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教学法(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对教师的启发)

2022-03-31 19:43:09 发布:网友投稿
热度:73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雅典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生活在雅典极盛转衰的时代,公元前399年,70岁的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不信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的罪名判处死刑,以毒酒而死,他一生没有留下任何著作,教育思想散见在他的学生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和色洛芬的著作《回忆苏格拉底》中。

一、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包括一切善,美德是一种关于善的知识。善是出于知识,而恶是出于无知。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关于道德的知识。因此,美德的获得与教育有重要的联系,他说:“美德由教育而来”。教育必须使人获得关于善的知识,从而去做美好的、光荣的事情。教育的目的就是去发掘、发展人的的美德和善。美德和善可以通过教育、通过学习各种知识而获得。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对道德行为一个指导意义,要求把道德行为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尤其是要把知识和德行统一起来。

二、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教学生时不是强制别人接受他的观点,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事物开始,通过和学生谈话讨论和辩论,引导对方纠正,放弃原来的错误观念,自己的得出答案,形成正确的思想,这种问答式教学法即人们所称的“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本人把他这种逐层结论使对方发现自己的错误,逐步引申,最终得到正确结论的方法成为“知识的助产术”,他称自己为知识的“助产士”。苏格拉底认为教师的任务不在于传授既成的知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错误与模糊的知识,他认为人的头脑中已存有各种知识,犹如母体中的胎儿一样,教师的作用就在启发这些学生,把这些知识发掘出来,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

苏格拉底法可以分为4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所谓“讥讽”就是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出对方谈话中自相矛盾的地方,使对方承认,自己对这一问题实际上一无所知。苏格拉底认为这是使人变得有智慧的必然步骤,因为只有一个人很谦虚并“自知其无知”,他才能学到知识。所谓“助产术”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所谓“归纳”,就是通过回答使对方的知识能够逐步排除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东西,揭露出事物的本质的、普遍的东西,从而得出事物的定义。这是从一个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过程。所谓“下定义”就是对发现的真理加以表述。

苏格拉底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法,它要求学生和师生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求答案。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求正确答案。

三、教育的目的

苏格拉底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反对民主政治,是专家治国论者

相关关键词:苏格拉底教学法
下一篇:清蒸黄花鱼怎么做(第一美食清蒸黄花鱼家常做法)
上一篇:榴莲买半熟还是全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