。(双连既刷也可以用),而且草书可以流畅地飞行,行云流水和挥舞;楷书可以根据身体情况写,没有任何阻碍。硬笔书法既可以用硬笔书法,也可以用软笔书法,或者两种毛笔都用。因为它的点画速度适中,方圆的过渡和呈现清晰。

虽然有“好书法家不选笔”的说法,但只是相对而言,工具的原始功能不可忽视,书法家对笔也有自己的喜好。找到一种笔画流畅、进退顺畅、纵横驱动的毛笔,无疑能为书法家的创作插上翱翔的翅膀。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小胡子笔,他的书法刚健秀丽,刚健迷人,这是小胡子笔的柔和造成的。东坡先生习惯了做鸡,他的书法说:“巧计胜于拙计。”“棉包铁”、“厚实”甚至被嘲笑为“墨猪”等风格特征,都是利用柔软的鸡毛带来的。

清代张之洞追求东坡书法,也喜欢用鸡毛。有一首赞美鸡的诗说:“新思想束缚鸡,三钱不吝啬。潘友如一,益阳县人”;林散之先生特别喜欢用长丰羊的毛。上海一位书法家说,他不喜欢用长丰羊的毛,也不喜欢用长丰羊的毛。他还说,要写硬字,必须用软毛,只有软毛才能写硬字。他不止一次这样说过。

即使旧草书的线条很细,也是圆润有力的,如锥沙画。真的是“锥沙自知强,灰纹均匀工整”,他独特的草书线条是由长长的前羊毛和缓慢的书写形成的。

根据刘质平先生的回忆,弘毅大师只需要羊毛写字,速度极其缓慢。”老师全神贯注,慢慢落笔,拼尽全力问了1.2题。完成这幅五英尺长的画花了大约两个小时。”他简单、空灵、安静的笔迹,没有人间烟火气,是因为羊毛的柔软和密度。可见,笔与书法创作有很大的关系。

#2

黑色

其次是油墨,古代用石墨,后来发明了混胶法,油墨的光辉开始从胶中显现出来。在古代,著名的制墨家是魏晋时期的,也就是所谓的“钟,有点像漆”。五代时有李廷斯,他在墨中加入了许多草药和颜料。李廷斯的墨质坚细,书写流畅,芳香四溢。

李后主喜欢它的墨水,给它起了国号,“李墨”闻名于世。明清时期,水墨流派众多,名家辈出,工艺精湛。墨水不仅是一种实用的产品,也是一种吸引人们注意力的美丽艺术品。

“钱派”、“休宁派”,程俊方、曹素功、王杰、胡开文等等。甚至很多文人墨客自己做墨,充当高雅的东西。阮元《书斋校墨》、柳永《艾青唐墨》、金东信《五百斤油》、梁启超《冰饮室墨》等。,所有这些都充满了兴趣。分为松烟和油烟,松烟墨清淡雅致,油烟墨鲜艳,彩墨绚丽多彩。

在古代,我喜欢浓墨。从写经书和开始,我就临摹了晋六朝人的书法痕迹和唐代的墨迹,都是浓墨重彩的。苏轼是喜欢用浓墨重彩的代表。他喜欢写黑色闪亮的笔迹。当他谈到墨水颜色时,他说,“我喜欢它像孩子的眼睛一样明亮”。看他的《洞庭春颂》,墨色暗爽,水气芬芳,是善用浓墨的结果。刘安也喜欢用浓墨,有“浓墨宰相”的美誉。他的书法苍劲端庄,浓墨重彩。

董其昌将淡墨运用到极致,书法轻薄,很好地表达了他对禅的追求。他的《唐瑾之日的故事》原著我看过好几遍,墨色之美不是光一个字就能掩盖的,正如王文志称赞的:“书法家的杰作董华亭,楚墨空神秘而通透。”“楚莫空玄”是最有趣的词。

当代曹圣的林散之先生最擅长用墨。他是一个画家,他知道多色墨水的原理。他用五种墨色书写:焦、浓、淡、干、润,就像他自己的诗:“春雨满泪,秋风犹稀。”他善用水破墨,将孙所谓的“燥与燥”发挥得淋漓尽致,开创了浑草书的境界。

现在人们的画方便了,磨墨的人少了,用墨的也多了。古墨已经成为一个纯粹的自习室,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即使他们拥有它,谁还会愿意去打磨它呢?那是多么奢侈啊。但是随着展览的增多,也有人磨墨做书,以独特的艺术效果受到评委的青睐,这毕竟是好事。磨墨就是磨人,通过磨提高人品。

