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价格的概况

2022-12-28 02:33:46 发布:网友投稿 作者:网友投稿
热度:73

进入下半年以后,国内铁矿石价格总体趋势震荡向上。 到11月下旬,现货进口铁矿石到岸价格已经达到106美元/吨,比2009年6月份74美元/吨低价位回升了43%,涨势可谓强劲。

如果不出现大的意外情况,2010年铁矿石价格还会上涨。 预计2010年内中国进口现货到岸价格有可能见到120美元/吨高点,涨幅在10%以上,虽然其中会出现震荡。

新一年内钢铁价格继续上行,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的推动力量。

一、更为旺盛的实体经济需求

多数预测表明,全球经济已经触底回升,进入了复苏通道。 预计201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将摆脱下降,转为增长,普遍比2009年提速2—5个百分点。 其中美国、欧盟、日本经济提速3—5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增幅突破9%,提速至少1个百分点。

实体经济增长的加速,为全球钢铁需求增长提供了空间。 2009年下半年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粗钢产量都处在恢复之中,高炉开工率已由年初的54%,提高至2009年的75%。 预计2010年全球粗钢产量将由下降转为增长,尤其是最重要的产钢国——中国的粗钢产量还将增加5000万吨以上,全年产量将达到或接近6.2亿吨。

全球粗钢产能由降转增,自然造就了更为旺盛的钢铁需求,而且是实体经济需求。 这就使得世界矿业巨头有恃无恐,提出并实现钢铁的涨价要求。 预计2010年财政年度长期协议钢铁价格涨幅亦不会低于10%。

二、金融性购买需求继续膨胀

因为美国的巨额负债、财政赤字居高不下,以及经济转型的需要,美元依然为中、长期贬值趋势。 当然,为了避免美元汇率跌势过猛、过快,由此引发崩盘风险,美联储在美元贬值节奏上会不时地踩刹车,但其逐步贬值,以提高美国出口、增加就业、减轻债务负担的战略大方向不会改变,只不过采取了“温水煮蛤蟆”的策略而已。

美元大幅贬值的结果,首先是直接刺激国际市场钢铁价格上涨。 因为同样多的美元,所换取的澳元或其它货币明显减少,必须通过涨价(以美元计价)来弥补。 2012年,国内钢材价格走势非常不稳定,长材市场始终弱势下滑,而板材市场方面,由于前段时间涨势过快,而市场消化又未跟进,所以这两日也略显疲态了。 如今市场传来“今年钢铁产能将突破10亿吨”的消息,这让商家非常担忧,对市场的乐观程度一下就降温了不少。

14日中钢协副会长王晓齐在召开的“第三次钢铁行业运行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全年产能可能突破10亿吨,产能过剩是钢铁行业困境的症结所在。 ”王晓齐表示2012年的如今钢铁行业的过剩已经远远超出了合理竞争的范围,因此导致国内钢铁行业出现议价能力弱,整个市场争相定价、恶性竞争的局面。 钢铁产能过剩是钢铁行业长期存在的问题,但是不管国家如何整治,产能过剩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善,据中钢协的调研报告显示,去年底形成的炼钢能力就有9.7亿吨,2012年全年产能可能突破10亿吨,这个数据更是让商家对后市的信心大减。

产能过剩大局已定,这对于很多钢企来说,无论如何淘汰落后产能、降低生产成本都已回天乏术。 在笔者看来,实现钢企扭亏需要转型发展,而并不是单纯围绕钢铁生产做文章。 从钢铁行业的长期发展来看,在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前,行业很难真正走出困境。 “十五”以来,我国钢铁产能持续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产量比上一个五年增长了2.75亿吨,增幅达80%,至2010年已占全球钢产量的44%。 虽然从2011年行业进入寒冬后,部分企业开始减产,许多大型钢厂也有意识地控制产量,但都没有实现钢铁主业上的扭亏为盈。

首先,需正视钢企亏损问题,更主要在于钢企的自身认识。 一年有冷、暖季节交替,而行业发展同样存在波峰、波谷,不应凭一时状态判断整个行业,换句话说就是要认识到钢铁行业并非走入“夕阳”。 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多个行业都曾出现类似情况,如上世纪80年代家电行业洗牌,如今的汽车、纺织等行业,都经过高度竞争后市场淘汰,最后只剩下一些排头兵式的企业存在。 转看钢铁行业,相信在经过竞争淘汰之后,也必定会出现数个世界级企业。

其次,行业面临洗牌,这意味着钢铁主业产品称王称雄的时代结束,当然这并不是行业的结束或企业的结束,产品的市场饱和带来的是为产品配套服务的巨大市场。 笔者认为,钢铁企业发展非钢产业,首先要立足钢铁主业,围绕钢铁上下游产业链做文章。 经营案例表明,采用相关多元化拓展业务的道路相对平坦,钢铁企业熟悉钢铁产业链及相关环境,围绕产业链开拓新业务能够降低风险。 新日铁等国际钢企发展非钢产业,一般都是在企业内部项目积累了丰富经验后,才进一步将业务拓展到企业外围,然后独立经营。 而实际上,这几年我国钢厂围绕产业链做文章,收获亦很多。 向下游延伸,客户服务中创造价值,由生产型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变,积极延伸价值链。 各家钢厂在各地建设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物流园区。 这些做法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

最后,钢铁行业也要注意谨慎开展多元化业务,一个行业的容纳度是有限的,进入一个行业,要做好充分准备。 2011年左右,钢铁企业比较浮躁,特别是职工多达数万人的国有钢厂,发展非钢产业时并不用心考虑市场前景,盲目涉及,引发了不少“养猪”之类的笑话。 在笔者看来,金融危机后,国有钢铁企业看到做实业艰难,但凭借政策、融资优势,涉足房地产或金融业是可取的。 2011年中国前10大钢企中,过半涉足房地产领域,包括河北钢铁(000709,股吧)集团、宝钢集团、首钢集团、鞍钢集团、山钢集团、马钢集团等。 而近期房地产也渐露疲态,可以考虑开设小额贷款公司从事金融业,或涉足城市公用设施建设等方面。 许多钢铁企业“个头”很大,但不能因此就难得转变,如何既保持“体形”又灵活善变才是钢企需要培养的。

下一篇:八百平方的钢结构养猪场造价多少?
上一篇:移动互联网概念股票有哪些?