#3

再一次,纸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是书法家作品的载体,是书法家在书法中驰骋的世界。早在汉初,中国就有了纸。三国时期,东莱人曹魏左博所制的纸,光亮工整,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南朝景陵王萧称赞该纸为“子义之纸,辉煌灿烂”。

晋代有麻纸,二王父子喜欢用麻纸练字。最早的文人墨客平复帖是用麻纸写的。唐代有硬黄纸,很细腻,能避虫避愚,很有光泽。敦煌唐人用这种纸写经。

宋代最著名的纸是南唐传下来的成心堂纸。上海博物馆藏的《刘颜画卷》用的是诚信塘纸。明代有“宣德纸”,是明清时期的一种仿古纸热潮,模仿宋代薛涛的笔记和金苏山经纸……乾隆皇帝非常喜欢金苏山经纸,命人临摹,用这种纸印制了《般若波罗蜜多经》。

书法用纸主要有三种:生宣纸、熟宣纸和半熟宣纸。玄奘墨速度快,在墨和墨中产生氨和氢的效果,适合抒情和写意,应在草书和行书中使用。

熟料和半熟料都是加工过的纸,半熟料的加工工序比熟料少。熟悉度适合写小字母和小字,可以突出用笔的精准细腻。半熟玄更适合写汉字,可以做楷书,也可以做草书。加工过的纸有很多种。唐宋以来,信笺纸盛行。直到民国时期,鲁迅先生和郑振铎先生还广泛寻求著名的信笺纸来制作《北平笔记本》。

明清时期,信头制度更加繁荣:金信头、五彩信头、粉信头、蜡信头……精彩绝伦,贡品信头更是美不胜收。时至今日,我们仍能看到许多著名书法家用清宫蜡字书写的对联,典雅瑰丽,工艺之精湛令人印象深刻。

也有喜欢用丝绸和书法成就的人。米芾的《蜀黍帖》是一部写了几十年的古帛书。看到它活泼、活泼、天真的书法,说明它极其适合。

从精美的版画中,我们可以看到笔墨之间丝绸的细腻质感,我们想看到它的织工细腻、干净、可爱。明末清初的王、傅山等先贤喜欢用板绫写字,光滑干净,着墨极快。正是借此,大师创造了王书法独特的体块结构。很多人不知道王铎的墨迹是作业本造成的,故意模仿,其实成了东施效颦引擎。

到了当代,书法强调形式,提倡所谓的“形式至上”,纸的功能被无限放大。上世纪90年代,在书法评选中,被曝出“评委好色”。到现在,展厅里的白纸都快被驱逐了,展厅里摆满了各种图案的彩纸,争奇斗艳。

大量加工纸竞相上市,如金纸、水纹纸、磁性绿纸、粉纸、蜡纸等。书法家也会挖掘空思想,选择纸张颜色、设计形式、拼接组合进行创作。多彩纸色的精美形式,确实为书法作品增添了不少色彩。今天书法家所追求的所谓“形式感”和“视觉冲击力”是不容忽视的。

#4

最后,砚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广东砚”和“宽砚”。做工精致,可以上墨。端砚石制品有“青花”、“火”、“芭蕉叶白”、“映娟眼”等名称。砚台上有“金星”、“金哥”、“罗文”和“子媚”。自古文人墨客爱砚,李煌被囚禁于北方,衣带间尚有奇砚。相传这块砚台上写满了于美人的字。

八岁的东坡从家里得到了“田言”这块石头。他痴迷于钱砚。他称赞《长尾砚歌天》:“你看不到长尾,玉和金的声音驻留在石头里。”米芾有睡砚的传说,是《砚史》的作者。

林散之先生曾经得到一个小桃砚,颜色鲜艳美丽,温暖可爱,深受老人喜爱。他在上面写道:“一点点酸,留下千岁桃,大旱,留下三石石。”满前不回,野色深绿。砚台不仅对书法家磨墨实用,更重要的是具有审美功能。欣赏砚台,陶冶书法家的书风,不可小觑。

尤其是今天,人们用墨越来越多,砚台的实用功能大大降低。然而,它的审美特征日益明显,砚台也成为人们收藏和欣赏的艺术品。

明清以来,只有砚、笔、墨、纸、砚成为文人的游戏,其培育精神的工作是不可磨灭的。书法家创作书法作品,要做到品味高雅,脱俗。气质、陶铸的精神、作品都能彰显出高贵出尘的魅力。我很欣赏欧阳修的一句话:“窗明几净,墨纸砚俱佳,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原标题:笔墨纸墨在书法创作中的作用

作者:韩丽君(原载于《书法》杂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下一篇:草龟怎么养(草龟干养怎么补水)
上一篇:怎么消除紧张(快速克服紧张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